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省化石能源具有石油、天然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禀赋特点,开发以清洁煤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总结分析了河南省内煤气化、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甲醇蛋白煤化工项目的现状,以及国内其他煤化工项目煤制油、煤制芳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氢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河南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仍面临水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学民 《广东化工》2010,37(3):2-3,11
文章介绍了山西省阳城县经济结构特点和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和技术现状,分析了阳城县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必要性,提出了先行发展煤制甲醇方向的煤化工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并逐步形成煤-甲醇-烯烃、煤-甲醇-醋酸、煤-煤焦-电石三条现代煤化工产业链,以实现阳城县"煤炭经济"的彻底转型和产业结构模式的多元化,使阳城县经济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正1前言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产品主要包括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甲醇)制芳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及低阶煤热解等。我国煤化工产业经过30多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积累,特别是通过"十一五"以来的工程示范和推广,无论在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装备自主化研制,还是在产品品种开发和生产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4.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而发展煤化工产业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介绍煤焦油加工、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生产工艺和发展情况,认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在现代煤化工技术与传统煤化工技术缺乏耦合、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有待提高、废水未能实现零排放,并对提出今后应在全新煤化工技术体系构建、核心技术研发、新型环保技术开发方面加强攻坚。  相似文献   

5.
为加深对目前颁布实施的现代煤化工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的认识,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技术要求、统计范围、节能措施三方面介绍现代煤化工产业中的煤制甲醇、煤制水煤浆、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4个工艺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同时结合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对我国现代煤化工能源消耗限额体系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还缺少煤间接液化、煤制乙二醇、褐煤提质等领域的能源消耗限额制定标准,同时部分已建立的标准在内容上还不够完善。应结合我国煤化工领域的实际情况,尽快补充、更新和完善这方面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煤化工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符合我国油、气短缺,煤炭相对丰富的国情。分析了国家相关煤化工产业政策,综述了煤气化、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甲醇、甲醇制烯烃等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尽管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来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现代煤化工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几种现代煤化工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探讨了现代煤化工的资源消耗、CO2排放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能增长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结论认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对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取得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产业发展之路仍在探索之中,需要深入研究、稳步试点、慎重推广。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产能不断释放,其与石油化工的竞争逐渐凸显,石化企业应注重创新驱动,发挥产品差异化优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与现代煤化工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8.
张明 《化工机械》2012,39(3):257-265
综述了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和煤制烯烃产业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装备状况和发展前景,分析、比较了主要产业的环境承载力,并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和生产消费的特点对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甲醇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气产能,采用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研究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的内部竞争优势、劣势和外部竞争的机会、威胁,总结了煤化工产业、产品、成本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将加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渭北能源接续地建设力度,把能源化工业的重点放在煤化工,大力发展一批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项目。陕西在稳步扩大煤、油、气等能源产能的同时,切实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今后陕西将大力发展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等产业。到“十一五”末或者2012年,陕西省煤化工产业总目标是,  相似文献   

11.
Steps are now being taken to define in more detail the phenomenology of coal liquefaction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mpirical correlations previously established between liquefaction conversion and basic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s. The rates of production of oils, asphaltenes and preaphaltenes have been determined at four temperatures for three coals, two of Carboniferous and one of Creaceousage. Products are formed more slowly from the younger coal (which is of slightly lower rank) than from the others, but oxygen, partly as OH but probably mostly in a type of ether, is lost more rapidly.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maximum content of O as cleavable ether is 7.7 atoms/100 C atoms for the younger coal (from Wyoming) and 4.1 and 5.1 for the other two (from Oklahoma and Ohio, respectively). Until ≈ 50% of the amount present in the Oklahoma coal is lost, the rates of removal of oxygen and organic sulphur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beyond this level, the removal of S is more rapid. The loss of organic sulphur from the Ohio coal is slightly faster. Even so, the data do not support the idea that cleavage of thioethers is more rapid than that of ethers and that this is the basic reason why a high organic sulphur content tends to promote liquefaction. Conversion of the pyrite in the Ohio coal to pyrrhotite occurs considerably more rapidly than the pyrite in the Oklahoma coal. In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it is shown that a curve-resolving programme allows two aromatic and five aliphatic C-H stretching vibrations to be distinguished in FTIR spectra of the hexane-insoluble products,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nges with degree of conversion. In particular, there is evidence that new aryl methyl are generated during liquefaction, in agreement with evidence from oxid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国内煤化工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奉奇 《河北化工》2011,34(1):5-7,50
介绍了国内煤化工行业的现状,详细介绍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项日的技术、经济情况,指出通过开发下游产品,合理利用CO2来改善产品单一、节能减排压力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煤炭气化发展及应用中的热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中国煤炭气化发展及应用现状,针对不同气化技术的应用热点问题如气化技术选择、煤种对气化技术的影响及适应性、煤炭分级气化及配煤气化等进行了探讨,对多联产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配合煤质量管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  阚兴东 《广州化工》2011,39(8):161-162
针对马钢焦化新区备煤分厂现场管理的特点,提出配合煤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并阐述了配合煤质量与现场管理的关系,使备煤同行在提高配合煤质量管理中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15.
韩金奇 《河北化工》2011,34(2):6-8,16
德士古(Texaco)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主要原料为水煤浆,深入了解煤种及煤浆特性对气化工艺的影响,将有助于正确的选择气化工艺,指导生产平稳运行。介绍了煤种的主要特性和水煤浆的基本特性。指出灰分含量少、煤灰熔融温度低的原煤有利于气化炉稳定高效的运行;变质程度深、内水含量少的煤种则容易制成高浓度的水煤浆;性能好的水煤浆,要具有高浓度、低粘度、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等特点,以适合贮运及气化。  相似文献   

16.
王春花  张文成 《煤化工》2013,41(4):10-12,28
采用煤岩分析方法,可选择炼焦煤新资源。介绍了应用煤岩方法开发炼焦煤新资源的两种流程,并分别以煤种替代和煤资源补充的具体实例进行了说明。应用煤岩方法对整个流程进行规范管理,可使新资源开发更加科学和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复合粉煤气化技术,该技术能解决我国煤化工行业多年来气化技术原料适应性差、运行周期短、投资大以及污染环境严重的问题,为煤的低成本气化,特别是褐煤等劣质煤的低投资、低成本和清洁气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顺常 《煤化工》2013,(3):1-3,16
结合开滦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开滦可用于煤炭气化的资源情况,通过建设方案比选探讨,提出以现有煤-焦-化产业为支撑,以小气化带动大气化,建设大型煤气化制烯烃项目,促进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尽快形成,实现开滦煤化工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代胜 《化工进展》2016,35(Z1):75-78
设计煤质数据是现代煤化工项目中重要的设计基础,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稳定运行。本文根据神华煤化工项目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原料煤设计煤质确定的程序方法。目前煤化工项目常用的煤气化技术包括:干粉气流床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及流化床气化技术。根据不同气化技术对煤质的不同要求,归纳出了在煤化工项目确定设计煤质过程中所需的煤质分析项目。在煤样的采集与分析工作过程中,采集的煤样具有代表性是保证获得典型煤质数据的前提。文中根据项目配套的煤源矿井所处的生产阶段不同,提出了不同的煤样采集方案包括采样地点、煤样类型、采样质量、煤样粒度及采样方式等。同时对后续煤样制备与分析及最终数据校核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魏文科 《煤化工》2013,(6):26-28
分析了以劣质褐煤为原料的4.0 MPa碎煤加压气化炉加煤系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加煤系统循环时间长是影响气化炉加煤量、制约生产负荷的主要原因。在现有装置上进行改造,采用降低管线阻力的方法,可使加煤时间由原来的1 189 s1 323 s缩短为725 s1 323 s缩短为725 s859 s,满足了气化炉110%负荷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