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钢超低硫钢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钢生产X70、X80管线钢为平台的超低硫钢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分别对转炉、LF精炼过程钢水硫含量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转炉吹炼过程增硫主要来自于铁水脱硫渣和废钢中带入的硫,LF炉深脱硫主要取决于钢包顶渣的控制和强搅脱硫的搅拌功。通过工艺调整,使生产X70、X80管线钢时LF炉终点w[S]可稳定控制在0.005 0%以下,平均w[S]为0.001 1%。  相似文献   

2.
以包钢X80管线钢成分、组织、性能为研究基础,结合制管过程使用的焊接工艺和焊缝组织、性能特点,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高强、高韧的X80管线钢埋弧焊丝用BGX80盘条,并利用CCT曲线、拉伸试验以及金相检验等手段分析研究了其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包钢摩根生产线采用X80管线钢埋弧焊丝用钢盘条控制轧制技术与延迟缓冷技术,保证了盘条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3.
包钢生产的X70管线钢在露天环境中暴露放置3年后,钢管表面腐蚀并不严重,具有类似耐候钢的腐蚀形貌特征,而国内某钢厂生产的X70管线钢在相同环境下放置相同时间后,表面腐蚀较为严重,文章通过采用周期腐蚀试验对包钢生产的X70管线钢与国内某钢厂生产的X70管线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包钢X70管线钢耐大气腐蚀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4.
X80管线钢在外力作用条件下由于断裂韧度不足可能引起断裂事故。试验测得包钢产X80管线钢CTOD值,按照Wells提出的CTOD断裂判据对其断裂韧度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断裂韧度测试及评估结果可供科研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工艺条件、冶金效果等方面分析了LF-RH二次精炼法的工艺特点和主要缺点.通过对LF-RH工艺进行改进,采用RH+ LF双联的冶炼工艺,生产的X80管线钢铸坯中的T[O]平均为20×10-6,氮平均为38×10-6,为生产高质量管线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宝钢管线钢炼钢生产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钢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批量生产管线钢以来,已经生产了API-X42~X80、抗硫化氢X52~X65等钢级管线钢合计超过400万t,并于2006年成功试制了X100和X120厚板管线钢。管线钢板卷已经用于塔里木盆地输油管线、苏丹管线、西气东输管线、中俄管线等国内外输油、输气重点工程。在十多年的生产中,炼钢通过改进装备、集成一贯工艺技术以及现场操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在管线钢的纯净度控制、铸坯成分均一化控制以及表面缺陷改善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实物[P]达到50×10^-4%,[S]达到12×10^-4%。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包钢生产X65M管线钢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不同Nb含量、成品厚度与取样方向对X65M管线钢卷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数据分析得出,化学元素Nb能够有效细化X65M管线钢卷板晶粒,相同热轧工艺下,成品厚度越薄X65M管线钢卷板低温韧性越好,横向取样机械性能明显高于30°方向取样机械性能。这将为包钢的实际生产和产品验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爱梅  智建国  刘平 《包钢科技》2006,32(Z1):29-32
通过包钢-炼钢复吹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工艺路线下生产重轨钢钢的氢、氧、氮控制水平研究,得出在稳定钢中w[H]、w[O]的基础上,主要是对钢中w[N]的控制,并提出了技术措施,结果重轨钢中w[N]同比降低10×10-6、w[H] w[O] w[N]≤60×10-6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马鑫  杨吉春  李彬 《包钢科技》2018,44(1):49-53
对包钢2250mm热轧线生产的SPHC钢卷出现边部裂纹进行了分析,认为钢卷w[Mn]/w[S]较低,使板坯边角部位易出现微裂纹,并在轧制过程中随着金属流变至带钢边部而形成缺陷。经实践,w[Mn]/w[S]≥12时,可有效避免SPHC边部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H2S含量偏高特殊环境下使用的X65M管线钢产品抗氢致裂纹(HIC)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化学成分、元素偏析、非金属夹杂物对抗氢致裂纹影响的机理分析,指导冶炼过程硫、磷、氢及氧化夹杂物等关键工艺控制,并通过连铸过程严格的保护浇铸措施,实现了钢水w[S]0.002%,w[P]0.010%,w[H]2.0×10-6,钢中各类夹杂物小于1.0的控制水平。X65M管线钢抗氢致裂纹检测符合产品开发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碳、铌钛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及控轧控冷工艺在包钢2250 mm热轧生产线成功开发出3~6 mm厚高强焊管用热轧卷板,该钢屈服强度≥670 MPa,抗拉强度≥750 MPa,断后伸长率≥19%,强韧性匹配良好,具有良好的冷弯性能和焊接性能,能够满足客户高强焊管的生产。实现了包钢高强焊管用薄规格热轧卷板产品的批量生产和供货。  相似文献   

12.
南钢根据中俄东线油气管道Φ1422 mm特宽幅X80M管线钢制管要求和5300 mm宽厚板生产线工艺装备特点,通过低温用特宽、特厚钢板的合金设计、微观组织细化、TMCP精细调控等技术,成功开发了低温超大输量管道用钢的成套工业化制造技术。为了提高30.8 mm钢板的低温韧性,320 mm铸坯进行转钢展宽轧制,展宽3道次,压下量80mm;展宽后进行纵道次轧制,压下量都在22mm以上,钢板进入超快冷进行冷却,开冷温度设定为740~750℃,终冷温度430~450℃。得到了晶粒均匀细小的针状铁素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良好的低温韧性的低温管线产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采用低碳成分设计和TMCP工艺开发X80钢级石油输送管用热轧卷板的关键控制技术和工艺路线。通过低碳多合金强化等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控制钢水的纯净度和板坯的偏析,采用合理的两阶段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工艺,可以得到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组织。检测指标表明:强度指标和低温韧性等各项力学性能良好,满足中石油"西二线"管道工程用热轧卷板技术条件,制管后管体取样各项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X80管线钢为例,对2250热连轧生产高级别管线钢的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进行了阐述。对生产的X80级高级别管线钢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析出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250热连轧生产的厚度规格为18.4mm的X80高级别管线钢力学性能优良,平均屈服强度为655MPa,平均抗拉强度为750MPa,屈强比为0.87,-20℃条件下平均冲击功为300J,-15℃条件下DWTT平均纤维断面率为95%。通过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发现X80级高级别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加针状铁素体组织,析出物分布均匀,尺寸约在20nm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低碳高铌C-Mn-Mo-Nb系或C-Mn-Cr-Nb系,同时结合纯净钢冶炼连铸工艺和热机械轧制工艺等技术,在鞍钢ASP流程开发出X70管线钢热轧卷板。其产品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组织,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焊接性能和抗HIC性能,制成螺旋埋弧焊管已应用于国家重点管线工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八钢公司进行X70管线研发的生产工艺路线,采用了三种成分设计(中C-Nb-V-Cr、低C-Nb-V-Cr-Mo和低C-Nb-Ni-Cu-Cr),热轧采用低温轧制和低温卷曲并精确控制出钢温度、粗轧反馈温度和中间坯厚度。三种成分的强度、韧性等指标有如下差异:无论何种成分设计均能得到合格的强度指标和CVN指标,明显差异在于中C-Nb-V-Cr成分DWTT指标在0℃条件下SA%比例不足50%,低C-Nb-V-Cr-Mo和低C-Nb-Ni-Cu-Cr在-30℃条件下SA%仍表现较好的指标,组织进行分析认为:中C-Nb-V-Cr-Mo成分设计中出现严重的平行的偏析带和粗大的板条贝氏体是造成该方案韧性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低C成分设计可得到针状铁素体+少量贝氏体,M-A组元呈弥散分布,并有效降低铸坯带状偏析,可使材料获得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室4辊轧机和保护气氛管式退火炉,对0.04C钢CSP工艺生产的3姗热轧板进行冷轧(至0.8mm)和退火试验,并用蚀坑法对退火试样进行织构分析;同时对包钢薄板厂CSP3mm热轧板冷轧的1.2姗板卷退火试样进行了X-射线检测。结果表明,1.2mm SPCC冷轧板退火织构表层有较弱的{111}织构组分,中心层没有发现有利于提高钢的深冲性能的{111}织构。1.2mm板卷退火试样{111}/{100}取向密度比为2.0~3.0,与实验室蚀坑法的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天铁热轧板公司X70管线钢的研制开发过程,阐述了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控轧控冷工艺对钢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天铁热轧生产的X70管线钢具有优良的微观组织、稳定的力学性能,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及优异的焊接性能,满足了西气东输二线输气管道工程用X70热轧板卷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室φ350 mm 4辊轧机对V-Nb-Wi微合金化X100管线钢(%:0.057C、1.84Mn、0.25Mo)进行控轧控冷试验。结果表明,在1 100℃始轧,800~900℃终轧,100~400℃终冷温度下,X100钢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下贝氏体。降低终轧温度可细化组织,提高钢的强度;降低终冷温度可提高钢的强度,但使钢的韧性降低。X100管线钢的最佳轧制工艺为终轧温度850℃,终冷温度200℃。  相似文献   

20.
试验钢SCM435(/%:0.33~0.38C,0.15~0.35Si,0.60~0.85Mn,≤0.025P,≤0.025S,0.90~1.20Cr,0.15~0.30Mo)盘条的生产流程为80t BOF-LF-280 mm×325 mm铸坯-160 mm×160 mm热轧坯-热连轧成Φ16 mm盘条。试验研究了160 mm×160 mm热轧坯由常规轧制工艺(开轧1060℃,精轧930~950℃,吐丝860~900℃,冷却速度0.5~0.6℃/s)和控轧控冷工艺(开轧1060℃,精轧820~850℃,吐丝780~820℃,冷却速度0.4~0.5℃/s)对SCM435钢热轧盘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精轧温度的降低和冷却速度的减小,钢热轧盘条的组织得到改善,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常规工艺轧制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952 MPa,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817 MPa,组织为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原理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