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青霞  毛怡清  张燕芳  薄旭芳 《金属学报》2019,24(11):1227-1233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人结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引起干眼症的潜在机制。方法:将结膜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采用氟西汀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明确氟西汀对人结膜上皮细胞半数抑制率作为后续实验浓度。采用RT-PCR法检测TLR2、NF-κB、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1β、IL-2、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9~10-5mol/L范围内氟西汀对结膜上皮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氟西汀组TLR2、NF-κB、IL-1β、IL-2、IL-6和TNF-α mRNA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药物组TLR2和NF-κB的累积光密度(IOD)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提示药物组TLR2和NF-κB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TLR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IL-1β、IL-2、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氟西汀可能通过激活结膜上皮细胞TLR2/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水平,这可能是氟西汀所致干眼症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阮水良  官俏兵 《金属学报》2019,24(4):369-375
目的: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构建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处理阻断HMGB1信号,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重组HSF2干预。观察小鼠一般生活状况(包括:生存状态、体质量状态、大便性状、进食饮水状态、毛发光泽度、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小鼠疾病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小鼠肠组织中p-6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NF-κB(p-P65)、髓样分化因子(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TNBS成功诱导小鼠克罗恩病,实验组小鼠一般生活状态较差,且DA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结肠黏膜糜烂、水肿、炎症反应程度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织中HMGB1、TLR4、NF-κB(p-P65)、MyD8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F2可以通过激活HMGB1-TLR4-NF-κB信号促进小鼠克罗恩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杨义  杨缙 《金属学报》2015,20(11):1217-1220
目的: 研究中枢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兰他敏对脓毒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 假手术组(SO组)、脓毒症组(SEP组)、加兰他敏处理组(Gal组)、阿托品处理组(Atr组)、加兰他敏+ 阿托品处理组(Gal+Atr组)。每组用药后6 h后处死,抽取动脉血测IL-6、IL-1β、乳酸(Lac)。取左下肺和肝左叶组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肺脏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O组比较,SEP组IL-6、IL-1β、乳酸的浓度明显提高(P<0.05),肝肺有明显的炎性病理改变;与SEP组比较,Atr组IL-6、IL-1β、乳酸的浓度更加提高(P<0.05),肝肺炎性病理改变更加明显;与SEP组比较,Gal组IL-6、 IL-1β、乳酸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肝肺的炎性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而阿托品可抵消加兰他敏的作用。结论: 加兰他敏可能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减轻脓毒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人气道上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情况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NF-κB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炎前性细胞因子TNF-α刺激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株(16HBE)和肿瘤病人气道上皮细胞株(H292),利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电泳和ELISA实验检测NF-κB 的表达和IL-8的分泌水平。结果 TNF-α在体外能刺激激活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和H292的NF-κB表达,刺激后2~4h最高,6h后有所下降。随着TNF-α刺激量的增加,NF-κB活性也随之升高。TNF-α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后IL-8的分泌水平增加。加入NAC后可抑制NF-κB激活,IL-8分泌水平随之降低;同时发现NAC能以一种剂量依赖方式发挥作用。结论 NAC可通过阻断NF-κB激活的信号转导,参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表达的转录调控,在呼吸系气道炎症控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siRNA对脂多糖刺激的肺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TLR)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用LPS刺激A549细胞,脂质体法分别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siRNA和非特异性siRNA加入A549细胞进行干预。RT-PCR法检测MIF和TLR2、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TLR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元件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核迁移,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免疫介质IFN-β分泌水平。结果: MIF siRNA对LPS刺激诱导的MIF和TLR2、TLR4 mRNA高表达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和部分阻断NF-κB(p65)核迁移。LPS刺激诱导后,MIF siRNA显著降低MyD88蛋白表达和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水平,但MIF siRNA对IRF3蛋白表达和免疫介质IFN-β分泌水平无影响。结论: MIF siRNA能抑制A549细胞的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过度分泌,其机制可能是MIF siRNA降低了LPS刺激A549细胞诱导的MIF和TLR2、TLR4高表达,及阻断TLR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元件MyD88和NF-κB核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抗脓毒症诱导的肾脏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am+MC4R激动剂Ro27-3225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和CLP+Ro27-3225组,造模 24 h 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肾小管细胞NF-κB P65的表达,RT-PCR测定肾脏组织NF-κB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CLP组血清BUN和CRE水平明显升高(P<0.01),组织切片显示CLP组大鼠肾小体中血管球淤血、皱缩、肾小囊腔扩大,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肾脏组织NF-κB P65表达呈强阳性,NF-κB mRNA表达增高(P<0.01)。与CLP组相比,CLP+Ro27-3225组BUN和CRE水平下降(P<0.01),肾小体、肾小管损伤减轻,肾脏组织NF-κB P65表达和NF-κB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 脓毒症大鼠肾脏功能受损,激动MC4R可对抗脓毒症诱导的肾脏损伤,这可能与减少NF-κB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 AIM2)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雨蛙素建立小鼠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与AP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动物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AIM2,白介素-1β(IL-1β)与白介素-18(IL-18)mRNA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两组动物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基中IL-1β与IL-18的含量。结果: 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AIM2、IL-1β及IL-18 mRNA与蛋白在AP组PBMCs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AP组PBMCs合成分泌的IL-1β、IL-18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BMCs合成分泌的量(P<0.01)。结论: AIM2在AP模型PBMCs的表达升高,表明其形成的炎症小体在这些细胞被激活,进而促进炎症因子IL-1β与IL-18的产生,因此,AIM2可能成为临床AP治疗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脓毒症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HIF-1α刺激剂组(脓毒症+DMOG组)、脓毒症+HIF-1α抑制剂组(脓毒症+Bay87-2243组),每组6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 CLP)建立脓毒症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浆炎性标记物IL-1β、IL-6、TNF-α,氧化应激标记物丙二醛(MDA)以及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肠黏膜HIF-1α表达。HE染色检测肠黏膜病理学损伤。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以及HIF-1α显著上调(P<0.05);给予腹腔注射DMOG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浆IL-1β、IL-6、TNF-α、MDA水平(P<0.05);增加血浆SOD、CAT水平(P<0.05);HIF-1α表达上调(P<0.05),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Chiu's评分显著降低(P<0.05)。口服灌胃Bay87-2243则得到相反的结果。 结论:HIF-1α对脓毒症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脓毒症炎性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通经定晕丸阻断颈椎病大鼠核因子-κB(NF-κB)激活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受体-2(CCR2)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手术的方法制作颈椎病大鼠模型,用通经定晕丸(5.0和10.0 g/kg)和颈复康冲剂(0.84 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每天观察实验大鼠一般状况。4周后检测,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黏度,血液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分析;取颈椎椎间盘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颈椎椎间盘组织中MCP-1和CCR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 通经定晕丸(5.0和10.0 g/kg)和颈复康冲剂(0.84 g/kg)可显著改善颈椎病模型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液低切黏度值、中切黏度值、高切黏度值,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及椎间盘组织中MCP-1、CCR2和NF-κB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或P<0.01),减轻促炎因子对椎间盘造成的损伤,降低颈椎间盘高度和退变程度,降低纤维环裂隙、髓核、细胞数量、软骨厚度,其中以通经定晕丸10.0 g/kg剂量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通经定晕丸对颈椎病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液黏度,抑制MCP-1/CCR2信号通路激活、NF-κB活化及TNF-α、IL-1β和IL-6的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棕榈酸(PA)刺激对C2C12细胞Toll样受体(TLRs)及其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TLRs介导的免疫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PA与C2C12细胞体外共培养 16 h,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确定IR细胞模型成型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测定IR细胞TLR1~5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IFN-β的含量。结果: PA刺激能明显降低C2C1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表现为IR。PA并可诱导C2C12细胞TLR2、TLR4 mRNA 高表达,使TNF-α、IFN-β分泌增加,而对TLR1、TLR3、TLR5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TLR2、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启动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A诱导IR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娄朝胜  吴贤  王海波  张寅  叶乐驰 《金属学报》2018,23(10):1088-1096
目的: 观察益脾养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的疗效,及其对TLR4/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脾养胃汤高、低剂量组,每组各20只。采用AOM/DSS法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模型的制备。造模后同时给予相应剂量的益脾养胃汤治疗。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结肠隐窝变化、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的水平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IFN-γ,IL-4、IL-12及NF-κB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p-JNK1/2、p-p38、p-ERK1/2、NF-κB(p65)、p-NF-κB(p65)、PCNA、COX-2、Bcl-x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明显增长,结肠重量、结肠重量长度比值和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降低;血清IFN-γ、IL-12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FN-γ,IL-12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中TLR4、p-JNK1/2、p-p38、p-ERK1/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和p-NF-κBp65、PCNA、COX-2、Bcl-xl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益脾养胃汤低剂量组比较,益脾养胃汤高剂量组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各项因子水平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均<0.05)。 各组之间NF-κB(p65)的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脾养胃汤可显著改善结肠黏膜的炎性损伤,减少癌瘤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MAPKS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鹏  王晨  王昀  邱新萍 《金属学报》2022,27(10):1099-1105
目的:利用尿酸诱导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ouse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mTECs)观察薯蓣皂苷及NF-κB P65抑制剂BAY11-7082对于尿酸导致的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1.2 mol/L尿酸诱导mTECs细胞后,分别给予25 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薯蓣皂苷或者10 μmol/LBAY11-7082干预,利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和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IκB-α、NF-κB P65、PP65、NLRP3、IL-1β、β-actin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薯蓣皂苷及BAY11-7082可下调尿酸诱导mTECs细胞中PP65/P65比值、NLRP3及IL-1β的表达(P<0.05),同时薯蓣皂苷上调IκB-α的表达(P<0.05)。 结论:薯蓣皂苷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尿酸诱导的细胞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陈华  龚艺  周宝尚  张璟 《金属学报》2017,22(4):381-386
目的: 探讨miR-200a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miR-200a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应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24只6周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UUO+miR-200a组,UUO+NC组,每组6只。从模型建立第一天开始,给予UUO+miR-200a组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40 mg/kg的miR-200a,给予UUO+NC组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40 mg/kg的Negative Control,连续3 d。第7天取肾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Wnt4、β-catenin、Fibronectin、α-SMA mRNA和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中肾小管损伤,间质胶原沉积明显,Wnt4、β-catenin、Fibronectin、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UUO组比较,UUO+miR-200a组肾小管损伤和间质胶原沉积亦明显减轻,Wnt4、β-catenin、Fibronectin、α-SMA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R-200a能够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缓解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罗胜勇  贾德武  李小羿  戴向荣 《金属学报》2018,23(10):1109-1115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溶栓素(anti-platelet thrombolysin,AP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TLR4-siRNA在体转染技术,下调大鼠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分别取野生型和TLR4下调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LR4阻断剂(TAK-242 2 mg/kg)组,APT高、中、低组(0.02、0.01、0.005 mg/kg),每组8只。线拴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G-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RhoA蛋白活性,Western blot 法测定脑组织中TLR4、RhoA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1/2)、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LR4-siRNA在体转染大鼠脑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在野生型大鼠中,与模型组比较,抗血小板溶栓素可明显降低脑组织中TLR4 蛋白表达,抑制RhoA活性,减少ROCK1/2、p-JNK蛋白表达;在TLR4下调大鼠中,与模型组比较,APT对脑组织中RhoA活性,ROCK1/2、p-JNK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抗血小板溶栓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主要与其抑制TLR4/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模型组和STZ+osthole组(20 mg/kg)。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尿蛋白、尿素氮和肌酐以检测肾脏功能。H&E染色和PAS染色检测肾脏组织损伤程度,Sirius Red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程度。CD68和F4/80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的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 NF-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alpha, IκBα)、p-IκBα和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p38)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STZ模型组相比,在蛇床子素治疗后,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和肾重/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脏组织结构紊乱、系膜基质面积、胶原纤维堆积、巨噬细胞浸润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磷酸化的NF-κB p65、磷酸化的IκBα和磷酸化的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而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诱导的肾脏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和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蛇床子素可能成为防治糖尿病相关肾脏损伤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