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无乳化剂条件下,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有机硅单体,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钠)和烯丙基羟乙基醚共聚物替代乳化剂制备超支化无皂纳米核壳硅丙乳液;通过L9(3)4正交实验优化配方为m(MAA)∶m(AOE)∶m(YDH)∶m(V4)∶m(MMA)=8∶9∶4∶20∶59;讨论了体系p H和引发剂用量对乳液凝胶率和粒径的影响,得出引发剂为m(K2S2O8)∶m(Na HSO3)=2∶1,用量为单体总量0.5%,p H=5±0.5时,凝胶率0.12%。用TEM和粒径分析确定该乳液为核壳结构,并且平均粒径70 nm;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环硅烷已开环聚合,且与其他单体共聚;热重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乳液为核壳结构,核段失重峰426.6℃,壳段失重峰504.5℃,SEM表明乳液成膜性好。  相似文献   

2.
以P(VAc/AANa)两亲聚合物为乳化剂,对无皂聚丙烯酸丁酯/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得到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单体配比为70:30,引发剂为单体用量的0.5%,乳化剂为单体总质量的3%,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5h,再保温1h。制得的无皂丙醋乳液各方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阴-非复合表面活性剂(WE-9)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WE-9)=0.6%,w(APS)=0.5%,该无皂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松  赵振河  李珺鹏  唐璐  刘春燕 《粘接》2010,31(3):37-41
采用自制的可聚合乳化剂,通过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成功合成了高稳定性、固含量达50%的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聚合反应工艺条件,表征了无皂乳液的结构、Tg、热性能、粒子形貌及粒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可聚合乳化剂mB/mA为10:0、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引发剂KPS用量为0.4%、反应温度为80℃、预乳液滴加时间为1h时,制备的无皂乳液各项性能较好。通过红外波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激光粒度仪等手段分析发现,各单体之间参与了共聚反应,无皂乳液的Tg为5.19℃,胶膜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为367.96℃,乳胶粒外观呈圆球状,平均粒径为0.15μm,并且呈明显的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合体系乳化剂HLB值动态变化的合成工艺,制备了w(丙烯酸羟乙酯)=12%的聚丙烯酸酯多元醇细乳液(PAME)。PAME的优化合成条件为:m(混合单体)∶m(AA)∶m(乳化剂)∶m(KPS)=1∶0.02∶0.025∶0.004,釜底乳化液HLB值为31.6,滴加部分预乳化液HLB值为20.9,m(滴加乳化剂)∶m(釜底乳化剂)=3∶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5 h。聚合过程无需pH缓冲剂,细乳液粒径<110 nm,室温贮存1 a无沉底。  相似文献   

6.
以CRL(氯丁胶乳)为基体、AEL(丙烯酸酯乳液)为改性剂,采用共混法制备了速粘自干型胶粘剂乳液。研究结果表明:用氨水或有机胺类中和剂调节AEL的p H=9,用硼酸稀溶液调节CRL的p H=9,可得到稳定性优良的复合乳液;当AEL、CRL的平均粒径相近时,复合乳液的稳定性良好(高温稳定性超过15 d、储存稳定性超过180 d);当w(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2.4%~2.8%(相对于反应单体质量而言)、m(AEL)∶m(CRL)=40∶60时,复合乳液胶粘剂的综合稳定性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烯酯类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分别考察了反应物配比、乳化剂用量、种子乳液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对环氧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物配比m环氧树脂∶m乙酸乙烯酯=1∶1,复合型乳化剂质量分数8%、复合型乳化剂配比mOP-10∶mT-80∶mSDS=12∶3∶1,种子乳液的质量分数30%,引发剂质量分数2%,反应时间4h及反应温度65℃的最佳乳液聚合条件下,可得到由乙酸乙烯酯改性的,白色、均匀、稳定性良好的环氧乳液。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混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苯丙乳液.结果表明,当m(St):m(MMA):m(BA):m(AA)=9∶26∶61∶4,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时能够得到乳液粒径较小,稳定性较好的乳液.将制备的一系列乳液应用于瓦楞纸的抄纸试验,并讨论了苯丙乳液各影响因素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有机硅(KH-560)为共聚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硅丙微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硅丙微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 h、m(BA)∶m(MMA)=4∶3、w(KH-560)=8%、复合乳化剂中m(OP-10)∶m(SDS)=1∶2且w(复合乳化剂)=3%时,单体转化率超过70%,硅丙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介质性能。  相似文献   

10.
碱溶性核/壳型丙烯酸酯胶粘剂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反应型阴/非离子乳化剂(DNS-86/ANPEO-10)为复配乳化剂、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混合羧基单体、丙烯酸异辛酯(EH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混合交联单体等,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反应型乳化剂、羧基单体及交联单体等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功能单体、反应型乳化剂均参与了共聚反应,并且相应基团的红外光谱(FT-IR)特征吸收峰比较明显;当w(DNS-86+ANPEO-10)=2.5%且m(DNS-86)∶m(ANPEO-10)=1.0∶(1.0~1.5)、w(AA+MAA)=8%且m(AA)∶m(MAA)=2∶3、m(HEA)∶m(GMA)=1.5∶1且w(HEA+GMA)=4%~5%时,采用核/壳聚合工艺制备的乳液胶粘剂,其耐水性及碱溶性良好,并且其综合性能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11.
杨震  卿宁 《涂料工业》2012,42(3):32-35,39
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为有机硅单体,在乳液体系中开环聚合得到有机硅中间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与丙烯酸单体共聚得到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研究了体系的pH、加料方式、乳化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发现Vi-D4在pH=3下开环聚合,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且其配比为3∶2,乳化剂的用量为3%,控制丙烯酸有机硅中间体的滴加时间分别为2 h和3 h制得的乳液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功能单体,采用降低PSA(压敏胶)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PSA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m(软单体)∶m(硬单体)∶m(功能单体)=90∶5∶5、m(BA)∶m(2-EHA)=1∶2、w(AA)=1.0%、w(HPA)=5%、w(缓冲剂)=0.25%、w(引发剂)=w(复合乳化剂)=0.6%且m(阴离子型乳化剂)∶m(非离子型乳化剂)=1∶1时,PSA乳液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用该PSA制成的保护膜对氟碳铝型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并且其耐湿热老化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俱佳。  相似文献   

13.
姚志钢  喻希  胡艾希  陈学伟 《精细化工》2008,25(2):147-150,154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在可聚合乳化剂十六烷基烯丙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Ⅰ)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烯丙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Ⅱ)存在下,合成了聚丙烯酸酯纳米乳液,探讨了可聚合乳化剂种类及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TEM和DSC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可聚合乳化剂参与了与丙烯酸酯的共聚反应,所得聚合物乳胶膜的玻璃化温度为23.5℃;与传统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比,可聚合乳化剂可提高乳胶膜的耐水性;当m(Ⅰ)∶m(Ⅱ)=1∶2,乳化剂质量分数2%,聚合温度85℃,引发剂质量分数0.5%,聚合时间2 h时,所得乳液的固体分质量分数为32.70%,平均粒径72.3 nm,分布指数0.143,吸水率4.57%。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及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LS)、OP-10和正辛醇的复合物为乳化剂,当m(BA)∶m(MMA)∶m(AA)∶m(HEA)=50∶50∶3∶10、w(乳化剂)=13%、反应温度为80℃及反应时间为3h时,合成了可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粘合涂层的水乳型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单体转化率为99 8%,乳胶粒径为30nm,乳液膜的玻璃化温度为-28℃,应用工艺简单,涂层粘附性好、柔软、耐磨。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HPA)、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EA)和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碳酸氢钠(NaHCO3)为缓冲剂,DNS-458(铵盐型阴离子乳化剂)/OP-10(普通非离子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型PSA(压敏胶)。研究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缓冲剂等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单体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依次为β-CEABA≈HPASt,β-CEA单体对聚合稳定性影响最显著;当w(APS)=0.6%、w(NaHCO3)≥0.3%、复合乳化剂中m(DNS-458)∶m(OP-10)=1∶1且w(DNS-458+OP-10)=0.5%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新华  涂伟萍  夏正斌 《精细化工》2003,20(7):434-436,44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DOWFAX2A1)/辛基酚聚氧乙烯(40)醚(TRIONX-405)为复合乳化剂合成了乙烯基 三(2 甲氧基乙氧基)硅烷(A-172)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研究了单体加入方式、乳化剂用量、聚合温度、pH值等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 0%、聚合温度为75~80℃、pH=6 5~7 5时,采用净单体滴加法制备聚合物的聚合过程稳定性较好;增加A-172用量,聚合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EA(丙烯酸乙酯)和M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SDS(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缓释型药物包衣用EA-MMA二元共聚物,并对其聚合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SDS)∶m(OP-10)=1∶2.0、w(总乳化剂)=2.0%(相对于体系总质量而言)、w(引发剂)=0.60%(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反应温度为80℃和反应时间为4 h时,制成的EA-MMA二元共聚物乳液稳定性较好、外观较佳、单体转化率(93.22%)和乳液固含量(29.85%)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当P(BMA/AANa)37%(质量分数,下同),AMS和BMA总量18.5%,m(AMS)∶m(BMA)=1.0∶1.5,(NH4)2S2O80.3%,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3 h时,合成乳液冻融指数为5,60℃下保温120 h无变化,涂膜剥落或起皱的时间为67 h,w[P(AMS/BMA)]=0.1%的乳液加入c(KCl)=0~2.5 mol/L的氯化钾水溶液中,透光度为41%~42%,表明乳液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快干型水性干法复膜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苯乙烯(St)为硬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为交联剂,采用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CO-459)和水性催干剂(H-874),制成一种快干型水性干法复膜胶。研究结果表明:当w(CO-459)=1.5%和w(NMAM)=1.0%~2.5%(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m(底加乳化剂)∶m(总乳化剂)=30∶100、m(BA)∶m(St)=1∶(0.45~0.65)、反应温度为85~90℃、单体滴加时间为2.0 h、保温时间为1.5 h和w(H-874)=1.2%时,相应复膜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较高、存储期较长且综合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其干燥速率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