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传统熔融淬冷法制备了系列Er3+/Tm 3+/Yb3+共掺复合Ag纳米颗粒的铋锗酸盐玻璃样品。从吸收光谱中 确定了Ag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位于545nm附近;透射 电镜(TEM)图像中观察到均匀分布的Ag纳米颗粒,尺寸 约为6~18nm。研究了纳米Ag含量对Er3+/Tm3+ 共掺复合Ag纳米颗粒铋锗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Tm3+离子472nm处的上转换蓝光、Er3+离子525nm处的上转换绿光、543nm处的上转换 绿光和661nm处的上转换红光发光强度在AgCl含量的质量百分数为 1%时达到最大值,与未掺杂AgCl的基质玻璃相比,分别提高了约3.2、3.8、5.4倍。  相似文献   

2.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摩尔组分百分比为75TeO2- 10Nb2O5-10ZnO-5Na2O-0.5Er2O3-xCe2O3(x=0.00、0.25、 0.50、0.75、1.00)的碲酸盐玻璃样品。测量了玻璃样品的吸收光谱、上转换 光谱、拉曼光谱和 荧光光谱。结合Judd-Ofelt(J-O)理论计算了玻璃样品的强度参数Ωt(t=2、4、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荧光分支比β和辐射寿命 τrad,并用McCumber理论计算得到了Er3+的受激发射截面。比 较了玻璃样品中Er3+的放大器带宽 品质因子(σpeake×FWHM)和增 益品质因子(σpeake×τm),分 析了Er3+/Ce3+间能量转移(ET)机 理以及Ce3+对上转换发光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适量Ce3+的引入对于掺Er 3+碲铌锌钠玻璃的光谱特性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掺Er3+含Au纳米颗粒铋酸盐玻璃在波 长为980nm的LD抽运下1.53μm波长处的发光 特性。测试得到表征 Au纳米颗粒存在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位于565~586nm波长 之间,透射电镜(TEM)图像中观察到密集分布形状各 异的Au纳米颗粒,尺寸约为5~16nm。研究表明,随着AuCl含量增加 ,1.53μm波长处荧光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 的趋势,在AuCl掺杂浓度为0.2wt%时取得最大值,为未掺杂时的4.3倍;荧光增强原因归结于Au纳米颗粒SPR引起的局域场增强以及Au 0→Er3+的能量转移,荧光淬灭原因归结于Er3+→Au0的能量反向转移。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F3:xEu3+和YF3:0.14Eu3+,0.08Gd3+系列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 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S)、光致发光(PL)和长余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物相、 结构、形貌、 表面元素、PL和荧光寿命进行了表征。XRD检测表明,合成的样品属正交晶系。ED数据验 证了合成样品的表面元素组分。PL光谱测试表明,YF3:xE u3+的激发光谱由200~300nm的宽带和Eu3+ 的系列窄带激发峰组成,YF3:0.14Eu3+,0.08Gd3+的 激发光谱由200~300n m的宽带和Eu3+,Gd3+的系列窄带 激发峰组成。在319nm紫外光激发下,测得YF3:xEu3+ 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个多峰谱,主峰位于593,3nm。 当Eu3+掺杂物质的量的浓度大于14%时,出现了浓度猝灭现象。在319nm紫外光激发下,YF3:0.14Eu3+, 0.08Gd3+的发射光谱出现Eu3+5D07F1 (593nm,橙光)、5D07F2(613nm,红光)跃迁发光峰,此时,Gd3+ 的掺杂能增强Eu3+的发光。通过色坐标分析可知,当激发波长为374nm时,YF3: 0.14Eu3+的色坐标为 (0.337,0.239),是很好的红色发光粉。对YF 3:xEu3+和YF3:0.14Eu3+ ,0.08G d3+的荧光衰减曲线的拟合证实,存在Gd3+→Eu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PO4:xDy3+,0.06Eu3+系列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 )、扫 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散射能谱(EDS)、光致发光(PL)谱和长余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物 相、结构和PL进行了表征。 XRD检测表明,合成的样品属四方晶系;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在234nm紫外光激发下, YPO4:xDy3+,0.06Eu3+的 发射光谱呈现Eu3+ 的5D07F1(592nm,橙光)和 5D07F2(618nm,红光) 的发光峰;而在354nm的激发波长下,YPO4:0.06Dy3+,0.06Eu3+的发射光谱 呈现Dy3+的4F9/2→6H15/2(486nm、蓝 光)和4F9/2→6H13/2(575nm、黄光)的发光 峰,以及Eu3+5D07F1(592nm、 橙光)和5D07F2(619nm、红光 )的发光峰。对荧光 衰减谱的双参数拟合证实了Dy3+→Eu3+能量 传递的存在。色坐标图显示,在234nm紫外光激发下,YPO4:0.05Dy 3+,0.06Eu3+ 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白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种应用于激光测距的Er3+,Yb3+:glass/Co2+:MgAl2O4复合材料LD泵浦的被动调Q微型激光器。 采用玻璃与晶体复合技术,将增益介质Er3+/Yb3+共掺 磷酸盐玻璃和被动调Q可饱和 Co2+:MgAl2O4晶体进行了光学热复合,复合材料会降低增益介质内部的温度梯度 ,使热焦距变长,模体积 增加,激光光束质量提高;另外,复合材料使腔内损耗减小,腔内的粒子数密度提高,脉宽 变窄,输出能 量增加,从而激光器性能得到提高。在重复频率为10Hz情况下,采 用中心波长为940nm的单管LD作为泵 浦源,获得单脉冲能量为210μJ、脉冲宽度为2.8ns,峰值功率大于70kW的波长为1.5 μm的被动调Q激光输出,光束质量为1.2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适合近紫外光-蓝光激 发的K2MgSiO4:Eu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 射(XRD)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纯相晶体。样品激发光谱由O2-→Eu3+电 荷迁 移带波长为(200~350nm)和Eu3+的特征激发峰(波长为350~500nm) 组成,主峰位于396nm波长处,次级峰位于466nm波长处。在396nm和466nm波长分别激发 下,样品发射峰均由Eu3+5D07FJ(J=0,1,2,3,4)能级跃迁产生,其中619nm波长处发射强度最大。 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增大。在实验测定的浓度范 围内,未出现浓度猝灭现象。样品的色坐标位于红光区,且非常接近NTSC标准。样品发光强 度随温度增加出现温度猝灭现象,发 射峰位置并未出现明显红移。样品中,Eu3+5D0能 级上的荧光寿命约为0.535ms。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熔融淬冷法制备了系列Er3+/Tm3+/Yb3+共掺复合Ag纳米颗粒的铋锗酸盐玻璃样品。从吸收光谱中确定了Ag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位于545nm附近;透射电镜(TEM)图像中观察到均匀分布的Ag纳米颗粒,尺寸约为6~18nm。研究了纳米Ag含量对Er3+/Tm3+共掺复合Ag纳米颗粒铋锗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m3+离子472nm处的上转换蓝光、Er3+离子525nm处的上转换绿光、543nm处的上转换绿光和661nm处的上转换红光发光强度在AgCl含量的质量百分数为1%时达到最大值,与未掺杂AgCl的基质玻璃相比,分别提高了约3.2、3.8、5.4和2.3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Gd2O3,Yb2O3,Er2O3,HNO3,CO(NH2)2和C 12H25SO4Na为实验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纳米Gd2O3:Yb3+,Er 3+上转换发光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 )、差示扫描量热 -热重分析(DSC-TGA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和 上转换发射光谱(UCL )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O(NH2)2与Gd 3+ 离子的摩尔比m影响前驱体的组成,当m=4时,前驱体是由晶态的 Gd2(CO3)3·xH2O构成。该 前驱体在空气气氛下800℃煅烧2h可获得单相的Gd2O3纳米粉体 ,粉体呈近球状,平均粒 径约为30~40nm。上转换发光光谱表明,在980nm波长红外光激发下,Gd2O3:Yb3+,Er3+的主发射峰 位于664nm波长处,呈红光发射,对应于Er3+4F9/2→4I15/2跃迁。在波长为539 nm和562nm附近呈现绿光发射,分别对应于Er3+2H11/2→4I15/2和4S3/2→4I15/2跃迁。Er3+的猝 灭浓度为1%。800℃煅烧合成的Gd2O3:Yb3+,Er3+ 纳米粉体的上转换发光机制为双光子模型, 而1200℃煅烧合成的Gd2O3:Yb3+,E r3+纳米粉体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则为三光子模型。  相似文献   

10.
王飞  田一光  张乔 《光电子.激光》2015,26(8):1520-152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1-x Al2Si2O8:Eu3+ x,Li+0.03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了试样的晶体 结构和发光性质。合成的试样均为纯相的SrAl2Si2O8晶体,单斜晶系,空间群为 C2/m(12); Eu3+和Li+进入基质晶体中,使得SrAl2Si2O8晶胞参数a、b和c 略微减小,只引起了晶体结构轻 微的畸变。试样的激发光谱由位于220~580nm波长的一个宽激发带 和一组锐线峰构成,其中 395nm波长处Eu3+7F05L6激发峰的强度最强。发射光谱位于550~750nm波长范围内呈现多 条锐 线发射,其中595nm和615nm波长处发射峰最 强,分别归属于Eu3+5D07F1磁偶极跃迁和5D 07F2电偶极跃迁。研究了Eu3+浓度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Eu3+浓度的增 加,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最佳掺杂量为0.03,而对试样的色坐标 几乎没有影响;该系列荧光粉浓度淬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d-d)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频溅射技术制备镱铒共掺Al2O3光波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硅单晶(100)衬底上用热氧化法氧化一层SiO2做缓冲层,在高纯铝靶上镶嵌金属Yb,Er,然后用中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镱铒共掺杂氧化铝薄膜。讨论了靶电压及沉积速率随氧流量的变化的磁滞回线效应,分析得出了沉积氧化物薄膜的最佳氧流量。在室温下检测到了薄膜的位于1535nm的很强的光致发光光谱(PL),并在光学掩模下用BCl3离子束对薄膜样品进行刻蚀,得到条形光波导。  相似文献   

12.
有机发光材料可能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有生产成本高、发光易淬灭、发光强度与颜色不易于控制的缺点,因此探索性能优越的稀土发光材料并寻找其应用价值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基于水热辅助固相法制备出Er3+、Eu3+离子共掺杂LaOF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荧光分析仪对不同Er3+掺杂浓度下的LaOF∶Eu3+荧光粉体的相组成、粒径尺寸、形貌及荧光光谱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900℃的温度下煅烧,物相由前驱体LaF3转变为四方相LaOF,且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升高,在365 nm与393 nm波长激发下均呈现出多色可调谐的发光特性,其中365 nm激发下呈现自橙色光向黄色光的转变,而在393 nm光辐射下则由橙色光向品红色光过渡。将Er3+、Eu3+共掺杂LaOF荧光粉制成...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光电子.激光》2015,26(12):2320-2324
利用四氯化硅(SiCl4)水解掺杂法结合高 频等离子体粉末熔融技术制备了Yb3+/Al3+共掺石英玻璃,并利用 X射 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和热膨胀分析等对所制备玻璃样品的结 构特性、物理特性和光谱特 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Yb3+/Al3+共掺石英玻璃的密度和折 射率值与纯石英玻璃相接近,并且呈现出 较好的玻璃态,其热膨胀系数为2.87×10-6,具有较好的Yb3+和Al 3+掺杂均匀性,以及Yb3+典型的吸 收特性和发射特性,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制备的Yb3+/Al3+共掺石英玻璃 已具备成为大功率激光材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14.
储刚  吴静  范华风  孟竺  张静  吴钳 《光电子.激光》2021,32(10):1124-1128
通过溶液燃烧法以La(NO3)3·6H2O,Dy(NO3)3·9H2O和Al(NO3)3·9H2O及C2H5NO2为原材料制备纳米粉体Lal-xDyxA1O3(x=0,0.01,0.02,0.03,0.04,0.05).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晶体结构、形貌、发光强度等内容,结果表明,通过溶液燃烧法在800℃下煅烧4h,Dy3+离子进入到LaAlO3晶格中,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Lal-xDyxAlO3粉体在370 nm的激发波长下,发光主峰位于423 nm处,在掺杂比例为0.03时发光强度最高,其禁带宽度5.54 eV与理论值5.6 eV相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橙红色发光的Y2-2xMgTiO6∶2xSm3+(YMT∶2xSm3+,0≤x≤0.11)荧光粉。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Sm3+样品为纯相,无任何杂质;荧光粉颗粒尺寸为2~3μm,分散性较好且无明显团聚。在407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在500~700 nm波长范围内存在三个显著的发射峰,分别是603 nm(4G5/26H7/2)和650 nm(4G5/26H9/2)处较强的红光,以及566 nm(4G5/26H5/2)处较弱的绿光。Sm3+离子...  相似文献   

16.
以无水乙醇作反应溶液,采用室温共沉淀,合成 了CaHPO4:Tb3+绿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荧光(PL)光谱、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别对所得样品的相结构、形貌、发光 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得到了纯三斜相CaHPO4:Tb 3+;当烧结温度为 400℃时,开始出现相结构转变;温度升高到500℃以上时,晶相完全转变为纯四方晶系Ca2P2O7,但样 品的形貌变化很小,都为分散性比较好、尺寸分布比较均匀的纳米颗粒。同时,利用激发光 谱和发射光谱 研究了Tb3+在CaHPO4和Ca2P2O7基质中的发光性能,在波长为370nm紫外光的激发下,都观察到Tb3+的特 征跃迁(5D47FJ,J=3~6),其中以5D47F5 跃迁发射(544nm)为主,而且CaHPO4:Tb3+的发光强度要明 显强于Ca2P2O7:Tb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