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开放式图形库OpenGL,构建了一种为旋转发光二极管(LED)阵列三维体显示系统提供前期三维数据模拟和 图像预显示的软件仿真平台.该平台从3DS文件中获取体显示系统的三维物体信息,使用剪切算法转化为显示点集源数据 ,再经坐标变换得到LED面板的控制信号.用OpenGL中的一系列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函数在普通的平面显示器上仿真显示所得点集,同时将所得的控制信号生成二进制文件,用以驱动显示.对比不同 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可以确立最佳显示效果下实际系统的像素尺寸、分割扇区等硬件参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预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线阵LED的动态显示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一种利用人眼视觉暂留效应的线阵LED动态显示系统.该系统由电机带动一列LED高速旋转,通过单片机精确控制LED的亮灭时间,从而实现字符、图形及简单动态画面的显示.采用Visual Basic 6.0编写取模软件,将要显示的内容取模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该信号用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给显示屏.系统由PC机端软件、移动控制器、显示屏3部分组成,能够实时变更显示内容及显示方式,可在360°范围内提供清晰的显示画面.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一个性价比较高的且具有较多性能的三维医学图像显示系统的观点和角度出发,在微机有限的内存资源上实现整个三维成像的系统结构及各分析处理的功能模块。本文讨论了由二维断层图像序列重建三维结构的算法,着重探究了采用OpenGL作为医学图像三维显示的开发工具,利用其功能强大的开放式的图形库,提高整个分析处理系统的运行速度,同时又能产生较高质量的显示图像,并且使应用程序具有较好的移植性。最后,本文以人脑C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二维图像测量三维几何参数时,环境因素影响大、拍摄角度受限、测量不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相机标定图像,通过坐标系变换矩阵来实现测量三维参数的方法。首先借助图像标定物获取二维图像,运用图形辅助计算工具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单应性转换法对相机标定,最后根据坐标转换关系推导出的计算公式求出图像对应的三维坐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误差小于3%,满足一般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用LED发光二极管组成数码显示的一种编码方法,并介绍了译码驱动电路及与单片机的接口。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STM32F103RBT6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无线收发芯片CC1101以及ATMEGA88V单片机设计主要的硬件电路,实现触摸控制信号的接收处理、发送以及LED屏显示功能。加入LED驱动芯片TLC5947,实现对全彩LED的灰度控制,使原来单一的颜色显示变成全彩显示,效果更加绚烂夺目。  相似文献   

7.
针对LED显示屏系统在数据处理时对速度的要求,基于DMA思想,在处理数据时可以用单片机的脉冲信号产生SCK信号,从而驱动LED屏显示,显示数据可以不经过CPU直接以"DMA"方式移入单元板中的移位寄存器组中。本文介绍STC12C5616AD单片机的读(RD)和SPI接口的"DMA"方式在LED显示屏中的应用,突出"DMA"方式在LED大屏幕显示系统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OpenGL组合体造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维图形与三雏实体之间的快速转换难题,应用 MFC,QpenGL及 3DMAX SDK 研制组合体生成系统,建立基本形体,生成三维组合体,实现组合体的多视角显示等功能,达到 了二维图形和三维实体的直接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尺寸、高亮度、全彩色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体像素建立彩色体三维显示系统,可提供Φ850 mm×640 mm的柱状显示空间,屏幕分辨率为320×256,体素总数最多可达2亿.为了更好地分析系统的性能及显示效果,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及仿真软件.利用3DS MAX生成具有表面纹理的三维模型,3ds文件及BMP文件作为软件数据源.原始数据被体素化后获得体素点的颜色信息,经换算后可转化为LED驱动电路的电信号用于实际显示.同时运用OpenGL实现体素数据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的硬件水平下对不同彩色模型均可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对相同模型进行体素化处理,其结果表明:提高显示屏的分辨率可明显改善显示质量;在一定的二维截面数范围之内,提高二维截面数可提高显示质量.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图像应用需要以三维的形式未描述,所有三维显示技术中全景图像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望能实现全真三维显示的三维显示技术.全景图像技术是一种用微透镜阵列未记录和显示的全真三维显示技术,无须相干光源,观看时无须佩戴特殊的眼镜就可直接进行观看景,图像技术在国外三维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正引起国内外三维显示领域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1.
LED屏自由立体显示系统是将光栅板附在LED显示屏的外表面,根据LED屏的参数生成立体图像文件。其生成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根据LED屏和光栅板的特征参数计算出合成立体图像文件所需的像素点映射表;然后采用缝隙删除技术对视点图像进行处理,使其满足像素点映射表的要求;最后,将经处理的视点图像合成立体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适用范围广,并能快速高效地合成任意视点数的立体图像,获得较好的立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平行视双目测量体系中特征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针对工业领域对产品目标三维形态检测的具体应用,提出并研究和开发了平行视双目立体视觉体系中以零交叉检测为主,以特征点检测为辅的图象特征提取方法,实验证明,用该方法可以可靠而有效地分析工业目标三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地面试验中运动目标位姿参数视觉测量系统的研制需求,基于单目视觉原理设计了大视场条件下实际平面上特征光斑的精确空间定位方法.建立了特征光斑的成像模型,给出了实际平面对特征光斑空间位置的约束,进而提出了特征光斑的单目视觉空间定位方法,并依据实际平面的特点设计了高阶曲面型、分块平面型和分块曲面型等三种类型实际平面上特...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后置视差光栅的3D自由立体显示结构设计,用于减少显示中产生的串扰并实现全分辨率3D图像的显示。这种显示结构包含了一个后置视差光栅和一个2D显示面板。后置视差光栅由OLED面板光源制成,可方便地通过开关指定位置的像素,实现光栅透光部分的宽度与位置的调节。2D显示面板中的合成图像受到后置视差光栅的调制,显示出3D图像。叙述了这种设计的原理和相关参数的计算。根据设计的原理和相关参数,开发了一个显示结构的原型。实验指出通过改变光栅透光部分的宽度和位置,可有效降低串扰的产生。时分复用技术的引入也可用于实现全分辨率的3D图像显示。  相似文献   

15.
真三维立体显示是目前最新的立体数据显示,其图像存在于真实三维空间中,可提供几乎所有的生理和心理深度暗示。针对真三维显示数据获取问题,分析了基于多投影机和平面旋转屏的真三维立体显示器的系统结构与显示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获取模型切片图像的真三维显示数据的生成方法。首先,计算两个裁剪平面的位置;然后,启用裁剪平面切割三维模型获取切片图像,按照预设旋转角度控制模型的位置可获取各个角度的切片图像;最后,应用该方法开发了一个切割模型获取其切片图像的软件,并通过一个动物模型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单片机为核心,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以及使用共阳LED数码管实现公历日期、时间、农历日期及星期显示,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键盘对公历日期及时间进行设定.设定后,通过调用相关算法,对农历日期、星期等信息进行自动调整.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可实现整点和任意时刻的报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基于ARM7(44B0)的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CPLD对44B0的LCD接口进行变换,实现44B0与LED显示屏的无缝连接.利用嵌入式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图形图像处理函数,使LED显示屏实现了灵活多样的图形图像显示功能.最后,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案以及CPLD的逻辑设计时序,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集成成像系统采用3DS MAX虚拟采集立体元图像(EI)阵列需要摆放大规模摄像机阵列难以应用到实际这个问题,建立了稀疏采集的集成成像系统.为了提高视差计算的准确率,提出采用颜色分割和积分投影的方法求取相邻图片每个颜色物体的视差平均值作为最终视差值.首先,在3DS MAX里建立虚拟场景和微透镜阵列模型.根据立体元图像(EI)和子图像(SI)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通过先采集子图像再求取立体元图像的方法达到稀疏采集.对于渲染得到的图像采用基于颜色的图像分割法和积分投影法求取相邻图像中不同颜色物体的视差平均值,然后采用固定大小的矩形窗按照视差平均值平移截取渲染图像得到子图像.最后将子图像按顺序拼接,映射求取立体元图像用于立体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原本需要59×41台摄像机才能拍摄得到的EI图像阵列仅需12×12台摄像机拍摄就可以得到,且立体显示效果明显.视差计算的误差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为0.433%,明显优于视差误差率为2.597%和4.762%的其它方法.文中方法更准确的实现方便快捷的集成成像稀疏采集系统,可用于大屏幕立体显示的EI内容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