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附加压力棒曲线牵伸上销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探讨细纱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的新型曲线牵伸上销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情况.分析了目前细纱机牵伸的主要形式、普通上销存在的问题及曲线牵伸上销的工作原理.将曲线牵伸上销与普通上销在环锭纺、紧密纺上纺制CJ 14.5 tex纱,测试对比了成纱条干、毛羽和强伸性能.结果表明:曲线牵伸上销依靠张力调节装置和压力棒作用,可以降低成纱条干CV,减少成纱毛羽,改善强伸性能.  相似文献   

2.
细纱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的新型曲线牵伸上销对成纱质量有显著影响.将新型曲线牵伸上销与普通上销在环锭纺纱机上纺制CJ 18 tex和CJ 10 tex纱,测试对比了成纱条干、毛羽等性能.结果表明,曲线牵伸上销依靠张力调节装置和压力棒作用,可以提高后区牵伸倍数,改善成纱条干CV值,减少成纱毛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大牵伸条件下,牵伸倍数的提高和牵伸分配对成纱条干的影响,提出变速点分布实验方法,通过纤维变速点分布的变化,分析成纱条干不匀。以9.7 tex棉纱为例,对比环锭细纱机与超大牵伸细纱机前区变速点分布曲线,在超大牵伸细纱机上以线密度1 000 tex粗纱分别纺制9.7、7.3、6.5 tex棉纱,并以9.7 tex棉纱为例,探讨不同牵伸倍数分配时,前区变速点分布曲线。结果表明:超大牵伸细纱机较环锭细纱机变速点分布更集中、稳定、前移,成纱条干更优;随牵伸倍数增大,变速点分布分散,成纱条干变差;纺9.7 tex棉纱,后区、中区牵伸为1.1、1.3时,前区变速点分布更集中前移,成纱条干最优。  相似文献   

4.
探讨细纱机几种牵伸部件对成纱条干的影响。阐述了前冲上销、前区和后区压力棒改善成纱条干的作用机理,选择JC 18.2 tex、JC 14.6 tex、JC 9.7 tex、JC 7.3 tex纱4个品种,采用几种牵伸部件不同的搭配使用方式进行纺纱试验,并分析了使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牵伸部件对成纱条干均有改善作用,纺纱号数较细时,作用更加明显;依条干改善程度,前区压力棒最强,前冲上销和后区压力棒次之;前、后区压力棒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效果。认为: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合理选择使用方式,注意做好配套工艺的优选,加强部件维护和相关管理工作,使牵伸部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紧密纺牵伸系统中后区曲线牵伸、胶辊、胶圈以及隔距块等影响成纱条干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作的相关实验和分析,探讨了紧密纺牵伸系统对C14.6 tex纱条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紧密纺牵伸系统中后区曲线牵伸、胶辊、胶圈以及隔距块等影响成纱条干质量的乒键因素所作的相关实验和分析,探讨了紧密纺牵伸系统对C14.6tex纱条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紧密纺牵伸系统中后区曲线牵伸、胶辊、胶圈以及隔距块等影响成纱条干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作的正交组合试验和分析,探讨了紧密纺牵伸系统对C 14.6 tex纱条干的影响,表明后区曲线牵伸、低硬度高弹性胶辊、硬度适宜弹性好的胶圈和尺寸合适的隔距块能有效降低成纱条干CV值,减少粗、细节,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后区压力棒上销的结构及特点,分析了后区附加压力棒上销后改善成纱质量的作用原理.通过在V型牵伸形式上使用后区附加单压力棒上销来生产CJ14.5tex纱的实践,对细纱后区附加压力棒前后的成纱质量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V型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后消除了纱条在中钳口处的反包围弧,加强了后区摩擦力界,成纱质量有明显提高.细纱后区附加压力棒可以加大粗纱定量,提高细纱机的牵伸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BS516型和FA507型细纱机生产CJ 18.22 tex集聚纺品种成纱质量指标差异较大,且BS516型细纱机成纱质量指标较差的问题,从分析BS516型细纱机牵伸配置着手,利用加长上销、新型下销等,结合调整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钳口隔距块大小、摇架刻度等工艺参数,进行6个方案的试验优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下销,调整后区牵伸倍数及使用加长上销配新型下销,调整钳口隔距块大小2种方案,成纱质量指标均能实现条干CV值不大于12%的水平;且使用加长上销配新型下销,调整钳口隔距块大小的成纱质量指标较好;在现有BS516型细纱机上配置新型下销后,CJ 18.22 tex集聚纺品种的成纱条干CV值为11.74%,细节为0,粗节为5个/km,棉结为11个/km。  相似文献   

10.
探讨超大牵伸数控细纱机的纺纱工艺。介绍了TH558型超大牵伸数控细纱机的控制原理和机构特点。在该细纱机上纺制了两种JC 6.5 tex纱,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后区牵伸倍数、中区牵伸倍数、中区胶圈钳口隔距和前区胶圈钳口隔距等4个因素对成纱条干质量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纺纱工艺方案。结果表明:中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条干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前区胶圈钳口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条干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在细纱超大牵伸的条件下,前区集中牵伸而中、后区承担较小的牵伸倍数是较优的配置原则。认为:将超大牵伸与赛络纺、集聚纺工艺相结合,并在牵伸机构、专件使用和纺纱工艺配置上采取改进措施,可使成纱条干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纤维赛络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改变粗纱间距、粗纱捻系数及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研究了聚乳酸纤维赛络纺工艺,分析了不同纺纱工艺对纱线断裂强力、条干不匀率及毛羽指数变化的影响,得到了聚乳酸纤维赛络纺的较优纺纱工艺.在同一台细纱机上,采用相同的粗纱捻系数及牵伸工艺,同时纺制了23.9 tex聚乳酸纤维环锭纱和赛络纱.两种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呈正态分布,两者波动性无明显差异,且前者断裂强力显著高于后者;聚乳酸赛络纱的毛羽有明显改善;两种纱线的条干差异不大,环锭纱略好于赛络纱.  相似文献   

12.
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纺杯速度、氨纶丝牵伸倍数及捻系数对转杯纺棉氨复合纱强伸性能、弹性回复性、条干及成纱毛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C 58 tex(77.8 dtex)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影响显著,对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一定影响;纺杯速度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和毛羽有一定影响;纱线设计捻系数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和条干CV值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复合纱性能的影响比较大.综合考虑转杯纺棉氨复合纱各项性能,工艺配置以纺杯速度49 300r/min、氨纶丝牵伸倍数4.5倍、纱线设计捻系数500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配棉等级2.5级细绒棉纺Jc14.5tex纱的实践,为降低强力cy,稳定提高强力,保证成纱质量,优化了工艺参数。开清工序适当降低打手速度,硫棉工序合理选用针布,精梳工序适当增加落棉,并粗工序合理牵伸分配,优化配置卷绕机构和牵伸机构专件器材。通过优化工艺、选配器材和加强生产管理,JC14.5tex纱强力CV、平均强力均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细纱条干不匀主要来自细纱牵伸区,在细纱牵伸区施加压力棒与否的条件下,通过变化隔距块、后牵伸倍数、后区罗拉中心距等进行纺纱试验对比;分析了压力棒对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影响,得到了较理想的工艺配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变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研究了适于超早熟短季棉的细纱后区工艺.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纱断裂强度、纱线条干不匀率以及毛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纱捻系数、后区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断裂强度影响显著,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条干不匀率影响显著,后区罗拉隔距对纱线毛羽影响显著.研究得出了适于超早熟短季棉的最佳细纱后区工艺为:粗纱捻系数115,后区罗拉隔距30 mm,后区牵伸倍数1.29.  相似文献   

16.
后区牵伸倍数对紧密纺高支棉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紧密纺技术特点。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以4种不同后区牵伸倍数纺紧密精梳7.3tex高支棉纱(CJM7.3tex),进行了纱的质量对比,分析了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论是,后区牵伸倍数为1.21时,CJM7.3tex纱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云纹纱外观及提高其成纱质量,探究了3种不同引纱方法对云纹纱成纱外观及质量的影响。在牵伸细纱机上分别纺制29.2、14.6、9.7、7.3 和5.8 tex的云纹纱,对每种线密度的云纹纱,保证其他工艺参数一致,通过改变饰纱的喂入方式纺制而得,即饰纱分别从细纱机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喂入。通过观察成纱外观,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引纱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成纱外观,较其他2种方式,饰纱从中后罗拉喂入时,所纺成的云纹纱成纱3 mm内有益毛羽较多,3 mm以上有害毛羽较少,强力及成纱品质指数均高于其他2 种方式,成纱质量较优,且成纱包缠结构较为紧密,立体感更强。  相似文献   

18.
从装置结构方面阐述双S曲线软牵伸纺纱技术(简称双S软牵纺)改善纱线质量的原理,对比环锭纺和双S软牵纺纺制同规格纱线的测试数据,分析双S软牵纺的成纱质量特点,并分析原因。传统环锭纺在牵伸区由于上下胶圈表面线速度差造成摩擦和静电,影响成纱质量。双S软牵纺去掉了上下胶圈及上下销,通过S形曲线板、曲线管和网格圈实现对纤维须条的控制。分别用双S软牵纺和环锭纺纺制精梳棉/涤纶(60/40)混纺的18.4 tex纱线,测试其条干、纱疵等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S软牵纺因可优化牵伸区摩擦力界的分布,缩短浮游区长度,因此控制浮游纤维更为有效,可较显著地改善成纱条干,降低千米棉结、千米细节、千米粗节等常发性纱疵的数量,其中粗节(+35%)纱疵改善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