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环境微生物控制至关重要。去年6月份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中特别增加了"食品加工环境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部分,对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标志着我国食品企业微生物控制从成品微生物指标的控制向过程监控的转变。同时,《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国标也于2014年7月开始实施。如何建立有效的致病菌监控方案,是广大食品企业  相似文献   

2.
国家标准GB 126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新增了"饮料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对于饮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监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根据规范中所需监控的项目,对试验方法及限值进行了描述,以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控制体系 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是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出口食品企业备案或国外注册的必备条件,出口食品企业能否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关键是建立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是否持续有效运行。近年来,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针对面临的问题,结合福建出口食品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实践出一套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为基础,构建出口食品企业安全卫生控制体系;以出口食品企业原料供应商评价体系为载体,完善企业对原料的管理;以促进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以身份追溯认证系统为切入点,提升消费者信心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保障出口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不断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我国坚果炒货食品的安全形势。方法 结合2016~2019年国家和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发布的食品监督抽检信息,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品质指标(过氧化值、酸价等)、微生物指标(霉菌、大肠菌群等)和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糖精钠等),主要不合格种类为花生、瓜子和豆类。酸价和过氧化值主要不合格原因为炒货原料质量不达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储存条件不当、包装密封性不好; 霉菌和大肠菌群主要不合格原因为原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人员卫生、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 、熟制过程中杀菌不彻底; 二氧化硫和糖精钠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量控制不当。结论 建议监管部门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原料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严格食品添加剂管理、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加强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近日起草发布《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指导原则》,并对其征求意见,两项新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经营过程中采购、运输、验收、贮存和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强调了各环节防止污染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人民网 《酿酒》2014,(1):20-20
<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显示,国家卫计委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替代了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将于今年6月正式施行。《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食品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该标准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原则,充分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科学分析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要求具体化,是实施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我国HACCP的实施,从GMP,化学品控制,清洗和消毒,微生物控制,水的安全,空气的安全,卫生设计,预防性维护,产品溯源和回收,虫害控制,接收、贮存和运输控制,供应商控制,食品安全培训,设备的校准,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投诉,审核和监督程序16个方面阐述了必要基础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对生产控制中容易忽视的过敏原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可为卫生监督员的现场审核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施HACCP的必要基础程序(待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推动我国HACCP的实施,从GMP、化学品控制、清洗和消毒、微生物控制、水的安全、空气的安全、卫生设计、预防性维护、产品溯源和回收、虫害控制、接收、贮存和运输控制、供应商控制、食品安全培训、设备的校准、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投诉及审核和监督程序16个方面阐述了必要基础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对生产控制中容易忽视的过敏原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作为卫生监督员的现场审核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是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出口食品企业备案或国外注册的必备条件,出口食品企业能否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关键是建立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是否持续有效运行。近年来,福建出人境检验检疫局针对面临的问题,结合福建出口食品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实践出一套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为基础,构建出口食品企业安全卫生控制体系;以出口食品企业原料供应商评价体系为载体,完善企业对原料的管理;以促进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以身份追溯认证系统为切入点,提升消费者信心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保障出口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不断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工业》2010,(1):38-39
<正>政策法规1中国通过首个食品防护国家标准或于2010年发布日前,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的《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审定,为解决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因不正当逐利和恶性竞争故意污染食品等非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预防应对措施。该指南有望于2010年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首个食品防护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立足于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预防产品和生产过程受到人为蓄意破坏和故意污染,指导企业做好防范来自于外部的蓄意破坏行为外,还指导企业通过完善措施、程序,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情绪不稳定员工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跟踪受到处罚、降职、辞退等员工的情况。强调企业建立健全内外部沟通机制,形成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发生蓄意破坏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全世界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日益关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控制潜在危害的先期觉察决定了HACCP的重要性。通过对主要的食品危害,如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控制,食品工业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方面的安全保证,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从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近年来,食品工业和其消费者已经成为企业申请HACCP体系认证的主要推动力。世界范围内食  相似文献   

12.
行业     
《食品安全导刊》2013,(7):14-15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新版《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本刊讯(记者逯文娟)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2013年第8号公告,公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替代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新标准将于201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原则,充分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科学分析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要求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已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强化产品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理念贯穿于企业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积极构建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以此来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为百姓提供更健康和安全的食品供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3):260-260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为规范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现公告如下: 一、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第二项和第六项规定,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包括使用安全标准和产品 标准,统一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 二、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安全性评估,并符合《食 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的规定。拟生产尚未被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覆盖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企 业可依据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 2009] 89号)的规定,提 出参照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标准指定产品标准(含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的建议,并提供建议指定标准的文 本和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 三、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指定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组织生产,生产企业不需要制定食品添加 剂产品企业标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她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对食品添加剂产品企业标准进行备案。 四、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汇总有关企业或协会指定适用于食品添加剂标准的 建议,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并上报。卫生部负责指定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含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各 级质检部门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指定标准依法做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生产许可和日常监管。 五、鼓励并欢迎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环境中的微生物监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质量管理体系及用户对此的要求也愈发细致。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2013版“8.2.2.1”明确指出“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BRC条款“4.11.8”及FSSC 22000条款“2.5.7”均将“环境监控”列入必要要求。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的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能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因而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就是为了监督食品生产和产品卫生质量,保障食品的食用安全。就目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和结果质量控制等方面,讨论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国际食品微生物委员会(ICMSF)提出建立食品安全目标(FSO),并提出方程。通过FSO方程建立烘焙食品微生物执行目标(PO)、食品安全目标(FSO),阐述如何对微生物初始水平H0、降低微生物水平ΣR和增加微生物水平ΣI的数据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寻找产品微生物控制的关键要素和关键数值,为GMP和HACCP的具体执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确保生产的产品为100%合格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2011,(19):46-46
为了加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总局令第142号)(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19.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部分,可评判食品加工环境和过程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准确度,本文对基层食品检测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测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当前食品微生物检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水平、积极引进微生物检验新技术等质量管理措施,以保障基层食品检测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准确度,高效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研究简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 ,保证终产品的卫生安全 ,在 6类 (熟肉制品、乳制品、禽类屠宰加工、水产品、果蔬汁饮料及酱油类调味品 ) 15种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建立了HACCP系统。通过实施HACCP系统 ,试点企业的人员卫生素质、卫生管理水平及 6类食品的产品卫生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在建立HACCP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和评价准则。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该指南和评价准则既符合国际先进管理方法的要求 ,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对提升我国食品卫生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