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潜江凹陷隐蔽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潜江盐湖潜江组-荆河镇组沉积时期,经历了断陷期、断坳期和隆升剥蚀定型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古构造面貌各不相同。受古构造面貌、物源、古气候、水体条件等因素控制,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盐湖两大沉积体系和断坡带、弯折带、盐湖密度流、南部缓坡膏盐4种盐湖沉积充填模式。潜江凹陷潜江组古构造面貌控制了沉积充填,今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成藏,水介质条件影响了砂体延伸及展布,砂体成因类型控制了油藏类型和规模。凹陷中部是构造-岩性油藏,东部斜坡带是区域上倾尖灭型岩性油藏,向斜周缘是局部上倾尖灭型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的油气分布,应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通过盆地构造建模恢复古地貌特征,明确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铜钵庙组沉积期,塔南凹陷具有"泛洼槽多物源"的特征,物源主要来自NW-SE向扇三角洲和WS向凹陷古隆起。南屯组沉积期全区发育4个规模较大的沉降中心,从西次凹逐渐向凹陷中心发生迁移。②铜钵庙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凹陷内部古隆起控制了冲积扇的形成与分布。南屯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湖相沉积,古隆起、古坳陷分别控制了近岸水下扇的形成与烃源岩的展布范围。③塔南凹陷古地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古隆-坡控储、古坳陷控源、古断-坡控藏"。西部为"源-储对接"、"古断-坡"组合控运聚的构造油藏,东部为陡坡控制下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为储集体的岩性油藏,古地貌演化特征和"古断-坡"组合对源、储空间配置及油气运聚起决定性作用。该成果对认识塔南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一典型的陆相盐湖沉积,其中潜四下段盐岩沉积最为发育,盐岩层最厚达1500m。目前关于盐湖层序地层划分及分析研究成果较少,未形成有效的层序模式。以潜四下段为研究目的层段,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盐湖盆地层序、沉积控制因素及形成模式。研究认为,气候对潜四下段沉积时期的层序发育控制较弱,主要受古构造形成的古地貌及物源供给的影响,潜四下段粉砂岩与蒸发岩呈现"此消彼长"的分布关系。根据潜北地区潜四下段盐岩在层序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各层序内部划分为湖侵体系域(TST)及湖退体系域(RST),同时提出断坡带层序模式和挠曲带层序模式两种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4.
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油层组油藏的油气富集规律对指导该盆地长1油层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W地区为例,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运用残余厚度法,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古地貌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长1油层组顶部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同时分析了古地貌与长1油层组石油分布的关系。结合长1油层组的构造、沉积相、砂体厚度及封盖条件等控藏要素及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总结了研究区长1油层组油藏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1油层组顶部发育有侵蚀沟谷、侵蚀斜坡和侵蚀残梁3种地貌单元,古地貌具有"一沟谷、两斜坡、两残梁"的特点,地形相对较高的残梁区对长1油层组石油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鼻状隆起构造脊、砂体较厚且砂地比较大的河道发育区也对长1油层组石油分布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另外,旋回性泥岩、致密砂岩层、侵蚀不整合面和水动力等多种封盖条件为长1油藏的形成起着重要遮挡作用。在上述控制因素作用下,形成以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为主,岩性-水动力油藏为辅的多种油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长1油层组的石油勘探重点应放在长1地形较高古地貌及沉积砂体发育的有利相带等的复合区域。  相似文献   

5.
潜江凹陷盐湖沉积储集层分布预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典型的盐湖沉积,盐岩主要发育在湖盆基准面的上升早期和下降中晚期,储集层发育受湖平面升降旋回、古地貌和物源供给的控制,储集层类型有低位体系域砂体、盐湖密度流砂体、湖滨浅滩砂体以及盐问非砂岩等。建立潜江组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将高精度测井层序对比与地震剖面横向追踪相结合,预测潜江凹陷潜北断裂带的高位及低位体系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体较发育,蚌湖洼陷东斜坡和西斜坡发育扇三角洲砂体,凹陷坡折带盐湖密度流砂体等分布较为广泛,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图5参8  相似文献   

6.
盐间非砂岩特殊油藏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汉盐湖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是国内外鲜见的特殊类型油藏,它的特点是多个油藏垂向韵律性叠加、油气储集层为盐间非砂岩、油藏生储同层混杂、储集层渗透性能低下、非砂岩层含油丰富;由于储盖匹配良好、成藏动力充足、构造运动与生烃高峰期匹配,因此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根据圈闭条件、油气富集部位和运移通道等的差异.将盐间非砂岩油藏的成藏过程归纳为两类成藏模式,分别为构造中盐间非砂岩石油顺层聚集模式和盐湖相区断裂带盐间油气穿层调整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藏富集不仅受控于生油岩、沉积微相等因素,而且主要受古地貌条件控制。本文从研究侏罗系油藏特征出发,分析侏罗系古地貌形态特征,划分古地貌单元,最后得出侏罗系古地貌与油气富集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江汉盆地潜东南地区油气成藏特征,指导勘探有利区的选择,利用岩心、测井和实验资料,全面分析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确定在盐岩的封盖作用下,该区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据此特征,将研究区油气富集主控因素总结为:主力烃源岩和盐岩分布层段控制油藏分布层组;古隆起背景上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富集的场所。进一步指出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油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喻建  宋江海  向惠 《天然气工业》2004,24(12):35-37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包括两种类型: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油藏和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油藏。三角洲生、储、盖成油地质格架是形成第一种类型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伸入到生油区的三角洲沉积体提供了油源,三角洲河道、河口坝砂体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储油砂体上倾方向岩性变致密成为遮挡;第二种类型油藏形成主要受控前侏罗系古地貌形态,深切延长组的古河谷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古地形高部位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其上形成的砂岩局部压实构造成为油气富集场所。  相似文献   

10.
盐湖砂岩锗层较之淡水盆地有诸多差别,其评价手段及方法也有所差异。本文从沉积,成岩、孔隙结构、物性等方面阐述、总结了作为江汉盐湖油气、卤水主要储集层的潜江凹陷潜江组砂岩储层的宏观、微观特征及分布规律,综合储层规模、物性及影响物性和含油性的各种因素,对砂岩储层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1.
巴西桑托斯盆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其盐下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近年来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而针对主力储层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地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盆内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对桑托斯盆地L油田盐下Barra Velha组(简称BV组)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划分,明确了湖盆沉积层序演化规律,建立了盆地内L油田BV组微生物礁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BV组可划分成1个三级层序、4个次级旋回;湖相微生物礁相作为BV组重要的储集相带,分布在湖盆两侧台阶坡折带,且在高水位环境加积发育,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及火山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桑托斯盆地乃至整个巴西东南部海岸含盐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前期勘探仅在台北凹陷周缘正向构造带发现巴喀、温吉桑和米登等小型油气藏.在对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条件及源储盖组合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台北凹陷源内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纵向发育八道湾组煤岩、三工河组泥岩及西山窑组二段煤岩3套两类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岩心观察及精细的层序地层对比表明,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的盐岩与暗色泥岩、膏泥岩及砂岩具有共生组合关系,盐岩是低水位期的沉积。在高水位期,盆缘沉积了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盆内沉积了深灰色泥岩和少量重力流砂体;在低水位期,湖盆面积缩小,许多地区暴露地表,从湖泊中心向周围沉积物依次为盐岩、膏岩、膏泥岩、碳酸盐岩、灰质泥岩和牵引流砂岩体。高水位和低水位的频繁变化导致深水暗色泥岩和低位盐、低位砂的纵向叠加。通过对高频振荡湖盆的古地理环境以及盐岩与砂体分布、盐岩分布与沉积中心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与以前"深水成盐"、"高山深盆"、"浊积成砂"等不同的新概念,对确定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实验数据,对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湖相碳酸盐岩的类型、演化规律和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井-震资料分析和古地貌恢复,对其岩相古地理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刻画,指出了下一步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英雄岭构造带下干柴沟组上段主要发育藻灰岩、颗粒灰质白云岩、泥晶灰质白云岩3类碳酸盐岩,多具有混积特征,从早至晚经历了半咸化、咸化和盐湖3个沉积演化阶段;由于矿物组分及岩石结构的差异,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呈现较强的非均质性,其中,藻灰岩的储集性能相对最好;储层的岩相组合在垂向上主要存在3种类型,分别发育于湖盆的不同位置。研究建立了凹隆型和缓坡型2种沉积发育模式,指出湖平面的升降频率及陆源碎屑输入量控制不同岩相的单层厚度,微古地貌控制不同岩相组合的平面分布。恢复的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早、晚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泥晶灰质白云岩+颗粒灰质白云岩组合主要分布在英西—干柴沟—游园沟缓坡沿岸区和隆起区,其平面叠合面积约为600 km2,是下一步寻找常规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纹层泥晶灰质白云岩主要分布在游园沟及其以东地区的半深湖相凹陷区,其平面叠合面积可达2 500 km2,是下一步寻找非常规源内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汉盆地潜江组与沙市组盐间非砂岩油气藏勘探潜力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发育盐间非砂岩油气藏。江陵凹陷沙市组也沉积了一套含盐地层,但盐间非砂岩油气藏发育程度不如潜江组。沉积特征、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研究发现,两套含盐地层及其盐韵律特征的差异受构造环境、古气候环境控制。潜江组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强,形成补偿或欠补偿的深水沉积环境,利于有机质堆积,盐韵律特征由纯盐岩层和盐间深灰色泥岩、油页岩、含芒硝白云岩和白云岩等组成,深灰色泥岩、油页岩为有利烃源岩,含芒硝白云岩和白云岩等为有利储集层,具备形成盐间非砂岩油气藏的条件。沙市组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弱,气候干旱,形成补偿到过补偿的沉积环境,盐韵律由含膏盐岩、膏质盐岩和盐间紫色、灰色泥岩或含芒硝泥岩组成,烃源岩和储集层条件较差,但其下段上部的一套灰色盐岩、膏岩夹灰色泥岩组成的盐韵律层存在勘探潜力。图6表1参18  相似文献   

16.
苏丹Fula油田油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Fula油田主要为较浅的白垩系Aradeiba组、Bentiu组的普通稠油油藏和Abu Gabra组的稀油及天然气藏。主体区块FulaNorth断块Bentiu组油藏为一垒块上的断背斜块状油藏,具有倾斜的油水界面。Aradeiba组为浅湖沉积的层状薄砂岩的高孔、高渗储层,Bentiu组为辫状河沉积的厚层块状砂岩的高孔、高渗储层,Aradeiba组和Bentiu组油藏埋藏浅,砂岩胶结疏松、物性好、易出砂、地层压力低,原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酸值高和油稠等特点。Abu Gabra组的层状油气藏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砂岩、厚度薄、中孔、中渗、物性差,具有断块小、储层相变快、油气高度低等特点。Abu Gabra组油藏的形成主要受侧向封堵条件、储层的储集性等地质条件控制;有效的生、储、盖组合、泥岩的侧向封堵是Darfur群、Bentiu组油藏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针对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侏罗系三工河组的勘探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原因在于对有利储层分布规律的认识薄弱,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综合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恢复研究区三工河组二段沉积前古地貌,系统分析深水沉积的地质特征,并总结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1井西凹陷中心区域侏罗系三工河组发育厚层块状砂岩,储层内部存在呈漂浮状的泥砾和泥质撕裂屑,多见顶/底突变接触,为典型的深水砂质碎屑流沉积;三工河组二段沉积前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发育水下低隆起、水下沟谷、斜坡和深水凹陷4类古地貌单元。斜坡区存在两级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明显;两级坡折带将研究区分为浅水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和浅湖-半深湖3个相带,砂质碎屑流发育于M17—QS1井向西的浅湖-半深湖沉积相带。钻井已证实砂质碎屑流型储层的物性较好,在油气源、匹配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能够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藏,是盆1井西凹陷"下凹"勘探前景最好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下刚果盆地盐下重点勘探层系,采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钻测井数据和分析测试结果等资料,对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Pointe Indienne组湖相浊积岩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Pointe Indienne组大型浊积扇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该浊积岩形成于深湖相沉积环境,其叠置砂体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发育典型的鲍玛序列及特征沉积构造;该浊积砂岩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或杂砂岩,其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差,表现为快速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特征;该浊积砂岩内部识别出了多套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序列,显示了厚层块状浊积岩和薄层或微层浊积岩的组合形式,指示了浊积扇内扇、中扇、外扇的沉积特征;该浊积砂岩为中孔低渗储层,与Pointe Indienne组上段和下段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接触,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下刚果盆地盐下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相似文献   

19.
评价区位于红海裂谷盆地中部,具有海水深、盐层厚度大等复杂地质条件,导致油气勘探及认识程度较低。区域地质、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前裂谷期沉积地层相对不发育,沉积物主要为中、上新统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沉积的碎屑岩、蒸发岩和碳酸盐岩,纵向上形成盐上及盐下两套含油气系统。盐上含油气系统分布于Zeit组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有利勘探区受盐丘形态控制,范围较为局限。盐下含油气系统以中新统Rudeis组页岩为生油岩,储层主要为Belayim组砂岩或碳酸盐岩,盖层为Dungnab组厚层盐岩和石膏,储、盖配置条件有利,是该区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系。不过由于资料少,地震成像质量较差,盐下源岩的分布范围及生烃规模、有利灰岩储层分布范围、以及盐下圈闭的真实构造形态等都需要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