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气候因素重视不足导致对建筑外环境不利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景观设计要结合气候,从建筑布局、场地选择和微气候调节等几个方面入手的设计原则,阐述了如何消除或减弱气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改善小气候和提高建筑外环境的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喆 《南方建筑》2004,(3):72-74
全球化环境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建筑化的趋同.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的多样性,章做出了分析和思考:1.正确认识全球化所带来的进步;2.吸取中国传统民居的精华;3.提倡气候适应性建筑,推动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建筑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吕爱民 《华中建筑》2003,21(6):27-28
建筑的围护结构是庇护建筑内部气候的“壳”,也是建筑汲取外部气候资源的通道,因而围护结构应该在建筑的构建过程中被作为一种资源有效而高效地利用。强化建筑围护结构的资源属性,和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使气候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满足建筑的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筑特定的功能要求、地域特点等,建筑表皮可按照不同的功能等级分成不同的层。可以为建筑表皮的气候调节层下这样的定义:即,作为多层建筑表皮系统中的某一层,能利用自然的、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过改变自身位置、形状、密度、颜色或结构.主动地(隐含自动地)增强、衰减、拒绝或诱导通过建筑表皮各种气候要素,如太阳辐射、自然风和天然光等,改善建筑内部空间气候环境,减少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5.
吕爱民 《新建筑》2001,(1):56-58
建筑是人与环境的中介,是人作于自然界的表象。长久以来,建筑一直致力于创造舒适的小气候,然而,同时也在一直塑造着恶劣的大气侯。因此试图唤起人们重新为建筑在自然界中定位。  相似文献   

6.
智慧建筑在气候适宜性条件下,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智慧化交互调控。本文研究内容为在气候适宜性的条件约束下,分析提取智慧建筑的应用技术与影响因素,归纳总结智慧建筑交互式表皮的设计要点。智慧建筑的发展应以建筑设计方法为核心,建筑师在智慧建筑发展中发挥主导角色,气候适宜性交互式表皮的研究是从建筑物理构造等方面将智慧建筑手段落实到建筑学本专业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福建两类传统民居夏季室内外建筑气候的微机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帆 《暖通空调》1994,24(4):45-48
本文通过微机仿真模拟实验,分析了福建两类传统民居围护结构热特性,建筑朝向,门窗等对厦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民居建筑都有适应其建筑气候的热特性,夏季室内有良好的热性能。一些建筑构造处理起着重要的防热作用,这些作法对住宅建筑的防热设计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希文 《安徽建筑》2006,13(3):8-10
建筑具有地域性格特征,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建筑审美正是通过建筑形象、建筑意境和建筑环境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9.
柏春 《山西建筑》2006,32(1):14-15
在扩展传统建筑气候设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开敞空间气候设计的理念,从风和日照的设计方面对其基本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阐述,以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0.
建立自然的梯度 创造舒适的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及其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截然的对立,而是有层次的协调。这种有层次的关系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上。在人──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之间应科学地建立自然梯度关系,为我们和下一代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毕娟  杨昌鸣 《山西建筑》2007,33(17):5-16
简述了气候对印度建筑的影响,介绍了印度典型的气候特征,结合柯布西耶对印度建筑的影响,阐述了柯布西耶以地区的气候、技术和文化为基础,尊重环境和传统,创造出了具有印度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高超  任乃鑫  张喆 《建筑与环境》2007,1(6):153-154
通过对建筑的发展的认识,揭示被动式设计的意义:从影响建筑的各气候环境因素的认识,探讨被动式建筑设计中,气候环境起的作用,揭示各环境因素,包括地形、风、水、植物等对建筑设计的贡献,从而指导被动式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现有历史保护建筑108处,其中一级保护建筑20处,二级保护建筑88处。随着岁月流逝,历史变迁,加之环境气候的影响,给白蚁的生存、繁殖、危害创造了条件,也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全球的环境问题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促使业内人士开始了对地球上的大型人工建造物——建筑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研究和评估,结果发现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占了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至此,建筑和室内设计师们不得不将人类自身的活动纳入到生态系统中,重新评价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建筑应运向生,作为生态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室内环境设计也同时产生,成为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杨鑫  高雯雯  傅凡  李莎 《中国园林》2022,38(6):51-56
气候环境研究具有多尺度层级的特征,城市气候环境改善需要从不同尺度关注不同层面问题,已有诸多研究成果表明,城市物理环境对气候改善具有决定性作用。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改造为背景,从“多尺度”视角切入,重点关注城市气候环境改善在不同尺度层级的途径与方法,共同指导城市更新改造的具体操作。以北京市丰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环境气候地图分析城市片区内气候环境敏感性分级。首先,对建成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丰台区中部气候环境敏感性高的区域,其建筑密度大、建筑高度高、植被覆盖率低、路网密度高。其次,引入网格化分割降级气候环境分析尺度,将敏感单元落在城市街区尺度内,研究得到丰台区5个气候高敏感片区,其中4个为批发市场城市功能,具有典型性。最后,针对典型敏感片区建成环境特征,总结街区改造策略,提出多尺度气候环境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基于微气候改善的精细化途径,这是存量时代城市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冬季湿冷,夏季闷热,当地小城镇住宅建筑量大面广,热工性能普遍较差,但热舒适环境尚有相当的空间有待提高。本文根据通过对建筑设计控制气候变化范围的原则,提出了小城镇住宅建筑的几种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技术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关系成为了建筑发展的重要议题,我们需要重新关注身体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以身体为线索梳理建筑环境调控对气候、对健康的回应,文章分析生理学、热力学与建筑学的相互影响,从而在多元建筑史中提供对环境调控的一种理解。文章探讨了身体作为环境调控主体参与建构的可能性,为建筑学回应当今的环境议题提供一种面向历史和未来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气候区几个典型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实践,结合部分建筑运行实测效果,对比、分析了气候适应型公共建筑在改善建筑环境性能(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并节约能耗的综合技术策略,研究如何与建筑空间平面设计相结合,进而总结、归纳了在建筑体型、空间平面设计与节能或环境性能提升技术融合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流程及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建筑的低能耗问题,但建筑界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更高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上。这样的趋势已经导致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我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各地传统建筑早已适应了当地气候环境。这篇论文以重庆中山古镇为例,通过作者实地调研,将着重探讨重庆传统建筑吊脚楼对当地风环境、太阳辐射以及潮湿环境的适应性策略,并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作者总结出重庆传统建筑适应环境的一些传统营造经验和技术策略,以期对现代建筑环境适应性的发展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重庆民居聚落布局,建筑空间形态及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分析民居建筑如何适应自然气候问题,民居中蕴含的“因候制宜”的观念与方法仍可为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