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文静 《福建电脑》2013,(12):166-169
"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将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颠倒,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翻转课堂"的概念进行梳理,站在"混合学习理论"的高度,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提出适合我国高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内容分析阶段、教学设计阶段、课前准备环节、课堂活动设计、课后环节。笔者结合《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使用元件、实例和库"这一节课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高校教学中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变传统中职"灌输式"教育模式,构建新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人以所在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教学为研究背景,以无线电技术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在专业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进行思考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和技能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探究式学习与电子专业课程结合的利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学习金字塔"(The Learning Pyramid)表明,讲授法是最不理想的教学法,建构主义主动参与式学习才是理想的高效学习方式。图1表明,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开展学习24小时之后,对学习材料的保持程度,我们不难从中看出端倪。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化的产物。它借鉴"学习金字塔"认识成果,创意课前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课开展自主学习,课堂开展基础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包括学生展示、质疑、阐释和教师问题引导)等活动内化知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WEB教学设计的过程,深入阐述了基于WEB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及"连通图形"的学习方法、WEB的教学设计及学习环境的设计。根据以上理论,开发了基于WEB教学的自主学习系统,集登录管理、教师、学生和一般来客为一体,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5.
《软件》2017,(6):35-38
分析了高校微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将课程体系知识树应用于高校的微课实践教学中,构建具有知识内容排序和导航机制的微课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延伸学生学习范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影子乐园》这一课的知识点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2课《调整图形》的内容。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图形进行"翻转/旋转"以及"拉伸/扭曲"的方法。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已有一个学期,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有了一定掌握,对画图软件也有一定的兴趣。"翻转/旋转"以及"拉升/扭曲"相对于之前学过的画图软件中工具的教学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这节课只要让学生基本学会恰当地使用这两个命令即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命令、"拉伸/扭曲"以及“拉升/扭曲”相对于之前学过的画图软件中工具的放学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这节课只要让学生基本学会恰当地使用这两个命令即可。  相似文献   

7.
陈小冬 《计算机时代》2012,(2):41-42,45
介绍了网络探究学习理论,提出一种网络探究学习模式,并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将这一学习模式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表明,网络探究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泰山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是学完"搜索引擎的方法和技巧"、"下载与保存的方法与技巧"后,学生自主借助搜索引擎主动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开始。本节课是一节学科整合课,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蕾  钱峰 《福建电脑》2022,38(1):112-115
为了满足“新工科”和“双创”建设对人才培养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深层次学习、兴趣学习的能力。本文提出将翻转学习运用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环节介绍了有效实施翻转学习的过程和建议。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应用翻转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把班中具有相似知识水平与学习特点的学生组合为一个教学单位,教师依据各层次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通过"情境导向,分层定标"──"分层练习,探讨生疑"──"集体回授,异步释疑"──"分层评价,齐头并进"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创建"智、情、动、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自学、质疑、共学"课堂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形成教、学、做合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了怎样学习。  相似文献   

12.
汪云 《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79-179
笔者有幸作为宿迁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课的评委,听了多位教师的课,感觉教师的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不论如何创新,都应该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学会学习为目标,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否则再好的手段也只能是一厢情愿,事倍功半。下面就本次上课的最后小结部分四种不同的处理形式说说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满堂灌"式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得教学氛围更加活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积极构建。在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情境、丰富教学素材及其互动性,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计算与推理等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便于教师"教"与学生"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网络教学环境,设计了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的网络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5.
混合式课程的关键是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该研究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探究社区模型的认知存在、社会存在、教学存在为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将混合式课程分为课程初期、课程中期、课程后期三个阶段,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的3*3*3混合式学习活动.实践证明,该活动明显地促进了学生...  相似文献   

16.
微课程教学法是云计算环境下,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为基本模式,以"导学一体"为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任务单模块"是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包括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根据"任务单"开展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引发的必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17.
●"翻转"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优势1.激活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初一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翻转"技术载体的共性,无论是在对微课的学习中,还是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熟悉程度、学习欲望和日常运用需要展开学习活动。例如,在"设计页面"的教学中,教师以往多是以"边讲边练"或"先讲后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高职90后学生之间的磨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是主动方,而"学"是被动方。这种被动的"学"是否还适合90后的年轻学生们,是否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呢?在这里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在今天如何能够让教学模式跟上学生的前进步伐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微课"在这个时间点被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那么微课在高职教育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一个作用呢?能不能让学生转被动为主动的进行学习呢?本文通过制作基于"Hibernate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个知识点的微课,研究微课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小红 《网友世界》2014,(13):323-323
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变革,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即要"学会",也要"会学"。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的课程,学生将要面对的是未知的工作,因而要尤其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总是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并没有受到广大大学生的喜爱,更没有积极参与学习中的欲望.对此,在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新型教学手段的融入,将微课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能依靠微课视频的短小精练、主体突出的特点,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老师的教学质量.但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教学现状来看,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老师不断思考与完善,将微课教学的功效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