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注水是我国东部油田进行二次采油普遍采用的开发方式,受储层严重非均质影响,大部分油田进入了高含水递减期,控水稳油已成为水驱开发的首要任务。在目前稳定注水条件下注水利用率低,而周期注水可有效改善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减缓老区递减。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薄油层、低渗透性油层、稠油油层、垂直裂缝性油层气锥水锥严重,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在原开发技术条件下,水驱产量每年将递减100万t以上,到2017年将下降到1500万t以下。因此,为缓解递减,开展大庆油田二次开发的探索与研究,发展大庆油田精细注水挖潜新理论,形成长垣老区特高含水期精细注水挖潜技术系列、外围油田低渗透低注入量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系列、高难度套损注水井有效修复技术系列等水驱精细注水更新换代技术,和适合于不同地质条件的精细注水挖潜工艺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KN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后出现的平面水淹严重、产液以高液量高含水为主、产量快速递减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砂岩油田周期注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实际,对KN油田实施周期注水可行性进行研究,并优选井组实施周期注水试验,对周期注水参数进行优化,实施周期注水后油田产量递减得到控制,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WB长3超低渗致密油藏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开发难度大。超低渗油藏水平井注水开发尚无成熟的经验,水平井弹性开采,产量递减较快,单井稳产难度大,采收率低。本文研究了该井区水平井含水变化规律、递减特征和地层能量变化特征等生产动态特征。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的开发方式,提出段内多点注水和超前注水是有效控制水平井递减的有效的稳产对策,还通过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注水参数,有效预防了油井过早水淹。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是关键,提高油藏水驱控制程度不仅是保证地层能量,降低自然递减和综合递减速度的有效举措,更是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长期稳产增产的关键。通过实施提高有效注水工作,扎实开展精细注水调整,做好、做实注够水、注好水工作,不断转变开发观念,调整思路,持续不断夯实油田开发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深化水驱开发管理工作。提高分层注水有效性,改善老区水驱状况,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茂10区块加密注采系统调整后,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治理潜力大的特点,依据精细地质研究,完善井组注采关系;强化精细注水管理,提高分层注水质量;实施油井分类管理,治理长关井及低效井,达到减缓产量递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已处于开发后期,明确油藏注水开发中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将对注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高含水高采出期东濮老区中渗油藏为典型,从剩余油的宏观、微观分布及渗流特征入手,分析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提高中渗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调整注水压力为前提,研究细分注水的方法、双定双换细分注水方法。确定细分注水的层段组合原则,按此原则细分注水,细化注水层段,实施区域性细分调整的注水方法。在注水过程中,由于受压力的制约,部分油层无法动用,方案符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双定"、"双换"精细注水方法,力图实现精准注水。区块应用细分注水和双定双换注水方法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区块开发形势明显好转。北一区断西高台子推广区构造复杂,油层发育不均衡,多套井网并存,区块平面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注水状况差,注水井层段划分过粗,剖面动用不均衡,导致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快,2010年含水上升值达到1.52%,自然递减高达9.94%。近几年自然递减居高不下。针对区块存在的矛盾,研究精细注水方法,以水为本,注够水、注好水,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10.
港西五区一断块构造错综复杂,随着断块的开发长期注水开发,井况的日益恶化,区块呈现出注采不完善,层间矛盾问题突出,主力砂体水淹加剧的问题,导致断块的整体产量不断下滑。近五年来,自然递减一直居高不下,自然递减均在15%以上。针对这一问题,2013年初,对港西五区一断块控递减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注水专项治理,缓解主要矛盾,解决当前问题,夯实稳产基础,控制自然递减。  相似文献   

11.
杨勇  景正正 《清洗世界》2022,38(3):177-179
甘谷驿油田实施注水开发以来,注水区油井产量递减明显低于非注水区.针对水淹水窜、注采参数匹配和注水方案选择难题,对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注水方案及注采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注采参数优化,建立非对称不稳定注水方案,设计正交实验,优选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非对称异步周期注水最优注采方案.  相似文献   

12.
牛心坨油层2001年后实施分层系注水开发调整,上层系由于储层物性差,注水压力高,油井见效慢,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为摸索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方式,2008年开展小井距注采井组试验,通过细分注水,调压、二压等完善注采系统工作,注水开发效果明显改善,油藏递减得到控制,为下步小井距扩大规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七里村野猪峁区块是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岩性油藏,注水开发以来含水上升迅速,产量递减快。为了提高水驱开发效果,需要对注水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发现野猪峁区块最佳注水速度为8m~3/d。  相似文献   

14.
尉珈敏 《辽宁化工》2014,(11):1451-1453,1456
经多年开发双河油区长6油藏地层压力下降,产量持续递减,严重制约了油藏的有效开发。以Arps产量递减方法为基础对研究区产量递减规律及其递减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河油区长6油层组产量递减属于双曲线递减,注水量下降及供液不足是产量递减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近年来低产低效井比例逐年增加的现状,从地质、开发等因素对低产低效井成因进行分析,针对储层物性差,天然能量较弱,注采井距偏大,注采对应率低。提出了4种相应的调整对策:整体压裂,加强注水,减小注采井距,增加注水井及注水井补孔压裂。这对于减缓油田产量递减,提高油田原油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铁边城地区长4+5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针对其低渗透油藏递减快、稳产难、采收率低的特点,进行了超前注水技术应用研究。在油藏研究基础上从水井注水时机、注水见效时间、注水压力、注水强度的确定4个方面对超前注水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该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对铁边城地区低渗及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肇油田古636区块反九点法注采井网开发初期表现出的油井见水快、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分布不均衡的裂缝性油田注水开发特征,2004-2006年实施了注采系统调整,形成线性注采井网。通过实施线性注水,有效地减缓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快的矛盾。本文从采油速度、递减率、地层压力、存水率等开发指标对古636区块线性注水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桑合油田查9断块区是典型的低幅度断块油藏,受含油高度小、储层非均质严重、边底水活跃等因素影响,造成注水开发早期就出现含水上升较快、自然递减较大。2010年通过开展提高砂砾岩注水效果研究,针对油藏特点,对主力油藏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对桑合构造控油断层开展构造精细解释研究,开展查9断块区提高注水开发对策研究,确立了以单层注水为手段,以提高主力层水驱动用程度为目的的治理对策,通过实施单层注水,将水注到所需油层,真正实现注入水驱油,达到控制含水上升与减缓自然递减,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乔丹 《云南化工》2019,(4):162-163
在油田注水开发的后期,油井的含水率随注水量增加而升高,注水井与采油井的连通状态发生动态改变,产量进入快速递减阶段,因此必须动态监测油水情况,实施有助于提升油田采收率的措施和工业技术,才能减缓产量递减速率,使油井维持长期稳定生产能力,获取油气产能的最大效益,达到开发后期油藏生产指标。本次对开发后期油藏开采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提高剩余油的开发率,达到油田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目前油田已全面进入后期中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含水率逐年增高、井况越来越差、油田产量递减加快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何在进入高含水期却把递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稳住油田产量,就要以控水稳油为目的,千方百计的抓好注水这项开发技术手段,把注水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本文在对低渗油田注水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注水颗粒大、储层中的钻土矿物质遇水膨胀和微粒运动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逐渐进入中高含水期,为了有效地控制老区自然递减率,提高老区水驱采收率,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我们在治理水井方面大胆尝试,在不断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出"注水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全面提高老油田的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