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摘     
《铀矿冶》1996,(3)
文摘流动注射ICI.-MS法测定铀:AldstadtJosephH,etal,Anal.Chim.Acta,1996,319(1/2),135~143提出和试验了一个在线测定环境样品中铀的流动注射(FI)系统。为了使载流、样品液、淋洗剂和洗涤剂通过分...  相似文献   

2.
文摘     
《铀矿冶》1994,(4)
文摘以汞膜电极吸附溶出伏安法批式和连续流动测定铀(Ⅵ):EconomouA.,etal.,Analyst,1994,119,279-285铀(Ⅵ)用旋转盘式汞膜电极、以8-羟基喹啉作络合剂(批式)方波吸附溶出伏安法,或用壁式喷射汞膜电极、以钢铁试剂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用CVD动态沉积法连续制备YBCO起导带的实验结果。以Y(TMHD)3,Ba(TMHD)2,Cu(TMHD)2为挥发源,高纯Ar和O2分别为载流和反应气体,在移动的金属Ag基带上,以10-15cm/h的带速制出了有强烈C-轴取向的YBCO超导带。最好样品的Jc达到1.4×10^4A/cm^2(78K,OT)。  相似文献   

4.
本采用MOCVD技术,以Y(TMHD)3,Ba(TMHD)2,Ba(TMHD)2和Cu(TMHD)2为挥发源,高纯Ar和O2分别为载流气体和反应剂,金属Ag带有基体,在沉积温度为850℃,沉积过程中系统总压低于1.33kPa的条件下,研究了4种民政部的YBCO生长特点;4种沉积方式所制样品成分的均匀性、沿c-轴取向情况以及表面形貌均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文摘     
《铀矿冶》1996,(4)
文摘革取有机相乙醇溶液中铀(VI)的极诸行为和测定:DegueldreC,etal,Anal.Chlm·Acta,1996,321(2。3),201。207用直流极谱法和差示脉冲极谱法,对以醇稀释的烃一HDEHP-TOPO,或烃一TOA的革取有机相中...  相似文献   

6.
用Na3AlF6-AlF3-CaF2-MgF2-LiF-Al2O3体系中的低摩尔比(n(NaF)/n(AlF3))电解质进行低温电解实验,以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学习样本,让网络学习以建立各种电解条件与对应电流效率间的非线性映射,用来预报不同电解条件下的电流效率,研究了各种电解工艺参数对电流效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碱法原地浸出采铀中的结垢与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问龙  李建华 《铀矿冶》1995,14(2):84-88
本文简要介绍了减法原地浸出采铀中的结垢问题—结垢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止的办法。试验表明,结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中Ca2+和CO32-主要分别来自地下水、矿层和溶浸剂。在溶浸液流动回路中,加人少量的(NaPO3)6等化学试剂可有效地抑制结垢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文摘     
《铀矿冶》1995,(2)
文摘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磷灰石矿物中的铀:FujinoO,etal·,Anal·Chim.Acta,1994.296,6368溶剂车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已应用于磷灰石中铀的测定。一个高酸性革取剂(PK。一...  相似文献   

9.
《Analyst》1998年第123卷第1期刊登了YaseminT.等人用三辛胺(TOA)浸渍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从水溶液中回收铀的文章。作者对萃取条件和解脱进行了详细研究。最佳萃取条件为:水溶液中铀浓度为25×10-6;萃取溶液酸度为pH=2;萃取溶液体积与TOA浸渍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质量比为500(mL/g);TOA-环己烷溶液中TOA浓度为10%(V/V);萃取时间为1h;萃取温度为23℃。在上述最佳条件下,铀的回收率为90.0±3.0%。用(NH4)2SO4、Na2CO3、NH4Cl-HCI…  相似文献   

10.
用真空电弧熔炼合成SmMn2Si2金属间化合物,并对合成条件进行研究,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SmMn2Si2属ThCr2Si2型体心四方晶系结构,晶格常数a=3.985A,c=10.490A,化合物中钐和硅的特征轨道,(3d5/2,2p3/2)结合能较单质状态分别减少0.6eV和增加0.3eV。  相似文献   

11.
支撑液膜萃取在流动注射分析在线分离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振江  张岚 《铀矿冶》1998,17(2):127-133
本文对支撑液膜萃取用于流动注射在线分离进行了探索。支撑液膜分离的原理是将有机相吸附到能将两种水相分开的微孔膜中,使待分离的物质从一种水相转移到另一水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以铀(Ⅵ)为研究对象表明,支撑液膜萃取分离可用于流动注射分析,为复杂体系微量组分提供了又一快速、自动的分析方法。在流动注射系统中,试样中微量铀经磷酸三丁酯(TBP)支撑液膜萃取分离后,在已有的测铀(Ⅵ)条件下测定,方法的测定范围为10~100μg/mL铀(Ⅵ),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每小时可以完成20次样品测定,膜使用寿命为1个月(100个样品次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初始成分为T11.8Ca2.6Ba2.0Cu3.0Oy,研究了一步合成和二步合成的短时间高温烧结及真空封闭较低温长时间热处理的T1-2223制备工艺。用上述2种工艺均合成出单相性(2223)好的样品,其超导转变的起始温度Tc(onset)、零电阻温度Tco以及转变宽度△Tc分别为:一步合成样品Tc(onset)=135K,Tco=127.5K,△Tc=5.0K;二步合成样品Tc(onset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初始成分为Tl_1.8Ca_2.6Ba_2.0Cu_3.0O_y,研究了一步合成和二步合成的短时间高温烧结及真空封闭较低温长时间热处理的Tl-2223制备工艺。用上述2种工艺均合成出单相性(2223)好的样品,其超导转变的起始温度Tc_(onset)、零电阻温度Tco以及转变宽度△Tc分别为:一步合成样品Tc_(onset)=135K,Tco=127.5K,△Tc=5.0K,二步合成样品Tc_(onset)=140K,Tc。=128.7K,△Tc=7.5K。从制备工艺方面对提高Tl-2223的Tc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光电子能谱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高石灰用量条件下,凡口方铅矿一黄铁矿选择分离的机理。高石灰介质中,黄铁矿表面形成了Ca(OH)_2、Fe(OH)_3亲水膜;方铅矿表面形成了ca(OH)_2、HPbO-_2亲水膜,加入高浓度丁基黄药后,方铅矿表面亲水组分向疏水组分Pb(BuX)_2转化,而黄铁矿表面由于优先氧化仍生成Ca(OH)_2、Fe(OH)_3亲水组分,无双黄药生成,造成方铅矿与黄铁矿的选择性分离。而高浓度乙基黄药既不能使方铅矿表面转化成Pb(FX)_2.又不能在黄铁矿表面生成双黄药,不能实现二者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王友绍  孙国新 《铀矿冶》2000,19(1):51-55
研究了N,N,N′,N′-四丁基己二酰胺(TBAA)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的机理。通过考察HNO3浓度、UO2^2+浓度、TBAA浓度及温度对轴分配系数的影响,得出了萃合物的组成为UO2(NO3)2.TBAA,还对TBAA萃取HNO3及铀的反萃取进行了研究,并计算出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研究了饱和萃合物的IR光谱。  相似文献   

16.
《铀矿冶》1995,(1)
在线预富集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金《Talanta》1994年第41卷第4期刊登了P,l>i等人关于在线预富集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金的论文。流动注射中的在线预富集技术与原于吸收光谱结合(FI-AAS),为许多微量元素提供了灵敏和快速...  相似文献   

17.
金属离子对蓝晶石可浮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宏军  毛钜凡 《非金属矿》1996,(1):27-29,40
作者研究了Al^3+、Fe^3+、Ca^2+、Mg^2+4种金属离子对蓝晶石-油酸钠体系浮选行为的影响。认为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或沉淀,对矿物的浮选行为有重要作用,进而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了金属离子的吸附沉淀百分数(PAP),并用PAP成功地解释了金属离子对蓝晶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预防碱—集料反应建材地质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碱-集料反应概述 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简称AAR)现象自1940年美国科学家T.E.stanton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已有许多混凝土工程遭受AAR破坏的报导,AAR是混凝土中存在的游离碱金属离子(K+、Na+、Li+……)与具有碱活性的集料产生化学反应,其生成物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一种现象。已经发现的AAR有三种类型:1.1碱—硅酸反应(Alrali-Silica Reaction简称ASR) 碱—硅酸反应是指活性的二氧化硅集料与混凝土中的碱…  相似文献   

19.
智利的法奇纳尔金银矿爱达荷州的克达伦(Coeurd′Alene)矿业公司将开采智利南部的法奇纳尔(Fachi-nal)金银矿,该矿属该公司所有。新矿山预计约18个月建成投产,投产后第一年计划产出41000oz(1oz=31.103g)金和260万oz...  相似文献   

20.
张恩慈 《铀矿冶》1999,18(2):242
IanCroudace等人在《Anal.Chim.Acta》1998年第371卷第(2~3)期上发表了以硼酸盐分解样品,以串联的离子交换和萃取色谱技术分离,快速测定土壤中钚和铀的文章。土壤中铀的质量分数近似在0.5~3μg/g之间,而天然钚在自然界不存在。由于大气核试验、偶然核事故及人造卫星烧尽后重返大气层等原因,增加了土壤中钚和铀的质量分数。作者对土壤中钚和铀的分析方法从样品分解到测定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本方法与以前的方法相比,在两个方面有了改进:一是采用硼酸盐分解样品,克服了两次王水分解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