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对湿磨衬板用加镍及加锰的低碳高合金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及腐蚀条件下的冲击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加镍低碳高合金钢,当碳含量由0.16%增至0.25%,合金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变为板条、隐晶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在腐蚀条件下抗冲击磨损性能先升后降,以0.21%含碳量为最优;加锰的低碳高合金钢在湿式磨机衬板模拟工况环境下,抗冲击磨损性能略优于加镍低碳高合金钢,锰代镍具有可行性。通过分析冲击腐蚀磨损表面形貌、磨面表层及亚表层的状态变化,结果显示两种合金在腐蚀条件下冲击磨损机制接近,后期以疲劳剥层为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我们近几年来在低碳马氏体及低碳马氏体型钢研究开发中若干新进展:包括低碳马氏体自回火及稀土元素的影响;低碳马氏体型超高强度钢的显微结构与疲劳性能的关系;低碳马氏体型钢中疲劳塑性区内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低碳马氏体型钢中的回火马氏体脆性及稀土元素的影响以及通过成分和显微结构控制实现钢的强韧性优化设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不同应力状态下Mn13铸钢冲击腐蚀磨损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Mn13铸钢在高应力状态下,冲击角为90°和60°时的冲击腐蚀磨损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冲击角为90°时,冲击腐蚀磨损特性曲线较平缓,磨损失效机制为浅层剥落,裂纹起源于亚表层中接近表面处,并平行于表面扩展;冲击角为60°时,合金磨损量显著增加,裂纹起源于表层,并向亚表层深处扩展,磨损失效机制为深层剥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45CrMnSiMoRE钢不同组织状态的机械性能以及在不同磨料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在两体静载磨损条件下,钢的耐磨性主要取决于钢的硬度,淬火马氏体及150℃回火马氏体由于硬度较高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在三体冲击磨损条件下,钢的耐磨性取决于硬度与韧性的匹配情况,冲击磨损耐磨性最佳的组织是300℃回火后的回火马氏体及回火马氏体+25%下贝氏体,这两种组织状态均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通过对磨面形貌的显微分析,探讨了两种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制,从微观角度阐明了钢的耐磨性与其它机械性能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冶金矿山湿式磨机衬板钢冲击腐蚀磨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改造的MLD - 10型冲击腐蚀磨损模拟试验机 ,研究了三种冶金矿山湿式磨机衬板钢的冲击腐蚀磨损行为。研究表明 ,在同样的模拟工况条件下 ,新研究开发的低碳高合金钢比高锰钢、中碳合金钢具有更佳的耐冲击腐蚀磨损性能 ,并通过对试样表面磨损形貌的观察分析 ,发现低碳高合金钢以冲击磨损为主 ,高锰钢以冲蚀为主 ,而中碳合金钢则是严重的冲蚀磨损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冲刷磨损影响因素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流速、冲刷角、磨料和钢的硬度对冲刷磨损的影响及其磨损机理。磨损率随流速和冲刷角增大及钢的硬度降低而增大,石英砂的磨损比磷石膏大。不锈钢冲刷磨损机制是显微切削、犁沟、疲劳磨损及碳化物剥落与碎裂。  相似文献   

7.
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的方法,研究新开发传动轴用高强度马氏体钢25CrNi2MoVNb的疲劳性能,并与常用的18Cr2Ni4WA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高的洁净度和细的晶粒,25CrNi2MoVNb钢在强度提高到1 500 MPa级别后,冲击韧性与1 300 MPa级的18Cr2Ni4WA钢相当。25CrNi2MoVNb钢的疲劳极限为865 MPa,显著高于18Cr2Ni4WA钢的670 MPa,25CrNi2MoVNb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与抗拉强度的比值(σ-1/Rm)保持在0.5,稍高于18Cr2Ni4WA钢。  相似文献   

8.
冷变形对18Ni(350)磁滞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冷变形和双时效制度对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磁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变形量在55%~63%、过时效温度在590~600℃之间、第二次时效温度在510℃时,材料具有最佳的磁滞性能。冷变形在马氏体中产生一定的织构和增加时效后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及弥散度,使基体贫Ni而控制逆转变奥氏体的大小、分布和数量,获得了优异的磁滞性能。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总结出了冷变形态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的磁滞性能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13Ni(2750MPa)马氏体时效钢的氢脆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合金在大气中放置也呈现氢脆敏感性。固溶处理温度、时效条件、环境介质以及冷变形等都对该合金的氢脆敏感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拉伸强度为1500MPa以上级的C-Si-Mn-Cr低合金钢的抗疲劳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工艺予以改善:在900℃进行20min的奥氏体化处理,在空气中冷却后再在280℃和370℃回火2h。该钢(命名为CFB/M钢)的组织是含有8%(体积分数)以上残余奥氏体的无碳化物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对该钢与全马氏体化钢(称作FM钢,热处理工艺为:在900℃进行20min的奥氏体化处理,油淬,再在280℃和370℃回火2h)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轴向疲劳试验法对钢的疲劳强度进行了测定,并用压张力试样研究了钢的疲劳裂  相似文献   

11.
低碳高合金钢和高锰钢冲击腐蚀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MLD-10型冲击腐蚀磨损试验机,模拟湿磨工况条件,对新型衬板材质低碳高合金钢和传统材质高锰钢的抗冲击腐蚀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两种材料试样在一定时间内的失重变化情况,表明低碳高合金钢的抗冲击腐蚀磨损性能优于高锰钢。另外分析了冲击腐蚀磨损面形貌、磨面表层及亚表层的状态变化,发现两种材料的冲击腐蚀磨损机制有明显差异,并且都随时间变化而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锰铸钢坦克履带板服役时的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将材料在服役时的强化特性 (机理与力度 )作为衡量坦克铸造履带板材料优劣的判据 ;研究了中锰钢的强化机制 ;测定了在坦克履带板服役条件下的强化特性。研究认为 ,中锰铸钢在冲击疲劳载荷作用下具有应变诱发 α马氏体的相变强化机制 ,其强化特性明显优于 ZGMn1 3。  相似文献   

13.
织物衬垫编织工艺对自润滑关节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邱明  周大威  庞晓旭 《兵工学报》2017,38(9):1867-1872
为了了解织物衬垫在不同的编织工艺下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摩擦磨损机理,采用不同的编织工艺制备了两种聚四氟乙烯(PTFE)/芳纶纤维自润滑编织衬垫,在一定工况下,对两种不同衬垫下的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衬垫磨损面和对偶面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频重载条件下,A工艺衬垫(先将两种纤维混并加工成纱线,再将其与芳纶纤维编织成织物)关节轴承的摩擦学性能较差,磨损机理主要是严重的疲劳磨损和粘着磨损;B工艺衬垫(PTFE纤维和芳纶纤维相互交织而成,摩擦面富含PTFE纤维,粘结面富含芳纶纤维)关节轴承则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相对于A工艺衬垫关节轴承其耐磨性得到提高,磨损机理主要为轻微的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可见衬垫的编织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节轴承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高频重载杆端关节轴承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摆动频率下,尼龙、 PTFE、青铜、铜基粉末冶金4 种衬垫材料杆端关节轴承摩擦系数、线磨损量和摩擦温度的变化规律;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比分析了4 种杆端关节轴承衬垫材料的磨损表面。试验结果表明:PTFE 衬垫轴承的摩擦学性能最优,其次是尼龙衬垫轴承,并且其热传导性和热稳定性较好,铜基粉末冶金衬垫轴承的摩擦学性能最差;在3. 0 Hz 和16 MPa 条件下,尼龙衬垫轴承为轻微磨损, PTFE 衬垫轴承为轻微剥落磨损,青铜衬垫轴承为严重的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铜基粉末冶金衬垫轴承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5.
利用Formaster-F全自动相交仪,对一种含Mn-Ni热模具钢在循环加热冷却条件下的马氏体相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初期,马氏体体积分数f_m随循环周次N的增加而增加;在循环中期,f_m随N的增加而下降;f_m在循环后期趋于一稳定值(~50%)。当N≥9次后,在冷却时,马氏体转变量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不连续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V_4C_3的析出和马氏体中晶体缺陷向奥氏体的逆向遗传,使原奥氏体演变为两种不同稳定性的奥氏体有关。在冷却时,它们各自的M_S温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激光硬化处理对 34CrNiMo 钢疲劳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的34CrNiMo钢疲劳强度,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应力分析,研究了疲劳强度得以提高的原因。与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处理相比,激光硬化处理的疲劳强度提高不大,是与激光硬化层深度较浅以及残余压应力分布的范围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