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改善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高压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内的电场分布,通过添加纳米填料制备了用于制作电缆接头应力控制体的非线性硅橡胶复合材料。建立了高压直流电缆接头仿真模型,测试了各绝缘材料的电导特性,计算了电缆接头内的电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70 ℃时在各场强下未改性硅橡胶的电导率都小于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故电缆接头内的最高场强点位于硅橡胶增强绝缘内,且最大场强远大于电缆本体绝缘的平均场强;以非线性硅橡胶做应力控制体增强绝缘时,超过一定场强后增强绝缘的电导率明显大于XLPE绝缘,保证了电缆接头内最高场强点永远位于XLPE绝缘内,且接近于平均场强。  相似文献   

2.
为设计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高压直流电缆的结构,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进口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材料的电导特性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通过电场和热场耦合仿真计算了电缆在不同负荷下的电场分布。研究表明,在电场强度较低和较高时,进口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材料的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明显,电场强度变化几乎不对其产生影响;在某一电场强度范围内,温度和电场强度的改变均会使XLPE的电导率发生明显变化,该场强范围随温度而变化;所设计高压直流电缆在两种敷设环境下100%负荷时电场分布均匀;在电缆传输电流较大时,电缆XLPE绝缘内的温度梯度增大,电缆绝缘外表面处电场强度最大。基于有限元法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计算是研究XLPE绝缘高压直流电缆电场分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实施使得特高压直流电缆装备的需求日渐迫切.为研究特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的结构设计,从聚合物绝缘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率特性对直流电缆接头绝缘电场分布的影响入手,分析改性硅橡胶对特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绝缘结构优化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流电缆接头增强绝缘中电场强度会随着电缆负荷电流的增大而发生极性反转.掺杂的钛酸铜钙纳米纤维无机填料大幅增强了硅橡胶的电导率非线性,提高了硅橡胶的活化能和电场强度系数参数,降低电导率进入非线性区的阈值电场强度.改性硅橡胶增强绝缘材料明显抑制特高压直流电缆接头中的双层介质界面切向电场、应力锥和高压屏蔽管表面电场的畸变.采用改性硅橡胶作为特高压直流电缆接头增强绝缘材料,可弥补调整电缆接头结构尺寸仍不能有效抑制接头中电场畸变的不足.研究结果可有效解决特高压直流电缆接头设计中的电场控制难题.  相似文献   

4.
500 kV直流电缆接头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增强绝缘的材料性能和几何结构.本文计算和仿真了直流电缆接头内电缆主绝缘与增强绝缘双层介质的电场分布特征,分析了直流电缆接头由界面放电引起的击穿故障的发展机理,测试了直流电缆接头中的交联聚乙烯(XLPE)与硅橡胶(SR)介质界面的击穿特性.结果表明:增强绝缘与电缆接头主绝缘的电导率和界面切向电场强度是增强绝缘设计的关键参数;增强绝缘材料的电导率在温度和电场容许范围内应始终小于XLPE;主绝缘与增强绝缘界面的切向电场强度是影响直流电缆接头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控制参数,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其阈值为2.5 kV/mm.研究结果为解决直流电缆接头尤其是增强绝缘的设计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江  云浩  张奇  程子霞  李爽 《绝缘材料》2023,(1):102-109
首先针对220 kV高压干式电缆终端结构,构建相应的仿真模型,并结合绝缘材料非线性电导率方程,研究了增强绝缘部分材料、环境温度、外加电压不同时终端内的电场分布及温度分布;然后对终端存在应力锥安装错位、表面凸起及增强绝缘内存在气泡等缺陷时的电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应力锥转角形状及应力锥边缘与增强绝缘间的距离两种结构进行优化,并优化后终端的电场分布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最佳的应力锥边缘与增强绝缘间的距离。结果表明:非线性硅橡胶绝缘材料能较好地均化电场;外界环境温度改变会使内部线芯与外部伞裙的温差减小,且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终端内最大场强明显增大;应力锥安装错位类绝缘缺陷使得三相交界点处场强急剧增大;应力锥表面凸起类绝缘缺陷使得终端内局部场强急剧增大;当增强绝缘内部存在气泡时,气泡尺寸对电缆终端内最大场强的影响较小;将应力锥转角改变为圆弧状,转角处场强降低了75.26%,可适当增大应力锥边缘与增强绝缘的距离至5 mm,从而减小应力锥转角处场强。  相似文献   

6.
高压直流电缆附件中的电场分布主要取决于绝缘材料的电导率而非相对介电常数,由于交联聚乙烯(XLPE)和硅橡胶(SR)2种绝缘材料电导率差异较大,且受电场强度和温度影响较严重,导致直流电缆附件的设计比交流附件复杂得多。为此,采用软件仿真手段分析了不同温度梯度作用时,直流电压、直流叠加冲击电压下电缆接头中的电场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压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电缆接头内的最大电场强度(简称场强)及XLPE/SR分界面的切向场强会大幅增加,而且绝缘内最大场强出现位置也会由高压屏蔽端部转移到应力锥根部;当直流叠加冲击电压作用时,接头内的电场分布会出现3个场强极大值点,压接管端部高压屏蔽内侧的场强最大,且不随冲击电压极性和线芯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直流叠加正极性冲击电压作用下,压接管端部SR材料内侧和应力锥根部XLPE材料内侧的场强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直流叠加负极性冲击电压作用下这2点的场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上研究结果可供高压直流电缆附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直流电缆与粘性浸渍纸(MI)绝缘直流电缆相连接头提出了新的绕包式绝缘结构,为了验证该结构的可靠性,应用仿真软件计算了该接头的电场分布。仿真结果发现,当采用增绕绝缘方式制造直流电缆的相连接头时,选取电导率略高于工厂绝缘电导率的绝缘材料作为增绕绝缘材料,可明显改善应力锥根部的电场分布,接头中的场强分布较为合理;反极性脉冲电压作用时,由于反向冲击电压形成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与之前的直流电压形成的稳态电场方向相反,因此,聚四氟乙烯(PTFE)做增绕材料相较于MI的场强畸变程度降低。最高工作温度下接头中的电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适宜做增绕绝缘材料,应用该增绕材料制备的接头最终通过了型式试验。  相似文献   

8.
电气设备部件的性能提升不仅要依靠传统几何方法来改善绝缘结构,更要侧重于对绝缘材料自身性能的优化。该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碳化硅(SiC)/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直流电导特性和直流击穿特性。随着温度升高,SiC晶格散射会阻碍载流子迁移,宏观上表现为电导特性非线性系数降低,而更多高能载流子的出现则会使非线性区阈值场强减小。随着SiC体积分数及粒径的增加,复合材料直流击穿场强虽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整体仍满足运行设计要求。在兼顾关键位置电场分布、损耗功率及局部温升的条件下,该文通过仿真探究了非线性电导特性参数的合理范围,所制备的掺杂10%体积分数SiC/硅橡胶复合材料作为应力锥增强绝缘参与电场调控,可有效改善电缆终端内部电场强度分布,应力锥导体锥面处电场强度降低幅度达到50%。该研究结果有望从材料改性角度为提升电缆附件性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运行中的HVDC电缆除了承受正常工作电压作用外,同时可能承受雷电和操作冲击电压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电缆绝缘结构设计时既要考虑稳态直流电场分布又要考虑冲击电压下暂态电场分布。由于HVDC电缆绝缘的电导率是电场及温度的函数,使得HVDC电缆在遭受雷电、操作冲击电压冲击时暂态电场分布更为复杂。为此,该文采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研究了温度梯度、施压方式以及绝缘材料非线性电导属性对直流叠加冲击电压下电缆绝缘中暂态电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直流叠加冲击电压时,暂态最大场强始终出现在电缆绝缘内屏蔽表面;当电缆结构、绝缘材料非线性属性和外加冲击电压幅值确定时,随绝缘内温度梯度的提高,直流叠加同极性冲击电压时暂态最大场强减小,而叠加反极性冲击电压时暂态最大场强却逐渐增大;降低材料电导活化能和提高电场依赖系数可有效改善暂态电场分布,降低暂态最大电场波的幅值并缩短波头和波尾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高压直流电缆接头内部电场分布规律,特别是增强绝缘非线性特征对电缆接头内部电场分布的影响,在制备纳米硅橡胶复合材料基础上,借助有限元仿真研究了高压直流电缆接头内部电场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温度梯度、施加电压、极性反转时间及增强绝缘电导特征等因素下电场分布特征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电场强度最大值位置随温度梯度与施加电压的变化在应力锥根部与导体屏蔽管端部间转移。应力锥根部电场强度受接头绝缘材料热活化能、非线性相关系数的调控效应显著。在极性反转过程中,电缆绝缘与导体屏蔽管端部电场强度最大值与极性反转时间近似为指数函数关系;然而,应力锥根部电场强度最大值不受影响。在正极性雷电脉冲下,应力锥根部电场强度最大值随热活化能的减小或非线性相关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负极性雷电脉冲作用下,应力锥根部电场强度最大值随热活化能的减小或非线性相关系数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介绍热缩电缆头和冷缩电缆头的技术特点,对电缆头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提出电缆头制作、安装工艺要点和技术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提高了电缆头的安装工艺水平,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2.
高献 《福建电力与电工》2011,31(2):28-30,39
介绍了城市电网建设工程中各种电力电缆的敷设方式及其特点,对非开挖电力电缆敷设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电力架空光缆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黄俊华 《电力系统通信》2002,23(3):10-13,17
与电力线平行的架空光缆泛指为电力架空光缆,按所用材料可分为金属光缆和介质光缆两大类,按敷设形式可发为(电力线)复用型、(杆塔)添加型和(电力线)附加型三大类,并可分为光纤复合地线(OPGW)、光纤复合相线(OPPC)、金属自承光缆(MASS),全介质自承光缆(ADSS)、捆绑光缆(ADL)和缠绕光缆(GWWOP)等主要六种,论文介绍了这些光缆的分类,基本结构和主要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变电站运行中控制电缆电阻值超标极易带来事故隐患。采用实测的电阻值超标的控制电缆数据,对不同用途(控制及信号回路电缆、测量表计电流回路电缆、保护电流回路电缆、电压回路电缆)下控制电缆的长度进行了计算,得出该型号电缆在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极限长度,为电力电缆设计、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铁路10kV电力电缆的试验主要是测量绝缘电阻、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检测.指出这几种试验项目的特点、有效性和局限性,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并提出提高电缆测试结果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电力电缆载荷工作时, 处于一定温度, 具有热胀冷缩和塑性变形性能, 因此将产生热机械性能变化, 主要表现为热伸缩和热应力变化, 这严重危害电缆及附件的安全运行。通过对导体与绝缘材料的轴向热伸缩变化和热应力的计算, 研究了热机械性能变化对电缆使用和敷设过程的影响, 简述了电缆及附件在设计、生产及敷设时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夏永辉 《供用电》2012,29(1):78-80
电气二次电缆极易发生断芯故障。介绍了查测电缆断芯故障的电容法、感应电压法、低压脉冲反射法、脉冲定位结合电桥定位法等的原理及应用范围,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更有效查测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电力通信特种光缆OPGW故障类型主要分为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外部故障主要表现为光缆断股、散股,内部故障主要表现为光缆断芯、纤芯高损.造成光缆外部故障的主要原因通常有外力破坏、覆冰、雷击等,造成光缆内部纤芯故障的原因除了外力破坏外,还与光缆承受负载密切相关.文章以发生在500 kV线路OPGW光缆的断芯故障为例,对光缆在超负载情况下导致纤芯损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今后类似故障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的电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工程中ADSS光缆的电腐蚀现象,分析产业电腐蚀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对电力系统ADSS光缆设计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