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TSP,PM10,PM2.5污染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于2013年2月采集TSP,PM10,PM2.5样品,用重量法分析其质量浓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来衡量,石家庄市冬季大气颗粒物TSP,PM10和PM2.5的日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57.9%,82.9%和81.6%;超标倍数分别为1.28,1.86和2.24倍,超标情况严重;TSP与PM10和PM10与PM2.5相关系数分别为0.748 9和0.760 4,相关性较好;ρ(PM10)/ρ (TSP)平均值为0.74,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61,表明PM10和PM2.5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室外PM2.5可通过新风及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至室内,室外PM2.5较高时尤为明显,结果导致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上升。为了研究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在2015年夏季对重庆某办公建筑中采用不同空调形式的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发现: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非空调房间室内外PM2.5浓度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59~0.76、0.47~0.76、0.71~0.91。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系数的排序为:集中式空调环境(0.94)> 非空调环境(0.92)> 分体式空调环境(0.77),研究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城市空气污染现状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方法以某市为研究区域,市城区以及邻县的大气颗粒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采暖季、风沙季、非采暖季每个季度连续6天对TSP、PM小PM2.5,样品进行有效同步采集,对该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市空气大气颗粒物污染以PM2.5,的污染最为严重,PM2.5,最大超标倍数为3.6倍.结论该市大气颗粒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为采暖李质量浓度〉风沙季质量浓度〉非采暖季质量浓度,TSP、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风速呈现负相关性,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湿度呈现正相关性,TSP质量浓度与湿度呈现负相关性,能见度与三个粒径的颗粒物浓度均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单颗粒微观形貌类型及粒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煤矿区城市夏季可吸入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主要有矿物、烟尘集合体、球形颗粒及未知细颗粒.前3种颗粒(未知细颗粒不做统计)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41.2%,28.0%和30.8%,体积百分比分别为71.5%,22.3%和6.3%.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呈单峰分布,主要分布在0.1~0.4 μm范围内;体积-粒度分布则以大于1 μm的矿物颗粒为主.夏季空气中球形颗粒和规则柱状矿物较多,说明矿区SO2,NOx含量较高而引起的大气二次化学反应严重.强风天气PM10的质量浓度明显降低,颗粒物数量主要分布在0.1~0.4 μm粒径范围内.轻微浮尘天气PM10的质量浓度增大,颗粒物数量主要分布在0.1~0.4和1~2.5μm范围内,粒径大于1 μm的矿物颗粒占总体积(质量)80%.  相似文献   

5.
为了把握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阻隔特性及其影响规律,基于细颗粒物穿透机理与沉降特性,结合项目组2014年7月到2014年10月关于北京地区临街办公建筑室外及室内环境PM2.5质量浓度水平以及粒径分布特性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外窗关闭且无室内源条件下,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室外PM2.5渗透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件下,缝隙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与建筑外窗缝隙结构特征、室外风速、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不到10%,且粒径<1.0μm的细颗粒物粒径分布随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向较大粒径0.7~1.0μm转化趋势,反之呈向较小粒径0.3~0.5μm转化趋势;2个不同结构特性建筑外窗对粒径<0.5μm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非常有限,对粒径>0.5μm,特别是0.7~1.0μm粒径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明显增加;建筑外窗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渗透系数Fin与室外风速呈正相关性、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更高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侵入室内的阻隔性能始终优于低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在大气污染研究中的实用性,通过获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上海市松江区环境保护局的相关数据,针对松江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对细颗粒物(粒径≤2.5μm的颗粒物,PM2.5)浓度(质量浓度,全文同)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最优回归模型,并进行了精度检验,同时对未来PM2.5浓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灰霾期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济南市蓝翔技校、泉城广场、建筑大学和跑马岭4个点位SO2、NO2、PM10 、PM2.5、PM1和O3等的监测,数据,研究了济南市灰霾期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灰霾天气下,各类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PM2.5、PM1较其它大气污染物浓度增幅较大,济南市PM2.5占PM10的60.3%,PM1占PM2.5的65.7%,说明济南市大气细粒子对灰霾的贡献率最大.典型灰霾天气下,大气颗粒物污染呈现出“南部山区好于城区、城区好于城乡接合部”的分布特征.市区VOCs与PM10、PM2.5、SO2、NO2均呈显著正相关,而O3与SO2、NO2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光化学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2021 年 1 月 1-2 日,宣城市出现特定时段细颗粒物(PM2.5)浓度突然升高、短时间内又快速下降的特殊污染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监测数据的关联变化,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污染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位于一个天气尺度的污染气团西南边界地带,随气团推移运行,该区域反复进入和偏离污染区,是 PM2.5 浓度出现快速升高和下降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区域 PM2.5 峰值出现的时间符合 2020 年 12 月以来 PM2.5 日变化的一般规律,但是 PM2.5 浓度变化幅度差异显著。因此,这是一次较为特殊的 PM2.5 污染过程。在 PM2.5 浓度峰值时段遭遇外部污染气团过境,是 PM2.5 浓度短时变化幅度大的原因,这说明了该区域细颗粒物污染成因复杂,为科学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TSI 8520 DUSTTRAK Aerosol Monitor和TSI 8554 Q-TRAK IAQ Monitor即时采集部分区域环境大气中PM10、PM2.5、PM1.0质量浓度和CO2、CO体积含量,并对颗粒物粒度分布进行回归,分析比较上海市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环境气溶胶PM10中PM2.5质量百分比为87.28%~96.82%,公交车和主要道路旁的微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微细颗粒是SRAS病毒的载体,减少SRAS交叉感染首要任务是应提高公众场合针对细微颗粒物的过滤净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颗粒物各粒径段浓度数据处理以及耦合通风空调系统,得到了新风对颗粒物计数浓度的贡献率和客室内贡献率公式.进而分析了动车组车厢内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以及新风、客室内对颗粒物计数浓度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客室内颗粒物主要由PM1.0组成;颗粒物粒径越小,新风贡献率越大,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加大,新风贡献率逐渐减小,客室内贡献率逐渐增大.该研究结果对解决动车组车厢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控制问题、提高车厢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动态评价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件下室外PM_(2.5)污染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及其渗透通风特性,依据研究团队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基于建筑外窗缝隙渗透通风(建筑外门窗关闭、无机械通风)且室内无污染源条件下关于北京地区某临街办公建筑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水平与室外气象参数(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动态变化实时监测数据,结合质量平衡方程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大量实测数据反演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换气次数动态变化特性的评价模型,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建筑外窗结构特征和房间结构特征一定时(实测建筑穿透系数P为0.93±0.01、自然沉降率k为0.10±0.03),静稳天气时的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换气次数平均值约为0.10 h-1,对应的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比I/O约为0.43;微风天气时的平均值约为0.22h-1,对应的I/O约为0.56;和风天气时的平均值约为0.39 h-1,对应的I/O约为0.62.研究结果可为室内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以及建筑室内通风净化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吉林市大气环境现状,利用2014~2018年吉林市城区7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CO、SO2、NO2、O3(O3-8h)、PM2.5和PM10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以及2018年逐时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应用统计法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及各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2014~2018年来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O3浓度有上升趋势;PM10、PM2.5和O3浓度有超标现象,说明其为吉林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同一污染物浓度在不同季节、月份、和时刻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可以根据变化规律采用错峰生产的方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气象因素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O3浓度与温度、湿度、风速均呈现高度相关性,NO2浓度与风速高度负相关;气象因素对CO、NO2、O3、PM10和PM2.5浓度的重要程度均为:风速 > 大气压 > 湿度 > 温度;降水对PM10和PM2.5浓度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当降水量较大时,削减作用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吉林市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容量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Air quality has increasingly been a great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good command of indoor and outdoor air qualities is of benefit to the air pollution alleviation by various measures. In this work,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of a typical meeting room during the haze and clear-sky day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M1, PM2.5, PM10 in heavy haze days are 114±1.8, 135.5±3.2, 161.7±12.8 μg/m3 and 146.4±8.4, 192.3±10.2, 431.4±34.8 μg/m3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39.3±1.5, 58.5±2.5, 127.9±10.5 μg/m3 and 54.5±4.0, 77.8±6.0, 173.4±21.6 μg/m3 in clear-sky days. Both in the haze and clear-sky days,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reaches its peak value at the diameter of 0.25 μm, but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in the haze day is two times greater than the clear-sky day. The in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not uniform with the peak value at the corner,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by the air cleaner. The in-situ measurements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a meeting room are helpful for the indoor air quality control.  相似文献   

14.
在Fourier定律和Fick定律的基础上,考虑墙体内部相变及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墙体中的空气含湿率和温度为驱动势对Budaiwi模型进行了修正,弥补了质传递方程中的遗漏之处。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一个实验装置测试实际气候条件下墙体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将实验结果跟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模型预测结果跟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室外侧分界面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误差为4.44%,平均温度偏差为1.31 K,室内侧分界面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偏差为6.3%,平均温度偏差为1.26 K。该改进模型能较精确的预测墙体内的热湿耦合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甘南农区藏式传统民居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哇曲村典型藏式民居冬、夏季室内外温湿度的测量,分析得出了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热环境状况。结果表明: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气候等因素,哇曲村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构成和单体民居建筑构造。藏族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建筑热环境的被动式调节使室内热舒适状况需要通过综合的、节能的手段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集贵州贫困农村室内不同类型燃料产生的PM10样品,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了Fe、A1、Zn、Cr、As、Mn、V、Cu等8种金属元素,分析了影响金属元素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是由燃料燃烧引起的,不同类型燃料对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浓度贡献大小为柴〉蜂窝煤〉拌泥煤〉煤.运用富集因子法分析了室内PM-o中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显示:Al、V、Mn、Cu、Fe元素主要为自然源,Cr元素是南自然源和人为源其同作用产毕的.Zn和As元素丰兽桌白人为源.加楸煤、嚼悯、亨悍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海淀区大气PM10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索氏抽提与层析柱前处理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方法检测了2004~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采样点大气PM10中的正构烷烃.实验数据表明,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范围在nC11~nC32之间,相对含量较大的范围为nC16~nC29,且随碳数递增,正构烷烃以等间距顺序出峰,秋季和夏季的色谱图基线比较平稳,UCM鼓包峰较小,冬季有不明显的UCM鼓包峰,春季有明显的UCM鼓包峰,23≤Cmax<27,1<CPI<3,(nC21+nC22)/(nC28+nC29)值除冬季以外,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平均值均小于1.表明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5年大气PM10中均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正构烷烃主要来自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和化石燃料(石油、煤等)的不完全燃烧双重来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北京城区2015年冬夏季代表月1月和7月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结合相关气象数据,分析研究了北京城区冬夏季PM2.5及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变化和污染特征.利用ρ(OC)/ρ(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并采用后向轨迹模型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气团传输对灰霾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和含碳气溶胶质量浓度表现为冬季夏季,霾日非霾日.SOC是OC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占OC质量浓度的47.16%,夏季达55.54%.北京市冬季霾日的气团轨迹主要为西北高空气团和局地气团,其中来自京津冀周边的局地气团传输对灰霾污染有较大贡献;夏季霾日的气团轨迹主要为东南气团、西北气团和西南气团,其中来自南方的气团轨迹所占频率较高,对灰霾污染贡献较大.因此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