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4)
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指标能够刻画和衡量银行经营的结果,是银行效率评价的主要指标。对银行盈利能力进行评价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银行业利润多元发发展。文章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影响上市银行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建立了分析体系,并结合该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提出一种对数据要求较低的简便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确定度在电杆力学试验中的应用,分别对标距测量、支点位移、荷载传感器误差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通过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初步分析了各不确定度的来源,并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灵敏度系数,最后根据不确定度传播率合成,给出了不确定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有对电杆挠度测量的影响因素中,由于标距L、L2测量的灵敏度系数较小,其对挠度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
以螺丝寨特大桥为例,通过对桥的连续刚构段进行静、动力荷载试验,得到了桥梁主体结构控制截面控制应力、挠度和开裂状况等指标,进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指出检测结果符合荷载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丽  孙立  霍立飞 《工业建筑》2014,(Z1):377-379,369
通过对某连续梁桥的静动载试验,测得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各力学性能指标。根据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并按相关规范,对桥梁整体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各项测量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处于正常弹性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地铁隧道健康监测中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演化作用关系,提出了一种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数据挖掘思路,将傅里叶幅值灵敏度检验扩展法(EFAST)应用于各项指标的全局敏感性分析中。依据现行隧道安全评价规范,建立反映隧道安全状态的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PSO-LSSVM),模拟构建了各安全指标函数拟合模型,用以描述隧道各安全指标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EFAST对该模型的指标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对隧道安全性影响较大的敏感因素有管片接缝张开宽度、管片接缝接触应力和隧道沉降值;另外,还分析了不同的目标参数、不同的参数取值范围、不同的输入参数的分布形式对参数敏感度值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盾构地铁隧道中参数的相互作用机理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本文从相对效率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将排名对象的各项评价指标分为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两个部分,以低输入高输出对排名对象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将评价问题转换成了线性规划的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所有排名对象的相对效益指数排名,将排名结果与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有对比结果得出数据包络分析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更能客观地反映出较为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角度出发,对评价数据的不确定性作了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找出对评价指标具有较大影响的变量因素,探讨了变量因素在不利的变动范围内变动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杜宗民 《四川建筑》2011,31(1):237-238
针对建筑工程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建筑工程评价过程。通过延伸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概念,评价、判断工程投标方案的等级。该方法避免了建筑工程投标综合评估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将该方法应用于建筑工程投标评价的工程实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砂浆试验前6组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与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进行了对比,得出两者在关于抗压强度、稠度、凝结时间等试验指标下,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具有相似性,同时依据正交试验结果的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量化考核塔机租赁公司安拆工程班组的综合绩效,提出了一种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避免了单一经济效益指标的片面考核,不仅能够全面评价各个安拆班组对公司的贡献程度,另外通过灵敏度分析,挖掘各个班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将来各个班组的项目方案设计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3)
通过荷栽传递法推导了预应力锚索的内锚固段长度临界公式;采用室内抗拔试验、现场无损检测及拉拔试验获得了饱满度的临界值,并以此分析建立各指标检测结果的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过程。建立一个综合考虑项目质量、费用、工期、安全四大控制指标的EPM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延伸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概念,评价、判断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等级。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可以得出该模型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更易于计算机编程实现,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天然沉积土由于结构性的影响,通常具有与相应重塑样截然不同的力学性质。利用重塑土的固有特性作为评价参考基准,通过对太湖湖沼相典型沉积土的原状样和重塑样的固结压缩试验,从压缩特性方面探讨了如何评价土结构性对天然沉积土力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结构性使天然土体具有的结构屈服应力对其变形性状起控制作用,屈服应力比YSR可判断土结构性的强弱;并与度量原位状态土体结构性抗力的应力灵敏度Sσ、衡量土的结构性对变形影响的稳定指数SI结合起来,作为定量分析和评价土结构性影响的指标;评价指标揭示出太湖湖沼相天然沉积土在沉积过程以及沉积后受到土结构性的影响,具有高位结构性。同时试验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能够适合具有不同结构形式的天然状态土体。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信评级是由专职的机构或部门,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分析,并以简单、直观的资信等级符号表示评价结果的活动。它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实力和信誉状况,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提供方便。进行资信评级的一般方法为:选取一定数量的能反映评级对象资信状况的指标,对每一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在各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得出一个整体评价。其中选取评级指标是资信评级中最重要的环节,将直接影响资信评级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10个方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单向偏压柱的试验研究,研究其破坏形态及工作机理,分析在不同长细比、偏心率、配骨指标及不同加载方向条件下偏压柱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偏压柱的承载力随长细比的增加缓慢下降,初始刚度迅速减小;偏心率的增长导致承载力降低,初始刚度减小;配骨指标的增加使构件的承载力逐渐增长;强、弱轴两个加载方向对承载力及初始刚度的影响不明显。利用纤维模型法编制了偏压柱非线性分析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了主要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大量计算结果的回归,得出了实用的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图12表2参8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明渠均匀流及恒定非均匀流状态下糙率计算方法及其参数确定,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各种断面和衬砌材料顺直渠段糙率及部分弯道附加糙率,提出了流量推算与糙率分析所考虑因素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预应力配筋率对节段拼装桥墩力学性能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既有文献中的试验模型,将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再对文中所设计的3种节段拼装桥墩方案进行有限元建模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预应力配筋率对节段拼装桥墩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建模方法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结构的力学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率,在结构破坏时可以有效减少裂纹的开展的范围;另外,预应力配筋率越大,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越大,耗能能力越强,但在达到极限承载力后,承载力丧失的程度却越快。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胀缩等级的分类是治理膨胀土工作中的首要问题,为了准确评价膨胀土的胀缩性等级,以便于现场及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本文提出了综合考虑主、客观权重的直觉模糊集评价模型。选取液限、胀缩总率、塑性指数、天然含水率和自由膨胀率5个评价指标构成评价属性集。针对某高速公路的钻孔土样建立直觉模糊评价模型,并分析了指标权重变化对于胀缩性评价结果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直觉模糊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法、物元可拓法、变权靶心贴近度法和未知测度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吻合,本文通过与4种有效模型评价结果相互印证的方式验证了直觉模糊集理论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于膨胀土胀缩性评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针对某高速公路的局部钻孔土样的指标模糊性分析表明,自由膨胀率、塑性指数、天然含水率、胀缩总率、液限的指标权重的选取对胀缩性评价结果的敏感性依次减弱,其中自由膨胀率模糊性值最小、敏感性最强,而液限的模糊性值最大,因而随着液限权重的变化对胀缩性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陈守华  庞玺强 《四川建筑》2011,31(4):114-115
针对公路网状况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公路网状况评价过程。通过延伸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概念,评价、判断公路网状况的等级,对公路网进行等级评价以及优劣排序。通过对实列的评价分析,表明了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公路网发展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员的视觉舒适性,以隧道入口段的驾驶员视觉特性为研究对象,在云南上鹤高速公路的野鸭塘1号、2号和3号隧道开展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的注视与扫视时间、视点位置、瞳孔直径等眼动参数,并依次对20名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试验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提出扫视路径速度指标并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扫视路径速度能够有效地对隧道入口段的驾驶视觉舒适性进行评价;当隧道照明条件相同时,新型蓄能反光发光材料能够使驾驶员的平均扫视路径速度降低50.62%,峰值扫视路径速度降低40.32%。通过对视觉舒适指标的关联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扫视路径速度与驾驶员的视觉舒适性呈反比关系;随着隧道入口光环境质量的提高,驾驶员的扫视时间占比增加,进而扫视所用时间变长,扫视路径速度减慢,此时驾驶员的视觉舒适性较高有利于安全行驶,反之则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