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座落于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南开大学校园内。它在国家重点学科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于...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产业》2010,(5):I0003-I0004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何炳林院士领导下,在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创建的,依托于南开大学。1989年被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0年通过论证,1995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  相似文献   

3.
正"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建成验收,是在依托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原铸造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发展成为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支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隶属于国防系统,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产业》2009,(10):I0006-I0007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吴林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关桥院士和杜善义院士分别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哈工大焊接专业,该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个焊接专业。198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89年在焊接专业的基础上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正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和7个试点实验室之一,于1991年组建,已4次通过国家评估。实验室创始人是我国杰出的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实验室依托学科是我国高校第一个高分子材料专业,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及最早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固定人员52名。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瞄准国家关键需求和国际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前沿,以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及加工为特色,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建设高分子材料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科研实验用房和价值5 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6.
《新材料产业》2009,(9):I0002-I0003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何炳林院士领导下,在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创建的,依托于南开大学。1989年被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0年通过论证,1995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现任实验室主任宓怀风教授。学术委员会由国内高分子界著名专家15人组成,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卓仁僖教授。  相似文献   

7.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UESTC)是以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新型传感器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功率半导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于2006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组建,2008年10月通过科技部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雷清泉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李言荣院士。实验室覆盖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4个博士点学科,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子材料的薄膜化和电子器件的集成化以及介电-磁性-半  相似文献   

8.
《中国计量》2002,(12):51-51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湖南大学建立 ,前身为“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传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汪尔康院士 ,实验室主任为湖南大学校长王柯敏教授。该实验室依托的分析化学学科已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1人 ,13人为教授 ,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博士生导师9人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实验室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 ,拥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40多台(套)。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纳米和单分子…  相似文献   

9.
正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发展新型陶瓷科学与技术,开拓新型材料领域的学科前沿。该实验室的前身——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于1987年被评为重点学科,1988年列为世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室是在原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国家重点学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所属的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于1993年12月正式被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原名国家教委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开放实验室,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改名为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从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材料进展》2010,29(2):53-55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东华大学,于1992年立项建设,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2003年与2008年两次通过国家评估,是国内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实验室学科基础为“纤维材料”学科,从1954年由国内著名的化学纤维专家钱宝钧、方柏容先生在东华大学前身原华东纺织工学院创建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起,纤维材料学科历经50余年的积淀和发展,成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和“九五”、“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伴随着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学科的发展而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材料进展》2013,(12):760-763
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 Center for Advancing Materials Performance from the Nanoscale, CAMP-Nano,以下简称“微纳中心”)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微纳尺度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原位、定量、动态测试技术为主要工具,辅助以计算机模拟和理论计算,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3.
林刚 《低温与特气》2005,23(1):39-39
中国科学技术部近日组织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20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5周年纪念大会,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做工作报告时说,截至2003年底,中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61个,筹建试点国家实验室6个,一个覆盖基础研究主要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是纺织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研究领域的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同时依托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为主体,以纺织学院  相似文献   

15.
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座落于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南开大学校园内。它在国家重点学科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于1989年3月通过专家组论证批准立项建设,1991年开始正式实施,1995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该实验实为我国功能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具有以何炳林院士为首的一批在吸附与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颇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购置了一批90年代先进水平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可接待国内外的访问学…  相似文献   

16.
《材料工程》2016,(12):2-2
<正>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是纺织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研究领域的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同时依托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为主体,以纺织学院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媒体报导,科技部日前正式批准新建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至此,我国运行的和在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98个。新建的17个实验室分别是: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城市和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科技部对54个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组织了评估,其中工程领域34个,材料领域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部门实验室4个。 工程科学领域实验室中,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产业》2010,(5):I0008-I0009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1984年获准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建设,198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秉承“团结、拼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材料进展》2012,31(3):59-61
坐落于沈水之滨、东北大学美丽校园的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RAL),前身是于1954年建设的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1989年金属压力加工联合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控制理论及应用4个博士点学科共同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成功。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惟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第2次通过了国家评估。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