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针对粘胶水刺非织造布高温灭菌后白度大幅下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粘胶纤维白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有效地加以控制 ,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恒温条件下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双蛋白纤维)进行干热处理,探讨了干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双蛋白纤维白度、黄度、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并通过染色试验测定了干热处理条件对酸性深蓝5R染色双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蛋白纤维能够耐受一定的高温,随着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纤维的白度逐渐下降而黄度和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205℃干热处理2h或220℃干热处理0.5h后,纤维黄度和质量损失率均急剧上升,染色纤维的表观色深K/S值下降明显,220℃干热处理0.5h后再延长处理时间,纤维开始燃烧.干热处理一定温度和时间后,纤维的染色特征值有所变化,纤维的彩度C和色相角H随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对可能影响印花后白色成衣白度及颜色变化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白布在经后整理及成衣印花后,白度下降及颜色变化主要是由后整理及印花中的高温处理温度及时间引起的。而荧光增白剂的种类、后整理方式、正常范围内的布面pH值对白布的白度及颜色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剥色通常采用保险粉-烧碱法。文中结合氨纶纤维在高温条件下不耐碱的特点,对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深色棉氨弹力针织物的剥色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纯碱代替烧碱及剥色后白度不够进行氧漂的新工艺,并对采用该工艺的织物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经剥色后,织物白度为81%,强力损失小于3%。  相似文献   

5.
如何减小书写纸正反面的白度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公司3台2362mm纸机原产胶印书刊纸,因产品结构调整改产书写纸,在生产书写纸的过程中出现了纸页正反面白度差大的情况。反面白度高于正面白度,且成纸白度愈高,差值愈大。 生产胶印书刊纸时,成纸白度68%-70%,正反面白度差小于1%,观感无区别;生产书写纸时,成纸白度82%-90%,正反面白度差为1.6%-4.8%,观感明显有差别。 经分析认为:书写纸正反面白度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成纸白度的提高,纸页在网部脱水过程中纸页反面的细小纤维和填料的流失所造成。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粘胶纤维为对比,采用松弛干热处理方法,研究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竹浆纤维结晶结构、白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浆纤维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结晶度比原样有下降;当热处理温度为180℃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竹浆纤维的结晶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热处理对竹浆纤维结晶结构的破坏较普通粘胶纤维的大;热处理后竹浆纤维的白度下降比粘胶纤维明显,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比功的下降幅度也大于普通粘胶纤维。说明竹浆纤维的耐热性不如普通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7.
大豆蛋白长丝纤维漂白去甲醛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大豆蛋白长丝纤维在漂白过程中,产品白度不够均匀影响染整匀染性的问题,探讨了对其连续化脱色降甲醛的生产工艺,最终完善了工艺,解决了大豆蛋白纤维在染整上的匀染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人造丝产品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这是由其原料是天然纤维素,价格低廉,服用性能较好,经销商利润回报较高等原因而致。但在人造丝(主要指长丝)横机产品的生产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直接影响织造的正常进行和服用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因人造丝强力、弹性、抱合等指标不及真丝及合成纤维,织造时存在破洞,收外断纱,衣片起毛等问题。2.人造丝不象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具有定型区,可通过高温湿热使其成衣形状稳定。3.人造丝比重较大,弹性回复率差,穿着后外观形态不好,过分下坠。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生产…  相似文献   

9.
《毛纺科技》2012,(3):53
有色绒脱色创新技术本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一代有色绒脱色技术,该技术采用了多种护绒手段,使纤维得到极佳白度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纤维的损伤,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新技术不仅能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此技术适用于紫绒、牦牛绒及驼绒纤维上所含有的天然色素。该项技术所包含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分析了高温灭菌液体软包装食品的发展前景。找出了影响软包装产品高温灭菌内压变化的因素,建立了内压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提出了生产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常用于羊毛漂白的方法有过氧化氢氧化漂白和过氧化氢与还原剂结合使用的氧化-还原漂白,这些工艺均需在较高温度和较高pH值下进行,对羊毛的损伤较大,且使用还原剂处理后的羊毛织物易泛黄,因此文中研究了羊毛针织物的冷堆漂白工艺。通过探讨pH值、室温活化剂836A用量、温度以及漂白时间等对羊毛白度和强力的影响,确定羊毛针织物冷堆漂白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羊毛针织物冷堆漂白的最佳工艺是30%过氧化氢200 m L/L,室温活化剂836A 0.05 g/L,协同增效剂290B 2.50 g/L,焦磷酸钠2.00 g/L,渗透剂JFC 2.00 g/L,pH值为5.5,二浸二轧,轧余率为100%,室温(25℃)堆置24 h,羊毛织物白度为65.0,强降是2.37%。  相似文献   

12.
过乙酸漂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赵敏 《印染》1998,24(12):51-53
过乙酸漂白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艺,可在弱酸性或中性浴中进行漂白,且漂白温度较低,对纤维的损伤较小,为当前常用的漂白工艺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高白度毛巾织物前处理工艺。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探讨毛巾前处理工艺,得出优化工艺参数为:高白度前处理剂9 g/L、27.5%双氧水65 g/L、烧碱7 g/L、汽蒸温度102℃、汽蒸时间50 min。在优化工艺下,毛巾织物的白度最佳,毛效、经向断裂强力均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同时介绍了高白度前处理剂的性能,通过比较得出高白度前处理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梅飞 《印染》2006,32(12):1-4
采用双氧水和还原剂DOTU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进行氧化和还原漂白,对漂白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进行试验,根据漂白纤维的白度、失重率、蛋白质含量保持率等指标优选漂白生产工艺;筛选棉用荧光增白剂,并制订磁白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白度。  相似文献   

15.
拉伸改性羊毛特性测试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拉伸改性羊毛外观和结构的变化,使其性能特点与常规羊毛有所不同。文章以OPTM Fine拉伸改性羊毛为对象,对其白度与亮度、摩擦性能、沸水收缩率、染色性能以及单纤维与束纤维强伸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并和超细支及细支等常规羊毛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拉伸改性羊毛为原料开发新产品,其加工工艺参数的制定与实施,要掌握低强度和低温加工原则,发挥其白度和亮度的优势,提高其抱合力,控制上染速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性能的影响,包括热收缩、白度和黄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仲长率、失重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当温度低于150℃时,牛奶蛋白纤维纱的性能变化较小;当温度高于150℃时,牛奶蛋白纤维纱的性能变化显著,说明牛奶蛋白纤维纱在后整理加工中热处理温度应该低于150℃,以减少对牛奶蛋白纱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豆纤维不耐高温和强碱作用,研究低温弱碱对大豆纤维/苎麻混纺织物进行前处理,具有现实意义。试验表明,采用温和的煮练酶对混纺织物进行漂前去杂处理,再进行低温弱碱双氧水漂白工艺,最后选用具有还原作用的荧光增白剂进行增白,可以获得白度较为满意的大豆蛋白纤维/苎麻混纺制品。  相似文献   

18.
甲壳素纤维漂白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甲壳素变黄的原因,讨论了各种漂白剂、漂浴温度和pH值等工艺条件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并就处理前后的白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甲壳素变黄的原因是氧化剂对甲壳素的影响,从而为制订甲壳素混纺织物预处理工艺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