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Na2O-B2O3-SiO2系统制备基体玻璃.经分相和酸浸析等处理方法.制得多孔玻璃.采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得多孔玻璃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曲线.讨论分相时间和温度对多孔玻璃的孔径和孔隙率分布的影响.总结了多孔玻璃的孔径随着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Na2O-B2O3-SiO2系统制备了基体玻璃,经分相和酸浸析等处理,制得了纳米多孔玻璃.采用扫描电镜(SEM)、氮吸附静态容量法(BET),测得了多孔玻璃的表面微观结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曲线.探讨了组分掺杂、酸溶工艺、分相时间和温度对多孔玻璃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SiO2含量及Na2O/BzO3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组分掺杂是调整多孔玻璃孔径方便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Na2O-B2O3-SiO2系统制备了多孔玻璃.采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研究了多孔玻璃的氮吸附特性、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曲线.讨论了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多孔玻璃的孔径和孔隙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玻璃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气孔率增大,孔径增大.在520℃下进行分相处理12h后,放入1mol/L的盐酸中浸析24h获得最佳多孔玻璃样品,样品的孔径分布可从10(A)到100(A),对应的孔容为80.95116 cm2·g-1.  相似文献   

4.
采用硼硅酸盐玻璃经熔融、磨、成珠、分相、酸溶和膜化等处理方法.制得了多孔玻璃微珠.讨论了酸溶温度、酸浓度和浸析时间对多孔玻璃微珠浸析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多孔玻璃微珠组分对比,分相温度、时间的对比,酸溶时间的对比,得到控制多孔玻璃微珠最佳工艺,总结出了多孔玻璃微珠孔径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详细探讨了高强度无裂纹多孔玻璃基片的组成、制备工艺和制作技术,分析了母体玻璃分相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酸浸析中玻璃碎裂的原因以及酸浸蚀过程中酸浓度对多孔玻璃孔径的影响,提出了采用1%~2%的Na2SiO3处理多孔玻璃有利于新生态孔道的修饰和片体强度的提高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以火山灰为主要原料制备的Na_2O—CaO—Al_2O_3—B_2O_3—SiO_2玻璃,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后产生分相,沥滤后得到微孔玻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红外线光谱等分析了该系统中CaO、Al_2O_3对分相的影响。通过调整组成和控制热处理工艺条件获得不同的分相结构,为制定微孔玻璃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相状态的观察和沥滤速率的测定,研究了P_2O_5对钠硼硅系统玻璃分相和沥滤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其本质所在。所得结果表明,在钠硅硼基础玻璃中加入少量P_2O_5,极大地促进了分相和沥滤两个关键过程,是一种改进传统高硅氧玻璃制备的极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相法制备微孔玻璃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孔玻璃膜的制备是采用一定组成的Na2O-B2O3-SiO2系玻璃,500-700℃分相,再用酸液浸蚀的其中的可溶相,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孔径分布的微孔玻璃膜。讨论了化学组成和工艺条件对微孔玻璃膜孔结构的影响,探讨了这些因素对膜孔结构影响的基本规律,以便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来控制微孔玻璃膜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3.5PbO·96.5B2O3(mol%)玻璃作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其在不同重力条件下的分相现象.该部分讨论了2个落塔实验试样发生分相的重力条件,同时分析了试样的相组成和试样成分的不均匀性.结果发现,该成分玻璃发生分相后形成的富硼相和富铅相都是玻璃相.分相在高重力阶段发生的试样其成分均匀性最差,原因在于富硼相和富铅相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  相似文献   

10.
对多孔玻璃制备中的应力进行了分析,产生应力的主要原因是:分相玻璃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离子交换;毛细管力和水合力的作用。分相玻璃在浸析过程中由于组成、分相制度、冷却速度的不同,而使多孔玻璃受到拉应力或压应力,通过改善浸析条件可制得具有一定强度、没有裂纹的多孔玻璃。  相似文献   

11.
以零膨胀Li2O-Al2O3-SiO2透明微晶玻璃为研究对象,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无磷和含磷玻璃的析晶动力学和玻璃转变动力学行为.结果发现,引入少量的磷化物使得玻璃的析晶峰温度和玻璃转变温度降低,玻璃的析晶活化能和玻璃转变活化能增大,晶体生长指数n减小,使玻璃网络结构重排困难.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电池银浆中玻璃粉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  董群伟  王丹鹏 《宁夏工程技术》2009,8(2):115-116,120
通过研究玻璃粉的几个重要控制指标如析晶、玻璃化温度,确定了玻璃粉的最佳配比.以总质量为20g的玻璃粉计算,m(Ph0)控制在16.634~17.188g,m(Pb0):m(SiO2)=7.56-9.55.试验表明,Al2O3可增加玻璃粉的化学稳定性、韧性;ZrO2能显著提高玻璃的耐碱性;P2O5是典型的网络形成剂之一.经试验,由银粉最佳性能参数决定的玻璃粉配比量制备的玻璃粉不析晶,且在形成玻璃粉的前提下使玻璃化温度控制在最佳温度区380~400℃,满足银浆的使用要托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铜模铸造的方法制备了Cu48Zr52-x Alx(x=6,7,8,9,10,at%)几种合金奠射线衍射(XRD)实验检验Cu48Zr44Al8,Cu48Zr43Al两种合金样品为完全非晶态.对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查三种大块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灿的添加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含量X=9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Pb-0.3% Ag-0.06% Ca三元轧制合金阳极在酸性硫酸锌溶液中进行了360h(15 d)的恒电流极化.通过循环伏安技术研究分析了恒电流极化过程中合金阳极的电化学行为的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合金阳极在恒电流极化过程中形成的氧化膜物相.结果表明:合金阳极的阳极氧化膜形成和稳定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化学行为和氧化膜物相呈现明显的变化.随着恒电流极化时间的延长,阳极峰(Pb→PbSO4)的强度在前两天的电解中显著升高,其后保持在稳定状态(0.25mA/cm2),同时向正方逐渐移动.然而阳极峰(PbSO4→β-PbO2,PbO→α-PbO2)却显著地向负方向移动.阴极峰(β-PbO2和α-PbO2→PbSO4)和(PbO和PbSO4→Pb)呈现一个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逐渐的向负方向移动.而且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腐蚀物相主要为PbSO4、α-PbO2、β-PbO2、PbS2O3和Pb.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PbSO4峰逐渐变弱,α-PbO2峰逐渐增强.PbSO4择优取向为(021)、(121)和(212)晶面.α-PbO2的择优取向为(111)晶面.  相似文献   

15.
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对C60进行了分离。工作参数:直径1cm长10cm的半制备柱;固定相为ODS;残余液流速2.2mL/min,萃取液流速2mL/min,进样流速12mL/h;室温;切除C60前杂质的流动相V(甲醇):V(甲苯)=60:40,切换时间14.5—15.5min;切除C60后杂质的流动相V(甲醇):V(甲苯)=50:50,切换时间19.5—20.5min;在上述条件下,对80%C60固体粉末进行分离,C60的纯度可达95%,收率大于70%。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熔胶-凝胶法在ITO导电玻璃基片表面制备一层TiO2薄膜,将其在空气中分别进行150℃×2 h,200℃×2 h和250℃×2 h的热处理,形成不定型TiO2薄膜修饰电极.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薄膜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将该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与作为参比电极的饱和甘汞电极、作为辅助电极的铂黑电极、作为电解质溶液的碳酸丙烯酯+高氯酸锂一起构成三电极测试体系.根据该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结果讨论了该电极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分析了扫描参数和薄膜的热处理温度对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TeO2 - BaO碲酸盐玻璃的拉曼和红外光谱,发现在TeO2- BaO碲酸盐玻璃系统中,随着BaO浓度的增加,玻璃中的[ TeO4]双三角锥向[TeO3]三角棱锥转化.对80TeO2- 20BaO碲酸盐玻璃变温(90~600 K)的拉曼光谱研究表明,玻璃中[TeO4]双三角锥向[TeO3]三角棱锥的转化,且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Si(111)和玻璃基片上制备ZnO薄膜。研究衬底温度和基片类型对薄膜结构、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ZnO薄膜沿c轴择优生长,同种基片类型上生长的薄膜,随着衬底温度升高,(002)衍射峰强度和表面粗糙度增高;相同衬底温度下生长的ZnO薄膜,Si基片上制备的薄膜(002)衍射峰强度和表面粗糙度小于玻璃片上的。基片类型影响薄膜应力状态,玻璃片上制备的ZnO薄膜处于张应变状态,Si基片上的薄膜处于压应变状态;对于同种基片类型上生长的ZnO薄膜,衬底温度升高,应力减小。Si衬底上、300℃下沉积的薄膜颗粒尺寸分布呈正态。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粒子,考察了溶胶-凝胶制备过程中不同前驱体及溶剂对TiO2从锐钛矿到金红石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钛酸四丁酯(Ti(OBu)4)为前驱体制备的TiO2相变温度明显低于以异丙醇钛(TTIP)为前驱体制备的TiO2。不同溶剂制备的TiO2,相变的温度不同,从锐钛矿转化为金红石晶相的温度为t(乙二醇)〈t(甲醇)〈t(乙醇)〈t(丁醇).  相似文献   

20.
以NiCl2·6H2O和硫脲为前驱液,在350℃的玻璃衬底上,通过超声喷雾热解技术与软模板相结合,成功地制备了产率较高的二硫化镍大尺度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偏光显微镜分别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S2纳米线沿(200)晶面具有明显的取向生长,长径比约为25:1,并对其生长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