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vi4)和铂络合物为原料,采用热交联合成交联体,通过水蒸汽辅助热解促进前驱体低温分相及后续HF对SiOC陶瓷侵蚀基础上,获得高比表面积微/介孔SiOC陶瓷。采用XRD、FT-IR、SEM和BET等测试技术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化学键、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能够促进前驱体低温分相,使SiOC陶瓷中生成Si-O-Si键、SiO_2纳米畴和SiO_2纳米晶,这些可以作为造孔剂而被HF侵蚀,从而提高了SiOC陶瓷的比表面积。在热解温度1300℃条件下,微/介孔SiOC陶瓷具有最大比表面积1845.5 m2/g,孔径分布2.0~10 nm。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锌、脲素及酒石酸为反应物, 采用水热法制备碱式碳酸锌前驱体微球, 通过煅烧前驱体制备了介孔氧化锌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观察到, 氧化锌微球的直径约为2~4 μm, 由大量厚度约为10 nm的介孔纳米片组装而成。X 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 ZnO微球为六方纤锌矿结构, 并结晶较好。比表面积测试(BET)表明ZnO微球为介孔材料, 孔径为20~50 nm, ZnO微球比表面积约为29.8 m2/g。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 对介孔氧化锌微球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介孔ZnO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水溶液中,分别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内核前驱体,2-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CTES为致孔剂,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为外壳前驱体,使用一步法结合官能团差异性刻蚀技术制备巯基功能化空心介孔SiO2纳米球HS-HMSNs。并通过后磷酸化法将HS-HMSNs转化为磷酸修饰的杂化空心多孔SiO2纳米球H2O3P-HMSN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方法完整地揭示了功能化空心多孔材料的形貌、结构、化学组分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磷酸修饰后的材料含有一定量的P元素,且P含量为1.76%,证实了磷酸基团被接枝到SiO2材料上,且磷酸修饰后的材料仍保持空心结构,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Cd2+吸附实验显示,两种功能化材料在120min后吸附量接近饱和,当pH为6左右时,Cd2+初始浓度维持在100~160mg/L时,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吸附性能。此时,HS-HMSNs的最大吸附量达277...  相似文献   

4.
以3-氨基苯酚/甲醛(AF)树脂为软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制孔剂,采用一锅溶胶-凝胶法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微球。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对软模板AF树脂的结构以及TEOS的水解速率进行调控,制备多形貌SiO2微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分析(BET)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制得的SiO2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从0℃提高到100℃,制备的SiO2微球分别为实心微球、蛋黄壳空心球、单层壳空心球和破碎实心球等。其中具有蛋黄壳结构的HMS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比表面积可达513 m2/g,孔体积达0.432 cm3/g,孔径均匀达3.66 nm。将在30℃下制得的具有蛋黄壳结构的HMS微球表面进行接枝聚丙烯腈并偕胺肟化的改性制备蛋黄壳HMS接枝聚偕胺肟(HMS-g-PAO)。将HMS-g-PAO用于对水中Cr的吸附,在pH = 2时HMS-g-PAO粒子对100 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中Cr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量达140 mg/g。  相似文献   

5.
以低成本工业级硅溶胶为硅源, 水为溶剂, 在常压条件下干燥后制备出纳米多孔SiO2块体材料。在制备过程中, 采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减少样品在干燥过程中开裂和收缩, 避免了繁琐的溶剂替换过程。所制备的SiO2块体密度为150~260 mg/cm3, 比表面积为91~140 m2/g, 平均孔径为15~27 nm, 其室温热导率可达0.048 W/(m·K)。该方法大大缩减了制备SiO2纳米多孔材料的成本, 并降低了操作工艺难度和危险, 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硅纳米孔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交联、溶胶-凝胶和表面改性的方法,制得疏水性聚酰亚胺(PI)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聚合单体,3-氨丙基-三己氧基硅烷(APTES)为封端剂,合成APTES封端的聚酰亚胺,与正硅酸乙酯(TEOS)混合形成前驱体。采用酸碱两步催化凝胶、湿凝胶依次进行表面疏水改性、溶液置换及CO2超临界干燥,得到聚酰亚胺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样品。利用FTIR、SEM、比表面积测试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接触角分析仪等表征样品的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孔结构、力学性能及疏水性能等。结果表明:PI质量分数为6wt%的样品密度为0.124 g/cm3,比表面积为724 m2/g,平均孔径尺寸为14 nm,接触角为134°,抗压强度为0.295 MPa。20wt%含量的PI增强SiO2气凝胶样品抗压强度为0.556 MPa。  相似文献   

7.
以柱撑式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为模板,制备宏观尺寸的大孔-介孔SiO2;以其为载体,通过钛酸四丁酯原位水解和高温焙烧制得大孔-介孔TiO2纳米晶-SiO2复合材料。应用SEM、TEM、XRD、FTIR和N2吸附-脱附法对材料进行表征。以偶氮荧光桃红为模拟污染物,用氙灯模拟日光光源,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大孔-介孔TiO2-SiO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大孔-介孔SiO2具有三维连续贯通的大孔孔道,孔壁为连续的纳米SiO2薄膜;TiO2纳米晶以纳米薄膜的形式均匀地原位生长在SiO2纳米薄膜的两侧,得到的复合材料孔壁上存在丰富的介孔。当焙烧温度为600℃、TiO2的负载量为15.7wt%、染料溶液浓度为10 mgL-1且pH为3时,大孔-介孔TiO2-SiO2光催化剂对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而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介孔组装,可以进行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功能设计。通过溶胶-凝胶方法,采用混合、浸泡和氢热还原工艺,获得纳米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运用DSC、XRD、XPS、TEM等手段对纳米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金属Ni颗粒的尺寸由介孔SiO2的结构和孔径分布决定,受还原温度和成分等影响,在8~20nm范围变化,浸泡法更容易获得纳米金属颗粒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由于SiO2介孔结构连通,纳米Ni表面存在氧化,纳米颗粒存在于介孔中形成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基体中添加稀土元素Ce,有利于增强介孔基体骨架强度,限制纳米颗粒聚集长大。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2种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PEG600和PEG2000为模板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合成η-Al2O3(PEG600)和η-Al2O3(PEG2000)介孔纤维,借助XRD、TEM和N2吸附测试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PEG聚合度对介孔η-Al2O3纤维性质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考察了介孔η-Al2O3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2种模板导向剂均可用于合成介孔η-Al2O3纤维。PEG聚合度对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有较大影响。η-Al2O3(PEG600)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189.899 m2·g-1和0.329 cm3·g-1,分别是η-Al2O3(PEG2000)的1.4倍和1.2倍,平均孔径也比η-Al2O3(PEG2000)的大。2种介孔η-Al2O3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制均为多分子层吸附。根据BET多层分子吸附方程计算得η-Al2O3(PEG600)和η-Al2O3(PEG2000)对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56.391 3 mg·g-1和204.045 9 mg·g-1。  相似文献   

10.
以聚酰亚胺(PI)薄膜边角料为前驱体, 采用CO2物理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研究了活化工艺对PI活性炭孔结构性能的影响及其活化机理, 探讨了活性炭孔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PI薄膜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经CO2活化制备出具有无定型微晶质炭结构、孔隙结构发达的活性炭, 比表面积最高可达2809 m2/g, 总孔容积达1.423 cm3/g; 通过控制CO2活化工艺, 可实现对PI活性炭的孔道尺度与分布的调控。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PI活性炭在100 mA/g条件下, 比电容高达237 F/g, 电容保持率为86%。孔径集中于0.7~2 nm, 并存在适量介孔的活性炭具有极佳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SiO_(2)气凝胶为支撑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定形SiO_(2)气凝胶基复合相变材料(PCCs),再利用密封盒进行二次封装。探究SiO_(2)气凝胶与相变材料的最佳配比,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孔结构、相变特性、热可靠性、定形能力和隔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有质量分数为80%相变材料的SiO_(2)气凝胶复合相变材料(LS-80)具有最佳吸附比,并且在相变过程中显示了良好的定形能力,其熔点和熔融潜热分别为-15.6℃和170.2 J/g;同时SiO_(2)气凝胶的成功吸附使得LS-80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大小下降至59 m^(2)/g,13 nm和0.2 cm^(3)/g;20次冷热循环后,封装后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减少了13.4%,而SL-80只减少了2.8%,表现出良好的热可靠性能;SiO_(2)气凝胶的添加使得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降低,隔热能力增强。该结果为SiO_(2)气凝胶复合相变材料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SiO_2含量对氧化铁基Fe_2O_3-SiO_2二元复合干凝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合氯化铁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SiO_2含量的氧化铁基Fe_2O_3-SiO_2二元复合凝胶,利用冷冻干燥法对凝胶进行干燥得到复合干凝胶。分别采用BET、IR和SEM对复合凝胶的比表面积、孔结构、红外吸收峰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凝胶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Herein, TiC/SiOC ceramic/glass composites with excell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EMW) absorbing performance are fabricated by pyrolysis of polycarbosiloxane and titanium (IV) isopropoxide (TTIP).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polymer-derived route, the phase compositions and microstructures are easily tuned. The composites a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Nanoscaled TiC is formed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without clustering within the SiOC matrix.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in situ XRD results reveale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mechanism. The presented material system (TiC/SiOC) shows a super-wide microwave absorption bandwidth (EAB) of 13.5 GHz, including the entire Ka-band (26.5–40 GHz) with a low thickness requirement (<1 mm). The superior EMW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ceramics are attributed to the optimal interface polarization, as well as the ordering, concentration, and interconnectivity of the conductive network, which all determin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th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4.
在制备透明陶瓷时, 广泛采用烧结助剂来提升陶瓷的光学质量。但烧结助剂的添加可能会恶化陶瓷的发光性能。本研究采用真空预烧结合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0.25at%Pr:LuAG闪烁陶瓷, 研究了微量SiO2烧结助剂对陶瓷光学及闪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少于200 ppm的微量SiO2(1 ppm表示添加量为1×10-6 g/g)能有效促进热等静压过程中气孔的排出, 有效提升了Pr:LuAG陶瓷的光学性能。150 ppm SiO2添加的Pr:LuAG陶瓷在400 nm处的直线透过率约为77%。同时研究了预烧温度及时间对Pr:LuAG陶瓷光学性能的影响。在实现完全闭气孔结构时, 进一步升高预烧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会降低热等静压过程中的致密化速率, 不利于气孔的排出, 从而降低了Pr:LuAG陶瓷的光学质量。此外, 添加微量SiO2对Pr:LuAG陶瓷闪烁性能的影响较小。添加微量SiO2结合热等静压烧结是制备Pr掺杂石榴石闪烁陶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SiO2为载体,癸酸-棕榈酸为相变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癸酸-棕榈酸/SiO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利用等温吸放湿法、步冷曲线法、FTIR、SEM、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BET、TGA和DSC等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癸酸-棕榈酸/SiO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的载体材料SiO2具有"笼"结构,其大量微孔形成三维空间网格结构既可以通过癸酸-棕榈酸与SiO2的物理嵌合方式包裹与束缚相变材料,又可以通过SiO2的亲水性能吸附水分子,具有良好的热湿性能。癸酸-棕榈酸/SiO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表面光滑圆润无明显凹陷,颗粒粒径较小且均匀性较好(粒径为82.14nm、孔体积为0.010 7mL/g、孔比表面积为25.16m2/g、孔平均直径为26.63nm),属于纳米级有机相变芯材/无机基体复合材料;相变温度为19.88~23.13℃、相变潜热为38.55~42.56J/g,癸酸-棕榈酸的质量分数约为31.59%,满足人体舒适度的温度范围,适合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烧结温度下, 利用传统的固相反应工艺制备了一系列NaCu3Ti3Sb0.5Ta0.5O12陶瓷, 系统测试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微观结构、介电性质和复阻抗谱。结果显示, 所有的NaCu3Ti3Sb0.5Ta0.5O12陶瓷的主相都呈现类钙钛矿结构, 介电性质随烧结温度变化很大。高于1020℃烧结的陶瓷的室温相对介电常数大于3000, 具有高介电性质。复阻抗谱显示, NaCu3Ti3Sb0.5Ta0.5O12陶瓷的电学分布不均匀, 由绝缘性的晶界和半导性的晶界组成。通过XRD和XPS测试发现, 在陶瓷中观察到了CuO第二相和Cu、Ti、Sb、Ta离子的变价。因此, 利用内阻挡层电容效应可以解释NaCu3Ti3Sb0.5Ta0.5O12陶瓷的高介电性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干压成型法制备了多孔α-Al2O3基陶瓷片,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掺杂SiO2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提高烧结温度能增加α-Al2O3基陶瓷片的抗压强度, 但收缩率也会随之增大。最佳烧结温度为1180℃, 收缩率小于0.5%, 抗压强度大于80 MPa。当掺杂SiO2粉体后, 陶瓷片中的无定形SiO2在烧结过程中晶化形成方石英, 能够促进α-Al2O3陶瓷片的烧结。当SiO2含量为12wt%, 并在1180℃下烧结时, 陶瓷片的收缩率仅为1.2%, 抗压强度大于110 MPa。与α-Al2O3陶瓷片相比, 其孔径更小但孔径分布更宽。研究表明, α-Al2O3和SiO2/Al2O3陶瓷片均具有良好的分子筛膜生长活性。但由于载体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 所制备的ZSM-5分子筛膜具有不同的形貌和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