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学成 《无损检测》1996,18(12):343-344
超声波探伤中,若发现了缺陷,而缺陷又难以返修,则确定缺陷的性质往往是决定被探件能否使用的关键.本文所探讨的频率变换法,在一定范围里,有助于确定缺陷性质.1 体积型缺陷与面积型缺陷的区别通常在几何尺寸大体相当的情况下,裂纹、折迭、未熔合、未焊透等面积型缺陷比气孔、夹渣、夹杂物等体积型缺陷危害性大得多.特别是在缺陷几何尺寸不大的情况下,超声波探伤时能较可靠地区别体积型和面积型缺陷,避免不必要的返修或报废,有重大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运用PROCAST软件对板形铸钢件的消失模充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阶梯式浇注系统的充型顺序以及底注式浇注系统的充型形态,另外研究了底注式浇注系统的浇注速度对缺陷形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消失模铸造中,金属液优先从阶梯式浇注系统的上层内浇道充型,充型前沿流动紊乱,铸件容易出现气孔或夹渣;对于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前沿的流动相对平稳,但过快的浇注速度同样会导致气孔或夹渣缺陷。  相似文献   

3.
TP2铜管坯水平连铸缺陷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寒  张士宏  张海渠  张立文 《铸造》2006,55(3):271-275
铜管铸轧法是一种先进的短流程铜管加工技术,具有成品率高、能耗低、成本低、建设投资少等优点,然而由于工艺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会产生一些缺陷:缩孔、裂纹、夹渣和气孔等,其中裂纹最多。裂纹断口严重氧化,裂纹长度5 ̄15mm,裂纹深度1.0 ̄2.5mm,裂纹主要分布在管坯上半部。采用在石墨型内壁覆盖涂层,适当降低拉坯力,调节一次冷却水流量使管坯表面冷却均匀等措施,可以减少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20钢焊接缺陷磁记忆信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含有焊接缺陷的试块进行磁记忆检测,研究了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对裂纹、气孔、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缺陷的检出能力,对裂纹、气孔、未焊透、未熔合、夹渣区域的磁场强度梯度平均值Have、最大值Hmax、磁场强度梯度曲线围成的面积S(H)、磁场强度梯度平均值Kave、最大值Kmax、磁场强度梯度曲线围成的面积S(K)进行计算,并与无缺陷区域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焊缝中裂纹、气孔、未焊透、未熔合、夹渣区域的Kave,Kmax,S(K)明显区别于无缺陷区域,可以准确判定焊接缺陷位置;焊接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虽然都会导致磁记忆信号的变化,但是二者具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5.
工业生产直径为190mm的Al-Si活塞(以下简称190型活塞),可以采用低压铸造和挤压铸造两种铸造方式,但是采用低压铸造生产的190型活塞,废品率较高,铸件出现氧化夹渣、缩孔、缩松以及气孔等铸造缺陷,大大降低了铸件的成品率。所以目前多采用挤压铸造的方式生产。用此方法铸出的活塞无缩孔、缩松及气孔等铸造缺陷,且组织致密,晶粒细化,其力学性能比低压铸造生产的铸件高,提高了此类活塞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抗压铸造活塞工艺早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靳小林  张军  梁木林 《铸造技术》2004,25(2):140-140
TP型风机用扩压器铸件,轮廓尺寸φ1985 mm×461 mm,外形似半喇叭形,最薄处壁厚30 mm,小口端最厚处壁厚150 mm,铸件表面全加工,铸件质量为853 kg,材质为HT250,要求无缩孔、气孔、裂纹和夹渣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华铸CAE软件在壳型铸造激冷铸铁凸轮轴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壳型铸造激冷铸铁富康轿车凸轮轴批量生产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华铸CAE软件,通过对凸轮轴充型过程流动场的模拟,揭示了卷气(气孔)、夹渣、冲砂的部位与形成原因;通过对流动场温度场的耦合计算,揭示了铸件产生冷隔浇不足、材质等缺陷的部位与形成原因.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工艺优化后生产的凸轮轴有效地防止了铸件气孔、夹渣冲砂、冷隔浇不足、材质等缺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同超 《无损检测》1996,18(7):198-198
常见的焊接缺陷有气孔、夹渣、未焊透、裂纹和未熔合等。由于焊接形式和工艺的不断更新,焊接缺陷的种类也在增加。我厂Dg600及Dg800钢瓶多层埋弧焊环缝在X射线照相评片时,经常遇到一种称为弧谷的缺陷即是其中之一。该缺陷都出现在收弧位置,在焊缝中有一抛物线型阴影(附图)。  相似文献   

9.
铁模覆砂铸造生产的铸件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铸件重量轻等优点,但对于尺寸较长、壁厚差异较大的箱壳铸件常存在铸造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通过对比,选用合适的浇注系统、落砂工艺等控制措施,生产一种长度为970 mm的箱壳铸铁件,试验发现其尺寸、性能合格,采取相应措施后,铸件大平面气孔、侧面夹渣、裂纹等缺陷问题得到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垂直线生产可锻铸铁管件出现的较严重的气孔、夹渣、缩松缺陷,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并通过优化浇注系统、排气方式及增设集渣包等改进措施实施,解决了可锻铸铁管件气孔、夹渣、缩松缺陷。  相似文献   

11.
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要讨论了各种挤压铸造条件下,铝合金挤压铸件的缺陷(如:缩松、缩孔、夹渣、冷隔、浇不足、偏析、气孔及裂纹 等)形成机制、特征、影响因素及防止办法等。  相似文献   

12.
对制氢转化炉管常见的裂纹、气孔及表面夹渣等缺陷进行了分析。从工装准备、喷涂、熔炼等具体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立小口径管X射线远程实时监控检测系统,能够直观地检测出焊缝中的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裂纹等缺陷,并对检出的缺陷报警提示,克服传统人工评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主观经验的影响,以及检测效率低、操作复杂、检测过程不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采用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推理原则建立专家系统,实现小口径管焊缝缺陷自动识别,缺陷统计,出具相关无损检测记录及报告,并对检测过程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查看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某型机大修后外场的例行检查过程中,发现外置机匣接耳存在涡流检测信号异常,着色检测无相关显示的问题。针对该疑似裂纹信号,借助荧光检测和数字射线实时成像等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进行热处理去应力试验和微观观察,结果说明疑似裂纹信号源于试件表面或近表面的微裂纹,与可能存在的试件内部应力,以及近表面夹杂、气孔等体积型缺陷无关。表明涡流检测技术对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微小裂纹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何玉生 《焊接》2001,(8):44-44,45
[接上期 ]2 内部缺陷手工电弧焊在焊接修复时 ,产生的外观缺陷易被发现和修复。而内部的焊接缺陷 ,是要采用着色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探伤、射线探伤、密封水压试验等检测手段才能发现。对于重要的焊接修复部件 ,根据要求还要作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等。内部产生的焊接缺陷是与被修复构件焊接修复的材质、结构形状、焊接材料的选择及焊接工艺的制定等相关的。焊接修复中易产生的内部焊接缺陷主要有 :夹渣、气孔、未熔合和裂纹。裂纹又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应力裂纹和层状撕裂。以上各种焊接缺陷 ,在焊接修复中是…  相似文献   

16.
超声缺陷测长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力行  朱春明 《无损检测》1999,21(10):443-444,447
超声检测中,缺陷长度的测定通常采用半波高度法。但对气孔、夹渣等小缺陷的测长误差较大,为此,通过一系列试验提出小缺陷的测长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向下焊工艺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向下焊工艺技术的实际操作技术要点,并详细分析了全纤维素型焊条向下焊未熔合、气孔和夹渣缺陷形成的原因,最后指出了消除缺陷的对策,并通过实践证明其分析正确,对策可行。  相似文献   

18.
王琳  梁玉梅 《无损检测》2006,28(9):496-497
对单面焊焊缝(如常见压力管道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其根部可能产生的回波信号很复杂,既可能有未焊透、未熔合、裂纹、气孔和夹渣等焊接缺陷产生的回波,也可能有焊缝内成型(内凸或内凹)和错边等产生的所谓几何回波。这些信号在探伤仪示波屏上出现的位置相同或相近,有的形态又很相似,给检测人员识别带来了难度,有可能造成误判、漏判。笔者尝试把单面焊焊缝根部回波分为端角反射波和非端角反射波两类,并对端角反射波的识别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呋喃树脂砂铸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文华 《现代铸铁》2006,26(5):76-78
呋喃树脂砂铸件质量一般比黏土砂铸件好,但如果原材料选择、工艺设计、造型和制芯操作不当。也会产生气孔、粘砂、脉纹、裂纹、夹渣、硬度不足、渗碳、渗硫和球化不良等铸造缺陷。对这些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20.
消失模铸钢件极易产生夹渣及气孔缺陷。分析了消失模铸钢件夹渣缺陷的来源、形态分布、易出现的部位。从钢水充型形态分析出发,分析了充型钢水的湍流状态及附壁效应对夹渣形成的影响。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消失模铸钢件夹渣缺陷形成及移动机理,提出了消失模铸钢件减少夹渣缺陷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