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抗拔锚板上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锚土相互作用过程,锚板周围土体在上拔过程中的变形破坏机制对于抗拔锚板基础的极限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无干扰测量技术对砂土中方形锚板上拔过程中变形场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了抗拔锚板群锚基础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锚板间距对群锚破坏面的形状有着重要影响;在临界间距内,以锚板上部1倍边长为拐点,剪切带先内倾然后外倾向上贯通到土体表面,群锚效应系数与S/B为线性关系,由此预测出群锚效应达到100%时的锚板间距;达到临界间距后,每个锚板的剪切场和单个锚板剪切场一致,试验结果可为群锚基础极限抗拔力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抵抗结构的上拔荷载目前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采取压重式的抗拔措施增加了土方量或砼量 ,因不经济而较少采用。经常采用的措施是使用抗拔桩或抗拔锚杆。由于目前对抗拔桩锚的抗拔承载机理缺乏深入了解 ,设计计算理论尚不成熟 ,并且没有现成的规范作为设计依据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拔桩锚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抗拔桩和抗拔锚杆分析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用于地下工程中抗上拔荷载的桩锚技术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伟 《地下空间》2002,22(2):123-126
抵抗结构的上拔荷载目前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采取压重式的抗拔措施增加了土方量或砼量,因不经济而较少采用,经常采用的措施是使用抗拔桩或抗拔锚杆,由于目前对抗拔桩锚的抗承载机理缺乏深入了解,设计计算理论尚不成熟,并且没有现成的规范作为设计依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拔桩锚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抗拔桩和抗拔锚杆分析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对于地下水丰富的地下工程要处理建筑物的抗浮现象,提出采用抗拔锚杆进行施工的建议。非预应力锚杆因为造价较低,而且连接简单,施工也较为方便,因此在工程得到广泛应用。抗拔锚杆受压力是通过杆体和灌浆来形成锚固体,然后同锚固岩层之间产生摩阻力提供抗力的。在保障房中也可以采用抗拔锚杆施工工艺,但是我国目前对抗拔锚杆的设计以及施工标准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在具体的施工当中还是基于基坑支护锚杆的规范以及验收标准。因为作用对象不一样,如果不采用对应的标准,也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还应对抗拔锚杆施工的质量问题加以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保障房抗拔锚杆的施工工艺,并提出控制施工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研制出新型伞状抗拔锚并对其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为深入了解其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现进一步对其展开现场实测试验。现场试验主要进行了伞状锚施工工艺的分析研究和承载性能的对比评价,施工工艺方面主要是基于现有传统抗拔桩和抗拔锚杆施工工艺上的改进,承载性能方面主要是通过现场静力载荷试验得出伞状锚的实际承载力,并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抗拔桩相比,伞状锚的施工工艺与之类似,但在承载力方面,在等效条件下,新型伞状抗拔锚承载力的提高非常明显,再次证实了伞状锚的优越性,为其工程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体育馆工程桩基不能满足抗拔设计要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钻孔灌注抗拔桩受力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桩基技术要求、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确定出在灌注桩上钻孔,穿入抗拔锚杆并锚入基底岩石,来达到增加抗拔能力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杭州粉砂土地区某工程抗浮锚杆的抗拔试验,对锚杆抗拔验收标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议对现行〈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第5.3.5条抗拔锚杆验收标准进行一定的改进,如对不同类型的锚杆应规定不同的验收标准,同时应增加锚头总位移验收标准,对锚头总位移的要求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由设计人员确定等.  相似文献   

8.
抗拔锚杆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高锋 《施工技术》2005,34(9):44-46
抗拔锚杆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而目前国内相应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尚未完善,某工程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实践总结和提高完善,对抗拔锚杆的设计与施工质量采取了一系列可靠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抗拔锚杆桩技术是地下室底板常用的抗浮措施,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锚杆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约束地下室基础底板上浮趋势,起到抗浮左右。文章分析了抗拔锚杆桩技术的优势,分析其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并详细探讨了抗拔锚杆桩技术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抗拔锚杆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拔锚杆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而目前国内相应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尚未完善。某工程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实践总结和提高完善,对抗拔锚杆的设计与施工质量采取了一系列可靠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抗浮锚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大厦的抗浮设计,针对其基础为独立基础的特点,采用类似桩基础设计的方法进行抗浮锚杆设计.设计中除了考虑单锚极限承载力以防止单根锚杆因材料屈服发生破坏外,还考虑了"群锚效应"以避免锚杆之间由于距离过小而产生整体破坏,为抗浮锚杆设计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淮安三线船闸土锚施工和试验情况。在软弱土层和复杂土质情况下,利用分散压缩型锚索的结构特点,通过土锚试验、修改设计、改善施工工艺等综合措施,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对以后土锚的应用与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岩石群锚杆基础是一种材料用量少、机械化程度高、主要发挥抗拔力、应用较为广泛的抗拔基础型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岩石群锚杆基础承载过程受到岩体抗剪强度、锚杆设计施工参数、锚杆-岩体协同工作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其抗拔破坏机理和群锚杆相互作用等问题尚未揭示,使得现行规范在确定锚杆间距、群锚杆承载力等关键设计参数时需要依靠较多原位试验。应用弹性力学和岩石锚杆竖向抗拔传力规律,建立了岩石群锚杆基础的单根锚杆间无相互影响的界限间距近似计算方法以及岩石群锚杆群锚效率估算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可以满足岩石群锚杆基础初步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中锚杆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深基坑柔性支护技术.文章阐述了其基本构成和特点,研究了锚杆长度的计算.结合工程实践,基于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最小的原则分析了基坑坡角、锚杆锚固体直径、锚杆水平倾角以及锚杆间距等设计参数对锚杆长度和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所有参数的取值范围,为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玻璃钢螺旋锚的现场拉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FRP螺旋锚的基本结构型式,介绍现场拉拔试验的设计,完成了无灌浆和灌浆FRP螺旋锚的现场拉拔试验。无灌浆锚杆的最大拉拔力约在10 kN左右,而灌浆锚杆的拉拔力提高到15~20 kN,且拉拔位移较小。拉拔试验结果与现有拉拔力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并对螺旋锚的结构和施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Soils and Foundations》2023,63(2):101285
Flip anchors are a kind of ground anchor that rotate and open in the ground to attain pull-out resistance without the use of grout. Compared to ordinary grouted ground anchors, flip anchors can be driven into the existing ground quickly and are suitable for the emergency reinforcement of slopes.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slop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flip anchors.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s on a model slope reinforced by plate anchors or flip anchors were conduc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s, vertical loading with a rigid loading plate was applied to the shoulder of the model slope to investigate its stability. Experiments were firstly conducted with and without model plate anchors under a plane strain condition. The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ctual flip anchors under a three-dimensional condition. In these experiments, the depth of the anchor plates, h, and the installation state of the anchor heads of the flip anchors (open or closed anchor head condition) were varied. After the experiments,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FEM) were conducted, and a subloading tij model wa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soil behaviour. The numerical method used in this research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the flip anchors. According to the test and calcula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ases without reinforcement and with plate anchor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lip anchors for slope stability was verified. Moreover, the flip anchors installed under the closed anchor head condition required a larger displacement to produce a reinforcing effect than the anchors installed under the open anchor hea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7.
GFRP与钢筋抗浮锚杆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GFRP锚杆的锚固特性,研究了GFRP抗浮锚杆代替传统钢筋锚杆用于地铁抗浮工程的可行性,以解决地铁抗浮中杂散电流对金属锚杆的锈蚀,满足永久性抗浮的要求。本课题组在前期对钢筋锚杆通过粘贴应变片进行杆体应力测试的基础上,又对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的GFRP锚杆进行现场拉拔试验,进一步研究GFRP锚杆的锚固机理与杆体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了钢筋锚杆与GFRP锚杆的破坏形态和杆体轴向应力与黏结应力分布规律的异同。分析认为:GFRP抗浮锚杆的破坏形态与钢筋锚杆有所不同,二者的轴力与剪应力的总体分布规律相似,但轴力和剪应力沿锚固深度的衰减速率和同级别荷载下相同深度处的应力水平有所差异;GFRP抗浮锚杆的锚固承载力可达到钢筋抗浮锚杆的水平且锚头位移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风化花岗岩中抗浮锚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浮锚杆已经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不同规范推荐采用的锚杆设计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并且未考虑不同地区岩石的差异性,实际应用中不利于设计参数的选取。在青岛大剧院工程场地上对设置测力元件的抗浮锚杆进行破坏性拉拔试验,重点测试锚杆杆体的轴力、杆体与注浆体之间的剪应力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内力沿锚杆长度不均匀分布并且超过一定长度后不再受力,进而确定出该地区中风化花岗岩中抗浮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和有效的锚固段长度,为抗浮锚杆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埋深扩体锚杆竖向拉拔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钢  刘钟  杨松  张义  卢璟春 《工业建筑》2012,42(1):123-127,122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砂土中竖直埋设的扩体锚杆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竖向拉拔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扩体锚杆经过竖向拉拔,由于深径比的不同而存在3种破坏模式。浅埋扩体锚杆破坏体近似呈倒钟形并延伸至砂层表面,破坏模式属整体剪切破坏,在工程设计中应避免采用。深埋扩体锚杆破坏体在砂层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内闭合成为"椭球形",砂层表面在扩体锚杆破坏后未产生变形,破坏模式属局部剪切破坏。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扩体锚杆应采用深埋形式。在浅埋与深埋扩体锚杆之间还存在一种过渡型锚杆,其破坏体形态兼具深埋与浅埋扩体锚杆破坏体的特征,但破坏模式趋近于浅埋锚杆,因此将其归类为浅埋锚杆破坏模式中。  相似文献   

20.
岩土锚固工程的若干力学概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某些岩土锚固工程存在力学概念模糊、设计施工方法不当,导致锚杆失效、工程失稳现象频频出现,工程坍塌破坏等事故也时有发生。通过对岩土锚固的典型工程及事故工程调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显著影响锚固工程的稳定性与健康发展的若干力学概念问题,旨在为提高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水平,改善锚固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为:(1)预应力锚杆(索)具有提供主动抗力、能将结构的拉力传至深部稳定地层等力学特征,凡抵抗倾倒、竖向位移、沿基础底面、地层剪切面破坏和洞室坍塌的结构锚固均应采用此类锚杆。(2)适应张拉控制应力要求的锚杆筋体截面,足够的自由段长度和能充分调动地层抗剪强度的锚固体形式是提高锚杆受拉承载力的基本要素。(3)压力分散型锚固体系显著改善了锚杆的荷载传递机制与防腐保护性能,具有良好的力学与化学稳定性。(4)施锚时机滞后是影响锚固工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施作低预应力(张拉)锚杆和发展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块件作锚杆的传力结构,可有效控制和避免施锚时机滞后现象。(5)为改善高应力低强度岩层中的大型洞室的稳定性,应全面采用低预应力锚杆作初期支护,严格控制高预应力锚杆施作滞后,提高锚杆拉力设计值与初始预应力值和加强围岩变形–锚杆抗力(刚度)相互作用失衡的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