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新安 《石油商技》2006,24(2):72-75
面对目前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中国必须探索一条解决自身石油供应问题的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供应、保障和营运体系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紧部署和实施,以保障国家安全。[编按]  相似文献   

2.
石油供应是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其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序进行,同时也决定着社会是否能够稳定建设。石油资源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其甚至能够影响经济秩序、世界政治格局,一些地区战争便是因为石油的原因爆发的。本文将以石油资源供需形势为出发点,站在我国角度分析石油供需情况,提出保障国内石油稳定供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风险增加,抑制经济增长;推动煤炭消费,加大节能减排压力;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认为油价高企的症结在于供求矛盾加剧、地缘政治、国际石油投机、美元疲软等因素。指出我国石油安全供应要在开源、节流、储备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力度,提高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加强国际合作,开发国外石油资源,实现进口多元化;完善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积极开发石油替代品;以节约利用能源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4.
国际动态     
《中国石油》2009,(13):12-12
全球石油储量十年来首跌 英国石油公司的年度能源报告称,2008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为1.258万亿桶,全球石油储量10年来首度下滑。其中,俄罗斯、挪威及中国等国家的石油蕴藏量下跌,抵销越南、印度及埃及等国的升幅。以目前石油产量计,全球石油储备足以维持供应42年。报告指出,全球石油储量最高是沙特阿拉伯,约为2641亿桶。  相似文献   

5.
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原动力。如果能源供应不足或供应来源受到威胁,都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因此,能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自1993年起从自给自足的石油国家变成了一个进口石油的国家。我国目前石油产量仅能满足需求总量的70%,进口石油占能源消费量的30%,石油接替资源量和后备可采储量日趋紧张,供需矛盾较大。为此,下大力气做好石油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6.
林伟容 《石油商技》2004,22(6):50-50
在紧急情况下,战略石油储备是保护一个国家可能发生的短期石油供应波动的最有效的途径。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期分别达到净进口量的158天、161天和127天。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上升。为维护国家石油安全,中国正有计划地建立石油储备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是带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因此,也是保障我们国家能源供应和石化产品供应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我们必须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工程进行风险管控,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主要责任和目标,确保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如何加强石油天然气开采工程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对开采过程中相应的问题找出有效地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国家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石油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能源消费液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坚持石油市场化建设和石油企业改造的基本方向,完善石油市场和石油工业管理体制,从体制上促进实现“力争扩大石油供应、充分合理利用石油、密切注意石油安全”工作方针的实施,确保最终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整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PBN讯俄罗斯石油公司日前与外国公司签署了12项油气合作协议。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举行期间,俄油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原油和石油产品供应协议,与蒙古NIC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13亿美元的石油产品供应协议,与越南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石油供应协议。  相似文献   

10.
晨葵  西华 《石油知识》2010,(6):40-41
先说说世界战略石油储备石油危机孕育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1973年至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期间,油价上涨了4倍,给主要工业化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降低石油供应短缺或危机对经济的影响,1974年,OECD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局(IEA),规定各成员国必须建立相当于60天;争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后来增加到90天)。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临世界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显著上升,尤其是世界中国家石油需求的增长最快。世界石油资源丰富,石油产量将达到顶峰,而石油的供应将更加依赖于中东地区。如果油价缓慢上升,石油供需将平稳增长;若油价继续低迷,则未来供应将趋于紧张。扩在立能需要巨额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青海石油》2004,22(3):9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夏义善教授表示,解决中国石油安全的根本是建立国内外石油供应体系和战略石油储备.尽管中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长期石油战略,但近期一份实践性较强的中长期石油发展规划将有望出台。  相似文献   

13.
王超 《金陵科技》2005,12(1):1-5
针对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除了企业正常生产用油外,国家储备几乎为零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意义。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应如何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及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安全战略是一个从政府到社会、从制定法律法规到市场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尽快构建这个体系,以较小的经济代价换取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实现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汽油消费量将达6500万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底成品油批发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国际石油资源的争夺亦将愈演愈烈。在上游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国内石油企业加大区域、资金和业务的战略转移,由过去的以油为主向油气并重转移,并由买油为主向采买并重发展。同时,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工程的启动,为保障国内油品供应安全增加筹码。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产原油不足其总供应量的0.3%,其余部分全靠进口,是一个主要石油进口国。日本政府鼓励更多地使用核能、天然气、煤炭和其他石油替代能源,并采取节能措施,以减少石油消耗量。但未来20年仍将保持在3亿m^3以上的水平,运输燃料的稳定增长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日本石油政策是要压缩成品需求,以期达到既缩小国内外石油差价,与国际市场取得平衡,又要维护楝石油工业基础的目的。但这受到日本国内经济发展和石油供应  相似文献   

17.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和运营标志着中国天然气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市场格局重塑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多元主体进展慢、省级管网和国家管网融合难、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从产业组织政策和企业市场行为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导向,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高效、公平竞争、充分开放、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预判了我国天然气市场体系发展图景,进而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深化天然气市场改革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开展区域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试点,在试点区域内统筹考虑取消门站价格、完善管输价格机制、促进省级管网和国家管网融合、协同干线管道与省级管网价格机制;(2)以所有权融入、股权融入、运营融合三种模式,分阶段推动省级管网和国家管网融合;(3)整合重组主要油气企业的油服业务,提升油服业务的对外服务力度,促进上游供应主体多元化;(4)围绕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和油气管网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提升市场透明度。结论认为,天然气市场的改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将有助于实现我国天然气产...  相似文献   

18.
日前,国际能源机构负责人费雷特尔指出:由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该地区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逐年迅速增长,但探明的石油储量却有限。东亚地区各国家所需求的大量石油全靠进口,而这一地区的国家还在大力扩建和新建炼油厂。预计到2010年以前,这一地区对石油的年需求量将持续以5%的速度增长。据统计,目前东亚地区国家的石油需求量的40%需要进口,到2010年,该地区国家的进口石油的比例将增加到65%。为此,许多石油出口国家纷纷看好东亚地区这一新的石油需求热点。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也发生巨大变化。据国际…  相似文献   

19.
预计2011年我国石油需求与原油产量增速都将放缓,加工量仍将快速增长。成品油市场总体形势看好,但也面临新的挑战,柴油供应形势不乐观。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恢复增长、缓慢复苏。国家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措施发挥作  相似文献   

20.
所谓“石油储备”,是指为防范国际市场石油供应中断危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石油供应安全而储存石油。最基本的石油储备可分为战略石油储备(简称SPR)和商业储备两种。 作为一项国家级的战略措施,石油储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石油进口大国中逐步实行,并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几次石油供应危机中起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