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油气资源预测类比法建立标准区的原则,选择了勘探程度较高、含油层系相同的潜江凹陷拖市油气聚集区作为评价荆州油气聚集区的类比标准区。在27项成油气地质参数中优选出21项参数作为评价标准。采用目前国际石油公司通用的地质类比法首次对江陵凹陷荆州油气聚集区进行了油气资源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荆州油气聚集区仍是江汉盆地今后增储挖潜扩大储量规模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河南油田在焉耆盆地和泌阳南阳凹陷发现并探明多个油田及含油区块,完成了储量目标,在新区勘探也取得了新的地质认识.新一轮资源评价及勘探潜力分析表明,油田各探区油气总资源量13.550×108t,剩余资源潜力较大,勘探领域较为广阔,但各探区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很大."十五"油气资源发展战略是(1)深化东部老区勘探,安排探明储量3000×104t,为老油田稳产增加资源储备;(2)加强焉耆盆地新区带勘探,扩大油气勘探成果,预测可新增探明储量2000×104t;(3)攻坚啃硬,力争新区勘探取得突破,拿到(3000~5000)×104t储量;(4)进军塔里木,开辟新战场;(5)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勘探开发市场竞争,扩大河南油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王1-2-15井区属王场油田王2区块,地理位置处于湖北省潜江市王场镇境内。王场油田区域构造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广华断裂构造带。自2010年申报地质储量以来,区块仅2口油井生产过,受原油粘度高的影响,区块采收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下步对井区潜132砂体进行储量再认识从而提出下步再动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汉油田经过50余年的勘探,勘探难度不断加大。但科技人员仍然通过深化盐湖地质认识、开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储层预测等技术攻关,在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油藏勘探上取得重要进展,相继钻探严7、黄17、广43—1等井均获成功。目前,已呈现出以王场油田为中心,向四周的黄场、严河、广华三个油田叠合含油连片的分布趋势,揭开了江汉盆地岩性油藏勘探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桑合地区的油气勘探始于 1985年 ,完钻的白参 1井获得良好油气显示 ,未见油流 ,1996年查 2、查 3井突破工业油流关 ,并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75× 10 4 t ,基本打开了该区油气勘探的局面 ,但仍未找到油气富集 ;直到 2 0 0 3年结合查 5老井试油 ,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对桑合构造的地层、构造、沉积储层及圈闭的含油气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认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弄清了油气富集因素 ,找到了油气富集块 ,部署评价井 6口 ,一举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5 0 0×10 4 t以上。实现了该凹陷多年来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江汉盆地内首批油田的发现史。江汉盆地的油气勘探经历了区域勘探、选凹、定带、重点突破几个阶段.选凹:经历了勘探重点从潜江凹陷转向周缘凸起,又转回潜江凹陷的过程;定带:江汉盆地最好的生油层是下第三系潜江组(Eq),潜江组生油最有利的地区是潜江凹陷,潜江凹陷生储油相带配置最良好的地区是凹陷北部.一旦选凹定带部署正确,油田便接连被发现。 1965年发现江汉盆地首批油田——王场油田和钟市油田,盆地第一口工业油流井为王场油田王2件;第一口自喷油井为钟市油田钟11井。  相似文献   

7.
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成果表明:江汉盆地下第三系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从勘探层系分析,新沟咀组至沙市组油气资源所占比例大于潜江组目的层,应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潜江凹陷潜江组勘探程度高,探明储量多,但剩余资源仍较多,应继续作为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综合分析成油气地质条件及油气资源潜力,指出江陵凹陷荆沙构造带,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周返断裂带及沔阳凹陷彭场构造带等油气勘探重点区带;同时指出潜北断裂带、拖谢、老新等地区勘探程度虽高,但仍有相当的剩余资源,应继续坚持老区挖潜;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中油股份公司主要勘探成果如下 :松辽盆地中浅层石油勘探成效显著 ,勘探前景良好 ;渤海湾盆地立足富油凹陷精细勘探 ,取得多项成果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并举 ,勘探成果不断扩大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再获新成果 ;准噶尔盆地积极探索 ,大胆甩开预探 ,石油勘探获多项突破 ;塔里木盆地气藏评价勘探、石油勘探获得成果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成果 ;应用新技术 ,中小盆地油气勘探成效显著。2 0 0 2年完成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4 2 760× 10 4 t ,为年度计划的 10 0 % ;完成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335 2 .36×10 8m3 ,为年度计划的 32 5 %…  相似文献   

9.
《江汉石油科技》2008,18(2):59-59
1.坚持深化老区勘探,取得3个重要进展 进展之一:深化地质规律研究,江汉盐湖盆地形成3个增储领域。一是加强古构造面貌控制下的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在潜江凹陷北部明确了周返-张港、蚌湖向斜东南斜坡两个岩性圈闭发育带,先后发现严7、周16、周19、黄17等高产含油区块,  相似文献   

10.
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为例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成果总结,初步提出一套叠合盆地或改造型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思路是强调进行油气地质“动态演化”研究.主要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反演主要烃源岩时空演化、生烃过程及其不同地质阶段中的生烃强度、资源量;结合古今油气藏解剖分析总结油气成藏-破坏规律及古构造分析研究油气运聚指向;结合主要构造运动期对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系统进行了分阶段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现实对象是次生油气系统及再生烃油气系统,现存的原生油气系统很少.提出南方新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为川东北大巴山前缘及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潜江-仙桃-牌州-汊参1井地区、江西南鄱阳盆地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页岩油作为国家油气资源接替的新阵地,加强陆相盐湖盆地盐间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可为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页岩油勘探提供重要依据.为此,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古近系潜江组盐间页岩油为例,突出烃源层系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的有效性与创新性,优选出以TSM盆地模拟法为主,辅以体积法、热解参数法及资源丰度类比法的页...  相似文献   

12.
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地区油浸泥岩样品洗油处理前、后分别进行了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及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饱和烃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测试,分析了油浸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认为潜江组盐韵律层中的油浸对有机地化样品的有机碳分析结果影响不大,但对生烃潜量、氯仿沥青"A"含量和烃含量影响较大,以有机碳的丰度作为评价基础指标更加符合实际;王云12井Eq4井段2 307.04~2 324.04 m的烃源岩主要为差-非烃源岩,本地生油较少,烃源岩中的油浸主要为洼陷内的成熟油运移的结果,这对认识潜江组盐间页岩油勘探潜力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已探明油田储量规模分布特点、历年石油产量和单井发现率数据变化趋势,选用了油田规模序列法、翁氏生命旋回法和勘探效益法3种统计方法,在分析不同方法的数学原理、数学模型、参数特征及适用条件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计算潜江凹陷石油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潜江凹陷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6 535.2×104t,目前资源探明程度虽然较高,但仍有一定的资源潜力,预计石油待探明资源量有5 202.2×104t,这将为潜江凹陷石油勘探部署和编制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油气运聚特征与岩性圈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蚌湖向斜是潜江凹陷主要的生油洼陷,潜三、潜四段烃源岩均已成熟生油,向斜东、南斜坡带发育大量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油气呈面状补给方式进入渗透性砂岩输导体,并在浮力驱动下发生运移。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①构造格局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趋势;②渗透性砂岩输导体与运移趋势的空间配套决定了油气运移路径的实际分布;③每个岩性圈闭均有运移路径网络所限定的油气汇聚范围,其源岩体积和生、排烃性能控制了圈闭含油气性。在同一个运聚组合中,油气运聚范围的面积与圈闭含油气性呈正比关系。以生油洼陷内油气运移路径的预测技术为基础,可对岩性圈闭的含油气性作出较为确切地评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地区王云11井潜江组潜33下亚段和潜34亚段4个韵律层部分取心样品的全岩热解和有机抽提物分子地球化学分析,将盐间页岩的沉积环境划分为半咸水—咸水湖相和咸水湖相2种类型。前者分布范围相对广泛,沉积水体分层明显,以富含伽马蜡烷和2,3,6-三甲基-芳基异戊间二烯烷烃为特征;后者分布范围相对局限,以较高丰度的3,4,5-三甲基—芳基异戊间二烯烷烃为特征,同时缺少水体分层的分子标志物证据。较高的热解S1含量、S1/w(TOC)比值以及与盐间页岩储层埋藏深度不匹配的萜烷Ts/(Ts+Tm)比值和规则甾烷异构化参数分析揭示,盐间页岩中游离油富集段主要分布在半咸水—咸水环境形成的富有机质纹层发育段,为一定程度的成熟油气沿着顺层微裂缝侧向运移提供了有利场所。通过常规甾萜烷和芳基异戊间二烯烷烃特殊生物标志物组合分析,提出盐间页岩油勘探应关注潜三段和潜四段内几个最大湖泛面,除了继续王场构造区开发试验外,应该加大蚌湖洼陷成熟烃源区的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6.
北塘凹陷塘沽油田勘探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北塘凹陷位于黄骅坳陷北区,油气勘探难度较大,从1964年开始勘探,长期未获重大突破,素有“贫油凹陷”之称。近十年,从盆地分析入手,整体解剖,选择塘沽构造为突破口,经过艰苦工作,终于发现了一个 5000 × 104t资源规模的中型油田。回顾油田勘探历程并总结3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此类地区勘探具有借鉴意义。认为塘沽油田勘探成功的主要经验在于强化地震勘探、加强综合地质研究以加深对地质规律的认识、广泛应用新技术、注重提高工艺水平。图3参3(邓荣敬摘)  相似文献   

17.
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和广义帕莱托两种统计方法,对潜江凹陷王广油气聚集区油气藏分布、油气藏个数、最终可探明储量及剩余可探明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预测的油气藏总数100~108个,最终可探明储量为(6272.36~6862.05)×104t,待发现油藏个数为61~69个,待发现探明储量为(2092.96~2682.65)×104t,剩余探明储量中,以小于50×104t的油气藏为主。分析认为:①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适用于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盆地(凹陷)和成藏体系,如果勘探程度高、资源分布清楚,则效果更佳,是一个比较实用的评价方法;②广义帕莱托分布模型考虑了勘探程度对油气藏规模分布特征参数的影响,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勘探程度的盆地(凹陷)和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泌阳凹陷井楼-古城西部地区勘探目的层保存与分布,油源、构造、圈闭、储层等油气成藏条 件的基础上,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其它地质资料对该区复杂断块构造进行了精细解释与研究,发现 有利断鼻、断块圈闭18个,累计圈闭面积6.74 km2。并对查明的圈闭进行了勘探潜力分析,预测圈闭资源 量合计为1 500×104t,指出该区是泌阳凹陷下一步勘探增储的一个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江汉盆地为典型的陆相盐湖盆地,古近系潜江组盐间地层为主力油气产层。为研究其盐湖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开展了晚始新世潜江组沉积期的古地貌、古构造和古气候恢复,扫描电镜分析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江汉盆地潜江组“高山深盆”式古地貌和断层控制下稳定沉积的深凹古构造是盐湖盆地形成的基础,气候以亚热带干旱为主、干湿交替为辅,形成了多韵律沉积;②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及其混合类型,其中盐类矿物来源于物源区水系携带的风化矿物质和深部热液物质;③研究区常规砂岩和非常规混积岩均见油气产出,常规砂岩油藏具有“源控富集、层控运移、砂控规模”的特征,非常规混积岩油藏具有“沉积控区块、源岩控层位”的特征。该研究成果对盐湖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