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立足于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特点,阐述了生态战略观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然后构建具体的生态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针对指标层1中的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调控力以及水资源承载压力,还有指标层2中的人均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以及城市化率等多个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了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中单要素评价模型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文章选取需水模数、人均水资源量和生活用水定额等8项代表性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多要素评估模型,并以辽宁省为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有效性。结果表明:较传统的单要素评价法构建的多要素综合评估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要素系统反映区域水资源系统状况,可为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更加系统、全面的反映区域水资源状况,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对承载力评价代表性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选择,然后对指标权重与综合得分利用熵权法确定。结果显示:万元GDP耗水量、污水处理率为影响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辽宁省2010-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并于2016年达到最大该区域水资源状况呈转好趋势。  相似文献   

4.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进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系统的12个评价指标,以辽宁省为例,对14个行政分区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和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较高,而朝阳市和葫芦岛市承载能力全省较低,说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优化配置问题还突出存在,影响了进一步的开发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有效地提出对策,从根本上提高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水系统的区域性、复杂性、随机性特征,建立适用于喀左县地区的水资源评价体系和等级标准,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运用模糊综合法和熵理论进行科学分析,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规划促进人水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喀左县水资源系统现状承载力较低,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较小且承载力小于期望负荷值,依据评价结果提出调整用水结构、加强污水治理、完善用水保护机制、节约用水等水资源承载力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辽宁省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科学规划水源调配方案和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依据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区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构建承载力评价体系,结合投影寻踪理论形成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水资源系统总体处于较弱的承载水平,且以辽西地区的承载力最弱,而辽东地区水系统稍好;从最佳投影方向的角度认为,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态用水率、地下水开发程度、人口密度、单位GDP耗水等指标;为缓解辽西地区的供水压力,提出从辽西北供水工程调水至辽西地区的调配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区域用水结构优化调整、水资源管理规划和其它类似地区水系统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将主成分分析法引入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并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从7个指标中选取出影响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3个主成分,定量分析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最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避免了评价指标权重取值的人为干扰,评价结果客观、科学,这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它评判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辽宁省现状水平年与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结合现状发展规划与发展历史预测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生态、水资源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和各等级划分标准,并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模型,分别预测分析了各水平年的需水量和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决策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虚拟水概念及其特性,构建了水资源量、虚拟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4个维度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评价虚拟水影响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并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9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水资源超载,广州、佛山为临界超载,其他地市为弱可承载或可承载,模型评价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疆1999-2014年统计资料,采用自下而上的水足迹概化方法,以水资源匮乏指标、水资源压力指数和水足迹经济效益为指标分析评价了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均呈增长趋势,且水资源匮乏指标于2014年(枯水年)增长至1.03,表明水资源严重匮乏。建议在满足生态要求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作物种植比例,增加低耗水高产值的工业产品生产,并通过跨区域调水和贸易来缓解区域水资源承载压力。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14个行政分区为承载力研究对象,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沈阳市等14个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确定4个变化主因子。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不容乐观,其中8个城市水资源承载综合得分为负值,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大连和沈阳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说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性,势必会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虑支持力指数、压力指数和协调指数三个因子,构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筛选出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7个代表性指标,并针对指标的不确定性,运用集对分析和熵权赋值的方法,以云南省16个市、自治州为例,进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良好,多数地区水资源盈余,可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其中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人水矛盾较为突出,而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差异主要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因素影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能够有效地对高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与其他方法对比表明,集对分析法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公正性的优势,计算方法简单有效,评价结果直观。  相似文献   

13.
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运用DPSR模型(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提出了4类要素16个指标所组成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值,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应用TOPSIS分析方法以解决评价体系参照标准的适用性问题,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改进TOPSIS以克服其自身局限性,构建了基于DPSR-改进TOPSIS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淮安市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水资源承载力在2015年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明显下降;保持环保资金高投入,减少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提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措施; DPSR-改进TOPSIS模型能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董涛 《人民珠江》2022,(4):17-22+62
为了解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态的发展趋势、识别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指标,采用博弈论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引入五元引力减法集对势判断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发展趋势、识别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指标,建立了基于博弈论和五元引力减法集对势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方法,将评价方法应用于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9年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承载状况良好且向好发展,2014、2017年出现波动性下降,五元引力减法集对势识别出影响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指标包括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城市化率、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基于五元引力减法集对势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计算简便、成果可读性强,可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多元复杂综合体系,在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分析基础上,突出水质、水生态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作用,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定义进行了界定。基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构建由目标层、要素层、表征层及指标层构成的多层次、分要素、能力-负荷双向表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要素评价法对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江宁区现状水量要素能支撑人口经济发展,水质、水生态状况相对较差,对区域人口经济的承载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水和谐和“三条红线”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在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能力“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开展了水资源配置研究,结合人水和谐量化方法,进行了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和谐度分析,将满足“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且和谐度最大的方案作为推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为实施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2010—2016年辽宁省水资源统计及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水资源利用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了模糊理论体系中和谐度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和谐度的水资源利用评价数学模型,对辽宁省水资源利用和谐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水资源配置和谐度在2010—2016年期间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各区域之间的和谐度差异较小,2016年水资源利用处于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人水和谐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戴会超  唐德善  张范平  王冰伟 《水利学报》2013,44(8):973-978,986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水资源短缺、水淹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实现人水和谐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和谐理论,对城市人水和谐内涵、城市人水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和城市人水和谐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城市人水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城市人水客观和谐与主观和谐两个方面建立了城市人水和谐的评价指标,研究城市人水和谐评价模型与方法,建立了城市人水发展度计算模型、城市人水协调度计算模型、城市人水和谐主观感受度计算模型以及城市人水和谐度计算模型,最后,应用所建模型分析评价了南京市的人水和谐度。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春  李雅蓉 《人民长江》2019,50(8):109-114
水资源短缺使得江西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人均水资源量、生态环境用水率、耗水率、人均GDP、万元GDP用水量、产水模数、供水模数以及水资源开发程度等8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使用2006~2015年的数据,应用熵权法确权、TOPSIS法与障碍度模型综合评价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2006~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虽然在增加,但是增长速度却变得缓慢;水资源本身因素是制约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承载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水和谐的理论为核心,以"健康、发展、协调"为3大量化准则,构建了基于和谐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阜阳市为例,构造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市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阳市整体水资源承载力较差,且各县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不均衡,沿淮县市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