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乙二醇单硬脂酸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硬脂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乙二醇单硬脂酸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硬脂酸)∶n(乙二醇)∶n(对甲苯磺酸)=1∶3∶0·125,反应时间50min,带水剂甲苯用量为10mL。产率可达96·34%。  相似文献   

2.
由AlCl3/D72树脂为催化剂,以硬脂酸与甲醇为原料催化合成硬脂酸甲酯。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酯化反应时间、酸醇物质的量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催化剂能使用多次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杂多酸催化合成硬脂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宇 《天津化工》1997,(4):30-31
本文介绍了以杂多酸作为催化剂,由硬脂酸与甲醇酯化合成硬脂酸甲酯。研究了杂多酸的用量,反应时间、酸醇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催化剂经多次重复使用后其性能仍很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对甲苯磺酸催化苯甲酸和甲醇合成苯甲酸甲酯。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对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查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当苯甲酸与甲醇的摩尔比为1∶5,对甲苯磺酸用量为5g,于回流温度反应4h,酯产率可达90.6%。  相似文献   

5.
非催化合成硬脂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脂酸为原料,先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硬脂酸酰氯,不需分离,再直接与甲醇反应,非催化条件下合成硬脂酸甲酯。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0℃,n(硬脂酸)∶n(氯化亚砜)∶n(甲醇)=1∶1.4∶1.4,反应时间为2.5h,硬脂酸酯化率达99.3%。  相似文献   

6.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研究了硬脂酸和乙二醇酯化反应的合成工艺。以对甲苯磺酸和磷酸为复合酸催化剂,用量均为0.8%,硬脂酸∶乙二醇=1∶1.4(摩尔比),反应温度120℃条件下,硬脂酸的转化率为93.54%,合成的乙二醇硬脂酸酯珠光效应强,光泽较好。在表面活性剂体系粘度为200~240 mPa.s条件下,珠光剂的用量为1.0%~2.0%,搅拌速度控制在400~600 r/min,室温自然冷却得到的样品珠光光泽最优。  相似文献   

7.
李金麟 《安徽化工》2001,27(5):17-18
由硅钨杂多酸(HSIW)为催化剂,以硬脂酸与甲醇为原料催化合成硬脂酸甲酯,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酯化反应时间、酸醇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催化剂能使用多次催化效果的较好。  相似文献   

8.
由AlCl3/D72 树脂为催化剂 ,以硬脂酸与甲醇为原料催化合成硬脂酸甲酯。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酯化反应时间、酸醇物质的量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催化剂能使用多次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6):1255-125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乙酸酐为共反应剂,采用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共反应剂用量、酯化剂用量、预反应温度、预反应时间、酯化反应时间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硬脂酸和乙酸酐摩尔比1∶1. 5,酯化剂用量为30%淀粉干基,预反应温度80℃,预反应时间1 h,机械活化温度60℃,机械活化时间1 h,得到淀粉酯最高取代度为0. 086 7。红外光谱与核磁表明淀粉成功酯化,并同时含有乙酰基与硬脂酸基两种不同长度的碳链。  相似文献   

10.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乙酸酐为共反应剂,采用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共反应剂用量、酯化剂用量、预反应温度、预反应时间、酯化反应时间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硬脂酸和乙酸酐摩尔比1∶1. 5,酯化剂用量为30%淀粉干基,预反应温度80℃,预反应时间1 h,机械活化温度60℃,机械活化时间1 h,得到淀粉酯最高取代度为0. 086 7。红外光谱与核磁表明淀粉成功酯化,并同时含有乙酰基与硬脂酸基两种不同长度的碳链。  相似文献   

11.
以对叔丁基苯甲酸、无水甲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应用正交设计探讨了催化酯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占物质总质量的13.3%,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是65℃,环己烷用量占液体总体积的37.5%,酯化率达97%,产品结构经沸点、折光率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12.
以碱性化合物CT作为催化剂,采用甲基葡萄糖苷和十八酸为原料合成甲基葡萄糖苷硬脂酸酯,对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IR分析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产品的组成,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为:n(甲基葡萄糖苷)∶n(十八酸)=1∶1.4,催化剂CT用量为甲基葡萄糖苷质量的0.6%,反应温度控制在150℃左右,反应压力0.01MPa,产品收率可以达到85%,颜色较浅。  相似文献   

13.
以油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油酸丁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油酸、正丁醇、对甲苯磺酸摩尔比为1:2:0.15,反应时间70min,产率可达93.92%。  相似文献   

14.
高纯度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谷玉杰  吕剑 《应用化工》2004,33(2):27-29
甘油与丙酮反应制得异丙叉甘油,再与硬脂酸反应合成了单硬脂酸甘油酯。探讨了反应条件及催化剂对产物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摩尔比甘油∶丙酮∶硬脂酸=1∶2∶0 8的条件下,缩合反应5 5h,酯化反应6 0h,可以制得含量为94 4%的单硬脂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以负载型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乙二醇硬脂酸单酯的工艺。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硬脂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乙二醇硬脂酸酯优化条件是:n(乙二醇)∶n(硬脂酸)=3.5∶1,催化剂用量为硬脂酸的物质的量的2.8%,带水剂甲苯的用量为硬酯酸质量的30%,反应时间150min,在此条件下,酸的转化率可达97.82%。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甲酯的加压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俊江  乔艳辉 《应用化工》2005,34(9):568-570
以水杨酸和甲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合成了水杨酸甲酯,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压力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水杨酸)∶n(甲醇)摩尔比=1∶5,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 h,反应压力162 kPa,在此条件下,酯收率接近90.0%。产品经FT-IR确定结构,用气相色谱检测,产品纯度达到99.5%。  相似文献   

17.
司红岩  张万强  符静静 《河北化工》2012,35(3):31-32,57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由乙醇和己二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己二酸二乙酯。研究了反应时间、不同带水剂和不同乙醇对己二酸二乙酯产率的影响。并用折光率、红外光谱对己二酸二乙酯进行表征。其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6,对甲苯磺酸用量为0.40 g,苯用量为20 mL。收率为70.8%。  相似文献   

18.
油酸与异丙醇在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备油酸异丙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醇酸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量4%,醇酸体积比2.5∶1(摩尔比10.3∶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5 h,酯化率达到91.8%。动力学计算表明,对甲苯磺酸催化制备油酸异丙酯的反应级数为1级,频率因子A=611.1,反应活化能为24.0 kJ/mol。  相似文献   

19.
以柠檬酸、季戊四醇、硬脂酸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的两步反应合成了柠檬酸硬脂酸季戊四醇酯蜡,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固定季戊四醇为0.1 mol的最佳条件为:第一步反应温度为200℃,时间1 h,硬脂酸用量28 g,催化剂为总质量的0.4%;第二步柠檬酸用量为10 g,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3 h。最终产物为蜡状物质,酸值为2.2 mgKOH/g,针入度为0.1 mm,滴熔点为70℃。  相似文献   

20.
以L-扁桃酸与正丁醇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合成了手性拆分剂L-扁桃酸正丁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化反应条件为:L-扁桃酸0.1 mol,n(L-扁桃酸):n(正丁醇)=1∶2,对甲苯磺酸0.1 g,甲苯50 mL,回流反应约5 h,酯化率99%,收率在96%以上。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