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脏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规律性,提高对该肿瘤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14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4例肾脏透明细胞癌形态大多数呈圆形或者类圆形,瘤体最大径范围1.7cm^11.3cm,平均(4.8±1.4)cm,13例CT平扫时肿瘤密度不均匀,呈等低密度,1例呈等密度;12例出现坏死囊变,钙化1例,伴肾盂、肾盏侵犯2例;动态增强扫描可见12例包膜完整,1例均匀性强化,13例不均匀性强化;引入对比剂后皮质期,出现10例病灶强化幅度大于肾皮质,而仅4例低于肾皮质,三期平均CT值分别为110±30Hu,90±15Hu及75±14Hu,其中在实质期出现13例肿瘤强化幅度小于肾实质,仅1例大于肾实质。结论引入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后,肾脏透明细胞癌在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幅度下降显著,呈现出典型的“快进快出”血流动力学强化方式,且肿瘤容易出现坏死、囊变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扫描资料,重点分析其强化特点。结果:9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6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9例患者CT扫描可见肿物为实性7例,病灶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后8例病灶呈进行性均匀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螺旋CT不仅能作出正确定位并且能比较准确进行定性诊断。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本病手术之前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MBC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病变部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误诊情况,据此总结MBC的CT特征与鉴别诊断依据。结果:误诊13例,误诊率为72.22%。MBC病灶最大径19~85 mm,平均(36.02±10.81)mm,均为单发病变,其中7例位于前纵膈,4例位于中纵膈,7例位于后纵膈。内部密度分型:液性密度4例,软组织密度14例(球灶型8例,不确定型6例)。增强扫描示:仅1例可见囊壁强化。18例病灶中,13例边缘清晰、完整,其余5例边缘欠光滑;不确定型病灶中,6例CT值超过60 Hu,其CT值分布范围为65~137 Hu,1例CT值未超过60 Hu的病灶可见囊壁与周围实变肺组织紧密相连,囊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点状钙化,囊壁强化呈条片状。结论:MBC的术前误诊率较高,根据囊肿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及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的CT特征,综合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及临床表现,一般可达到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部孤立性纤维瘤(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PSFT)的CT表现,总结鉴别诊断策略。方法:分析24例PSFT患者CT平扫和增强征象以及病理表现。结果:均为胸腔内单发肿块,CT平扫可见软组织肿块且边缘光滑,与胸壁或纵膈间夹角呈钝角,可见胸膜轻微局限掀起,呈胸膜尾征;19例肿瘤密度相对均匀,5例瘤体较大者,肿瘤内部密度欠均匀。12例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以肿瘤中心点状、条状、斑片状不明显强化为主;10例肿瘤不同区域可见轻度、中度、显著强化同时存在,以轻度、中度强化为主;9例肿瘤内部可见血管影像,局部血供丰富;3例瘤体增强无特殊变化。22例肿瘤边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肿瘤包膜完整,周围组织受压明显,1例肿瘤可见瘤蒂,1例肿瘤因侵犯纵膈、心包局部致使界限不清。病理结果显示24例中18例来源于脏层胸膜,6例来源于壁层胸膜。结论:PSFT的CT表现具有较高特征性,结合肿瘤定位及其与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既往身体检查,无不舒。因健康查体胸片示:左后下纵膈旁见欠规则形阴影,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图像如图1~图3所示:左下肺见欠规则形密度增高影,其内部见分隔样囊状低密度区,局部肺野透亮度减低,邻近肺叶内肺纹理未见明显延伸病变内。注射造影剂后见左下肺病变呈较明显强化改变,内部分隔样囊状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改变。病变血供来自于降主动脉左后壁一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中枢性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Demyelinating Pseudo Tumor Lesion,DP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疑似DPT患者120例,收集其治疗前后MRI(平扫+增强)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并总结DPT的影像特点.结果120例患者MRI共检出162个病灶,其中单发患者101例,多发患者19例.治疗前MRI检测出145个DPT病灶;MRI平扫显示脑部局部肿块,112个病灶长度均一的长.T1长T2,47个病灶呈不均匀长T1长T2,3个呈等长T1长T2,122个病灶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可呈条状、火焰状、环状、非闭合环形强化等,40个病灶未见明显强化.MRI诊断DPI的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77.78%,准确率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98.18%,阴性预测值为70.00%.结论DPT的增强MRI扫描图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如非闭合环形增强和垂直于侧脑室的线性增强,有利于DPT和颅内肿瘤的鉴别.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于DPT的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平扫及动态增强MRI影像学表现,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9例乳腺癌患者(23个病灶),行常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病灶的MRI形态学、信号强度及其动态增强特点(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化曲线)。结果:1、19例23个乳腺癌的形态学表现以边界不清、分叶状、毛刺征为主,占73.4%。2、MRI显示病灶内部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化,强化多不均匀,可以强化始于病灶边缘,向灶中发展,也可以始终边缘强化。3、时间-信号强化曲线表现为流出型57.2%、平台型48.8%。结论:在乳腺癌诊断中,早期增强率(及强化方式)、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及动态增强MRI病灶形态3项指标有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Rho GDI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60例肾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癌及癌旁组织Rho GDI2表达,分析Rho GDI2的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Rho GDI2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肾细胞癌组织中Rho GDI2表达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75,P=0.0005);肾细胞癌组织中Rho GDI2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Rho GDI2在肾细胞癌中呈高表达;肾细胞癌中Rho GDI2的表达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病、转移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与6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资料均保存完整。将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纳入肉芽肿性乳腺炎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使用χ2检验对比两组常规MRI、增强MRI图像特点,使用t检验对比两组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思路。结果 :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象限分布、边缘、强化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灶早期强化率(EER)、峰值强化率(Emax)及ADC值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与常规MRI表现存在一定相似之处,综合分析病灶象限分布、边缘、强化特点,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参数、ADC值,可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PET/CT表现。方法 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察,对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灶PET/CT影像多呈不规则形状,信号不均匀。SUVmax值8,最小为1.7,平均值4.35,10例患者中9例发生复发或转移,PET/CT发现肺转移8例,软组织转移6例,脑转移1例,局部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5例。而相应的CT检查仅发现肺转移5例,骨转移2例,软组织转移均没有发现。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分期,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相关性尿路可逆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近期使用头孢菌素后尿路出现可逆性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有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用药史,疗程1~3 d,用药后1~6 d全腹部CT平扫显示尿路多发高密度可逆性结石影,6例停药后7~16 d腹部CT随诊显示尿路可逆性结石消失(4例)或明显减少(2例),1例行手术治疗。在CT图像上,观察可逆性结石的部位、数量、形态、密度和伴随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肾结石7例,双侧发生5例,单侧2例,结石均为多发,呈结节状或泥沙状;输尿管结石6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5例,其中5条输尿管各发生2枚,2条单发,结石共12枚,2枚呈结节状,10枚呈圆柱状或条状;膀胱结石3例,单发2例,呈小结节状,多发1例,呈泥沙状;2枚结石密度不均匀,其他结石密度较均匀,各个结石之间密度不甚一致,全部结石CT值范围为47~667 HU;6例患者共7条输尿管发生梗阻性尿路轻度或中度积水。结论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由于其形成时间短,结构松散,在尿路中容易铸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在怀疑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时,应注意询问用药史并应在短期内影像学复查,以便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一代电子束CT(e-SPEED)在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病人中联合筛查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健康查体者先行肺部低剂量电子束CT扫描,扫描参数为130kV,895mA,50ms,层厚6mm,层距3mm,重建层厚3mm。平扫后再经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其中48例(心率≥70次/分)行电子束CT扫描,扫描参数为Multiphase Dual方式,140kV,1010mA,100ms,层厚1.5mm;57例(心率<70次/分行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370mA,500ms,层厚0.625mm。对比剂选用非离子型Ommipaque 350mgI/mL。肺平扫图像采用肺算法及标准算法重建,由两位放射诊断医师在工作站显示器上进行观察,统计病变检出例数并观察肺叶、段支气管显示情况;并对冠状动脉CT增强图像以VR、MIP、CINE、CTVE方式重建后进行观察,利用其薄层扫描的优势重点观察肺门结构及支气管开口情况,并观察可疑病变的强化情况。所有图像存贮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结果:100%肺叶、段支气管可显示,共检出3mm以上非钙化肺结节4例,其中1例经活检证实为I期周围型肺癌。结论: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同时配合电子束CT低剂量平扫,适于联合筛查早期肺癌,并有助于提高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细微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13.
冯凯  谢宝君 《现代仪器》2015,(2):11-15,19
目的 :探讨分析64层CT三维重建对确定肾癌分期、了解肾脏血管变异情况价值,为肾癌术前诊断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Somatom Sensation40/64螺旋CT检查,参考Robson分期方法对64-SCT扫描结果肾癌患者进行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分析肾脏血管变异情况。结果:CT分期结果总准确率为95.71%(67/70),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准确率分别为92.00%、94.12%、95.65%、100.00%;CT分期Ⅲa期、Ⅲb期、Ⅲc期准确率分别为100.00%、100.00%、50.00%;对肾癌患者静脉栓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仅为66.67%,对临近器官或远处转移诊断符合率为100.00%。70例患者35只肾脏发生动脉血管解剖异常。结论 :64-SCT多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可以对肾癌患者进行准确术前分期,为术前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准确信息;同时可清楚显示肾脏肿块血供情况,及肿块与周围器官、血管、收集系统关系,为实施后腹腔镜手术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的诊断价值及分期判断价值。方法:分析113例经病理证实的RCCC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分析超声造影诊断RCCC的准确度、灵敏度,并比较不同分期、分级RCCC的超声造影声像图、定量特点。结果:RCCC声像图特征以增强不均匀、存在假包膜征及弥漫性增强为主。以超声造影声像图不均匀增强、假包膜征及弥漫性增强联合诊断RCCC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3%、100.00%、100.00%、95.92%。与RCCC比较,pT_2~pT_3期RCCC声像图特征不均匀增强率高于pT_1期,其假包膜征出现率低于pT_1期;Fuhrman分级Ⅲ~Ⅳ级RCCC声像图△P%高于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声像图对于RCCC的诊断与TNM分期评估具有较高价值,结合声像图定量特点可进一步明确Fuhrman分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完善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乳头状癌26例,滤泡状癌14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11例;淋巴结转移43例,转移率79.63%,阳性率较高,术后行131I治疗12例,均为乳头状癌;局部外放射治疗6例,其中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4例。结论 :①老年男性甲状腺癌具有病程长、起病隐匿、多合并基础疾病、预后不良的特点;②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但未分化癌比例较高,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常见;③术前细针穿刺病理及术中冰冻对确诊和决定术式起关键作用;④以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为辅的多方位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痊愈的脊柱结核患者高场强MRI资料。结果在35例中,83个椎体受累,其中以相邻2个椎体受累最常见,占85.71%,椎体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椎间盘异常占91.43℅,呈长T1、长T2信号,常伴椎间隙狭窄或消失。寒性脓肿占88.57%,常超过病变椎体,呈等或长T1、长T2信号。椎体破坏后凸和/或后纵韧带下脓肿造成硬膜囊和脊髓受压占74.29%。增强扫描椎体、椎间盘呈不均匀强化,寒性脓肿呈弧形或环形强化。结论高场强MRI能准确显示脊柱结核病患部位、范围和病变程度,特别是脓肿壁强化呈特征性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MSCT对结核性腹膜炎(TBP)和癌性腹膜炎(CP)的临床诊断价值及这两类腹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25例结核性腹膜炎和39例癌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经MSCT检查后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BP组以高密度的腹水、壁层腹膜均匀性增厚、肠系膜污迹样改变、大网膜污迹样增厚伴小结节为典型病理特征,CP组则以大量低密度腹水、壁层腹膜结节、块状增厚样改变、肠系膜污迹样改变、大网膜污迹样增厚伴大结节、块影和饼样改变为典型病理特征,且两组间的影像征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SCT可有效检出TBP和CP的典型病理改变,综合壁层腹膜、肠系膜、大网膜等的影像征象差异,可将TBP与CP进行区分和定性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对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放射科收治的60例病例资料(疾病: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统计,均实施常规CT平扫、高分辨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个方案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常规CT平扫检查恶性检出率为63.64%、良性检出率为81.58%;高分辨CT检查恶性检出率为90.91%、良性检出率为97.37%。常规CT平扫检查对各疾病检出率为75.00%,高分辨CT检查对各疾病检出率为9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CT检查敏感度(95.24%)、特异度(94.87%)、准确率(95.00%)、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97.37%)与常规CT平扫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常规CT平扫检查Kappa指数0.612,高分辨CT检查Kappa指数0.897。结论 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进行检查既可明确疾病类型、性质,亦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为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及灌注成像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经本院收治尘肺疑似合并肺结核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多层螺旋CT影像及肺结核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患者CT征象表现,测定并分析灌注成像参数变化,通过比对病理组织学“金标准”,分析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效能。结果:120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经病理证实尘肺合并肺结核86例,34例仅为单纯性尘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共计有诸如多发性小结节、多发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树芽征、团块状、管壁增厚、胸膜增厚、支气管扩张及大结节影等10大征象;经CT征型分析,尘肺合并肺结核以结核球型、浸润型及空洞型多见,依次为13例、38例及23例,其他类型共计12例,较少发生;经CT灌注成像,单纯尘肺患者PF、BF及PI参数均高于尘肺合并肺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类型肺结核中,浸润型PF、BF值最高,空洞型PF值最低,结核球型BF值最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影像、肺结核CT灌注成像单一及联合诊断Kappa值依次为0.50、0.64及0.79,均具备中高度一致性,以联合诊断一致性最好。结论:多层螺旋CT影像及肺结核CT灌注成像均可获有良好诊断效能,以联合检查诊断效能最佳。且结合临床症状,实时性分析患者CT影响及灌注参数变化,更利于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检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臂静脉到上腔静脉中残留的造影剂对上段食管癌VMAT放疗计划剂量影响。方法 选取1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定位时对每例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并行CT模拟定位扫描,把图像传输至瓦里安Eclipse 11.0计划系统,测量造影血管的CT值,然后将造影血管CT值用赋值方法改为40HU,采用在增强CT上做VMAT计划1,然后在增强CT上赋值修正,腋静脉至上腔静脉的大血管的CT值,做VMAT计划2。计算赋值前和赋值后的靶区PGTV和PTV的D2和D98、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正常器官肺、脊髓和肱骨头的剂量分布,并比较两种计划对加速器治疗跳数(MU)的影响。通过秩和检验来判断注射造影剂所造成的高CT值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结果 对于靶区PTV的D2和PGTV的D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的D98和PGTV的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