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发电权交易的阻塞调度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利用发电权交易机制促进电力工业的节能降耗目标的实施,已经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发电权交易会引起系统潮流变化,进而可能引起新的系统安全问题。因此,发电权交易的阻塞调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以目前采用较多的撮合交易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以最大化社会效用为目标的阻塞调度模型。其次,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最大化成交量为目标和考虑能耗约束的最大化社会效用为目标的2种阻塞调度模型。对发电权交易的结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2种具体的结算方法。最后,以IEEE单区域RTS-96系统为例,对这3个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发电权交易阻塞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研究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发电权交易模型时,主要关心的是交易前后煤耗的变化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发电权交易对系统网损的影响.当系统由于发电权交易发生阻塞,而需要削减交易对时,一般采取阻塞管理方法,较少考虑网损的影响,因而无法全面衡量各发电权交易对的节能效果.以节能降耗为目标,建立了发电权交易模型,综合考虑系统网损和煤耗的因素,能有效指导发电权交易的实施,确保交易发生后系统节能量最优.当发电权交易引起某些线路发生阻塞时,利用该模型进行阻塞管理,节能降耗的效果较好.以 IEEE-14节点系统为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在选择交易对和进行阻塞调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计及非发电权容量出力调整的发电权阻塞调度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发电权交易是优化发电生产结构、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输电容量约束生效即系统发生阻塞时,一些发电权交易可能无法执行.此时,对发电机组参与发电权交易之外的容量(简称非发电权容量)的出力进行调整有可能改善潮流分布,从而最小化发电权交易的削减量.为此,发展了计及机组非发电权容量出力调整的发电权交易阻塞调度模型.这种调整会产生额外的补偿费用,因而给发电权交易的结算带来新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结算方案.算例分析说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混合发电权交易市场环境下的阻塞协调调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双边合同是电力市场的主要交易形式之一,其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发电权交易.在当前广泛研究的发电权集中撮合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增加合同交易,即建立混合发电权交易市场,更有利于发电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健康运营,但同时也给阻塞调度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当系统发生阻塞因而需要削减负荷时,如何公平对待2类不同的发电权交易,即如何适当地确定各类交易的削减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发展了适用于有混合发电权交易市场的电力系统阻塞协调调度模型,提出了通过公平性约束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发电权交易的公平调度.最后,以IEEE单区域RTS 96系统为例,说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NBI法的发电权交易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次发电权交易中,社会效用和网损是两个需要优化的目标。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发电权交易报价方式,建立了一种以社会效用(大)和网损(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采用NBI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推导了NBI法下社会效用与网损之间置换度指标的表达式。采用约束松弛变量内点法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在IEEE118节点系统上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发电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而如何构建合理的交易模式是决定其节能减排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通过引进能耗和排放水平因子,分别利用规范化加权平方和法、增加能耗和排放约束的方法,建立了同时考虑节能和减排的两种发电权交易模型,最后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模型相对于于社会效用最大化模型可以更好地兼顾降耗和减排的双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种交易模型在发电权交易市场发展阶段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发电权撮合交易中常常通过取消或削减发电商的交易来满足系统的安全约束,这将给发电商带来损失,如何体现发电商的交易需求、降低发电商的交易风险是发电权交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借鉴金融输电权规避市场风险的思想,将一种新型金融输电权引入发电权撮合交易模型,以规避因阻塞使得发电商计划交易量不能完成的风险。根据模型特点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不但可以保证撮合结果的最优性,而且算法可以体现出金融输电权对交易调度的指向作用,激励发电权交易双方合理报价,确保市场交易公平性。并探讨了该模型下的发电权交易结算方案和实施步骤。采用IEEE39节点系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考虑阻塞管理的发电权交易模型及其网络流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电权交易能够提高电力交易的适应性,降低煤耗与排放量。该文深入分析了发电权交易的深刻意义与背景,比较了其在阻塞管理方面与传统方法所不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以电量为交易对象、直接考虑阻塞管理的发电权交易模型;根据模型中交易匹配的特性,提出了基于网络流技术的求解算法,并采用决策树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社会福利最优性。该方法具有交易过程清晰、交易算法透明、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同时,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的市场信息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电权撮合交易中常常通过取消或削减发电商的交易来满足系统的安全约束,这将给发电商带来损失,如何体现发电商的交易需求、降低发电商的交易风险是发电权交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借鉴金融输电权规避市场风险的思想,将一种新型金融输电权引入发电权撮合交易模型,以规避因阻塞使得发电商计划交易量不能完成的风险.根据模型特点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不但可以保证撮合结果的最优性,而且算法可以体现出金融输电权对交易调度的指向作用,激励发电权交易双方合理报价,确保市场交易公平性.并探讨了该模型下的发电权交易结算方案和实施步骤.采用IEEE39节点系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灵活性负荷的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线路阻塞的影响,基于效用理论和灵活性能力提出了一种计及不同程度越限风险的厌恶程度和置信区间外潜在阻塞风险抵御能力的配电网阻塞调度管理方法。综合配电线路阻塞概率、阻塞严重程度和风险厌恶程度三方面要素构建阻塞风险评估模型。以阻塞线路功率传输方向定义线路阻塞类型,分区域考虑线路阻塞造成的实际影响,在置信区间外以燃气轮机、储能系统和可中断负荷的灵活性供给能力对潜在阻塞风险的应对程度反映系统的阻塞抵抗性水平。以配电系统网损体现配电网的经济效益,以虚拟电厂收益呈现分布式发电的规模化效益。由此构建配电系统安全经济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基于IEEE33节点系统对所提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生成的日前调度计划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系统阻塞风险并增强对潜在阻塞风险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1.
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balance parameters of movement of the center of pressure (COP) and ground reaction torque (GRT) measurements, data from balance tests are presented. To examine dynamic parameters and possible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s, data are presented for an identical test condition (feet tandem, eyes closed) for a traumatic brain-injured patient and a norm. It is shown that the plot of the COP position during a balance test, the stabilogram, was a less sensitive measure of balance than dynamic parameters of radial velocity or GRT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电力系统具有振荡模式非常密集的特点,参数的变化会使系统产生模态不稳定现象。运用复模态摄动理论分析了密集型固有振模电力系统的模态不稳定特性,用夹角变化来度量振荡模态的变形程度,研究了系统运行方式发生不同变化时的模态不稳定现象及其特点。算例分析表明,模态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与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有关,同一个系统开始出现模态不稳定现象时,其对应负荷的增加量和减少量是不同的,密集振荡模式参与机组邻近的负荷波动容易使系统出现模态不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种公共连接点处用户与系统谐波的区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确估计各个电网和用户在公共连接点(PCC)产生的谐波水平,是监测与治理谐波污染的关键。现有的奖惩性方案没有对系统与用户所产生的谐波进行识别:忽略了由于系统阻抗的变化而引起的用户谐波注入的变化。通过把公共连接点处谐波电压、谐波电流分解为由供电系统单独产生谐波和由用户单独产生的谐波2部分.成功地解决了以上2个问题。当谐波源或谐波阻抗的变化引起系统振荡时.该方法将有助于用户与系统双方责任的划分。最后,通过一具体算例证实了该算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量信息的电压稳定性量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系统电压主要受无功影响的特点,从能量的角度,首先建立了考虑无功补偿和不考虑无功补偿条件下的节点能量函数模型,然后讨论了无功注入集合、电压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能量信息的电压稳定性量化方法.该方法以无功注入集合影响下的有效能量为基准,以对应节点电压变化的能量值作为量化电压稳定性的裕度指标.将裕度指标随电压变化的灵敏度作为趋势指标,初步探讨了系统多种运行方式下,即由发电机无功出力、无功负荷以及电容器补偿等不同无功注入成分变化影响下的量化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影响下的量化指标变化情况.在IEEE 30母线系统中对所提指标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评估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力系统线路故障对系统的冲击与系统对故障消纳的耦合动态行为,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熵变特征分析的关键线路辩识模型。定义了考虑系统结构与状态变化特征的电力系统熵变及其数学表达,包括基于线路热稳容量裕度变化情况的线路功率裕度熵变(正熵流)和基于系统对故障冲击能量消纳能力的线路潮流冲击熵(负熵流);建立了基于系统熵变模型的关键线路辨识思路及流程,并给出了基于后评估检验的线路关键性校验指标。最后,通过IEEE-39节点系统和IEEE-118节点系统仿真计算分析,验证了所提思路和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The occurrence of a large disturbance in a power system can lead to a decline in the system frequency and bus voltages due to a real and reactive power deficiency or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islands with generation–load imbalance. Load shedding is an emergency control action that can prevent a blackout in the power system by relieving the overload in some parts of the system. This paper shows that rate of change of frequency can be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magnitude of generation–load imbalance, while the rate of change of voltage with respect to active power can b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sensitive bus for load shedding. The frequency, voltages and their rate of change can be obtained by means of measurements in real-time from various devices such as digital recorders or phasor measurement units or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from the voltage data by other means such as an optimal estimation method like Kalman filtering. The rate of change of system frequency, along with the equivalent system inertia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turbance prior to each load shedding step. The buses with a higher rate of change of voltage may be identified as the critical ones for load shedding and load can be first shed at these buses, depending on the change in the power flow at each bus. This application is tested on the IEEE 30 bus system an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be used in load shedding to restore system voltage and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现有直流输电线路行波保护对白鹤滩-江苏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简称:白江混合系统)的适应性,根据白江混合系统直流线路故障附加网络推导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时线路两端故障行波的边界传播特性。分析发现,直流线路正向区外故障后边界传播特性与传统直流系统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行波保护判据的变化情况,表明行波保护判据主要受整流侧反射系数和逆变侧折射系数的影响。将白江混合系统与传统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对比,发现当直流输电线路正向区外发生短路故障后,白江混合系统电压变化量、电压变化率、极波变化量和极波变化率比传统直流系统变化更大,导致行波保护误动风险增大。最后,基于PSCAD搭建白江混合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水资源系统进行分析。以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为主线,根据复杂适应理论的受限生成过程建模要素和步骤,构建宏观经济水资源综合模型。通过模型框架,将水资源系统中的宏观经济子系统和水资源子系统相互作用通过内生变量联接起来,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黄河流域受水区的影响,得到黄河流域二级区不同配水方案相对于无调水情况的GDP变化、单方水效益、入海水量和主要断面流量过程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