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同样的压缩比和同样的功耗情况下,采用喷射吸收冷凝的方式,其输气量要比各类压缩机及各类真空泵的输气量大的多。若把吸收及喷射两制冷原理结合起来进行制冷工艺流程设计,发现其经济性很强,曾有人试验对单一循环制冷系统加喷射器后的复合循环系统COP值有所提高;也有人分析比较了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和双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在热力性能和流程方面的差异,并建立了两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分别计算出余热型和直燃型冷水机组的主要经济参数,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发现余热型三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比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经济。本文进一步挖掘的并非如此.还阐释了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节能效果显著的制冷流程设计方案,利用喷射泵压缩吸收双重作用,使系统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利用两级喷射的办法,使另一个发生器处于减压情况下工作,致使它能吸收低温热源而使溶液沸腾,并使冷剂蒸汽得到分离。这也是一个很有环保意义的制冷技术。  相似文献   

2.
氨水喷射增压──吸收制冷循环的分析[刊]张小松,杜垲(东南大学)《能源研究与利用》(1993·2)氮水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以热能为动力的制冷机,因其明显的节能优势将逐步取代CFC5,通过对其循环系统中用喷射器替代节流阀改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现有的冰箱节能技术的现状,并在制冷系统主要可用能损失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冰箱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是减少冰箱制冷系统可用能耗损失的有效途径。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具有容积制冷量大,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进一步地降低系统噪声等优点,是冰箱制冷系统进一步节能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以氨气压缩制冷为复合循环间接空气冷却系统的正循环系统(简称"压缩制冷复合循环间冷系统")的构建及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原理拟订了制冷循环热经济性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以蒙东某地亚临界600 MW直冷机组为比较基准,进行了同环境、同容量、同型号但不同低压缸的虚拟压缩制冷复合循环间冷机组的热经济性能评价指标的虚拟计算。从理论上导出了制冷循环年累计产/耗电量比大于1的存在必要条件为转捩温度Tt必须高于正/逆制冷循环切换温度Ts,且高得越多,热经济性能越佳;揭示了转捩温度的数值大小与产能和耗能设备的效率密切相关,切换温度与汽轮机排气背压及机组安装地的气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以湿蒸汽为工作流体的多喷嘴汽–液喷射器机制进行研究,利用质量、能量及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喷射器工作特性一维理论模型。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两相临界流均相平衡模型计算单喷射蒸汽喷嘴的临界流速,并利用多喷射速度系数对其修正,得到多喷射蒸汽喷嘴的出口速度;综合考虑Cattadori的壁面力和Howard的喉部压损理论对流动的影响来确定混合室阻力。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以湿蒸汽为工作蒸汽的实验台,并采用多喷嘴喷射器作为实验元件。研究结果表明:容积喷射系数随压力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增大喷射器的截面比可使容积喷射系数增加,但缩小了喷射器的工作范围;容积喷射系数随蒸汽干度的增大和过冷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这篇论文定量分析了在应用于空调及制冷场合时,在涡旋压缩机中应用蒸气喷射技术带来的潜在优势。蒸气喷射将压缩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减小压缩机功耗和降低蒸发器吸气流量,从而提高其容量。另外比较了两套均采用涡旋压缩机并且同为三冷吨容量的系统(一套使用蒸气喷射技术而另一套则不使用)。建立了一个多级压缩机模型,考虑了过压缩和欠压缩并根据一个单级系统得到了验证。详细的数学模拟模型预测表明,对于空调系统来说COP将提高约6~8%,而压缩机排量将降低16%。对于制冷装置来说,也能获得类似的好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相同运行工况条件下,对空气源热泵采用两级压缩中间喷气、喷射器和变浓度调节三种低温制热性能提升手段的改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比较了几种常规制冷剂应用于热泵系统的循环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常规制冷剂,R290具有较优综合循环性能,且为环境友好工质,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在-20℃蒸发温度条件下,采用两级压缩中间喷气、喷射器及变浓度调节三种改善方案能够分别获得制热量25%、30%和10%的提升,且喷射器作为一种节能元件,应用于热泵系统中可以获得COP 13%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刘杨  黄之敏  刘春慧 《电器》2013,(Z1):707-710
本文进行了滚动转子式低温喷气增焓压缩机在冷量台改装的回热喷射循环系统中的实验研究,分别从滚动转子式低温喷气增焓压缩机结构、不同喷射循环原理介绍、低温喷气增焓对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实验表明,在制热工况下,滚动转子式低温喷气增焓压缩机制热能力和COP的趋势并不完全相同,制热量随喷射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在喷射量在15%~20%间存在COP最大值。环境温度越低,制热性能提升越明显。-15℃制热(120Hz)、20%喷射比例下的制热量比不开喷射提高23%。-15℃制热(120Hz)、15%喷射比例下的COP比不开喷射提高27%。  相似文献   

9.
为防止全球气温变暖,替代冷媒R134a和自然冷媒二氧化碳已经用于制冷循环。由于压缩机的压缩量增加,采用这两种冷媒的制冷循环的效率系数变得较低。然而,因为那些冷媒膨胀阀的能量损耗也在增加。带有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能够将膨胀阀的有效能量转化为压缩冷媒的功。本文将叙述喷射器在制冷循环中如何工作,以及效率系数能够增加多少。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NH3/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最优蒸发-冷凝器的中间温度使循环的性能系数达到最大,带膨胀机同时过冷NH3/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理论COP优于传统R22/R13复叠循环和NH3双级循环,回热器的换热效果直接影响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简要回顾动力循环优化和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对前期提出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进行经济分析,并分析其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压缩制冷复合循环空冷为例的模拟计算表明复合空冷系统的可行性,指出新形势下空冷系统面临的重新选择,间冷系统将会受到重视和发展,采用制冷剂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空冷系统将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徐兴  刘思哲  张超 《日用电器》2023,(3):101-104
R32因其良好的热物性和环保性能,作为制冷空调系统的一种过渡性替代制冷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一种R32家用空调系统名义制冷/制热工况下不同风机转速、压缩机频率和制冷剂充注量对系统制冷量/制热量、制冷/制热功率以及COP/EER。实验结果表明,室内机和室外机风速的改变对空调效率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压缩机频率在制热工况下对空调效率的影响更大,更改制冷剂充注量对于COP/EER的影响曲线呈现不同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压缩和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电站空冷系统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电站传统空冷技术的种种缺陷,曾提出蒸汽动力循环耦合以氨为制冷剂的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复合循环的正制冷循环可根据机组负荷特性和安装地的气象条件选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或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为便于设计选型,简要介绍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两制冷循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复合循环空冷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并根据模拟计算机组安装地的典型年–气温分布进行2种方案的性能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及2种方案能级和能耗的对比分析。算例表明:氨水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和能级和能耗均明显优于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前者还有望用于高温时段长的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压缩机压比的局限,制约着单一制冷剂的压缩回热循环发展,本系统采用单一压缩机和混合工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制冷效果。本文对单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理论模拟,并设计和搭建了实验台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混合工质组合R600a\R23,并初步得到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15.
蒸汽动力循环耦合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将蒸汽动力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降低到和水冷系统的相近或更低,从而使该系统既节水又低耗:而且还可增强空冷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高环境温度时段能满发,低环境温度时段无冻害。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预测了系统的主要效果,进行了粗略的经济、社会效益估计,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得出结论:新空冷系统的原理可信,技术可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冰箱制冷系统设计归纳出来常用循环类型,并对目前超级节能冰箱制冷系统汇总分析,提出了改变传统节能冰箱设计中单纯依靠增加发泡层厚度以及采用高COP值压缩机来降低能耗的一种技术即冷凝保压技术,同时从热力学角度对单级蒸气压缩系统采用冷凝保压技术的循环和未采用冷凝保压技术的回路循环做对比分析,归纳出目前超级节能冰箱此类制冷装置的设计和系统分析中的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压缩机回气温度控制以及制冷剂灌注量的匹配关系,推导出来最佳状态的各个参数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7.
将带闪发器的准二级压缩热泵循环用于房间空调器,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制热(制冷)能力,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通过对准二级热泵空调在APF测试的6个工况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制冷、标准制热和中间制热工况下,开启补气后系统能力有所提高,COP变化不大;在中间制冷工况,开启补气后系统能力和COP均变化不大;在额定低温制热以及超低温制热工况下.开启补气后系统性能大幅提高,最大幅度达16.76%,排气温度可降低14.2℃,同时,系统APF值由4.51升高至4.65。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经济效益,某电厂对1号机组真空系统进行了加装蒸汽喷射装置改造,该装置由三级喷射器组成,抽空气管并联于原系统抽空气管道上,动力蒸汽取自辅助蒸汽,换热器冷凝水回收至凝汽器,换热器冷却水水源为凝结水,蒸汽通过三级喷射器膨胀做功形成真空抽走不凝结气体。改造后,机组正常运行中可实现真空泵退出运行,不仅能降低辅机电耗率,提高真空度,还能带来41. 83万元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围绕建筑供暖需求,本文构建了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翅片蒸发器并联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direct expansion solar assisted heat pump,DX-SAHP)供暖系统,分析了系统热力循环过程,搭建了系统的工程应用实验平台,实验结果分析表明,DX-SAHP供暖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可获得较高的性能,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最高可达到6.88,压缩机频率、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对系统的制热量和COP均有影响;压缩机定频运行时,太阳能集热/蒸发器运行的COP比翅片蒸发器大约高30%,变频运行时大约高45%,变频运行具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并联双线圈电磁系统双线圈吸合、单线圈保持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应用该结构对690V/1250A控制与保护开关电磁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了采用Ansolft3D瞬态求解器对电磁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仿真的方法和过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并联双线圈电磁系统的节能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