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国源 《塑料制造》2005,(12):34-39
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以下简称TPES)主要是指由苯乙烯链段(S)为硬段、丁二烯链段(B)或乙烯/丁烯链段(EB)为软段的三嵌段或多嵌段共聚物SBS和SEBS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2.
埕北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界面识别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埕北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地层的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东营组地层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SQ1(对应于东营组东三段下亚段)、SQ2(对应于东营组东三段上亚段)、SQ3(对应于东营组东二段)、SQ4(对应于东营组东一段下亚段)、SQ5(对应于东营组东一段上亚段下)、SQ6(对应于东营组东一段上亚段上),并对各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复合软段聚氨酯泡沫塑料(PUF),研究了PEG/PCL复合软段配比、软段相对分子质量等对PUF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00还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的PEG与PCL-210N复合,随软段中PCL含量的增大,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定应变应力均提高;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拉伸强度、定应变应力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顺序为Tg(PEG400)> Tg(PCL210N)> Tg(PEG1000)。  相似文献   

4.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为硬段,聚碳酸酯二醇(PCDL)和聚醚二醇(PPG)混合物为软段,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不同软段组成的聚氨酯弹性体(PUE)。采用DSC、FT—IR和DM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CDL含量对PUE的微相分离程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段中PCDL含量的增加,PUE中氨酯羰基的氢键化程度减小,相分离程度减小,而且PUE的储能模量随着PCDL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与单一组分软段的PUE相比较,混合软段的PUE具有相对较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聚丙二醇(PPG)、聚己内酯(PCL)、聚碳酸酯二醇(PCDL)和自制含氰基大分子二醇(PZJ)等为混合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为硬段,合成含氰基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含氰基聚氨酯膜的结构,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了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并研究了氰基含量对聚氨酯膜的附着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双卤代烷烃取代型双锂齐聚物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异戊二烯(I)、苯乙烯(S)单体采用1次加入的方法,合成了对称型双端过渡态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I)-I-(I/S)-S,并对新型嵌段共聚物的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检测到苒段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证明过渡态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苒段的Tg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龙承恩 《小氮肥》2009,37(10):16-18
1技术改造内容 (1)将原四段冷激自卸催化剂式DN800mm内件改为冷激冷管混合式DN800mm内件(一段、二段为冷激,三段、四段为管冷)。  相似文献   

8.
用于泡沫玻璃发泡的燃气隧道窑属于泡沫玻璃生产领域。本发明依次为预热段(4)、发泡段(5)、快冷段(6),特征在于,在快冷段(6)后还有稳定段(7);各段长度依据泡沫玻璃加热曲线确定;采用窑车传动结构;发泡段(5)两侧窑墙上上下交错均匀分布的燃烧器(11);快冷段(6)包括布置在窑顶内侧和窑墙内侧的冷却风管(18);稳定段(7)包括在两侧窑墙上上下交错均匀分布的燃烧器(11),  相似文献   

9.
基于塔总组合曲线(CGCC),提出了一种简化内部热耦合精馏塔(HIDiC)结构的图形设计方法。在完成精馏段(或提馏段)单塔段中间换热器优化设置的基础上,结合精馏段与提馏段CGCC的集成图,以HIDiC的可减小过程总(火用)损为目标,确定HIDiC热耦合中间换热器的最优设计。以苯乙烯-乙苯HIDiC为例,计算结果表明,设置中间换热器后,HIDiC可减小过程总(火用)损最大值为1.951 MW,HIDiC的冷凝器、再沸器负荷分别下降63.6%和68.4%;热耦合中间换热器分别设置于精馏段第2、12、和38块塔板,提馏段第20、28和36块塔板,热负荷依次为0.841、1.496和2.053 MW。  相似文献   

10.
以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异丙氧基乙醇(IPGE)和巯基乙醇(MCE)作链转移剂,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单端羟基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Mn=1 000)为原料, 1,4-丁二醇(BDO)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作小分子扩链剂,添加羟基功能化的 PVP作亲水性链段,合成了以 PVP作为非离子亲水链段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解离基质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合成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及水性聚氨酯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链段可作为水性聚氨酯亲水性链段,并且合成出的非离子聚氨酯乳液具有耐电解质、冻融稳定性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作为聚氨酯软段,与1,5-萘二异氰酸酯(NDI)、乙二胺(EDA)、丁二醇(BDO)反应合成了PBA-PTMG嵌段聚氨酯弹性体。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了不同伸长率下聚氨酯弹性体内部结构及其耐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伸长率的增大,聚氨酯中软段相与硬段相间的氢键和C—N化学键发生断裂,降低了软、硬段相间的结合强度;当聚氨酯的伸长率小于10%时,PBA-PTMG嵌段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动态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环氧乙烷聚合度的聚丁二烯-b-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PB-b-PEO嵌段共聚物),然后催化加氢得到聚乙烯-b-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PE-b-PEO嵌段共聚物),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共聚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具有预定的结构。通过熔融压片的方法制备PE-b-PEO嵌段共聚物均质膜,考察了PE-b-PEO嵌段共聚物分子链中聚环氧乙烷的聚合度对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酯交换法两步合成了以四氢呋喃聚醚和聚乙二醇聚醚为混合软段的一系列亲水性聚醚酯,考察了软段组成和比例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聚乙二醇用量的增加,材料亲水性和吸水性均逐步增强,并且能够保持较好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4.
以环己烷为溶剂、苯乙烯(St)和丁二烯(Bd)为单体、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合剂,通过活性负离子溶液聚合得到了丁苯嵌段共聚物。研究了杂质对阴离子聚合的影响,苯乙烯转化率、温度与聚合时间的关系,丁二烯转化率与聚合时间的关系,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时转化率与聚合时间的关系,单体比及偶合工艺条件的确定,"游离"聚苯乙烯(PS)、"游离"丁苯共聚物对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单体比(St/Bd)为72/28~76/24(质量比)、无规段单体比(St/Bd*)为55/45~62/38(质量比)、THF为单体总质量的0.6%~1.0%时,在(75±5)℃下聚合,(85±5)℃下偶合可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丁苯嵌段共聚物,Mw=2.493×105,Mn=8.99×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77。  相似文献   

15.
在-80℃下,以2-氯-2,4,4-三甲基戊烷(TMPCl)/四氯化钛(TiCl4)/2,6-二叔丁基吡啶(DtBP)为引发体系,氯甲烷(CH3Cl)/环己烷(Chx)(体积比为50/50)为溶剂采用正离子聚合技术研究异丁烯与对甲基苯乙烯的共聚行为。研究异丁烯与对甲基苯乙烯不同投料比以及不同转化率下的共聚组成,利用Kelen-Tudos与Yezreielv-Brokhina-Roskin法计算单体的竞聚率;用1 H-NMR方法测定异丁烯和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组成。结果表明,在低转化率(小于15%)的条件下,异丁烯与对甲基苯乙烯的竞聚率分别为r1=0.248,r2=1.190。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以膨胀石墨为原料制备的高导热炭材料(高导热石墨块、高导热石墨片)与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制备的高导热炭材料(高导热石墨膜)在微观结构及导热性能上的差异。研究表明:由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制备的高导热石墨膜的石墨化度较高、La和Lc更大。高结晶石墨块、高导热石墨片、高导热石墨膜的热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高导热石墨膜〉高导热石墨块〉高导热石墨片。  相似文献   

17.
响应型药物释放体系(Pr-DDS)可以实现药物的定时、定位释放,是一种洁净、无创、高效的载体材料。本文根据为聚合物提供光敏感性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光异构化型(偶氮苯,Azo)、分子内光致成键和断裂型(螺吡喃,Spiro)、光二聚化型(香豆素,Cou)以及光致断裂型(邻硝基苯衍生物),并对上述4种类型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4类光敏感药物载体材料中,以偶氮苯为代表的光异构化型药物载体研究最为广泛,其中涉及胶团、囊泡、水凝胶、脂质体等,而以邻硝基苯衍生物为代表的光致断裂型由于具有双光子响应能力,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后总结指出关于光敏感型药物载体的构建,目前虽取已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生物相容性、增加对目标位置的靶向性以及生物体内光控释放的可行性仍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接沉淀工艺,在聚乙烯吡咯酮-乙烯乙酸酯(PVP-VAc)嵌段共聚物在溶剂中形成的微反应器中,制备出表面包覆有嵌段共聚物的邻氨基苯甲酸铽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谱(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LS)、紫外(UV)和红外(IR)光谱对表面包覆的纳米铁粉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其发光性能。XRD表明所制备的配合物是与配体和氯化铽完全不同的新的晶体,TEM显示样品为形状很规则的长柱状体,长约为150nm,截面为100nm的正方形。LS表明聚合物包覆的邻氨基苯甲酸铽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紫外光谱说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红外光谱的分析说明邻氨基苯甲酸铽配合物表面包覆了PVP-VAc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St(o)ber法制备粒径约100 nm的SiO2纳米粒子,并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在纳米粒子表面再合成介孔SiO2层.在磷酸盐诱导剂的作用下可使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快速沉淀出来.再通过煅烧除去表面活性剂获得粒径均匀的球形介孔纳米载体.通过动态光散射(DL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和氮气吸附脱附测定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纳米载体的平均有效粒径约为183 nm,介孔孔道为5.5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PDI:0.076),比表面积高达158.6 m2/g,孔容积0.22 cm3/g.结果表明,该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制备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20.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引发ε-环己内酯(CL)开环聚合,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PCL)。通过FTIR、1H-NMR及GPC等表征手段确定了mPEG-PCL的组成及结构。采用芘荧光探针法、透射电镜和动态激光光散射研究了聚合物在水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粒径小于100 nm的规则球状胶束,且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7.35×10-3 g/L);模型药物(叶酸)成功负载于聚合物纳米胶束内,并且能延缓叶酸的释放,其释药速率受载药量和释放介质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