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索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生是该项目的设计目标。设计师通过空间重构和创造新的连接,营造出了更流畅自然的过渡空间。然而.这并没有模糊景观与建筑的界限.反而彰显出二者的不同之处。景观与建筑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交替分层呈现,二者的交界面为构建新型空间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园林设计中运用筒洁自然的手法,力图在城市中心营造一个自然、现代、和谐的生活环境.市政中心公园延续了城市新区的中心景观轴线,注意到环境的整体性.与周边环境、建筑和谐统一,为住宅功能区与市政服务区两个完全不同的功能区提供空间过渡.体现市民公园的休闲和谐与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设计中考虑人工山体以及水系环抱,注重空间关系的均衡性;同时栽植色彩季相多变的植物相搭配.  相似文献   

3.
从人性化设计思想、建筑与自然的和谐、高度重视精神空间等方面的设计理念角度切入,探析了芬兰著名的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人性化、个性化的创作思想和实践,以及蕴含其中的浓郁的温情色彩.  相似文献   

4.
周静敏 《新建筑》2011,(1):82-84
通过评析日兴设计的一系列建筑作品,归纳出四个特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置入城市空间中的建筑、注重低碳节能的建筑和具有当代地域性的建筑,进而阐述了其主要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5.
《世界建筑导报》2007,(4):70-71
整体的建筑规划设计是以简洁现代的风格为主,色彩明快的建筑立面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故景观设计遵循整体的规划思想以“休闲、阳光、自然”为设计的出发点。营造质朴而浪漫,优雅而亲切的景观氛围,享受景观生活。以现代、简约的人本主义风格为设计方向。与建筑特征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空间环境的建设中,人们过于注重空间色彩的绚丽与奢华,不惜重金去追求鲜艳夺目的空间色彩效果,从而忽视了人作为使用者的感受,忽视了合理的色彩空间是功能与美观并存的理念。通过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对色彩的常见心理表达,结合景观空间的色彩分析,运用同类色、对比色以及黑白灰金银色在景观中的设计方法,对景观空间中自然色、半自然色、人工色的设计提出观点和看法。运用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设计空间色彩,才能设计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谭文娟 《四川建筑》2010,30(1):13-14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整体规划在充分地体现艺术院校特有的人文环境的同时,继承、挖掘和保留自然现状景观素材,使建筑与山和谐,在对色彩和建筑单体之间的融合关系处理上,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法。尤其在满足功能和建筑视觉效果上,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8.
厦门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地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筑色彩景观问题的关注,是保护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需要。本文提出“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研究课题,以厦门城市的建筑风貌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色彩景观的形成条件及地域特性,从视觉美学和地域文化两个层面切入,充分展现能够准确反映厦门自然条件和地方文化的城市建筑环境与建筑色彩景观。  相似文献   

9.
周海萍  谷言 《山西建筑》2010,36(33):24-26
从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建筑材料、景观绿化四个方面来论述苏州古民居的生态价值,指出苏州古民居体现了一种生态平衡的原则,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这种依靠自然循环解决自然问题的方法,对现代生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青周 《江西建材》2014,(1):198-198,200
郑州大学医学院后花园景观规划设计位于中心区域,有着便捷的交通。由于设计项目所在的区位特殊性,因此在设计上需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相辅相成,同时考虑到未来的一个发展规划,在设计中体现一种预知的能力。可以承载现在的使用功能,又可以为未来预留一个发展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并且以这样的理念为设计的目标,注重联系建筑周围的景观环境,这是园林规划区的建筑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呼应的主要区域。建筑周边的景观环境设计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元素,例如有场地、文脉、交通、地形、园路和绿化种植等,只有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在满足功能使用外,提供游人观景的条件,并且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提供一个生长空间,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相融的状态。力求创造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并且与周边的建筑环境有联系,共同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刘国伟  赖伟王军 《福建建筑》2014,(1):111-113,78
万州滨江环湖地区是其历史发源地,是城市中心和景观核心区。本文对万州滨江环湖区域城市建筑、广场公园、空间节点三个场所要素进行了现状调研,提出依托自然山水景观,传承历史文脉,突出建筑主题,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重要主题策略。从文化和建筑出发,结合现代人居生活需求,展示主题空间,改善居住环境,形成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人与环境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黄欢 《园林》2020,(2):7-11
东晋以来,以"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原则为特征的自然哲学流派在日本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吸收、融合,创新成为独具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的园林风格。在现今的酒店景观打造上,依然坚守传统文化,将自然主义园林流派中对自然美的膜拜应用到极致。本文以神石高原酒店的内庭东林苑为例,从庭院选址、酒店主体的外向性、"一池三山"的格局、建筑理念、植物造景等方面阐述了自然哲学观对日本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要介绍前人对《红楼梦》中建筑的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笔者对大观园的理解 :以阅读小说的方式阅读大观园 ,并以建筑空间诠释人物的性格特色 ,以院落的布局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Z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people, architecture and city,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soul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needs "site analysis"(mapping),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ends to affect the design results[1]. In many special areas, the design needs analysis of geology, geomorphology, hydrology, vegetation and other landscape elements.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nf lict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can be a good study object to demonstrat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based on landscape, and fi eld defects of the site may be the origin of architectural space organization: architectural concept, structure, morphology, spatial organization are all from the landscap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刘业金 《山西建筑》2007,33(10):49-50
论述了建筑色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结合心理学、色彩学等相关学科分析了色彩的文化内涵以及建筑色彩的特征及其构成,从而构筑出有特色的和谐城市色彩环境,以增加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与人、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一直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通过"场地分析"完成,而其中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影响设计成果。在很多特殊区域,设计需要借助对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景观要素的分析完成。采煤塌陷区是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矛盾冲突的产物,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好地演示基于景观要素的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基地自身的"缺陷"可能会成为建筑空间组织的原点:建筑概念、结构、形态、空间组织均来自景观要素。  相似文献   

17.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相似文献   

18.
韦诺嘉  郑志 《新建筑》2010,(5):94-98
桂林地区作为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的突出代表,其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先从桂林旧城区的景观要素入手,研究其尺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再对山水环境影响下的桂林旧城区尺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自然山水、绿化对当代城市建筑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色彩是促进整个工厂统一协调、美化环境、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从厂房与外部环境的色彩协调和厂房内部色彩的选择两方面探讨了厂房色彩的运用法则,通过采用建筑色彩从而表现厂房的统一性及个性.  相似文献   

20.
王文丽 《园林》2020,(3):46-51
天一阁藏书楼筑造于明朝中期,历经清代、民国,逐步形成现在南北园的园林格局。本文从选石、筑山、叠石、理水、点石五个方面,对天一阁南北园石景的建造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探究造园的独特匠心。天一阁南北园的石景艺术与地方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质高度结合,在造型意境、色彩取舍、环境营造、人文底蕴上存在独特内涵,既体现了道法自然和小中见大的传统,又围绕藏书功能,体现了"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是艺术与实用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