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花生壳对水中阳离子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天然花生壳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中性红(NR)和孔雀石绿(MG)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H值、盐浓度、振荡时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染料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初始浓度增大以及盐浓度的降低,花生壳对3种染料的吸附率增大.亚甲基蓝、中性红和孔雀石绿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花生壳对3种染料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相同条件下对3种染料的吸附强弱为NRMGMB.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阴离子酒糟对MG的吸附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其过程,考察了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和pH五个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吸附剂用量和染料初始浓度的交互作用等对吸附率均有显著影响.阴离子酒糟吸附MG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3℃、吸附时间71min、吸附剂用量6.3g/L、染料初始浓度110mg/L、pH7.5.在此条件下,阴离子酒糟对MG的吸附率可达96.71%.  相似文献   

3.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nton试剂对某染袜厂两股含阳离子染料的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硫酸亚铁用量以及pH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色度及COD去除率增大 ,最佳反应时间为 30min ;色度及COD的去除率随着双氧水 (30 % )的用量增加而增大 ,最佳用量为 4mL/L ;硫酸亚铁最佳用量为 30 0mg/L ;最佳 pH值为 4.0。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COD浓度为 6 5 0mg/L的废水经氧化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COD值为 12 0 0mg/L的废水 ,需经絮凝预处理后再用Fenton试剂氧化 ,方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吸附性能更优的废水处理材料,在最适宜改性条件下采用氯化铁溶液、碳酸锂草酸溶液和焦磷酸钠溶液分别制得铁盐改性累托石、锂盐改性累托石和钠盐改性累托石;取原累托石和三种盐类改性累托石为吸附剂,考察原累托石与改性累托石对亚甲基蓝、甲基紫、孔雀石绿和中性红4种染料废水的吸附效果,其中累托石用量0.1 g,染料废水用量2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结果表明:3种盐类改性累托石对4种染料废水的去除率和平衡吸附量明显优于原累托石,3种盐类改性累托石中铁盐改性累托石和锂盐改性累托石吸附效果优于钠盐改性累托石.对原累托石及3种盐类改性累托石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改性后累托石层间距明显增大,且改性过程并未改变累托石的片层结构. 由此可见,盐类改性累托石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其中铁盐改性累托石和锂盐改性累托石的吸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5.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Fenton试剂对某染袜厂两股含阳离子染料的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硫酸亚铁用量以及pH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色度及COD去除率增大,最佳反应时间为30min;色度及COD的去除率随着双氧水(30%)的用量增加而增大,最佳用量为4mL/L;硫酸亚铁最佳用量为300mg/L,最佳pH值为4.0,在最佳实验条件,COD浓度为650mg/L的废水经氧化处理后可达标排主,COD值为1200mg/L的废水,需经絮预处理后再用Fenton试剂氧化,方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置吸附法,以苹果渣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体中pb2+的吸附作用、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苹果渣对pb2+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pb2+初始质量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苹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苹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随pb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正交试验显示:3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p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最优吸附条件为pH值2.0、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4 h.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苹果渣对pb2+的吸附热力学行为,二级动力学模型可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吸附过程先是快速吸附,60 min后变为慢速吸附;对于60 mg/L的pb2+溶液,苹果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12 g/L.  相似文献   

7.
合成碳羟基磷灰石对铀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碳羟基磷灰石(CHAP)作为铀的吸附剂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反应时间、吸附剂用量、铀初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H值为5.5、吸附时间为60min、CHAP用量为4g/L,对初始浓度为40mg/L的铀废水进行吸附,去除率高达98.8%,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15.38mg/g,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CHAP对铀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对酸性染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燃煤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酸性蓝197与酸性黑1进行吸附脱色,研究影响脱色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浓度为10 g/L时,对两支酸性染料的吸附在初始3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高温改性粉煤灰的吸附脱色性能明显提高;两支染料溶液初始pH值小于5.5时,脱色效率最佳;随染液初始浓度增大,染液的脱色率不断降低,但粉煤灰吸附量却不断增大;粉煤灰及改性粉煤灰对两支染料的恒温吸附脱色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恒温吸附方程;吸附参数表明粉煤灰对水溶性酸性染料的吸附过程容易进行;粉煤灰及改性粉煤灰对两支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为准二级吸附。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菌糠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廉价生物吸附剂去除污水中Pb2+和Zn2+的技术,研究了食用菌菌糠的吸附特性,调查污水pH、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用菌菌糠吸附剂用量分别为16g/L和12g/L,pH值分别为5和6,初始重金属质量浓度为20mg/L,吸附时间为3h,25℃条件下,达到了最大吸附量,对Pb2+和Zn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9%和88.96%,处理后的Pb2+和Zn2+质量浓度分别为1.442mg/L和2.208mg/L,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排放质量浓度1mg/L和2mg/L.食用菌菌糠对Pb2+和Zn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l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邯郸钙基膨润土及其钠化改性土对模拟废水中Ni2 的吸附行为,探索了膨润土用量、吸附时间、pH值、初始离子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Ni2 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用两种膨润土对Ni2 的吸附在15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率随溶液pH值的增大、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搅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钠化土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钙基土,Ni2 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经钠化土处理后废水中的Ni2 浓度为0.825mg/L,低于国家排放标准1m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Ce/改性天然沸石类芬顿催化剂并对孔雀石绿水溶液进行非均相降解研究,考察了其催化特性并研究了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孔雀石绿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孔雀石绿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孔雀石绿降解特性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投加量3.0g/t,,H2O2的投加量为67.0mg/L,初始pH=8.0,初始孔雀石绿溶液质量浓度为150mg/L,在此条件下,室温反应30min,孔雀石绿溶液脱色率可达97.3%.孔雀石绿溶液的降解速率常数为:k=2.12×106-3.  相似文献   

12.
以Nax型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将Nax型分子筛浸渍到Ce^3+溶液中,利用改性后的分子筛对汽油中噻吩去除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中考察了改性分子筛的用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搅拌速度对去除噻吩的影响,并且比较了改性前后分子筛吸附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e^3+改性分子筛在吸附噻吩1h后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3.1mg/g,且初始浓度越大,搅拌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搅拌速度太快,反而不利于对噻吩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以单宁酸为目标污染物,分析了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以及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酸-高温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电荷、X射线衍射与红外光谱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天然海泡石、酸-高温改性海泡石以及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后的表面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2增加到pH=10时,酸-高温改性海泡石对单宁酸的去除率由35.0%上升到74.8%,吸附量由7.0mg/g上升到15.0mg/g.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单宁酸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当吸附时间为6h时,去除率可达71.0%,吸附量为14.2mg/g,而后去除率与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海泡石与酸-高温改性海泡石电荷零点所对应的pHZPC分别为7.32±0.1和6.44±0.1,表明酸-高温改性增加了海泡石表面的酸度,形成了更多的表面吸附位;同时酸-高温改性提高了海泡石的纯度和吸附性能,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后,其红外图谱显示在2 975、2 919和1 629cm-1处出现了吸收峰,表明改性海泡石对单宁酸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镁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氢氧化镁对磷的吸附能力,考查了氢氧化镁用量,吸附时间,废水初始pH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磷的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氢氧化镁吸附磷时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吸附磷符合Langmuir模型,并得出了其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氢氧化镁处理含磷4 mg/L的废水时,氢氧化镁的最佳投入量为0.6 g/L,反应时间仅为5 min,可使得磷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温度对磷去除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可在室温下进行;且实验表明氢氧化镁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此吸附可在较宽pH范围内进行;处理含磷废水后的氢氧化镁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分别采用直接交联的方法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交联壳聚糖和Cr(Ⅵ)印迹壳聚糖,并对这两种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环境有利于壳聚糖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pH为6.0时吸附效果最佳.交联壳聚糖和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速率在前20 min较快,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30 mg/L的Cr(Ⅵ)溶液,交联壳聚糖与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在投加量为3.5 g/L时,对Cr(Ⅵ)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4%和97.8%.相同实验条件下,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较交联壳聚糖有明显提高,其幅度最高可达7.3%.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确定生物炭吸附的最适宜温度、振荡速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及吸附时间的范围,选择吸附温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生物炭的投加量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吸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生物炭的投加量0.4g,亚甲基蓝的浓度45mg/L,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98.6%,吸附量5.54mg/g.最优条件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亚甲基蓝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达到平衡时,亚甲基蓝浓度与生物炭的吸附量之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特性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生物炭对于亚甲基蓝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了骨炭吸附除氟的最佳工艺条件:当投药量为6g/L,在pH=7,反应时间为60min,T=15℃的条件下,未改性骨炭对氟离子初始浓度为10mg/L的模拟废水的处理率达到81.2%;采用硫酸铝对骨炭进行改性,当投药量为6g/L,在pH=6,反应时间为60min,T=15℃的条件下,能使氟离子初始浓度小于10mg/L的废水出水小于1mg/L,处理氟离子初始浓度为10mg/L的废水去除率达到92.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质子化壳聚糖/Fe_3O_4磁性复合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模拟含磷污水中磷的吸附特性。首先,考察了吸附时间对所有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特性的影响;选取其中吸附特性较好的E2吸附剂,考察了其吸附特性与含磷溶液初始浓度的关系;然后,进行了与溶液pH值、吸附剂类别、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相关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值对吸附过程具有最明显的影响,最佳pH值为6,吸附剂和投加量的影响次之,影响最弱的是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质子化磁性壳聚糖对磷的去除率最高达80%左右。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能很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此证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以废弃花生壳和小麦秸秆为原料,对模拟废水进行了Cd2+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溶液温度、Cd2+初始质量浓度、花生壳粉和秸秆粉的用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均对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在Cd2+初始质量浓度为25mg/L、pH值为6、吸附剂投加量0.25g、恒温振荡120min的条件下,花生壳粉和小麦秸秆粉对Cd2+的去除率分别为63.2%和5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