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四元数将三轴陀螺仪以及三轴加速度计的数据进行互补融合,讨论了四元数解算的设计过程,给出了相应步骤的详细代码.实验证明,该算法有效抑制陀螺仪的误差发散,并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三轴加速度计的测量精度,采用一种基于椭球拟合的方法对传感器进行误差补偿,首先建立传感器误差数学模型,然后推导出椭球的二次曲面一般方程,根据最佳椭球拟合条件,解算出误差补偿方程.经过实验证明,该算法把三轴加速度计测量精度控制在0.4%以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模拟电台训练系统的仿真程度,在模拟电台语音通信系统中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构建一种基于SIP协议的语音通信技术.经过实验测试,在多部电台模拟器之间相互构建语音组网通信时延小于200ms,音质清晰,能够清楚分辨出发话人的语音特征,满足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VC6.0 MFC的平台上,利用工业通信中广为流行的多线程CSerialPort类进行多串口通信应用设计,经过反复测试,系统运行良好、性能稳定,给多串口多线程并行数据通信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步BUCK电路和同步BOOST电路级联而成的同步整流BUCK-BOOST电路拓扑,基于STM32F334高性能32位ARM Cortex-M4 MCU构建能量实现的双向流动,并能在同一方向实现升降压功能的数字电源.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熔融淬火技术制备了1.0 mol% Tm3+离子和x mol% Er3+离子(x=0,0.5和1.5 mol%)掺杂 的系列碲酸盐玻璃,通过测量玻璃样品的差热扫描曲线(DSC)、X射线衍射(XRD)图和荧光光 谱,对不同 Er3+浓度下的玻璃物理性能和Tm3+离子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DSC结果显 示,研制的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 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玻璃样品的析晶温度与转变温度之差大于130 ℃,而XRD图则证实了研制的玻璃 样品具有非晶结构特征。在808 nm泵浦激励下,随着Er3+离 子的引入,Tm3+离子3F43H6能级间跃迁产生 的1.85 μm波段荧光显著增强。当Er3+离子掺杂浓度为1.0 mol%时,荧光强度提高了约76%,荧光强度的 显著增强归因于Er3+离子和Tm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然而,随着Er 3+离子掺杂浓度的继续增加,1.85 μm 波段荧光呈现出衰减现象,这归结于Er3+离子浓度的淬灭效应。研究表明,具有合 适浓度Er3+/Tm3+共掺碲 酸盐玻璃是一种应用于1.85 μm波段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的理想 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基于摄像机标定技术的3D输入设备的原理,采用微软研究院的张正友提出基于移动平面模板的摄像机标定方法,分析计算机视觉函数库OpenCV中的摄像机模型;对比棋盘上的角点和其图像的对应点,利用直接线性变换以及最小二乘法来求解摄像机的内参、畸形系数;通过摄像机实时采集不同位姿的棋盘图片,运用空间解析几何,计算出棋盘的位姿.实验结果表明,把棋盘的位姿转化成3D信号输入,可用于虚拟现实系统的3D交互设备,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满足3D输入设备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微波着舰引导系统(舰载MLS)采用相控阵天线和时间基准波束扫描原理,实现对舰载机着舰的精确引导。舰体运动会引发天线各振子相对位置的改变,导致系统引导误差。通过建立舰载MLS相控阵天线方向图及振动误差模型,针对相控阵天线3个轴向随机运动模式对引导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舰体运动造成的舰载MLS引导误差的抑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稳定地跟踪舰体的随机运动,对舰载MLS相控阵天线进行三维运动补偿,有效改善接收端的信号质量,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舰载MLS的引导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掺Er3+含Au纳米颗粒铋酸盐玻璃在波 长为980nm的LD抽运下1.53μm波长处的发光 特性。测试得到表征 Au纳米颗粒存在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位于565~586nm波长 之间,透射电镜(TEM)图像中观察到密集分布形状各 异的Au纳米颗粒,尺寸约为5~16nm。研究表明,随着AuCl含量增加 ,1.53μm波长处荧光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 的趋势,在AuCl掺杂浓度为0.2wt%时取得最大值,为未掺杂时的4.3倍;荧光增强原因归结于Au纳米颗粒SPR引起的局域场增强以及Au 0→Er3+的能量转移,荧光淬灭原因归结于Er3+→Au0的能量反向转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