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声波方程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小兵  贺振华 《石油物探》1998,37(4):48-54,84
共炮记录叠前偏移对输入的速度非常敏感,要求偏移中所使用的延拓公式能较为精确地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因此,本文在推导共炮记录偏移公式时,特别把相位移加有限差分混合法引入,使整个延拓过程既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同时也能够得到陡倾地层的精确归位,从而较好地实现共炮记录叠前偏移。正因为共炮记录叠前偏移对偏移速度非常敏感,故本文提出的方法又可用作速度分析。任何形式的叠前偏移都需大量机时,特别是对于迭代的叠前偏移速度分析,计算量更大,为此,本文针对混合法共炮记录偏移的特点,从两个方面讨论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首先针对在频率、波数域中运算的相移法,引入F-K滤波,在波场延拓中,仅就有关的频率、波数进行运算,大大地减少了计算次数.同时又通过滤波提高了偏移的精度;然后针对整个混合法在频率域中的运算,讨论了减少频率循环次数来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最后,作为一个特例,把共炮记录叠前偏移稍作简化,得到精确、高效的叠后混合偏移方法。总之,本文提出的基于共炮记录的算法不仅成为较为精确的、高效实用的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方法,而且还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用于偏移速度的分析之中。数值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种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分为有限差分法和频率—波数域法两类,其中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精度取决于波场外推算子的近似程度、离散网格间距及差分方程阶数,它能适应速度任意横向变化,但在大倾角处易出现频散现象及背景噪声。频率—波数域法算法简单、精度高、噪声小,能适应任意地层倾角情况,但不适于速度场的任意横向变化。文中结合有限差分法和频率—波数域法的优点,应用傅里叶有限差分法(FFD)实现在多域用高精度延拓算子对模型进行地震记录的数值模拟,其波场外推算子由相移项、折射项(时移项)和有限差分补偿项组成。对FFD法进行了理论与误差分析,并用单程声波方程分别进行了层状模型和SEG/EAGE盐丘模型的数值模拟试验。数值试验的对比分析表明,FFD法适用于速度场横向剧烈变化情形,且具有精度高、无频散、背景噪声弱等优点,模拟结果反射特征清楚,能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准确的地震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3.
混合法VSP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VSP处理方法反演地下结构直接、精确,是寻找复杂构造的、隐蔽的油气藏的最重要的方法系列之一。文章提出的混合波场延拓法VSP共炮记录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就是一种VSP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方法。首先把波动方程分解为上行和下行单程波,把波动方程解析解法(傅氏变换法)和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相结合,提出VSP偏移的混合波场延拓法,以使波场延拓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再结合VSP的特点,在波场外推过程中,当在某深度处继续下延波场时,把从上部延拓至此的波场加上此处埋置的检波器的记录结果作为此处的波场;借鉴地面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原理,提出了可适应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可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单程波动方程混合波场延拓VSP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纵、横向变速介质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借助于差分计算,把速度、密度等介质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差分计算的矩阵方程中,能够自动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使用也加速了波场延拓的计算速度。因此此法兼具有限差分偏移方法和傅里叶偏移方法的优点,既可适应速度场的剧烈变化,又可保证对陡倾地层的成像效果,是目前针对复杂构造最有效的成像方法之一。对于单个聚焦点及其周围的成像步骤为:①采用矩形网格情况下绕射走时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生成合成算子;②应用合成算子来合成面炮震源和面波记录;③对合成的面炮震源和面波记录做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得到该聚焦点及其附近区域的成像结果。按照上述成像步骤,将震源波场和炮集记录依据相应的外推公式进行延拓,最终应用成像条件求取成像值。在地质目标处选取多个聚焦点,可以得到面向目标的控制照明偏移成像,在多个层位上选取多个聚焦点进行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可以得到整块区域的成像。通过对Marmousi模型的试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复杂构造区作岩性研究,要求纵、横向速度变化区的地震资料经偏移处理后能得到陡倾角与断层的清晰成像,而以往的Stolt偏移、拉伸f-k偏移以及串联f-k偏移等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偏移法──并联f-k偏移。其实现过程是,首先由Gazdag相移法与Stolt偏移法之间的关系,导出与陡倾角有关的成像速度;然后利用成像速度作一组常速Stolt偏移,生成一个偏移数据集;再对这些偏移后的数据作适当插值便可得到等效于Gazdag相移法的偏移结果。这种算法是高度并行的,尤其适用于多CPU并行计算机系统。在偏移数据集内插值构造实际变速剖面时,交互方式是一种最佳选择。实际应用表明,该法可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能使陡倾角清晰成像,且具有成像效果好、信噪比高、计算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复杂构造油气藏的勘探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也是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瓶颈。为了获得精确的复杂构造成像,一般采用具有高角度、频散小、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的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来实现叠前深度偏移,但该方法对陡倾角成像还存在明显的误差。为此,利用全局优化的非线性多元最小二乘法对傅里叶有限差分算子中的系数进行优化,从而在保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成像角度及陡倾角的成像精度。通过对SEG/EAGE模型进行优化系数的傅里叶有限差分偏移,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陡倾角构造及纵横向速度急剧变化的地区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显然基于多元最小二乘法优化系数傅里叶有限差分偏移法比常规优化系数的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更适合在陡倾角地区的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7.
带误差补偿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深度偏移对介质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强适应性,本文介绍了一种优化系数的单程波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它在限差分波场延拓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算子误差的补偿校正,从而提高了算子的成像精度;同时也可以基本消除差分频散,提高成像剖面信噪比。该算子具有方程阶数低且能对陡倾角成像的特点,能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文中一切计算均在频率域进行,与时间域有限差分算法相比,具有计算效率高、成像方便的优点。脉冲响应测试和对Marmousi模型进行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表明,该偏称进强横向变速情况下“三高”(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与高保真)数据处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相位移加插值的方法实现了三维一步法偏移.在三维偏移计算中,对向下延拓的其子进行了变形,故允许使用大延拓步长向下延拓,允许成像过程中使用FFT方法.此法可根据地层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整连续延拓的步长,提高了计算效率.相移插值方法用于三维一步法偏移不存在偏移算子在x,y方向分裂引起的三维偏移归位误差问题,且无频散现象,能适用于纵横向变速情况.实例表明,本方法是一种适合陡倾角、复杂地质构造归位的三维一步法偏移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种理想的二维波场深度延拓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频率-空间域(ω-x)波动方程有限差分解法是解决速度横向急剧变化的介质中单向波场延拓(正演和反演)问题的一种精度较高的有效方法。本文吸取了多种ω-x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精度高、频散低、边界无反射、稳定性好的二维波场延拓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维正常规模型在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及油藏模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一种简便、实用,且可适用于非均匀介质模型的三维模型方法-有限差分反深度偏移法。该方法中主要采用两点措施:①通过衍射项方程的陡倾角近似,提高正常规计算的精度;②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时移法联合求解折射项方程,提高方法对速度横向变化的适应性,使之对任意速度变化模型都可以得到高精度的三维正演结果。理论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在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以及勘探开发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常规油气 藏的油气资源。现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成为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性补充。 目前,国内对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评价,还未形成一个较为明确和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基于非常规油气 聚集的成藏机制和分布特征,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5 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评价方法:美国地质勘探局 的主流方法---类比法和新推出的随机模拟法,以单井储量估算法为代表的典型统计法,以油气资源空 间分布预测法为代表的特殊统计法,以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预测法为代表的特殊成因法。上述方法为我 国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及新一轮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螺旋埋弧焊管预精焊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周团  尹志远  王少华  刘迟 《焊管》2010,33(3):52-55
介绍了螺旋埋弧焊管一步法生产工艺和优缺点,以及两步法(预精焊)生产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先进性,对一步法和两步法生产工艺产品从质量和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两步法工艺的优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研究适用于不同工况的CO2捕集技术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趋势。 方法结合碳捕集领域最新发展动态,针对燃烧过程中CO2的排放,对比了吸收法、吸附法、深冷分离、膜吸收法、超重力法等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动态,分析总结了CO2捕集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果阐明了几种CO2燃烧后捕集技术的技术特点。明晰了当前吸收法中吸收剂的选择是核心,反应器与操作条件的优化是重点。对于吸附法,面向大规模工业应用,开发选择性高、吸附容量高、解吸能力强、价格便宜的吸附剂是关键。而对于膜技术,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灵活,但提高膜的性能依然是需要持续进行的研究。总体而言,阐明了几种捕集技术的特点、应用潜力和研究方向。 结论尽管当前已经有较多CO2吸收与分离技术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CO2吸收与分离的新材料、新溶剂的研究仍是碳捕集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课题。从碳捕集技术层面出发,今后的发展趋势很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技术串联使用,以满足更多工况条件下的脱碳需求。 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几年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分子筛硅源法、2步晶化法、离子交换法、纳米组装法等.重点介绍了各合成方法的具体过程及所合成复合分子筛的特性,并指出分子筛硅源法、离子交换法是复合分子筛合成方法中值得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古盐度定量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古盐度在恢复沉积时期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为了使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及具体的资料来选择定量计算古盐度的方法,该文简要介了绍微量元素法、元素比值法、同位素法等盐度定量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概率法在油气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储量计算是规划部署开发策略、制订开发方案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容积法、类比法和物质平衡法等,其中容积法适用性较好,包括确定法和概率法两种数值计算方法。首先对比分析了确定法和概率法两种方法的计算原理,然后采用容积法的计算公式,分别运用确定法和概率法计算地质储量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应用实例分析。对比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确定法在计算过程中对各物性参数采用算术平均值,而概率法首先确定各计算参数的概率分布规律与变量变化的整体范围,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多次迭代得到不同概率下的储量值;与确定法相比较,概率法可提供一组基于不同风险值的储量值,从而能更好地评估储量风险,为投资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弧长法、阻尼因子法和准静态法等3种计算结构极限强度的非线性有限元解法及其求解思路。通过Reckling No.23模型数值计算,对上述3种解法各自的计算过程、求解特点和要点进行了比较和归纳。为更准确、高效地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结构极限强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孟平  李满树 《石油物探》1998,37(2):125-132
在重力勘探中,用于油气检测的处理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有高阶导数法、归一化总梯度法和人工平滑求剩余场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就三种方法的原理与特点作一简略叙述,并就三种方法在HQ地区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指出各方法的局限性与多解性,从而提出了综合运用几种方法的必要性。特别提出了利用归一化总梯度对已知油气田区开展假三维的试验研究,借以给出其空间形态与展布范围,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Ծ��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要描述了现有的凝析气井试井分析方法。着重介绍经验修正法、气相拟压力法、B-W方法、油藏积分法和近似法等,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正确性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孙博 《炼油与化工》2020,31(1):39-41
文中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外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及适用范围,包括交流电流衰减法、交流电位梯度法、直流电位梯度法、密间隔电位法、皮尔逊检测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组合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