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碳酸酯对聚乳酸热劣化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氧环境下对聚乳酸、聚乳酸/聚碳酸酯共混薄膜进行了加速热劣化反应.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研究了聚乳酸薄膜和共混薄膜的化学结构、热性质、结晶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60℃、40 d的劣化后,聚乳酸薄膜质量损失率达到10%,共混后的质量损失率有所抑制,聚碳酸酯的加入降低了聚乳酸的结晶度,提高了热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2.
据《Plasticsworld》1997,55(12)报道,美国Cyro工业公司推出了一种以丙烯基为基础的共聚物,这种共聚物是为达到聚碳酸酯的透明度而设计的,可做家庭器具方便应用,XT-2000聚合物可与脂肪酸和醇相容。与聚碳酸酯比较,该聚合物具有较低的加工温度,有较大的设备变化容差,并且价格的比较便宜。聚碳酸酯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低温甲醇洗装置冷量损失情况,通过模拟软件RPS96的计算数据,对冷量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改进效果表明,甲醇吸收温度在85%以上负荷条件下可维持在-58.5℃(设计值-55℃),增加CO2产品气3500kg/h,减少循环气压缩机负荷18.6%。  相似文献   

4.
罗雨阳  陈阳桔  石文松 《广州化工》2023,(3):142-144+166
建立了一种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湘味熟食接触材料中三种苯胺类物质(邻甲氧基苯胺、对氯苯胺和苯胺)迁移量的方法。三种目标化合物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3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5 mmol/L,pH=7.0)梯度洗脱,流速、检测波长和柱温分别为0.6 mL/min, 240 nm和35℃,线性范围在0.1~10.0μg/mL,回收率在82.2%~94.3%之间,方法的检测限为0.15~0.50 ng/mL。采用95%乙醇作为湘味熟食模拟物,在40℃和70℃温度条件下进行迁移实验。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在25~55℃的形变温度内,通过拉伸-回复测试和弯曲-回复测试研究了无定形PPC的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PPC在25~55℃的形变/回复温度下弯曲-回复和在35~55℃的拉伸-回复的形状回复率均超过95%,且在25~35℃内弯曲-回复测试显示了良好的温度记忆效应。此外,在35℃下,弯曲-回复和拉伸-回复的形状回复率在9次循环测试中都保持9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PC可以作为1种优良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 MSR高级无光黑色涂料属有机油漆涂层。这种涂层在外观上它类似于黑平绒布面状,它的太阳光吸收率和热辐射率都在0.95以上,它的消光能力很强。这种涂层对参种底材附着牢固。涂层工作温度很宽,能在液氮这样低的温度下工作,高温可用到1.50℃,还适应-196℃(?)+100℃作快速冷热交变(从-196℃(?)+100℃交变一周只费时20秒钟不到)。它的耐侯性能优异。该涂层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模压温度、模压压力和模压时间对健身器械用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宏观形貌、0°和45°方向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压温度的升高,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功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特征,在模压温度为240℃时取得最大值;随着模压压力的升高,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0°和45°方向的拉伸强度都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特征,当模压压力为6MPa,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最佳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结合。随着模压时间的延长,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0°和45°方向的拉伸强度都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特征,在模压时间为10min时取得最大值。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适宜的模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模压温度240℃、模压压力6MPa、模压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8.
聚碳酸酯化学镀镍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聚碳酸酯(PC)化学镀镍的除油工序进行了改进,并对影响PC化学镀镍的因素,如前处理工艺条件的选择、温度、pH值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经强化处理的PC易起镀;若在温度55℃,pH值9.5,装载量为1.0 dm2/L时施镀,镀速为9.8μμm/h,镀层光亮,无裂纹,镀液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多巴胺(DOA)在弱碱性体系下氧化自聚反应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水解缩合反应协同修饰碳纳米管(CNTs),获得了A-DOA/CNTs材料;再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多元醇(PCDL)、二羟甲基丁酸(DMB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合成了双键半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利用体系中剩余的异氰酸酯基与修饰后CNTs表面活性基团发生共价缩聚并交联,最终与有机氟等乙烯基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反应,制备出A-DOA/CNTs改性FPUA复合乳液。经检测得出结论如下:当A-DOA/CNTs用量为0.75%时,有机氟单体用量为12%时,A-DOA/CNTs/FPUA复合胶膜在热失重为10%时,热分解温度为329℃,相比PUA胶膜热分解温度为292℃时提高了37℃,此时,复合胶膜在-55℃时的动态储能模量E′为最大值,玻璃化温度Tg为83℃,显著改善了胶膜的热稳定性,此时,A-DOA/CNTs/FPUA胶膜的吸水率为5.2%,水接触角为103.1?,其拉伸强度为23.3MPa,断裂伸长率为352%,综合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反复注塑、反复破碎的方法,研究聚碳酸酯的加工稳定性。结果表明,聚碳酸酯经过六次反复加工,其力学性能、分子量、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初始分解温度前三次变化不大,三次以后其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明显降低,重均分子量和质量流动速率变化较大,初始分解温度降低,试验末次与首次新料相比,重均分子量降低2 000左右,初始分解温度降低20℃左右,光学性能经过反复加工每次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1.
《塑料》2017,(4)
聚碳酸酯(PC)作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其阻燃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通过熔融聚合将磷元素引入PC聚合物链中难以得到较高分子量的含磷PC。因此采用固相缩聚法,以碳酸二苯酯(DPC)、双酚A(BPA)、3-(羟基甲基磷酰基)-2-甲基-丙酸为原料合成得到了含磷PC,分别通过NMR、GPC、DSC和TG对所得含磷聚碳酸酯的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玻璃化温度、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固相缩聚可以明显提高含磷PC的分子量、玻璃化温度和初始分解温度;经固相缩聚后,含磷PC的数均分子量由2950 g/mol提高到10 900 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由86℃提高到133℃;初始分解温度由238.8℃提高到361.3℃。  相似文献   

12.
含磷化合物对PBT/PC合金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PBT/聚碳酸酯(PC)在两次升降温过程中熔融和结晶行为的变化,比较了亚磷酸三苯酯、十八烷基亚磷酸酯、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3种含磷化合物对PBT/PC合金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十八烷基亚磷酸酯的PBT/PC合金的结晶温度可达194.0℃,而且两次升降温过程中熔点和结晶温度的变化小于1.0℃。相比亚磷酸三苯酯和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十八烷基亚磷酸酯作为PBT/PC合金酯交换反应的抑制剂,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低温交变环境试验箱,在-20℃~50℃环境下开展了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和聚异氰酸酯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PIRPU)等三种典型聚合物基保温材料的高低温交变老化试验。利用离子色谱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高低温交变老化后三种材料中阻燃元素含量和结构形貌的变化,发现随老化试验时间的延长,阻燃剂含量会持续降低,材料的泡沫结构基本维持不变。利用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研究了老化后三种材料的燃烧性能,XPS的燃烧性能均随老化试验的进行而明显降低,EPS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明显增大,PIRPU的燃烧性能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4.
减缩剂对水泥石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泥混凝土结构在服役期间经历干旱、降雨等自然现象的交替作用所产生的体积变化,选择在温度、湿度交变[35℃,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30%;20℃,Rh=100%]试验条件下评价减缩剂对水泥石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核磁共振和压汞仪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减缩剂通过提高水泥石在温度、湿度交变环境的水化程度、增大水化硅酸钙凝胶的聚合程度,同时降低水泥石的可逆、不可逆收缩及最大长度变化,减小在严酷干燥条件的干缩值及潮湿环境的湿胀值,提高在恶劣自然环境保持较高体积稳定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DSC方法研究了促进剂种类、促进剂用量对溴化环氧树脂A80/novolac、A80/线形双酚A酚醛(BPAN)和A80/线形双酚F酚醛(BPFN)体系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DMP-30、六次甲基四胺(HMTA)和2-甲基咪唑(2-MZ)对A80/三种线形酚醛体系的固化均有促进作用。随温度升高,凝胶时间取对数的曲线线性下降;随促进剂用量增大,凝胶时间取对数-温度曲线向低温方向平移;以2-MZ(0.1份)作为促进剂,三种线形酚醛固化A80体系的固化反应放热峰的峰顶温度均为155℃左右,其中A80/BPFN体系的固化温度范围较宽约55℃,在150℃条件下2 h可固化完全。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环氧-氰酸酯(EP-CE)树脂在三种低温固化工艺(80℃/96h、120℃/48h、100℃/12h+150℃/12h)条件下性能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固化工艺对树脂固化度、玻璃化温度、高温剪切强度和介电损耗的影响比较明显.三种低温固化工艺树脂的固化度分别为78.74%、93.41%、96.38%,Tg分别...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膨润液中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膨润温度、膨润时间对微蚀效果的影响,以微蚀后聚碳酸酯基板的表面形貌、水接触角及基板之间与镀铜层间的粘结强度对微蚀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当聚碳酸酯基板先用70%N-甲基吡咯烷酮-15%乙二醇乙醚-15%水溶液在40℃膨润处理7 min后,再经80 g/L MnO2,V(H3PO4)∶V(H2O)∶V(H2SO4)=1∶1∶3.5的胶体溶液70℃处理10min,可得到较理想的微蚀效果,其表面接触角可低至25.2°,基板与镀铜层的粘结强度可达0.93kN/m。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影响正十字形涤纶短纤维充满度及纤维质绩的工艺因素采用喷丝板正十字形孔长宽比为7:1和合理的排列方式,冷却吹风距离70 mm,风速1.2 m/s,风温20℃.纺丝温度275-280℃,纺丝速度900-1 000m/min,拉伸温度55℃,紧张热定型温度120-150℃,松弛热定犁温度70-90℃,生产的2 22 dtex 正十字形涤纶短纤维质量优良,充满度为55%  相似文献   

19.
分析比较了三种工艺对制备纳米Ba0.5Sr0.5TiO3(BST55)粉体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工艺.并利用TG-DSC、IR、XRD、SEM分析了BST55干凝胶的热分解过程、化学组成、物相变化以及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TM-12)能改善BST55粒子的粒度及聚集形态;先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BST55/PMMA复合材料干凝胶,然后在700 ℃煅烧可形成粒径介于80~100 nm之间的BST55粒子.  相似文献   

20.
《塑料工业》2002,30(3)
低聚碘化聚碳酸酯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具有含碘端基的低聚碳酸酯 ,用于具有高X 射线反差 ,高透明度 ,高热稳定性和优良机械性能的模塑制品 ,特别是用于玩具和医疗零件的应用。 /CN13 3 0 673A ,2 0 0 2 -0 1-0 9  可挤出母炼胶 包含一种共聚酯与一种特定抗静电剂的可挤出新型组合物。 /CN13 3 0 680A ,2 0 0 2 -0 1-0 9  具有抗静电性能和高透明性能的共聚多酯 共聚多酯组合物包含具有熔点低于 2 5 0℃的共聚多酯和在高于 2 0 0℃的温度下具有热稳定性的季铵盐 ,其中所述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具有抗静电性和透明性。 /CN13 3 0 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