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于国民  刘兴斌  王慧芳 《石油仪器》2003,17(4):36-38,41
文章介绍了SONDEX公司的超短型生产测井组合仪的基本原理、井下仪器结构、仪器工作方式、技术指标和现场使用情况。该组合仪具有直读和存储两种工作方式,可以测量生产井的产出剖面和注入井的注入剖面,一次下井可以提供节箍、温度、自然伽马、压力、持气率、持水率、流体密度、流量和斜度9个参数,为油田动态监测提供准确的测井资料。  相似文献   

2.
介绍基于电磁法的高含水油井产液剖面测井仪器,通过模拟井油水两相流动态实验评价仪器的流量测量范围及精度。分析该仪器在聚合物驱以及三元复合驱产出井的现场应用实例。该仪器工作稳定可靠,故障率低,可以提供可信的油水两相流产液剖面测量数据;电磁流量传感器相对涡轮流量传感器在测量通道内无可动部件及阻流元件,在涡轮易卡死油井和三元复合驱高黏度油井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提高了测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在试井界,人们不仅认识到试井早期资料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续流效应对试井解释的影响。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试井早期资料解释地层参数,消除续流对压力的影响,缩短关井时间,文章介绍了可以同时测量压力和续流量的续流测井仪。通过将该仪器测得的压力、流量资料用于试井分析,求取地层参数,解决了试井分析中关井时间长、解释结果多解性及在低渗油田常规方法不能获得地层参数等问题。通过现场应用实例表明,该仪器不仅具有录取资料直观、准确、可靠等特点,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仪器的结构、测量原理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相关流量计水平条件下两相流实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用于水平模拟井动态实验的φ38 mm电导式相关流量计的流量测量原理及电路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该流量计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流量下的水平动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输出响应与流量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当含水率60%以上时,受含水率的影响很小;在含水率70%的条件下,对该仪器的重复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是该仪器重复性误差不超过2%.  相似文献   

5.
张克勤  郑玲  郑庆  鲍杰 《石油仪器》2003,17(2):29-31
HDC—Ⅱ环空测井组合仪是继分测式环空测井组合仪之后开发的新型仪器,该组合仪引入了多路遥传短节(WIC),测量参数增加到7种,其中持水率和流量用集流方式测量。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电子线路,改善了仪器的性能,一次下井可同时录取7种参数的资料。它的推广应用,可为抽油机井的动态监别提供更准确、齐备的资料,同时还可缩短施工时间。文章阐述了仪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冷模下测量气液两相流分配器下液体流量径向分布的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积存液体排开气体原理使两相流变成单相流,并按固定容积、测量时间求出流量的新思路设计,利用计算机内部时钟方便计时,因此减化了电路和结构的设计,缩小了体积,可快速、实时、多点地测量。其最大特点是各点量程几乎不受限制,数据处理快捷。已在加氢反应器冷模上成功地应用。该仪器可推广到其它气液两相流分布的测量中去。  相似文献   

7.
DSC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仪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油田注入剖面动态监测的需要,提高配注井、注聚井各层吸水情况的测量精度已经成为近二十年来测井行业攻关的主要课题之一。文章介绍了新型注入剖面测井仪器——DSC脉冲中子测井仪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该仪器的测井结果是注入量的唯一函数,不受其它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使用该仪器不仅可以准确测量注聚合物水井的吸液剖面,而且在封隔器验封方面有其独特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冷模下测量气液两相流分配器下液体流量径向分布的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积存液体排开气体原理使用两相流变成单相流,并按固定容积、测量时间求出流量的新思路设计,利用计算机内部时钟方便计时,因此减化了电路和结构的设计,缩小了体积,可快速,实时,多点地测量,其最大特点是各点量程几乎不受限制,数据处理快捷,已在加氢反应器冷模上成功地应用,该仪器可推广到其它气液两相流分布的测量中去。  相似文献   

9.
房乾  李凯峰  于向江 《测井技术》2009,33(6):563-566
为开展螺杆泵井过环空测试,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螺杆泵井产出剖面测井仪器.阐述了该仪器的结构、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工作原理.它采用柔性连接结构,将温度、压力、磁定位、流量、含水率等5个测量参数设计在不同的短节上,使仪器能够顺利地通过螺杆泵井口和测试通道.仪器的弯曲部分采用特殊工艺,挠性好、载荷强度高,具有较高的耐温、耐压指标.含水率测量部分根据测试对象采用阻抗式和过流式2种方式,在扩大仪器测量范围的同时,相应地提高了含水率的测量精度.在大庆油田2口井的现场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证明该仪器对螺杆泵井动态监测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内流式电磁流量测井仪在模拟井中进行了油水两相流流量的测量及标定实验,同时对仪器频率响应与含水率的关系以及实验数据的波动性进行分析.在不同含水率下随着流量的增大,仪器频率响应呈线性关系,频率响应值在清水值上下浮动.仪器频率响应的波动性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变大.实验证明在高流量、高含水的垂直井中进行流量测量时,用该仪器在清水中的标定结果计算油水两相流中的测量流量,其误差在±5%以内.模拟井实验表明电磁法在集流条件下可应用于测量高含水条件下的油水两相流流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质条件及工艺措施的影响,低渗透致密储层压裂气井的生产动态与常规气井有明显不同,存在不稳定渗流时间很长等问题,致使气井的单位压降采气量、井控动态储量、泄流面积随生产时间出现动态变化。因此在试采期间难以准确求得气井的井控动态储量和泄流面积,给气田开发方案的合理编制带来很大困难。为此,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在准确把握低渗透压裂气井生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气井动态分析方法,根据先期投产区块内多口典型气井的生产数据建立了井控动态储量预测图版,能够依据气井早期的生产数据有效预测井控储量、泄流面积随生产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对气田的建产规模和井网加密方式具有指导作用,从而降低了测试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为了理清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采取控压生产制度延缓裂缝闭合与提高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的内在联系,明确控压生产的气藏工程意义,以有限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引入变应力敏感系数,建立地层—裂缝耦合的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并求解,然后将所建立的模型与经典模型、Saphir软件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应力敏感性特征参数、控压生产制度等因素对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并在两口井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模型与经典模型、Saphir软件数值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②应力敏感性的存在使得裂缝导流能力随着气井生产的持续进行而递减,进而导致气井累计产气量降低,并且应力敏感性越强,累计产气量降低的幅度就越大;③与放压生产方式相比,采用控压方式生产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的初期产气量及累计产气量虽然偏低,但最终累计产气量却更高,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采取长期控压生产的方式更具合理性。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页岩气井控压生产制度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油井产能评价是通过产能测试完成的。 常规的产能测试是在地下进行的,即通过测量油井产量和井底压力来确定油井的产能指数,从而对油井产能做出评价。 对于某些油井,井底压力测试十分困难,产能评价往往难以实现。 为了有效评价油井的产能,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即把产能测试从地下移至地面,通过测试油嘴的产能方程来评价油井的产能,并采用油嘴产能指数的大小来评价油井产能的高低。通过测量不同油嘴大小的油井产量,即可确定油嘴产能指数。 研究表明,油嘴产能测试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也不增加任何测试费用,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4.
异常高压气井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尤其在试采阶段如何配置合理的工作制度,这关系到气井生产效益。为此,以L16井为例,根据地质特点,对其试采动态特征进行分析评价:首先仅利用日常生产数据,通过非稳定产能预测法计算气井无阻流量;然后通过不关井稳定试井,获得气井产能方程,计算气井无阻流量,其结果与完井一点法计算无阻流量十分接近。综合考虑气井生产特征、无阻流量以及临界携液流量,气井早期配产4.0×104m3/d左右制度合理,也保证了气井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多层合采气藏井底压力响应模型通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许多生产井都是按多层合采方式进行生产的。多层气藏的开采规律有别于常规气藏,研究其井底压力变化规律对开发此类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分析研究多层气藏渗流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单井为研究对象的多层气藏渗流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拉氏变换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多层合采气井拉氏空间井底压力动态响应数学模型;通过Stephest数值反演技术获得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响应解,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获得了井底压力动态响应曲线,从而分析了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研究了分层流量剖面的变化规律。该研究成果对合理、高效开发多层气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JS12致密砂岩气层水平井加砂压裂改造后气井的天然气测试产量、单井产气量、单位压降采出天然气量、气井动态储量等气层动态指标与同层的直井或定向井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水平井加砂压裂后测试产量较高、稳定产量是直井或定向井的2.45倍、单位压降的采气量明显高于直井或定向井、单井控制的动态储量是直井或定向井的3.6倍,水平井开发效果明显优于直井或定向井,说明水平井加砂压裂改造后达到了最大限度增大致密砂岩储层泄气面积的目的。水平井压裂井段增长、压裂规模增大、单井产量增加的同时,产水量也相应增加,同一区域水平井的产水量是直井或定向井的2~80倍,水气比是直井或定向井的2~5倍;水平井排水采气效果较差,受井筒条件的影响,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有待今后探索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一种使用Co^57放射源的持气率测井仪已于1998年由哈里伯顿(Hallibuton)公司研制成功。在两相流中这种仪器在各种斜度的套管井(包括水平井)里都以相同的精度测量井中流体的持气率。测量结果不受井内流体流型、矿化度和套管外物质的影响。持气率的测量范围是0-100%.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在储层特征、渗流机理、完井工艺和动态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常规气藏。我国页岩气开发处于探索阶段,总结国外页岩气井动态规律和评价方法,对国内页岩气井动态评价和工艺措施的制定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根据国外页岩气水平井生产实践和研究成果,总结了页岩气水平井流动机理和生产特征,并重点剖析了目前页岩气水平井动态评价方法,包括流动特征的识别、有效裂缝参数的计算和改造范围内动态储量确定。从气井流动特征来看,不稳定线性流是页岩气水平井常表现出的流动特征,利用这一阶段的动态数据就能评价水平井压裂后形成的有效裂缝参数;有些井在线性流之后会出现边界流,表示整个改造范围内总体处于衰竭状态,利用这一特征可以评价改造范围内的动态储量。  相似文献   

19.
胡状集油田已进入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为基本特点的中后期开发阶段,进一步开发的难度加大,因此建立精细的注水开发前后储层流动单元模型有利于掌握储层性质的动态变化,为确定开发方案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从取芯井入手,通过参数优选,建立流动单元的判别解释标准,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方法,将流动单元分为3类,并建立流动单元的判别解释模型,对非取芯井进行流动单元判别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井间流动单元的预测,建立流动单元的三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