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存辉  石昀  刘洁  韩英波  周传臣  王志宏 《当代化工》2021,50(2):348-351,356
为进一步提高现有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黏度,研究了一种丙烯酰胺聚合反应的新型引发体系.该引发体系在原普通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基础上引入了高效链增长剂和引发催化剂,有效促进氧化还原反应效率,提升反应速率,在低加量下达到高效引发的效果,从而使聚合物分子链韧性得到大幅提升,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黏度.与原引发体系合成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3000万)相比,黏度提高15%,相对分子质量提高20%.  相似文献   

2.
超高分子相对质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AM均聚后水解工艺路线,采用新型复配引发体系,合成作为油田驱油剂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简称PAM).在所选高效的引发体系下,考察了主要聚合反应因素对产品平均分子相对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聚合工艺条件溶液的pH值为11~11.5,W(单体)为45%,W(引发剂)为70×10-6,W(链转移剂)为1.3×10-6.在优化的聚合条件下,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高达25×106,水解度在20%~30%可调,过滤比小于1.3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3.
毛程  韦兆水  杜俊涛 《广东化工》2013,(14):126-127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是大规模生产聚丙烯酰胺的有效方法。文章对自由基聚合偶氮类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复合引发体系的特点和研究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采用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含胺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含胺基功能性单体类引发剂等新型引发剂能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合理设计新型复合引发体系可利于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聚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中,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单体,共聚合成了有一定相对分子质量的阴离子聚电解质.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阴离子聚电解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共聚物的特征基团,并研究了阴离子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5.
高相对分子质量PAM合成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氧化剂、还原剂和溶于特定溶剂中的油性偶氮类引发剂等组成复合引发体系,研究了复合引发剂用量、单体质量分数、Na2CO3用量、络合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对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聚合工艺参数,并在优化条件下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4×107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6.
以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单体,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为双水相,合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PEG总量、单体总量以及pH值对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总量为4%和温度为65℃情况下,最佳工艺条件:时间60 min,引发剂1.5 mL,pH =7,PEG=9%.最佳工艺条件下,丙烯酰胺转化率为88.5%,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84×106.  相似文献   

7.
《河南化工》2003,(5):9-9
华北工学院塑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聚丙烯酰胺 (PAM)的聚合方法独辟蹊径的研究 ,在不同介质中聚合PAM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PAM ,从而成功地赋予了PAM不同的特性。研究人员首先对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进行了研究 ,确定研究重点是引发体系 ,同时注意到聚合反应动力学以及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和体系的pH值对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合成的PAM相对分子质量在 12 0 0万以上。其次是对丙烯酰胺的沉淀聚合研究 ,根据丙烯酰胺自身性质 ,主要研究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和溶剂种类对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合成的PAM相对分子质量在 30 0…  相似文献   

8.
陈建波 《安徽化工》2021,47(1):58-60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低温复合引发剂体系(叔丁基过氧化氢-硫酸亚铁与偶氮引发剂)制备了高分子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产品.探讨了不同链转移剂及其使用量对聚丙烯酰胺产品分子量和不溶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次亚磷酸钠的链转移效果较好,在使用量为20×10-6时,所得聚丙烯酰胺产品分子量接近1900万,不溶物小于0.3%.  相似文献   

9.
水溶液聚合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挡兰  方熠  陈日耀  郑曦  陈震 《当代化工》2005,34(3):183-187
采用复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研究了pH值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聚合温度55℃,单体质量分数7.5%,pH值为8,引发剂为C(过硫酸铵量)=12×10-4mol/L、C(亚硫酸氢钠量)=9.6×10-4mol/L的复合体系,聚合时间为3h,此条件下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高达3.05×106的聚丙烯酰胺产物。  相似文献   

10.
反相微乳液聚合引发剂对聚丙烯酰胺分子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素霞  王光华  李蕾 《应用化工》2006,35(11):854-857
分别以三种引发剂体系为引发剂,从引发机理出发,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中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等对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种类对水溶性PAM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和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体系是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PAM的有效引发体系。该引发体系在反应温度为40℃,氧化还原引发剂与偶氮的质量比为1∶4,单体浓度为20%,引发剂浓度为0.3%,pH为9的最佳条件下合成的PAM相对分子量为1.44×107。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灿  姜京哲  毕亚凡 《辽宁化工》2008,37(2):77-80,101
用复合引发体系(过硫酸盐-偶氮类引发剂)和脂肪胺类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在实验室获得了单体转化率≥98%,特性粘数高于13.6 dL/g的阳离子共聚物PDA,探讨了控制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磷矿中SiO2含量对磷石膏结晶的影响;当w(SiO2)<5%时,由于活性SiO2量少,AlFx3x增多,影响磷石膏结晶,使过滤性能变差,必须在矿源上尽量避免,工艺上作适当调整。翻盘过滤机洗水箱位置与滤洗区分配对工艺的影响不可忽视,必须根据生产情况作调整。  相似文献   

13.
用固体交叉极化/魔角旋转(CP/MAS)13CNMR测定了壳聚糖、热失水壳聚糖和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在固态下不同峰位13C的弛豫时间,对不同样品的不同峰位碳弛豫时间的大小进行了解释,并根据弛豫时间的测定值对这3种不同壳聚糖样品的分子运动状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壳聚糖受热失去吸附水以后,所有位置碳的弛豫时间均有所延长,以C2,6的弛豫时间延长幅度最大,分子运动受阻;壳聚糖用戊二醛交联以后,所有13C信号的线宽均大幅度增加,而弛豫时间显著降低,分子运动加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新式过滤离心机,它包含一套轻型内旋针轮转子和一套固定过滤器。针轮由小及大逐渐向浆液传递动量,启动旋流,产生离心过滤压力。物料在离心力分量的作用下滑出过滤器。针轮能够自我调节动平衡、启动快、负荷小,振动、噪声也比转鼓过滤离心机低。本技术可以实现连续作业。  相似文献   

15.
从L-阿拉伯胶提取L-阿拉伯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拉伯胶在硫酸作用下水解得到含L 阿拉伯糖的混合液,经w(C2H5OH)=90%的乙醇萃取,再经工业乙酸沉淀,可得粗L 阿拉伯糖。正交实验确定了酸性水解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为:水解温度90~100℃,w(H2SO4)=1 0%,L 阿拉伯糖的粗收率为85%,质量分数为66 7%。经双柱色谱分离提纯L 阿拉伯糖,所用洗脱剂分别为:V(正丁醇)∶V(乙酸乙酯)∶V(异丙醇)∶V(乙酸)∶V(水)=3 5∶10∶6 5∶3∶3和V(乙酸乙酯)∶V(异丙醇)∶V(水)=5∶2 2∶1 1,得到收率大于50%,质量分数为99%的L 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6.
袋式除尘器所用滤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袋式除尘器所用滤料的过滤机理,介绍了常用滤料的结构及特点,提出了正确选择滤料的原则以及应考虑的各种因素,认为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滤料是延长使用寿命、保证高除尘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健  岳恒  郭向红  柴天佑 《化工学报》2011,62(8):2089-2094
铝酸钠溶液精滤工序(叶滤)是氧化铝生产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精滤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对于提高氧化铝生产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叶滤生产过程设备较多,工艺流程复杂,并且控制系统中回路控制和逻辑控制交织在一起。本文设计并研发了由真实的控制系统和虚拟的叶滤过程仿真对象组成的铝酸钠叶滤过程控制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可以用于叶滤过程的建模、控制、优化等方面的实验研究,特别是为叶滤过程的先进控制、故障诊断、容错控制等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工程化的实验平台,可有效降低现场的调试风险和调试成本。  相似文献   

18.
HPLC在红霉素肟的醚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建华  姚国伟 《精细化工》2003,20(4):254-256
在克拉霉素合成工艺中,红霉素肟的醚化保护是最重要的一步。作者研究确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有效地对醚化产物红霉素A9 (1 异丙氧环己基)肟及其与工艺相关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DIKMA公司的InertsilODS-3(150mm×4 6mm,粒径5μm)。流动相为V(乙腈)∶V〔c(KH2PO4)=0 033mol/L〕=48∶52,流速1 5mL/min,UV检测波长205nm,柱温30℃。肟醚在进样量为10~50μg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为醚化反应的工艺优化和监控提供了一个可在10min内快速而可靠的检测方法。作者还对红霉素A9 (1 异丙氧环己基)肟的E和Z异构体进行了定性分离和色谱行为研究,结果表明Z异构体比E的保留时间短,流动相V(乙腈)∶V〔c(KH2PO4)=0 033mol/L〕=45∶55时,分离度最好。  相似文献   

19.
TiO_2薄膜制备条件对甲醛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廖东亮  肖新颜  陈焕钦 《精细化工》2003,20(3):134-136,139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薄膜,并进行了甲醛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溶胶体系pH=3,溶胶配方中V(钛酸丁酯)∶V(无水乙醇)∶V(水)∶V(冰醋酸)=5∶34∶2∶2,干溶胶在600℃下活化5h,制成的薄膜光催化降解甲醛降解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20.
新型超高相对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氢钠、功能性单体 DA及其它助剂组成的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AETMAC)与丙烯酰胺 (AM)水溶液绝热聚合。考察了影响共聚物特性黏数[η]的因素 :单体浓度 1 8%~ 3 2 % ,引发剂浓度 (9~ 3 0 ) mg/L ,功能单体浓度 (2 .9~ 2 3 .2 )× 1 0 - 3mol/L。由该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在适宜条件下引发 AETMAC/AM共聚合 ,可得到溶解性能很好、阳离子度为 1 0 %~70 % ,分子量 (1~ 2 )× 1 0 7的 P(AETMAC-AM)干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