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降低高海拔地区超高压变电站电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降低高海拔超高压变电站电晕噪声,减少电晕引起的电能损耗和电晕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延长设备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通过对高海拔地区已运行的超高压750kV变电站电晕情况调研分析,提出降低电晕的技术措施和方法:从设备、设计、金具制造和包装运输、施工各环节同时进行控制,在西宁750kV变电站工程(海拔2630m)建设中实施应用,降低电晕噪声效果显著.电晕噪声较750kV官亭变电站(海拔1890m)降低7.8 dB.实现了海拔高度增加电晕噪声降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地区750kV变电站防晕型金具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750kV兰州东和官亭变电站自2004年建设以来,为西北地区750kV超高压输配电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运行中发现了部分设备端子尖端放电、噪声大等问题,因此,高海拔地区750kV变电站防晕型金具的研究及应用成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环节.针对高海拔地区750kV变电站防电晕、降低噪音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变电站电力金具的改进,成功地解决了设备电晕产生的噪音对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并在西宁750 kV变电站得到成功应用.为今后高海拔地区750kV变电站防电晕措施的进一步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与紫外成像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海拔官亭750 kV变电站设备连接金具产生明显电晕的位置和起晕原因,主要是螺栓和防晕板的棱角过大、自身防晕能力差以及均压屏蔽环的结构尺寸设置不满足要求,造成局部电场过高。为消除电晕造成的损耗和电磁干扰,掌握高海拔超高压变电站连接金具起晕电场值,对海拔更高的日月山750kV变电站进行了防电晕金具优化设计。通过设置防晕型接线板和连接线夹,优化均压屏蔽环数量和尺寸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防电晕金具沿面场强。对优化后的金具进行仿真计算和测试,得到在青海高海拔地区,防晕金具表面场强小于1.5MV/m时,无电晕放电发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西北高海拔地理环境下,750 kV输电线路电晕损失测量技术研究的重点成果。研究了光纤数字化电晕损失测量方法,利用电晕笼获得不同类型750 kV输电线路导线在不同场强下电晕损失的关键参数;借助可移动式电晕笼,在环境气候实验室获得0~4 000 m海拔下750 kV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损失的实测曲线;首次提出指数形式以及改进线性形式的六分裂导线电晕损失海拔修正方法;研究结果对不同海拔高度的750 kV输电线路导线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750 kV及以上交流变电站的软、硬导体选择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投资及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选择合适的软、硬导体也可以降低乃至避免变电站内导体、导线产生电晕及高频的电晕噪声,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精品工程。依托在建的沙洲750 kV变电站内软、硬导体选择及电晕校核,提出了 750 kV变电站内软、硬导体新的电晕校核方法,并针对实际的软导线进行了相关技术经济比较,从而得到最适合沙洲750 kV变电站的软、硬导体型式。  相似文献   

6.
750 kV及以上交流变电站的软、硬导体选择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投资及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选择合适的软、硬导体也可以降低乃至避免变电站内导体、导线产生电晕及高频的电晕噪声,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精品工程。依托在建的沙洲750 kV变电站内软、硬导体选择及电晕校核,提出了750 kV变电站内软、硬导体新的电晕校核方法,并针对实际的软导线进行了相关技术经济比较,从而得到最适合沙洲750 kV变电站的软、硬导体型式。  相似文献   

7.
750kV变电站母线电磁环境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为确定750 kV变电站电磁环境参数,采用回路法试验了750 kV变电站管、软母线的无线电干扰。模拟母线典型的架设方式并测量了地面1 m处的电场强度和可听噪声后得出母线无线电干扰为70 dB,地面电场为13kV/m,电晕噪声约48 dB的电磁环境水平,此水平不影响变电站外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1000 kV变电站中导线连接方式多样,其表面电场分布由于邻近效应而极不均匀,导线表面易发生电晕放电,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导线起晕电压将降低。为了防治导线表面电晕,优化变电站电磁环境,必须选择合理的导线型式。提出了一种数值计算和有限元仿真为主、电晕模拟试验为辅的变电导线选型方法,研究提出了导线表面场强控制值,计算获得了采用不同选型方案时导线表面工作场强与临界场强之比Em/Ec、可听噪声L50值与电场分布,给出了4000 m海拔特高压变电站导线选型方案并通过了电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导线表面场强控制值推荐取值为1.84 kV/mm;若4000 m海拔特高压变电站仍采用常规4分裂导线,则其站内Em/Ec和可听噪声L50值将分别增大50.0%和23.7%,导线表面电晕严重。采用该推荐选型方案时,站内Em/Ec和可听噪声L50值分别为0.79和60.29 dB,导线表面最大场强为1.67 kV/mm,...  相似文献   

9.
750 kV配电装置导体选型是超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导体本身及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是选择超高压导体类型及分裂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计算分裂导线以及管母的表面场强,并预测可听噪声,对750 kV配电装置的导体及分裂形式进行优化,使导体在满足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可听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器》2015,(3):99-104
500 kV色尔古变电站的500 kV设备场地电晕放电引起的可听噪声比其他500 kV变电站明显要大。而紫外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观测高压电气设备周围电晕放电,来分析判断与电晕放电有关的电气缺陷或故障。笔者介绍了紫外检测在色尔古站的开展情况、实验室环境下避雷器均压环模拟试验和避雷器均压环电场仿真计算,针对紫外检测异常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高海拔、风力大和昼夜温差大导致设备均压环相色漆剥落是造成电晕噪声明显偏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DL/T 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提供了裸导体可不验算电晕的最小外径的计算公式,选定的导体表面电场强度水平是否满足Q/GDW 551-2010《变电站控制电晕噪声技术导则(导体金具类)》等相关规范的电晕控制要求并有多少裕度不得而知,且应用于750 kV、1000 kV电压等级的经验不多。本文基于CDEGS仿真计算软件,对按DL/T 5222-2005规范选定的可不校验电晕的最小外径的导体表面电场强度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按DL/T 5222-2005规范进行750 kV、1000 kV导体电晕最小外径时是可靠的,且海拔1000 m及以下全面电晕电场强度E0宜取2000 V/mm。  相似文献   

12.
750kV输电线路电晕损失海拔修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在建和投运的750kV输电线路多处于高海拔地区,其电晕损失现象较为明显。笔者以6×LGJ-400/50型导线为例,借助可移动电晕笼,在环境气候试验室中测量其大雨条件下、0~4000m海拔范围内电晕损失随海拔的变化关系,参考标准并利用最小二乘准则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提出两种不同形式的电晕损失海拔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13.
西北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包括2个750kV变电站(官亭变电站与兰州东变电站),1条750kV输电线路(官亭至兰州东),13条330kV配套输电线路。主要设备包括7台750kV/50万kVA主变压器,4台750kV/10万kVA电抗器,2台750kV GIS,6台750kV隔离开关,12台750kV电压互感器,9台750kV氧化锌避雷器等。 从2003年2月19日西北750kV工程被正式批准,到2005年9月26日正式投运,在短短2年多时间内,迎战中国最高电压等级,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中国输变电制造业面临着近20年来的最严格考验。 从我国第一个750kV输变电工程涌现出的一批自主研制生产的750kV变压器、隔离开关、电抗器、互感器、避雷器、控制保护系统、铁塔等设备,也成为我国电工制造业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的标志,并使我国进一步发展1000kV特高压成为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4.
依托乌图(昆仑山)750 kV变电站工程,对高海拔地区(3 000 m)750 kV侧HGIS配电装置C字型布置方案与一字型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出线规划、元件安装检修、占地面积、构架及布置尺寸、工程投资、运行安全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得出750 kV侧HGIS配电装置C字型布置方案,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及经济效益。乌图(昆仑山)750 kV变电站工程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模块化建设2.0版示范工程,目前已进入施工安装阶段。  相似文献   

15.
张庆琴 《青海电力》2007,26(2):37-40
750 kV官亭变电站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750 kV变电站,是目前海拔最高的特高压变电站,对于打通我国“西电东送”北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750 kV官亭变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投运,缩小了我国与国际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进程的差距,同时为西北750 kV超高压电网的生产管理,安全和经济运行奠定基础。文章主要介绍了750 kV官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结构、功能及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海拔±800 kV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晕及其相关的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以及合成场强、地面离子流密度等参数已成为系统设计和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拔2 100 m)内开展了±800 kV直流输电线路电晕特性及其电磁环境测量,介绍了测试系统及其设备原理,研究了电晕特性及其电磁参数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分布,结论为:气象条件对电磁环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西宁750kV变电站是目前同等电压等级海拔最高的变电站,全站按照无人值班模式设计,是典型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站内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NS2000(UNIX平台)系统。文章结合青海电网内已运行的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特点,通过对西宁75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该系统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研究了超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结构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75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电网成功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座落在我国西北2000m高海拔地区的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于2005年9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使我国的交流超高压输电线路在500kV大面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高到一个新的电压等级,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750kV输电电压等级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输变电工程运行和设备制造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这些高大宏伟、面貌一新的750kV超高压输变电设备中,有我国电力电容器行业骨干企业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西容)和桂林电力电容器总厂开发研制的TYD765/3-0·005H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分别安装运行在青海省官亭750kV变电站和甘肃省兰州东…  相似文献   

19.
座落在我国西北2000m高海拔地区的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于2005年9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使我国的交流超高压输电线路在500kV大面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高到一个新的电压等级,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750kV输电电压等级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输变电工程运行和设备制造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这些高大宏伟、面貌一新的750kV超高压输变电设备中,有我国电力电容器行业骨干企业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西容)和桂林电力电容器总厂开发研制的TYD765/3-0·005H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分别安装运行在青海省官亭750kV变电站和甘肃省兰州东…  相似文献   

20.
孟刚  文习山  邓慰  陈勇  余波  高红林 《高电压技术》2013,39(4):1018-1024
相间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是决定变电站设计尺寸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获得我国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的设计依据,结合云南电网公司500kV建塘输变电工程,分别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武汉(23m)、西宁(2 254m)、大武(3 742m),开展了模拟真型500kV变电站典型电极—软母线和均压环的相间操作冲击试验研究。利用升降法获得5~8m间隙距离内的相间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分析电压分配系数对相间间隙空气绝缘的影响,并按不同的海拔校正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校正分析和比较。试验表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高海拔变电站设备相间操作冲击平均击穿场强较低海拔有明显的下降,相间操作冲击放电电压U50随着电压分配系数增大而增大。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海拔校正方法,建议高海拔地区500kV变电站均压环相间操作冲击海拔校正采用IEC 60071-2—1996标准的方法进行海拔校正;软母线相间操作冲击海拔校正采用带m因子的修正方法进行海拔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