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6,(21)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他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和对绘画的坚持,为他以后在绘画上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洪绶的绘画对后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作品的线条有种灵活性和装饰的美感,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他在古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体现出绘画作品中无穷的生命力,与当时的时代特点相融合,对后世绘画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3)
陈洪绶身处明末清初这个中国古代人物画逐渐走向衰落的时代,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开创了古代人物画新的风貌,在当时具有超前的意识,被学者尊为"代表17世纪出现的许多有彻底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其独特的审美观、艺术创作宗旨和绘画风格,给以后的人物画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3)
陈洪绶绘画以高古奇崛之风著称于世。在其人物画中,芭蕉形象主要在三类题材中出现:1.高士、仕女题材;2.历史人物故事题材;3.佛教及佛教相关题材。本文拟通过对陈洪绶此三类题材的人物画的研究,探析其人物画中的芭蕉意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3)
陈洪绶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孤傲、冷僻的性格,他高古奇骇、狂怪敦厚的绘画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席勒的绘画中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和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及其短暂的艺术人生也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深思与启发。两人同样自幼天资聪颖,同样有曲折的人生经历。文章对中西艺术史上两位同样以绘画人物形象造型扭曲怪诞著称的画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两位画家艺术手法形成的原因与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陈洪绶是我国明末一位杰出的绘画奇才,与崔子忠齐名,两者有"南陈北崔"之称。陈洪绶的一生是坎坷多舛的,但他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革新派画家,尤其是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更高,其人物画造型独特、风格别致、气韵古雅,可谓晚明人物画的典范,是我国人物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正>磊落超拔妙韵生——读陈洪绶《玉人捧珍图》历史上一些百年无人比肩的大家,他们大多在幼年时就显示出了在绘画艺术上的超人天分。传说陈洪绶四岁为富家子弟伴读时,在主人家新粉的墙上画了几尺高关公像,关公手捻长须,肃穆谨严,不怒自威。主人见后,急忙率领举家叩拜,并将此室设成香堂。清代学者张庚在《国朝画微录》中这样评价陈洪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谢赫"六法"之"骨法用笔"体现为画者的性情、修养和品格。陈洪绶刚正直率的性情,有赖于其广博饱游而形成的深厚修养以及幽淡超脱、坚毅卓绝的品格。这些以特定的方式深刻地反映在其人物画艺术的用笔用线中。"骨法用笔"与陈洪绶内心状态之间的密切关联,体现为陈洪绶人物画中"铁骨"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8.
压白尺考     
压白尺,也叫"飞白尺",又称为曲尺、门尺,与门光尺一样,亦属于中国营造用尺的占筮尺体系,是在营造建筑,制作器物时,用来度量、掐定屋宇、庭院、门户乃至床房器物尺寸吉凶的专用工具(图1),进制有二,一为九进制,一为十进制,寸位以洛书九宫和天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3)
艺术家陈洪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和原创精神。陈洪绶一生作品繁多,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及书籍插图等各种题材与门类,其中人物画尤为突出,具有丰富的形式特征和复杂的意象内容,同时结合其身处的时代,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解读出时代与个人的交互关系。因陈洪绶的人物画作品为数众多,所以文章仅择取其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代表作加以分析,以求体现艺术家不同时期人物画作品的表现特点及其通过作品传递出的讯息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陈洪绶的好友张岱在其著作《陶庵梦忆》中对陈洪绶的"水浒牌"进行过一段很到位的描述。本文从《水浒叶子》浅谈了陈洪绶的人物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7)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画坛鼎鼎有名的磊落不羁的画家。其人物画艺术表现手法简练质朴,人物形象变形夸张,衣纹线条清圆细劲、流畅挺拔,设色古雅沉着,颇具装饰趣味,形成了怪诞迂拙的鲜明个性化风格。文章就陈洪绶人物画艺术所体现的骨力、骨法与风骨方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
陈洪绶的工笔花鸟画笔法细腻精谨,与二维动画的绘画技法手段非常类似。工笔重彩类绘画用线条表现形体,要求画面线条简洁准确,能表现出绘画对象的形体和空间透视。二维数字动画在制作上也是通过线条表现形体和空间,线条讲究准确、活泼、均匀、稳重等特点,两者的理念是相同的。数字动画在表现工笔画色彩方面与传统二维手绘动画相比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图形处理软件将画面的运动物体进行分离保存,再导入数字动画软件中进行补间动画制作,便可以迅速完成。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5)
造型艺术中的空间,通过不同层次的体现,主要用来显示物体形象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构成关系。中国古代绘画在空间营造上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至今仍作为营造空间的标准例证。文章以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为例,解读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中空间营造的特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建筑也是一种造型艺术,但它与绘画、雕塑不同,建筑的形象必须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前提下,应用合适的材料与结构方式组成其基本的造型。它不能像绘画、雕塑那样用笔墨、油彩在画布、纸张上任意涂抹;不能像雕塑家那样对石料、木料、泥土任意雕琢和塑造。它也不能像绘画、雕塑那样绘制、塑造出具体的人物、动植物、器物的形象以及带有情节性的场景。建筑只能应用它们的形象和组成的环境表现出一种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15.
明末文人造园家米万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万钟是晚明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造园家。本文力图从米万钟的文人修为入手,分析其书法、绘画中所表达的感情、性格、爱好,提炼出与文人园有关的元素、情绪。并以这些诗词图赋作为研究史料,对其三座私园的历史变迁、景点布局、园林特色与园林活动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总结分析米万钟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思想。米万钟的私园是其进行文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其文人修为成为其营造园林的指导思想,米万钟的造园活动正是古代文人营造文人园的典范,其造园思想也为古代文化遗产涂抹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传统中国人物画中被称为"仕女画",在日本被称为"美人画"。中国传统仕女画中的工笔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中的美人画,虽然名称上有差异,但实质上属于同一种绘画题材,二者以各自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现东方人对女性美的认识。文章首先分析仕女画与美人画发展的历史环境,然后运用个案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陈洪绶和喜多川歌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影响中日女性形象绘画走向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香景营造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香景营造风格。以19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州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书籍绘画对其植物香景进行解读。首先分析怡园植物,结合传统香文化背景,对其主要香景植物进行梳理;其次,选取园中典型香景,根据香景植物与园林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其营造方式;进而从多角度解读怡园香景的审美特征,挖掘古典园林香景的营造特点,为现代香景植物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7)
该文以陶瓷绘画艺术发展现状为依据,对陶瓷绘画艺术语言和意境营造方式的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0)
文章运用图像学分析的方法对中西绘画表现内容和空间营造进行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背景、哲学基础不同,在绘画空间营造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在观察方式和构思方式上也存在不同,但是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湖南永顺老司城营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部位的装饰纹样直接影响着建筑形象效果,而不同部位的装饰纹样也存在差别。本文从遗址类、墓葬类、石雕刻类、建筑构件类以及器物类等不同部位的装饰纹样进行依次分析,旨在找出其相同与不同点,为今后的传统村落与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