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昆虫驱避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群  柏亚罗 《现代农药》2002,1(5):24-27
1 引言 昆虫驱避剂是对杀虫剂使用的一种变革。驱避剂可用于皮肤,使肌肤免遭蚊、螨、虱、虫的叮咬;也可用于包装,防止仓储产品遭受害虫的破坏。不过后者没有前者普及,目前仍处于研究开发之中。随着杀虫剂抗性问题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农药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市场需要新颖的、更安全的活性成份来代替现有的化合物。驱避剂作为杀虫剂的一种特殊应用领域,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忽视,驱避剂的应用潜力有待挖掘。 2 昆虫驱避剂的历史 昆虫驱避剂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人们使用植物油、烟、焦油等来驱赶或杀死害虫。…  相似文献   

2.
漫话植物源昆虫驱避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禤砾 《世界农药》2002,24(2):20-22,5
昆虫驱避剂是杀虫剂可供替代的选择,它可使人类皮肤免遭蚊、螨、蜱和虱的叮咬或降低为患,亦可排除特定范围的昆虫,诸如,防止对包装中的贮藏品的侵害。不过这方面的应用目前尚待开拓。杀虫剂抗性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农药的安全使用越来越关注,以新的安全有效成分替代现有市场产品非常必要。然而,昆虫驱避剂在虫害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却常常被忽视。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昆虫学系的学者对植物源昆虫驱避剂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也可说是目前这方面研究的缩影。 昆虫驱避剂的应用可追溯至久远的年代,人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植物油、熏烟、焦油驱散昆虫,迫使昆虫离开或杀死昆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  相似文献   

3.
何秀玲 《世界农药》2010,32(3):54-54
多年来,化学驱避剂己广泛应用于人或动物防范虫类叮咬。最初的驱避剂多为植物源物质,特别是精油,但是其有时会引起过敏或药害。蚊子驱避剂受到了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同时对双翅目也进行了研究。脂肪酸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亦是脊椎动物皮肤中的标准组分,一些脂肪酸可抑制蚊子叮咬和产卵。为增加或减少对虫类的吸引性,也可在更为复杂的天然混合物和脂肪酸中加入其他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4.
用于媒介昆虫防治的驱避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r.James  Davis 《农药》2002,41(1):44-45
史前人类就已经饱受害虫的叮咬之苦,这些害虫的叮咬会引起瘙痒、疼痛、缺陷(包括暂时的和永久的),甚至有时会引起致命的疾病。在这些害虫中最常见的要数蚊子了(分为几个属和多个种),但是总的来说,“病媒”应包括虱子、苍蝇等各种传病媒介,因病媒传播的疾病已流行至整个世界,人们加紧了对这些传病害虫的防治,化学防治主要分为两类,杀早剂和驱避剂,杀虫剂是以将害虫杀死为目的的,它可以施用于表面,包括墙面,地板以及作物上,然而杀虫剂永远也不允许施用于人体表面。  相似文献   

5.
一种由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鉴定和由HOMS发给执照的化合物已由美环保局批准作为防治越冬存活下来的一种安全的、天然的蚊虫驱避剂使用。据EPA统计,美国目前约有1/3的人是使用避蚊胺(DEET)来防治蚊虫叮咬的。避蚊胺确实是一种使用较广泛的驱避剂,但EPA认为,虽然DEET对成人安全,但对小孩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含有此种成分的所有产品的标签上加上新的有关保护儿童安全的说明,故期待有一种不含避蚊胺且对孩子安全的害虫驱避剂问世。  相似文献   

6.
高效安全的广谱性驱避剂DE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夫健 《农药》2001,40(9):21-22
驱避剂是指能影响昆虫及其它生物体并破坏它们的天然行为的一类物质。驱避剂常用于驱逐蚊、蚤等害虫,以防被它们叮咬、困扰。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MTA驱避剂的研制。对反应机理、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该产品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防蚁防鼠驱避剂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辣椒素类、环己酰亚胺类和植物提取液等环保型防蚁防鼠驱避剂的研究进展,并且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朱松年 《中国塑料》2004,18(9):73-76
合成了一种以正-壬酸香草酰胺组合物为主的新型环保型防蚁、防鼠驱避剂,并采用三聚氰胺或聚酰胺为囊壁的微胶囊包裹,通过挤出造粒制成了长效、低毒的防蚁、防鼠驱避剂粒料,该粒料应用于PVC、PE电缆护套和制品中对成型工艺及制品性能和外观均无影响,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塑料制品防蚁、防鼠检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蚊虫驱避剂     
<正>对付蚊子的办法通常采用挂蚊帐、装纱窗、点蚊香、喷杀虫剂等。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都各有不理想之处,而对于在室外工作的人,例如采伐工人、橡胶园割胶、采茶、边防军站岗放哨及地质工作者等,上述方法就无能为力了。为此,开辟了另一种防治方法,即采用昆虫驱避剂。驱避剂本身不一定有杀虫作用,但其挥发出来的蒸气使蚊子嗅到后产生忌避而不敢接近,这样也能防止蚊子叮咬侵袭。 蚊虫驱避剂的研究其实开展得比较早,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大量合成和筛选各种化合物,但有关蚊虫驱避剂的研究和报导在我国各种期刊上报导极少,故想将初步收集到的部份情况作些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8,(11)
随着寨卡病毒等虫媒传染病在全球的肆虐,虫媒传染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驱避剂和杀虫剂的使用是阻止虫媒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天然植物精油对昆虫具有引诱、拒食、驱避、抑制生长发育及直接毒杀作用,可以作为安全低毒的天然驱避剂和熏杀剂。综述了植物精油对蚊子、蜱虫、螨虫、家蝇等害虫的驱避和熏杀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不同种类精油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里福尼亚洲检出了西尼罗河病毒。为此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简称CDC)修订了它的关于使用防治该病毒传播的蚊子的驱避剂的建议。该建议说。除了使用以避蚊胺为基质的驱避剂之外还可使用含活性成分picaridin的驱蚊剂。Picaridin在美目前还是一种新产品。据称它的药效与避蚊胺相当。但使用后能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该产品早在2005年已在除加州和纽约州以外的美国其他州使用。Picaridin是拜耳80年代后期开发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合成廉价的新型化合物以寻找新的杀蚊剂,驱避剂和杀菌剂。同时,通过构效分析也可能发现另外的活性化合物。广谱活性的化合物可以成为理想的农药商品。其方法系评估一系列具有相同基础结构、不同取代基的化合物。在此项研究中,Maia Tsikolia等聚焦含氟化合物,此是由于在过去10年含氟化合物已成为控制农业害虫越来越重要的一类化合物。许多含氟的化合物成为有效的杀虫和杀菌剂。如含有三氟甲基的氟虫腈、氟啶虫酰胺和  相似文献   

14.
节肢动物类害虫会给粮食作物带来灾难性的损害,或吮吸入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传播病原体或引起过敏。尤以昆虫叮咬后引起致命性感染最为糟糕,而最乐观的情况是昆虫叮咬仅造成了或多或少的骚扰。预防农作物损害或者昆虫叮咬涉及到了使用杀虫剂、消除源头或者采取专门措施来改变节肢动物的行为,从而减少粮食作物的损失和昆虫叮咬的发生。个人常用的保护方法是使用昆虫驱避剂来避免媒介昆虫或骚扰昆虫的叮咬。  相似文献   

15.
昆虫驱避剂     
本文综述了昆虫驱避剂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主要昆虫驱避剂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食草动物并非任何草都吃,而是在具营养(例富含碳水化合物或脂类)与有害(例具刺激性或毒性)植物间进行选择。在农业上,由于选育的高产农作物品种大多不含有害物质,故十分易遭害物侵袭。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在作物上使用驱避剂以减少危害。 化学驱避剂 用化学驱避剂减少害物危害是一种相对完美的方法,其具有相当的潜力。然而在特定自然环境中,作为驱避剂的化学品往往具有选择性,故几乎没有可实用的有效驱避剂。倘若害物和人具有同样的喜厌特性,人们可用一些自己厌恶的、具难闻气味的化合物作为害物的驱避剂。用这种驱避剂处理食物后降低动物对此食物的食欲,事实上是一种对异味的反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瓜实蝇成虫对9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EAG值,明确各药剂对瓜实蝇的驱避作用,并采用药剂处理苦瓜表面,统计药剂对瓜实蝇的产卵抑制作用。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瓜实蝇雌虫的EAG值均高于雄虫。溴氰菊酯对雌虫的驱避作用最强,驱避率为83.33%;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也具有良好的驱避作用。在25 mg/L质量浓度下,氯氰菊酯对瓜实蝇雌虫的产卵抑制率最高,为70.3%;其次是溴氰菊酯,产卵抑制率为68.83%。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瓜实蝇雌虫具有较好驱避作用和产卵抑制作用,在生产上可作为瓜实蝇产卵驱避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化工》2021,48(6)
目的:调研市售驱蚊环和驱蚊贴的产品质量情况,参照相关标准方法对驱蚊环和驱蚊贴中的避蚊胺、驱蚊酯和派卡瑞丁进行检测,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测试产品的驱蚊有效保护率,是否与外包装宣传一致。方法:检查了驱蚊环和驱蚊贴的包装标识和外观特征,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3种人工昆虫驱避剂含量。结果:发现20批次样品中大部分样品都称产品有效成分为天然植物精油成分且适用于婴幼儿或孕妇等特殊人群,1批次样品外包装显示含有人工合成驱避剂,90%样品的生产厂家均未进行农药登记。结论:驱蚊环和驱蚊贴产品存在标签标识混乱、配方安全性未得到验证、误导消费者等问题,有关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应重视这类新型驱蚊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是北美和欧洲软皮水果的重要入侵性害虫。目前,虽然杀虫剂是防治斑翅果蝇的主要方法,但必须开发替代性管理办法,如使用驱避剂和引诱剂控制行为。一项研究表明,在实验室的多项选择测试中,发现斑翅果蝇厌恶2-戊基呋喃。当从小瓶中释放含有2-戊基呋喃的合成斑翅果蝇诱饵时,2-戊基呋喃降低了诱饵对半尺果蝇的吸引,降低率98%,与已知斑翅果蝇驱避剂1-辛烯-3-醇相比,驱避率增加17%。在田间,  相似文献   

20.
使用天然物驱避昆虫,已有很久的历史,但使用化学药品来驱避昆虫,还是近代出现的事。自一九二九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磷苯二甲酸二甲酯可以驱蚊的报导后,到今天发现对昆虫有驱避效应的物质已不下几百种。就驱避范围来说,酰胺类化合物,驱避昆虫种类最广,其次是酯醇醚酸,以及含氮化合物和胺类。已知在人身使用的昆虫驱避剂,磷苯二甲酸酯类,已由于能穿透皮肤影响人体健康安全,而被淘汰,现在仅用于帐幕和纺织品处理等。有些国家,对用于人身家庭驱避剂的毒性,规定经口不得少于L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