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商贾云集、 文人交流的场所。前门东区现存大量的会馆建筑,也是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文章追溯前门东区历史渊源,研究会馆建筑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布局形态、空间特点、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归纳会馆建筑的特征。基于会馆建筑的特征,对会馆建筑保护与更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前门东区的保护传承问题。文章首先概述了前门东区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存问题,并从建筑质量、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等角度,详细剖析了当前亟须解决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文章进而提出了分类整治、动态保护、加强公共空间营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提倡居民参与五项整治策略,希望通过对前门东区传统特色的保护与利用方法的研究,能对以后的保护项目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前门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2003年初,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崇文区政府联合组织前门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国际邀标.美国爱波斯坦公司、日本日建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金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参与了规划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韩高峰  于洋 《建筑创作》2007,(12):87-93
鲜鱼口街区是明清时期北京最繁华的综合性商业街区之一,为北京市划定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也是前门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商业街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街巷纵横的前门地区空间形态作为北京城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前门地区内部街道空间现状,不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多种使用要求。近些年来的改造更新,造成前门老旧街道与区域内现代化建设的矛盾突显,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不适当的整修,对历史街区保护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当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多聚焦于建筑的保护与复原,而历史街区再生的重点则是在正确把握未来变化的基础上,更新城市的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恢复或维持许多城市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作为"时代牵引力"的功能. 一、项目背景 (一)研究背景 南锣鼓巷地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保存了元大都时期胡同的街巷肌理—"鱼骨式"胡同格局,是北京传统历史街区之一,位列北京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因此对于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旧城更新对社区的单向影响以及更新方式,部分研究粗略提及建筑产权等社会因素对街区更新的影响.本项目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来揭示社会信息本身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影响,进而得出某种相关性,为今后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调研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拆真造假、拆古建新……北京前门鲜鱼口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已经被彻底毁掉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曾一智痛心地说。  相似文献   

8.
前门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祖润 《建筑创作》2007,(12):34-55
规划概况 前门地区是古都中轴线上南段的重要历史街区,长期以来,前门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深受市、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得到专家学者多年来对该地区的全面研究,自2003年春,我院有幸参加前门工程启动盛举的《前门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方案》国际邀标赛。  相似文献   

9.
陈浩昕  王云舒  张雨萌 《城市建筑》2023,(16):186-189+201
目前,古文化街区经过保护和改造后,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文章对北京前门周边一些街区及胡同在商业、住房、消防及文物等方面的规划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对现有成果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得出的结论,提出改进方案,使得已改造街区在文物保护等方面得到完善,或为未改造历史街区的修复及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前门地区的胡同四合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宁 《建筑创作》2007,(12):102-105
前门传统街区是北京市划定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保存着古都独一无二的顺应自然地形变化的弧形胡同、南北向胡同,东西向、斜向小型四合院组群。其独特的胡同、院落空间形态有别于北京内城的街区肌理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李政清 《城乡建设》2021,(14):14-16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北京坊城市更新为例,从历史演进、运作特点及对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利用方面的启示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回顾总结了绵阳市跃进路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若干思考,基于现状建设条件,围绕保护历史存量和更新城市功能关键问题,就跃进路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思想和构想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彰显古都文化魅力,重点重构历史文化魅力走廊——北京南北中轴线和朝阜大街,围绕"一轴一线",集中力量打通重要节点,回填历史元素,恢复经典风貌,融入现代文化,形成集中展现古都历史文化、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城市魅力走廊。而前门大栅栏商业街恰好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且是一重要节点,所以"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完善前门地区配套设施,推进大栅栏及周边环境整治,恢复前门大栅栏街区整体商业风貌。大栅栏商业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梳理日常生活中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理论,尝试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置入日常生活的语境中。以原有的北京东四片区历史街区的研究为基础,对北京东四片区历史脉络以日常生活的角度去解读和分析。总结出日常生活的历史建筑实践设计策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应从历史地段公共空间营造,历史建筑的微更新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为后续历史街区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5.
以新城市主义视角对历史地段住区更新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段的住区更新开发总处于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之中,一边是市场经济下的投资回报,另一边是历史场所的消逝.探索以“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在历史地段更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试图从历史地段住区改造开发面临的问题、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的理论及永清片案例探析3个层面来进行诠释,并使其成为解决开发中诸多矛盾的平衡点,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希望对现今旧城更新改造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回顾北京半个世纪以来的旧城改造之路,反思造成以往旧城改造实践效果偏差的原因,并基于对"日常生活"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思考,提出了北京传统居住街区的更新模式应当回归"日常生活"的观点。在北京现阶段"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旧城更新模式基本原则,并以北京前门东区以及"未来城南"的设计实践为例,探索日常生活视角下旧城更新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以期为日后北京旧城居住街区的发展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 ,在各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迹。今天的北京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迈进 ,于是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提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 ,指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 ,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还确定南北长街、南北池子、西四北等25片街区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通过参与制定南北长街街区的保护规划 ,笔者…  相似文献   

18.
申凤  李亮  翟辉 《城市规划》2016,(5):43-53
近年来,以"稀路网,大街区"为特征的传统空间规划模式不断受到批判,而基于新城市主义规划观念的"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国内新区规划建设中得到应用。本文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规划经验为依据,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静态交通三方面对"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进行技术探讨,并对新城市主义在国内城市的适用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角度入手,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保护街区为例,通过分析南锣鼓巷现状自然、人文、人工色彩,找到街区色彩混乱的原因,并尝试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保护与控制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姜涛 《重庆建筑》2006,(2):47-52
随着经济文化不断的发展,城市机能的转化与结构更新越来越显得重要,饱含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也面临着新城市运动的冲击以及本土居民日渐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考验,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哈尔滨花园街街坊概念设计竞赛入围方案的分析,尝试将复合生态理论与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有机结合,对一种新的城市更新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