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粉煤灰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粉煤灰作为配制地聚合物的一种基本Si-Al质材料,以强度为指标寻求最佳的地聚合物配比;同时,为优化养护制度,采用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压蒸养护三种养护制度进行实验,从中选出最有利于发挥胶凝材料活性的养护制度。实验表明,在粉煤灰掺量为30%,80℃蒸养8h时抗压和弯拉强度达到最优,分别为32.2WPa和7.15MPa。之后,对这种最优的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和抗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非常优异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为指标,研究活性混合材、钢纤维掺量、粗细集料类别及养护方式对RPC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硅灰和粉煤灰掺量相等时,RPC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好,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达到124.2MPa和19.2MPa。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可有效提高RPC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但RPC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的幅度小于抗折强度。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0%-2.0%之间较合适。通过三种不同的养护制度发现,采用标准养护方式时,抗压强度值最小,采用高温养护方式时,抗压强度值最大,热水养护的抗压强度值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粉煤灰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特性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粉煤灰作为配制地聚合物的一种基本Si-Al质材料,以强度为指标寻求最佳地聚合物配比;为优化养护制度,采用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压蒸养护3种养护制度,从中选出了最有利于发挥胶凝材料活性的养护制度.实验表明,当粉煤灰掺量为30%,80℃下蒸养8h时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优,分别为32.2和7.15MPa.将最优的地聚合物胶结材制成混凝土,并对其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非常优异的耐久性.利用红外、X射线衍射对地聚合物的形成机理及结构本质进行的分析发现,地聚合物在合成过程中SiO4对应的1086cm^-1红外振动峰向低波数偏移,6配位Al也转化为4配位,最终形成无定形态的结构物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三种聚合物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聚合物在高性能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RPC材料的基础上添加聚合物后,可进一步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折强度;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具有可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可能会与固体氢氧化钙表面或集料表面的硅酸盐发生化学键和,形成了化学键增强,从而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JM型高效减水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强度、流动性和凝结时间的影响,采用42.5R硅酸盐水泥、硅灰、石英粉、标准砂和高效减水剂等原材料,在常规工艺条件下进行RPC配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β-萘磺酸亚甲基系高效减水剂在常规工艺条件下可成功地配制抗压强度达115.3MPa,抗折强度达20.7 MPa的RPC.说明JM型β-萘磺酸亚甲基系高效减水剂用于配制RPC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常压90℃蒸汽养护下不同配合比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压90℃蒸汽养护下通过优选组分,能配制出抗压强度为200 MPa的RPC,抗折强度接近40 MPa.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微碳铬铁粉渣掺量、砂用量及粒径、钢纤维掺量及养护条件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碳铬铁粉渣掺量的增加,RPC的强度降低,但其掺量占水泥质量的120%时,RPC的抗压强度仍在60 MPa以上;随着砂最大粒径的减小,RPC的强度降低;随着砂用量和钢纤维掺量的增加,RPC的抗压强度均基本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砂灰比为2.0,最佳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不同养护方式下养护的RPC强度以90℃水养最高,标准养护次之,室内自然养护最低。  相似文献   

8.
对比试验表明,热养护对提高RPC抗压强度有利,而标准养护则对提高RPC韧性有利,养护制度对抗折强度的影响远小于抗压强度;标准养护抗压强度(60天)均较热养护低,抗折强度则基本相当,部分略高,标准养护的RPC韧性好于热养护的。标准养护下采用常规搅拌工艺,也能制备抗压强度140 MPa以上的超高强度素RPC,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水胶比为0.2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为基体,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掺不同硅灰粒径RPC试件的水化规律。分析了养护条件及硅灰粒径对RPC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及XRD分析了RPC基体物相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养护条件下,掺不同硅灰粒径的RPC强度变化趋势不同;与标养相比,蒸养对RPC强度提升较大;与掺较大硅灰粒径相比,掺较小粒径硅灰的RPC在养护过程中存在两段强度上升期,强度提升潜力较大;标养28 d后的RPC存在较多片状Ca(OH)_(2),蒸养7 d的RPC中纤维状C-S-H相互搭接形成网状结构;粒径较小的硅灰虽“活性效应、微集料效应”较优,但不利于内部水化,受压破坏爆裂面均有未水化成分,养护过程中可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保证水化充分。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三种不养护制度对RPC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本次配合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同时在热水养护条件下,明显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随着热水养护温度的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增加较为明显.说明石英粉随着养护温度升高,其活性效应容易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崔凯  冯淑芳  李杰 《山西建筑》2007,33(11):179-179,194
通过对钢纤维超高强混凝土抗侵彻试验研究得出,钢纤维RPC混凝土是一种高强高韧、抗裂能力强、抗重复打击强的新型防护材料和钢纤维的体积率为5%比较合适的结论,从而为RPC在工程中应用提供实践数据。  相似文献   

12.
赵祎颉 《山西建筑》2014,(2):124-125
通过试验以钢纤维0%,0.5%,1%,2%,3%五种不同掺量掺入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研究了钢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冻融循环次数和钢纤维体积率对钢纤维混凝土冻融后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质量损失和劈裂强度损失的影响,分析了冻融环境下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掺入钢纤维可以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钢纤维以2%的掺量与粉煤灰、硅灰复合掺入混凝土中,可以配制高抗冻性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掺超细粉煤灰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525普能硅酸盐水泥、硅灰、超细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和标准砂等原材料及湿热养护工艺,可配制出抗压强度达200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在掺入一定量的钢纤维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近250MPa,抗折强度达45MPa,对超细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砂胶比和钢纤维掺量等因素于掺超细粉煤灰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强度等级超过100 M Pa的超高强混凝土已经研制成功并在工程中应用。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无纤维增强混凝土及纤维增强混凝土等三类超高强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今后超高强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和渗浇钢纤维混凝土(SIFCON)两种制备工艺,根据水泥基材料结构的多尺度特征,研究了由碳酸钙晶须和微钢纤维复合增强的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Ultra-High-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UHTCC)的制备技术,测试UHTCC不同配比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弯强度以及单轴拉伸性能,采用折压比、韧性指数等多个指标对UHTCC的韧性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UHTCC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弯强度以及延性和韧性都远高于普通钢纤维混凝土,其抗弯强度最高达65.1MPa、韧性指数I20最高达49.21,单轴拉伸试验时呈现明显的假应变硬化行为,极限拉应变可达4%~8%。相对而言,利用SIFCON工艺制得的水泥基材料韧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首先研究了各种减水剂和配合比设计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性能的影响。试验对水胶比以及硅灰、粉煤灰、磨细石英粉和钢纤维等原材料的掺配比例对RPC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掺入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用量,可较好地改善RPC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最后提出了一种通过热水养护,抗压强度可以超过200MPa的超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及其增强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对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活性微粉混凝土、低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等)以及混凝土增强材料(非金属配筋、新型预应力钢棒等)近年的应用与发展,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简称HFRPC)强度高,可以作为压力传感器,利用这种性能制备强度高的HFRPC压敏传感器。针对不同掺量钢纤维与碳纤维的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了28 d标准养护后抗折、抗压强度、电阻率和在单调荷载下的压敏性。结果表明:随着混杂纤维掺量的增加,HFRPC抗折强度有较大提升、抗压强度比较稳定、电阻率显著降低、压敏性明显提升。优选混杂纤维体积掺量为钢纤维1%+碳纤维0.5%的配合比,RPC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压敏性。  相似文献   

19.
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少民  未翠霞 《混凝土》2006,(2):72-73,80
本文针对掺有硅灰、粉煤灰,并辅以钢纤维等配制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耐久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RPC不仅获得了高强度,又改善了传统高强混凝土收缩大的缺点,具有较小的体积收缩率,并具有优异的抗碳化、抗氰离子渗透、耐腐蚀性等耐久性。本文对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2004)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 8:92 )作了全面修订,编制成《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 8:2 0 0 4)。新规程增补了合成纤维混凝土的有关设计与施工的内容;钢纤维品种中淘汰了低强圆直型纤维、碳钢熔抽型纤维,新增了高强钢丝切断型、铣削型、剪切异型和低合金钢熔抽型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由CF2 0~CF40扩大到CF80 ,并考虑了钢纤维对中低强度和高强度混凝土增强作用的不同,分别给出了有关材料性能和各项构件设计的影响系数;在隧洞支护与衬砌和工业建筑地面设计中引入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韧性的设计概念;增补了钢纤维增强屋面板、承台、牛腿、深梁、码头铺面、桥面、桥梁结构、水工结构、层布式复合路面等领域有关的设计施工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