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析     
冯果川 《新建筑》2008,(1):41-45
通过建筑师的视角对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洞》进行解读,以实体空间和镜头空间的双重视角观察影片中物和空间的叙事。物和空间的表演取代了演员的表演,讲述了一个细腻的情感故事。通过这个分析练习,建筑师可以洞察电影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关联,更有趣的是,了解到日常生活中人物的性格、情感是怎样投射到物和空间上的,相反,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又是如何被物和空间所形塑的,以及人与人是怎样通过物和空间而不是语言和表情来进行交流的。  相似文献   

2.
情感建筑     
<正>随着对城市空间研究的深入,情感化、人性化的空间正一步步回归到城市生活的主题。也就是说情感空间一直是城市生活中永不改变的追求之一,只不过在某些时候被忽略了。因此,了解情感空间所蕴涵的内容使城市设计充满强烈的情感气息,将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如果能把情感空间设计提升到应有的水准,那么,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室内师设计的作品都能够影响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问的同时,还都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是因为空间是有情的,所以我们说城市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不能产生情感交流的空问是“失落的空问”,是负空间。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余慧  钱才云 《安徽建筑》2003,10(2):9-10
文章围绕建筑空间而展开,以空间为主角,从建筑空间的文化性、情感性、装饰性和有机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意在阐明建筑创作的本质在于空间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凝结了建筑师的情感的。在传统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因为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会进行着不自党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因为建筑是有情的,空间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建筑情感空间和色彩空间,是建筑空间视觉语言环境的同一体。它是通过人的审美体验,与人发生直接的情感诉求,从而展示其凝聚的各种不同情感建筑情感设计和表现。建筑通过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和艺术表现力传递建筑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从可持续建筑的空间性质着手,从历时性、集体记忆、领有感、生活意义、专属情感五个维度,分析了传统建筑形式、老建筑、小空间、自建房、特殊材料在可持续设计中可以赋予建筑的人之情感价值,并阐述了当代建筑师的情感意识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指出人的情感将在建筑可持续设计中被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使用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不自觉的与建筑产生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交流,是因为空间是有情的。安藤忠雄是塑造情感空间的大师,作为2005年UIA金奖的获得者,他所受到的评价是:“他一直在创造着一种安藤式的诗意建筑,并且不在意流派与项目的尺度,他把这种建筑的天赋与敏感传播到全世界……”文章就安藤的建筑在材料的选用、光影的追求、空间的塑造以及与环境和传统的融合展开论述,希望建筑创造出一些能永驻于人们心中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张昊 《四川建筑》2010,30(2):37-39
空间是生活的载体、情感的激发。本文通过对情感空间的定义,以及对情感空间的塑造与表达的解析,说明建筑师不仅需要使用物质材料创作建筑,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情感创造空间,只有把情感当作是构成空间的主要因素,才能创作出能够打动人类心灵的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代城市情感性建筑空间的逐渐缺失状况,提出"渗透与拼接"的设计思想,旨在促进城市情感性空间的回归。"渗透与拼接"的设计思想,从语汇、物质和精神三个层次,达到实用空间、知觉空间和存在空间的递进统一的平衡状态,实现情感性空间的营造,结合泉州西湖公园西大门等设计实践,对"渗透与拼接"思想在营造当代城市情感性空间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茜 《山西建筑》2011,37(28):9-10
从社会维度这一方面探讨了高层住区邻里空间的设计理论,重点对人对邻里空间的需求、邻里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邻里空间归属感进行了研究,指出维系邻里居民交流与情感的相接,是满足居住于高层住宅的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空间之间     
城市可以通过公共空间来度量。空间之间不应是被废弃与遗忘的空地,它应该融入城市,为城市提供积极愉悦的公共活动空间。从锡耶纳到圣胡安的空间案例体现了空间之间的独特价值。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社区中,空间之间成为促进居民自我管理与交往生活的舞台,而建筑仅仅是布景。  相似文献   

11.
建筑空间是由建筑各个界面围合成的领域,它是从自然空间中分割出来的,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自然空间相比,建筑空间具有人为性和功能性,它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以实体物质为基础的建筑空间,同时为了实现功能性和满足人类更高生活艺术化的要求,创造出更为良好的建筑周围环境,使建筑的功能空间和外部环境空间融合为一体,最终达到建筑空间赋予的就是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12.
低层高密度旧住区是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遗留问题之一。低层高密度旧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居民物质和情感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对居民的邻里生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巢湖市河南网旧住区的设计实践,阐述了低层高密度旧住区内的公共空间的改造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在保证居民的正常居住基础上,还涉及城市生活和出行的各个层面。因此,除了住宅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之外,还包括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外部公共空间。本文针对居民日常频繁接触到的居住小区中的公共空间,提出当今设计的几个常见弊端,并结合实例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理解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帅 《山西建筑》2014,(33):22-23
以建筑空间的情感表达为研究内容,分别从塑造个人空间领域、纪念性空间、热闹交换空间、亲密空间、关切与亲和空间五个方面对建筑空间的情感进行了深入探究,揭示出了真正影响人们空间体验的相关因素,使空间由单纯的居住生活上升到精神需要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居民夜间户外活动不断丰富,建设高质量城市夜间户外环境已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需求。户外环境已被证实与人的情绪感知存在关联,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日间环境而较少聚焦夜间环境。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采集夜间户外环境的图像数据,结合公众的情绪感知评价,并利用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情绪感知在夜间户外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夜间低维护的蓝绿空间能使人具有更强烈的恐惧感但焦虑感较弱,而高品质的绿色空间使人产生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均较弱;高密度建筑区的户外环境往往令人感到不舒畅,低密度建筑区的户外环境则能使人感到较不恐惧、舒畅和放松;2)夜间户外环境要素如绿视率、天空可视率、拥挤度、围合度及视觉可步行性在不同类型户外环境中与情绪感知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如何快速、精准地测度夜间户外环境对情绪感知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建设城市夜间户外环境,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福祉。  相似文献   

16.
陈红  王飞 《华中建筑》2012,(11):42-44
西班牙建筑师巴埃萨的建筑优雅而富有诗意,理性而不失浪漫,他的建筑大多以白色为主色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出众,或矗立在山涧,或静立在街道旁;在他的建筑空间表达中,常出现内向性空间;在他设计的住宅中,建筑位于院落中心位置,四周围以院落,院落的布置简洁,白色的大理石铺地,水池,零星几棵小树,白色围墙,围墙上没有洞窗,同外界隔离,在院落里仰望天空,沉寂在纯净的世界里冥想。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是空间运用的艺术,规划人员是空间的设计运筹专家.但在以往的规划设计中,我们过于重视和强调建筑和空间本身,而忽略了建筑和空间的使用者--人.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根本、更有意义".因此,2005年4月启动的通州新城规划工作对于居民需求也给予了关注,设立了公众意愿专题,并将此作为本次通州新城规划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3)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空间构成元素的重要性非常高,关乎到整个建筑的稳固性与合理性,并且合理的空间设计对建筑内部的结构划分和体验感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考量建筑空间的构成元素,将其与建筑完成后的呈现形式进行相关性考量。而这也是建筑设计师在经验积累过程中需要逐渐理解的概念,对于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如何产生作用,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0,(1):162-162,I0001
光在创造空间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在连续的空间序列中.光显示出自己的潜力。它们为空间概念加入了时间因素.使人们不再从静止的角度观赏空间.建筑也不再是凝固的音乐.而是可以体验的流动空间序列。艺术化的照明手段通过与高科技的结合,进一步催生了建筑内不同空间的个性特征,建立人与空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20.
许云强  陈军 《江苏建筑》2011,(3):13-14,20
建筑的实质在于空间,当建筑空间不再以传统的实体围合定论时,光赋予了建筑空间新的生命力,并以此营造了各种建筑空间意境。文章描述光如何塑造建筑空间,分析在此过程中光影变化带来的人对于空间探索与自我感受的交融所表达的建筑意境,建筑空间因光影的存在而情感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