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我国部分村落建设规划中存在景观特色缺失的问题。本文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通过对景观符号学发展的总结梳理,探究去符号化主义背景下村落景观符号与自然、地域、文化等符号间的结合点,并选取案例实证演绎,从顺地立意、生态自然、传承文化、尊重行为、勇于革新等方面解读村落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而实现景观符号在村落景观营造中的准确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铭  匡臣 《华中建筑》2023,(6):69-73
历史街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却往往陷入发展式微与更新失力的困境。基于街区现状研究,引入场景叙事价值构建体系,通过场景与六合片历史街区耦合叙事,构建以路名文化及历史建筑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网络,形成生活化网状景观廊道;以历史事件表征与当代生活事件补充的在地符号戏剧化体系,形成展示性空间体验序列轴带。在尊重历史街区既有环境基础上,通过重塑空间符号、营造情感共鸣等手段培育街区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肖瀚 《建筑与文化》2016,(12):220-221
空间句法是一种致力于对建筑、聚落、城市形态包括景观在内的一种研究空间结构组织与人类社会形态之间联系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对于人居空间结构形态的量化描述。在传统古镇街巷空间形态解析领域,空间句法提供一种定量的,理性的方法去解读古镇所表现的街巷空间形态。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对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濯水古镇保护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密云古北水镇为例,提出"构建—表达—体验"的时序关系,对古镇景观的文化意象做出解读和研究。对景观意象生成过程中的文化特质,围绕"创作者""创作对象"和"体验者"展开分析。梳理古镇景观的文化意象从设计师到落实至物质空间,再到被游客感知的全过程。最后对古北水镇的景观文化意象营建提出建议,并为文化意象的创新营构和表达模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葛牌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化生态理念,分析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不可再生性、历史传承性和关联性等基本特征,从物质、观念和行动3个方面解读历史古镇的文化生态要素,解析历史古镇存在的文化生态失衡现象,探寻空间整合策略,包括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承、物质空间信息的整合、空间信息的叠加与整合、古镇经济的振兴等方面,强调文化、人、空间、社会之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高雅 《建筑与文化》2016,(8):102-104
五台古镇依托于秦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南五台山独有的地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空间格局。但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冲击,古镇传统历史格局和空间形态受到颠覆性的破坏,古镇的传统文化和场所精神面临消失的危险,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城镇建设。文章从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两方面入手解读空间格局,挖掘五台古镇在城镇选址、自然格局、空间营建、轴线序列等方面蕴含的人居智慧,从而提出空间格局再生的策略,通过格局保护、形态延续和资源整合等空间再生策略,营建“大山大水、小街小巷、古镇古韵”的古镇再生格局。  相似文献   

7.
展览是公众获取相关历史、知识、文化和技术等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公众休闲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首先对空间叙事理论进行分析,其次从空间叙事参与者、空间叙事内容和空间叙事表达三方面对展示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将策略应用于房车体验中心设计,为将来展示空间设计提供重要的实践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毛坦厂镇是皖西地区唯一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本文以皖西地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毛坦厂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对古镇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通过空间深度值、空间整合度、空间可理解度等一系列分析来解读古镇的空间形态特点,同时指出古镇空间形态与其所滨临的水系之间并没有形成滨水古镇所常见的密切互动关系。本文对这一形态形成的历史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文章为皖西地区滨水古镇空间形态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详  成玉宁 《中国园林》2021,37(3):56-61
消费主义时代的空间生产以符号审美为表征,消费者通过感知符号特征完成对消费空间文化意义的解读。基于此,选取上海音乐谷作为研究对象,借用场景理论探讨由生活文化设施组成的场景如何影响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感知。通过利用主轴编码技术分析消费者网络点评数据发现:在音乐谷历史性城市景观中,消费者对于由消费空间构成的"现代化享乐场景"感知度最强。从历史性城市景观由"消费空间"向"空间消费"让渡的现实出发,指出当代历史空间的日常"使用价值"开始让位于经济"符号价值";空间的消费性超越社会性与文化性,成为消费者感知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主要方式。由此提出:在现代消费空间的地方性建构过程中,保持地方文化原真性的同时满足人们现代化消费需求,是历史性城市景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古镇通过其历史积淀,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使其有别与普通城市,成为旅游热点。本文选择以五凤古镇为例,从空间格局分析出发,结合空间意象,对古镇整体空间、街巷空间、节点空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提出古镇旅游开发应加强整体景观线路规划、保留现有优势、进一步统筹老街区古镇的关系、加强纵向街道打造、打造重要景观节点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望城斑马湖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沉淀,适于利用叙事性空间理论来建构景观。通过对叙事性景观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首先明确叙事的概念,界定叙事景观范畴,并提出叙事性景观自循环体系。然后结合望城斑马湖公园景观设计工程实例,挖掘与提炼叙事性景观素材。最后从叙事点的建构、顺序、联结、对比四个层面来阐述历史情境叙事性表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引用"拼贴城市"的相关理论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峰尾古镇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古镇的空间形态拼贴进程,并从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对古镇空间的拼贴进行评价,最后反思了古镇的当代破坏并阐述古镇形态历史拼贴方式对当代古镇更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白水营是漳州东部一个没落的历史城镇。古镇开发面临着如何在承传存续中寻求创新发展的难题。基于韧性城镇生命体系理论,从白水营古镇当前特色产业链断裂、地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告危和传统街巷空间肌理破碎等现状识别出发,探索出一套由形态、文态、业态合成的内生推力和由生态与政策制度势态构成的外在拉力共同合成的古镇复兴的动力机制。最后从产业、生态、文化、空间和制度5个层面提出白水营古镇复兴的韧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林枫  王欣 《园林》2021,(1):61-66
云栖竹径是杭州最具诗情画意的地方,也是杭州景观叙事的典范之一.文章通过现场调研、文献整理等研究方法,简述景观叙事的来源.借鉴叙事语言总结得出景观叙事的表达机制,并从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2个角度分析云栖竹径的景观叙事表达,得出线性点状的景观叙事艺术形式与自然情、生活情、人文情3方面的文化内涵,探索景观叙事表达的理论依据,使...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21,(1)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景观生态格局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山地历史城镇在与山水环境、地域文化的适应过程中逐渐生长出山水相依、紧凑立体及多元丰富的形态肌理,其背后反映的是"自然与人文""历史与景观""生态与形态"的良好逻辑关系。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形态,文章通过探析形态理论的进化变迁与山地历史城镇的演变规律,借鉴生命学研究方法,提出"形态基因"的概念,以空间图谱的方式,从外部物质性状和内在信息因子两个角度入手,将山地历史城镇形态的基因构成要素分解为生态因子、形态因子和文态因子,建立"三态融合"的形态基因保护与更新方法,并对走马古镇、寸滩古镇、中山古镇、松溉古镇4个典型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图谱进行测绘与解读,试图为山地历史城镇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陈辰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4,(2):119-123
纪念性景观中通常记录着曾经发生的事件和信息,运用纪念与回忆的景观空间再现,真实保存的景观呈现,历史的景观重现与历史故事的创造等景观叙事的手法能够很好地实现事件的表达。在大禹神话园的景观叙事中,通过设置"禹父鲧治水","大禹治水"和"南方治水"上、中、下三个主题区来叙述大禹治水的历程,并通过故事、空间和意义三个方面表达出大禹神话园的叙事层次和纪念内涵。  相似文献   

17.
姚萍  袁犁 《规划师》2010,26(1):21-25,31
黄龙溪古镇的景观空间具有特殊的逆向空间组合特征,空间类型独特多样,整体上讲究内外环境的融合、人与空间的和谐,反映出内外景观空间层次的有序、交融而连续的特点,体现了外环境影响内环境、外空间引申内空间、不断派生物质和行为空间的逆向空间组合与生成序列。其逆向空间形态经历数百年的历史演化,景观空间不断延伸且合理发展,但新城区局部却受到现代城市设计空间模式的不利影响,对逆向空间景观的延续性有所破坏。通过对黄龙溪古镇逆向空间景观构成和演化的解析,有助于寻求原生态空间的关系及规律,为更好地恢复古环境空间的多维性和可持续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与风貌的展示窗口,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景观叙事策略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设计,能够强化使用者体验,增强街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使街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从理论出发,探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叙事性景观节点塑造与空间逻辑构建方法,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语境化的景观空间形式是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景观形态对地方文化表达的积极回应。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南门园区规划采用语境化的景观设计理念,从形式符号、组织结构、景观的重新整理与推演等方面提出语境化的景观空间构想,并对景观形态控制进行探索,为景观的地方文化表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制定其景观要素构成与景观格局判定的解译标准;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地籍舆图及现状测绘等资料,建立龙兴古镇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2套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Depthmap软件分别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剥离出龙兴古镇的3个历史阶段:形成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并对各阶段的特征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历史事件、文化兴衰、职能转变等历史背景,总结提取影响层积规律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层积规律解译的基础上提出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