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发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使症状迅速消除。  相似文献   

2.
《饮食科学》2008,(5):48-51
早——晚 吃生姜宜“晚”不宜“早”吗?NO 古人有“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的说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专家李佩文教授也强调说同是吃姜,在早上吃有益,晚上吃则有害。但是这种说法比较适合北方人。李教授说,在早晨,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并且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  相似文献   

3.
告读者     
卢飞 《四川烹饪》2005,(4):10-10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四季平安保健康。”这意思是说:冬天多吃萝卜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利尿,清热解毒;而夏季多吃生姜能杀菌,防疟疾,对感冒、呕吐、胀满、泄泻等症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民间有“冬吃生姜,不怕风霜”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说。生姜富含姜酚、姜油酮等多种芳香性挥发成分,因而具有散寒解表,温中止呕、祛痰、止咳、开胃、解毒等功效。在寒冷的冬天,生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堪称“一宝”。 谚语:“一片生姜胜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康”,都肯定了姜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5.
生姜小档案     
李军 《饮食科学》2009,(4):23-23
人类食用生姜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不怕风霜,常吃生姜”的说法。生姜也是厨房中不可缺少的佐料,能去除腥味,可使菜肴味道鲜美,促进食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姜除了常用作烹调的调味剂外,在美容、保健等方面也有着它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其中许多功效已为人们所熟知,如喝生姜红糖水治感冒,是民间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生姜止呕吐有良效,故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生姜除被用于治疗呕吐和礞管外,还被用于治疗肠炎、痢疾,急性睾丸痛以及急救。生姜外擦对白癜风。斑秃.手癣也有一定治疗效果。由于姜是极好的保健食品,所以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在浙江著名的姜产区,至今还流传着“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相似文献   

7.
美女爱生姜     
刘雨桐 《食品指南》2012,(12):54-56
姜既是厨房常见调味品,也是妾容养虫的好食材,它的药用价值露胄古以来有许多记载,现在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日本大部分年轻女性都成了“生姜族”,她们随身携带装着生姜的小瓶子,无论吃什么都会加入生姜。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但对于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美女,天寒地冻的冬季又怎么能少得了温阳散寒的生姜呢?  相似文献   

8.
说姜     
美松 《美食》2005,(3):21-22
姜有许多种.通常所说的姜,系指用于烹调的“生姜”而言。开春之后,东北餐馆里的姜丝里脊以及南方在新姜上市后的生姜炒仔鸡都是颇有名气而又实惠的策肴。用作调味料则几乎所有的荤菜中都有姜的踪迹。由于生姜所特有的辛辣味可以去除鱼、肉中的腥膻气味,又可以增添独特的芳香.因此几乎无姜不成菜。相对而言,由于气候、产地的局限.南方菜肴中用姜多于北方,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夏天吃姜的好处。姜味辛、气微温、气味轻、无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等成分,具有益脾开胃、温经散寒、杀菌解毒、提神醒脑等功效。因此,夏天吃生姜不仅开胃还能增加汗液排泄,有利于降温消暑。但是,夏天吃生姜也有一定的禁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生姜属辛温热性之物,而夏天气候炎热,人们易出现口干、咽痛、汗多等热症。根据“热者寒  相似文献   

10.
话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常吃生姜,不怕风霜”,这说明生姜有防病治病作用,生活中还常用姜作调味剂、小食品及保健、美容品,可谓用途多多。尽管多数情况下姜仅为辅助用料,但依然能显示出它独特的风味和魅力。1姜的用途1.1姜的药用生姜是一味良药,性温味辛(辣),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吐,止咳开痰等作用。中医临床常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风寒感冒、呕吐、咳喘、腹胀和泄泻等病症。生姜与大枣同用可益脾健胃,温中祛湿;加芍药可温中散寒;干姜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与黄芪同用,治寒饮渍于肺中,肺痿咳嗽等。民间常用生姜五片、苏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保健食品》2009,(5):94-94
生姜,味辛辣,含有0.25%~0.3%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辣素、姜烯酮、姜酮。生姜的主要作用有: 1、发汗散寒.临床常用于治疗初期风寒感冒、外感咳嗽等。  相似文献   

12.
姜,又称生姜,性温,味辛。生姜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4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8.5克、粗纤维1克、钙20毫克、磷45毫克、铁7毫克、胡萝卜素0.18毫克、维生素B20.4毫克、维生素C4毫克以及植物杀菌素、油树脂、姜油酮和姜油酚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3.
日常饮食中,人们因缺乏必要的膳食知识,而容易误食某些不能食用的物质,给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以下食物是绝对禁忌的:烂生姜姜为四辣(葱、姜、蒜、辣椒)之一,是菜肴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常有人说“烂姜不烂味”,殊不知,烂姜是不可食用的。因为姜腐烂后,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使肝细胞变性,诱发肝癌和食道癌。如果您在烹调中使用烂姜,尽管量很小,也会对肝细胞有毒害,尤其是肝炎病人,更不能吃腐烂的姜。鲜木耳黑木耳营养丰富,有“素中之荤”、“菌中之花”的美誉,多年来人们积累了保存木耳的有效方法,把它…  相似文献   

14.
正吃螃蟹的时候吃生姜要去皮、做菜的时候放生姜不去皮、感冒的时候吃生姜要去皮、水肿的时候吃生姜别去皮、呕吐胃痛时吃姜要去皮、便秘口臭直接吃皮……这不是什么最新的绕口令,而是朋友圈里一篇所谓的"养生"文章中的告诫。这篇《吃姜不去皮,吃错害自己!》的文章罗列了很多关于吃姜到底去不去皮的讲究。难道我们吃姜真的需要这么纠结吗?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张聪副教授表示:平  相似文献   

15.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茄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这是古医书《奇效良方》中“容颜不老方”的歌诀: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且因药性平和、服用方便而受到古人的珍视。 早在春秋末期,先师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时常说“每食必姜”、“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指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宜多吃。在饱尝战祸、颠沛流离,人平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与重…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生活》2006,(7):I0002-I0002
也许有人会问,冬吃萝卜可保暖防寒,温中健胃这尚可理解,而炎炎夏日为何还要吃性味辛辣的生姜呢?原来.夏天吃姜的好处在于:由于夏天炎热,人们习惯贪凉,喜服寒凉之品,夜间又感受夜寒,易产生暑湿,影响脾胃,所以夏季人们的胃口普遍不好,少食厌腻。针对这种情况喝一点姜汤或做菜时多加点姜,即可散寒祛暑。  相似文献   

17.
古人很早就知生姜能祛病保健。早在春秋时代,在孔子的《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记载。意思是说,一年四季饮食都离不开生姜,但不宜多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相似文献   

18.
生姜调味汁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姜油树脂制备生姜调味汁是可行的,通过对生姜调味汁工艺、稳定性的研究。确定了生姜调味汁制备工艺和配方。生姜调味汁最佳配方为:姜油树脂0.1%,盐15%,糖1.7%,味精0.5%,吐温(80)0.18%。最佳均质压力为25MPa,温度50~60℃,通过两次均质可得稳定性良好的生姜调味汁产品。  相似文献   

19.
吉军 《饮食科学》2008,(7):18-18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一则饮食帖子——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发帖人称,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发帖人还指出,在古代医书中也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相似文献   

20.
阿笑  彭元 《食品与药品》2006,8(11B):62-67
萝卜的口味有点怪,模样也太平凡,因此很多人并不爱吃。可是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秋冬萝卜赛人参”,不难看出,萝卜的确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好东西。又到冬季了,一起来做几个简单美昧的萝卜拿手菜吧,或许能让你爱上萝卜。[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