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化学分析的实验环节,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实验小结及实验考核出发,讨论如何培养及提高分析技能。列举了强化分析技能一些措施,探讨了仪器、试剂、操作条件等对分析结果误差的影响,以便对从事化学分析的同仁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杨锐  雷娇  李鹏  宋伟明 《广州化工》2014,(2):34-35,63
采用微机测控系统对盐类溶解热测定实验进行全程测控,代替了原来传统的手工操作。通过两种实验方法的比较,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联机检测,不仅操作简单,提高实验效率,而且可以在实验数据处理环节中尽可能的减少人为误差,得到较可靠的实验结果。由实验测得硝酸钾的积分溶解热为35.329 kJ·mol-1。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实验培养环节所引入的误差,对前期构建的一系列莽草酸生产菌株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通过对培养环境的控制,消除了由摇床局部环境不同所引入的误差,在二次培养7.5h时加入终浓度为0.167 mg·mL-1的IPTG进行诱导,可将pTrc-aroG-tktA/JDL02的莽草酸摇瓶产量由原来的94.33mg· L-1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化学分析实验室日常测试结果进行质量控制,需要在实验的每个环节采取对应的措施对实验进行管理,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加以控制,以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对质量控制的类型进行分析,并就化学分析实验室日常测试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从化学分析的实验技能操作规范入手,阐述了分析工作中误差的客观性及避免误差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探讨了常见仪器、试剂及操作条件等对分析结果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减小分析检验误差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地质行业一直都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环节的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原子吸收技术作为一种金属检测形式在很多行业都被广泛运用。在传统的地质实验过程中,正是由于没有对地质金属元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使得分析结果最终会存在误差。但是,在实际地质实验测试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运用原子吸收技术来降低数字误差,并将误差降到最低,从而提高数据的真实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质量,而且也能够提高地质金属元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物质低饱和蒸气压数据大量缺乏给化工生产、设计带来不便的现状,基于直接静态法研究了一种实验测量方法,实现了0~100℃温度范围内物质0~133 Pa低蒸气压数据的自动测量。以三甘醇、1-十二烯2种试样为对象进行实验,并针对实验本体从设计上不可避免存在的空气残余及泄漏两项误差设计空样实验以获取其误差修正量,通过在实验结果中剔除误差修正量的方法进行误差补偿,将补偿前、后的实验结果与文献标准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补偿前平均绝对误差为6.98 Pa,最大绝对误差为13.34 Pa,相对于现有静态法实验研究绝对误差显著减小,但相对误差较大;补偿后平均相对误差为7.3%,最大相对误差为10.1%,提高了静态法在低压范围的测量精度,同时为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准确的低蒸气压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悬浮物测定的各个易产生误差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减少误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化学实验中误差在所难免,对化学实验中误差进行甄别极其重要,分析了化学实验中误差的种类、特征,提出控制误差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顾瑾  陈明清 《化工科技》2006,14(4):28-31
为对高F值寡肽混合物进行电渗析脱盐,采用自己设计组装的小型电渗析装置,对其极化现象进行了探讨,用电流-电压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极限电流,分析了影响极限电流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温度与流速及增加水中离子的浓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极限电流,从而提高电渗析器的性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回归得出了极化模型,并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最大误差为0.936%,最小误差为0.007%,平均误差近为0.416%。  相似文献   

11.
从配制、标定到使用等环节详细分析了Na_2S_2O_3、I_2两种标准溶液的误差来源,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过程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经常不等于1的原因,给出了过程控制系统中计算误差的一般公式,监阐明了误差与偏差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时,涉及密度和比表面积两个指标的测定,测定步骤繁多,影响因素也较多,容易造成测定结果的误差偏大。我们对测定的每个步骤和环节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影响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并用数学导数原理量化了密度测定误差对比表面积测定误差的影响程度(1.33-1.5倍正向相关)。还通过实验数据说明了相对湿度对比表面积测定的影响。最后,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提高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准确性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于薄膜拉伸过程中存在颈缩现象,工程应力应变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薄膜塑性阶段的本构关系。基于工程、对数及有限元应力修正法得到的修正应力应变数据进行薄膜的单轴拉伸仿真,基于实验数据对比三种仿真结果。工程应力应变仿真结果与实验曲线最大误差为90.2%;对数应力应变仿真结果在位移5 mm内与实验最大误差为2%,位移5 mm后误差逐渐增大至61.6%;有限元修正后的应力应变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最大误差为8%。修正应力与对数应力在应变0.5以内相同,应变0.5后,修正应力与对数应力的比值呈线性递增。基于有限元应力修正法的修正数据更能表达薄膜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关系,为薄膜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余热锅炉单相受热面动态建模与模型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波  程林 《化工学报》2016,67(11):4599-4608
作为余热利用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余热锅炉的启动、变工况运行和停机特性直接决定锅炉的寿命及效率。基于工质热力学性质和质量、动量及能量守恒方程,以Matlab/Simulink为平台,构建了余热锅炉单相受热面的动态仿真模型。结合某水泥厂自主设计的直流余热锅炉实验数据,基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动态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余热锅炉动态模型与实验数据匹配程度高,模拟与实验结果的误差为0.93%~4.39%。因此,本文所建立的单相受热面变工况动态模型可以准确反映余热锅炉受热面动态特性。两种算法的对比表明,粒子群算法适应度函数收敛更优;在收敛迭代次数上,粒子群算法在54~64代达到收敛,遗传算法在93代后达到收敛。粒子群算法在参数优化方面优于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贴近企业实际,对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课时短,缺乏实践环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从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着手,将聚合物共混改性课程的主要内容融入成型加工实验及后续的综合实训环节中,不仅解决了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而且改善了相关实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动力型热管内R134a流动沸腾传热过程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动力型热管内两相流沸腾过程复杂未知,实验复现性差的问题,搭建了动力型热管两相流沸腾传热实验装置,对水平管内R134a工质沸腾传热过程的沿程阻力特性及对流传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获得的实验数据与前人总结的压降、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关联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Muller-Steinhagen-Heck压降关联式的积分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Mohseni关联式在干度大于0.1时所得对流传热系数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误差在±10%以内,但在干度小于0.1时存在较大偏差,部分误差已超30%,为此重新拟合了干度小于0.1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该结果可为该类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福姬 《化工时刊》2008,22(10):69-71
分析了往年毕业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增设毕业设计题目,提前进入毕业环节,强化毕业环节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实验技能与设计能力的训练等改革措施,提高了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毕业环节改革的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稳健统计技术对白酒总酯的能力比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实验室间Z比分数和实验室内Z比分数,结合图示方法评价了实验室的结果并分析出实验室误差种类;结合实验过程,分析了误差的主要来源,为改进实验室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质分析与监测是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论文以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水质分析与监测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初步探讨了该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措施,包括:课程教学方面,精炼教学内容,增加水质分析应用实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践环节方面,增加综合性设计实验,为了提高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提前观看仪器使用相关视频。以促使水质分析与监测课程及实践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