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荔希 《山西建筑》2010,36(2):31-32
阐述了界面在商业步行街中的功能及重要性,探讨了延续地域特色的现代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商业步行街设计实例分析,指出处于地域文化环境中的商业街界面设计应当继承当地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郭彬  芮潇 《山西建筑》2012,38(17):22-24
以南京夫子庙街区的改造为例,以城市文脉为切入点,提出了步行街改造要坚持商业物质空间和市民生活空间相结合、街道横向物质空间和纵向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文脉化设计理念,从而使街区的功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形成和发展入手,总结了步行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交通等方面的优点;通过对城市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的分析,提出了步行街在良好的交通体系、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丰富的空间形式、独特的景观、文脉构成、良好的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原则;初步探讨了在城市中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利用旧街区改造的契机,在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中发掘城市地域文化,增加现代城市功能的问题,通过对晋城市南北大街商业步行街的改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此次的改造对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延续与展示城市文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江津市文化步行街环境特征和地方文化特征 ,探讨了城市历史地段的商业步行街区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提出尊重环境、延续文脉是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金其良 《安徽建筑》2000,7(6):50-51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商业步行街建设范例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设施集聚、文脉延续、空间环境一体化等观念。  相似文献   

7.
高麟腋 《山西建筑》2014,(32):34-35
以重庆天地为例,对商业步行街的内在属性进行了分析,从文化学、艺术学、心理学等角度研究了具地域特色的商业步行街系统在空间设计中对原始环境的尊重和文脉的延续,强调了尊重原始环境、传承地域文化对商业步行街空间营造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春宇  何荥  陈仲林 《新建筑》2006,(4):102-106
通过对重庆解放碑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工程设计,探讨了将都市的现代化与夜景灯光、环境的生态化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都市商业步行街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解放碑步行街改造中,以历史文化街区、民风民俗文化街区、生态文化街区与现代文化街区为主题,分别对其建筑景观、夜景灯光、植物配置等设计理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是由街道的空间尺度、比例,沿街建筑的界面形态、以及其韵律、节奏感等因素所构成.同时文脉主义的建筑观对于商业步行街形成地方特色、发掘文化底蕴也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徐州彭城一号商业步行街为例对上述观点作了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杨阳 《福建建筑》2011,(11):12-13
本文通过对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商业步行街改造更新为例,对传统商业步行街的市场定位与设计要点之间进行了有机的联系,指出传统商业步行街的市场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步行街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空间是公众购物、集会、步行与交流最主要的空间,更是一个城市区域的精神与文化窗口,最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当属商业步行街。情境化设计是一个通过对物理环境进行改造,最终使人们确认所处的空间环境并与之产生共鸣的过程。对典型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情景化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吸引人流,促进经济发展,并满足大众的公共生活需要,打造城市中心的窗口形象,重庆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五个比较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其中观音桥步行街年轻而充满活力,情境的设计与安排也较成功。本文将以此为案例,阐述比较成功的公共空间如何采用大众化的设计视角并表达情境。  相似文献   

12.
周源  温春阳  袁南华 《规划师》2003,19(9):21-23
柳州市曙光路改造着力挖掘其传统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塑造骑楼特色、营造商业气氛、保护历史文物、塑造商业节点,将商业步行街设计与历史街区保护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柳州特色的旧城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辉  任娟 《工业建筑》2014,(Z1):80-82,97
以当代建筑的表皮革命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天津中西文化共生条件下商业步行街区建筑表皮的文化特色,揭示了建筑表皮更新过程中某些商业步行街区的文化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商业步行街区的发展应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杜巧建  张爱东 《中外建筑》2014,(11):100-104
以实际项目——南漳县九州岛"梦回卢戎"民俗文化商业街的规划与设计为例,从项目的文化背景入手,介绍了区位环境及设计构思,以"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商业是心"为主线,着重对本项目的内在文化结构与商业形态进行解析,并通过分析建筑特征、建筑与街道的组合方式来解析九州岛商业街的建筑形象和空间层次,归纳出民俗文化商业街的空间形态设计特征,以期为城市特色步行街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重庆开县长沙镇山花街地块旧城更新为例,探讨了在当今小城镇发展重心转移的背景下,旧城中心区更新设计的方法,并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政策上利用新旧区域绑定开发的方式规避开发商参与带来的片面追求利益的弊端;第二,在开发策略上以保持商业多样性的方式激活地块;最后在建筑设计方面通过强调步行空间与街道的重要性,延续以"街"为主的传统生活场景和交往空间,以此来保留城市的原有文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many high-rise buildings and new districts have been built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old town of cities has gradually been forgotten by people and its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harsh. The old town usually has diversified space and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ld town, the street canyon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ettlements is a public space where people communicate and do activities. Therefore, research on microclimate-based improvement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the old tow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Six typical street canyons in the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of Beijing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to explor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et canyon. Microclimate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speed, and solar radiation were measured on the spot in summer. These factors were combined with two microclimate assessment indexes of 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 and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 to evaluate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the mean value comparis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microclimate factor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Spatial layout of microclimate include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anyon, the ratio of the canyon height to canyon width, and green coverage of the canyon, and an in-depth study was made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layout and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canyon.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layout and microclimate improvement in the old town, so as to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residents in the old town.  相似文献   

17.
销品茂与城市商业步行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销品茂与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商业步行街的室内外两种形态,都是从传统城镇商业街的原型发展而来。文章首先简要地讨论了销品茂和城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的历史,介绍了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大规模混合使用开发中步行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改善,城镇中心和都市村的开发概念,同时阐述了营建一个成功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要点,城市步行商业街商业内容的改变和混合娱乐内容的重要性。对于在国内近几年来城市商业步行街实践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内容,如步行街的形态,人车分时通行,商业策划步行街的设计和形象等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场所精神概念来自于古罗马,是建筑现象学的关键词汇之一,强调客观物质环境与人的主观意识的整体融合。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过程中,引入场所精神的理念,将能得到当地与异地游客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吸收更多的客源,达到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效应。基于杭州的城市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特色商业步行街的现状,本文将以杭州市三条特色商业步行街——清河坊街、信义坊商业步行街以及杭州中国丝绸城步行街为研究对象,结合商街动、静环境特征,深入分析与对比它们对人主观感受的影响,进而得出杭州市特色商业步行街场所精神塑造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