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在统筹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所在流域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基于国务院批复的区划成果,分析了不同类型功能区及其水质目标在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的分布状况,并针对不同水资源一级区的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一步分析了各水资源一级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成果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聚类分析法评价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指数是由水供用体系因素、水资源与河湖管理水平因素、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因素、水生态体系因素及资源禀赋条件五大因素共同耦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时序变化特征方面,水生态文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差异特征方面,赣南、赣东总体位于灰色区,赣中、赣北部分地区位于浅色区,赣北部分地区位于深色区。最后根据测度结果,提出改善水生态文明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郭斯良 《人民长江》2004,35(3):22-24
随着揭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局部地区水资源出现短缺,水资源不足和有限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是导致局部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揭阳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中对揭阳水资源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建立揭阳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在节约用水、加大污水治理力度的同时,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以保障揭阳市2010、2015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为了满足揭阳市各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达到规划的供水效果,需要实施韩江引水工程、普宁市的南河引水工程、惠来县沿海地区的引水工程及各城镇的自来水厂.  相似文献   

4.
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区(简称"滇中区")地处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4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城市密集,耕地集中,光热充足,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但水资源匮乏且开发利用难度大.根据水系、地形并兼顾行政区划,将滇中区划分为112个水资源计算小区.对各小区规划水平年进行水资源一次平衡,说明以现状用水方式,规划水平年滇中区的缺水分布.在充分节水、当地水挖潜以及污水回用后,对滇中区进行二次平衡,分析滇中区的缺水分布及当地水的承载能力.为保障滇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二次平衡结果及缺水分布,论证规划区外调水的必要性,并确定需要从区外调水的区域.最终确定滇中区有31个受水小区,并由三次平衡确定需要从区外调水的水量.以上水资源规划方法,为滇中区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指明了方向,对其它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自然环境恶劣,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全面建设开发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希望在水,关键也在水。文章分析了宁夏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宁夏要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区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出发,以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建设为核心,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建设水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东莞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注重城市的发展,开展东莞宜居城市评价研究意义重大.水资源是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水资源安全深刻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水资源对宜居东莞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选取围绕水资源的4个一级影响因素和10...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简要介绍了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海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6项主要任务,指出了近期海委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4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沿海地区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将逐渐提高,本地不容乐观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将日益突出.如何有效提高与保护江苏沿海地区水资源质量,保障江苏沿海地区供水安全,协调好水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将倍受关注且势在必行.本文在调查江苏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态及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本地主要水体及外来补给水源水资源质量状况,提出了江苏沿海开发过程中区域水环境临的压力和存在问题,重点研究了水功能区强化管理、水污染物控制、人河排污口优化设置、供水工程合理布局、清水通道管线维护、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等对策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努力为改善江苏沿海地区水环境质量,确保供水安全,保障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信息服务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利发展研究》2014,(6):16-16
——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扎实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发布了《省水利厅关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二是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创建.无锡、苏州、徐州、扬州4个省辖市列入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启动22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工作.三是加紧构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办法,江苏特色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无锡、常熟市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南通、泰州市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完成自评估;新建290个节水型载体;在全国率先划定地下水位红线,实行水量、水位双控制度.五是全面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及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是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需要。文章将牡丹江水功能划分为16个一级区,13个二级区,据此,确定其监测点。阐述其水功能及水质现状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查清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的成因,并为该区的水资源规划和地下水开采提供依据,在收集前人地理、地质和水文成果及现场勘察所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GIS),对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地层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地学和地下水动力学方面研究了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的形成原因,预测了其发展演化趋势,可为水源地选取、水井布置及确定开采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武毅  郭建强 《中国水利》2007,(10):85-89,93
针对我国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目前面临的成淡水地区寻找淡水体、基岩山区裂隙水勘查、深层含水体勘查、岩溶石山地区岩溶水勘查、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勘查等主要问题,从水文地质问题、采用的物探技术方法及其结合实例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等角度进行综述,同时对地球物理勘查地下水发展趋势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母岩碳酸盐岩的特殊地球化学背景,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质特殊,为了查明该区地下水资源能否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开展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研究。根据研究区所取22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运用水化学软件AqQA做Piper三线图,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水样进行了舒卡列夫分类。运用单因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的岩溶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且大部分区域碳酸盐硬度>50%;②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占59.1%;③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水样点占81.8%。从总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以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在该区开采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尤其是琼北地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主要由降雨补给,基岩裂隙类、松散岩类地下水资源占全岛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9%,地下水资源实际开采量只占全岛可采量的8 14%。统一规划、合理调配和综合开发利用海南岛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位象元尺度的黑龙港流域农用地下水资源供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匮乏和土地资源相对贫瘠是黑龙港流域最为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基于对研究区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后得到的农业种植结构的分析,并运用作物缺水量和地下水资源供需短缺量、供需比的计算模型,开展了单位象元尺度的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小麦、水果和蔬菜分布较多的区域缺水最为严重,缺水量2 400m3/hm2以上的达到1.45万km2,占总面积的42.2%。据此,提出了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即在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或沙化地区,以种植耐干旱和耐盐咸的作物为主;在水资源丰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保蓄能力强的地区,以种植对水土资源要求高的作物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资源性缺水,多年持续地下水超采导致严重的地面沉降。截至2009年,天津市地面沉降覆盖区域约8 900km2,全市最大累积沉降量超过3m。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定于2014年实现通水,天津引水段工程设计方案中的供水、调蓄和输水工程均位于天津地面沉降区范围内。一方面,地面沉降导致引水工程中的重要调蓄水库设计高程和库容丢失,供水管线不均匀累积沉降对工程的运行具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每年供给天津地区10.2亿m3水量,有效利用水量达8.16亿m3,这部分水量除保证重点地区用水需求外,可用来实施大规模的地下水水源转换工程。天津控制地面沉降历史经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引水工程通水及大规模水源转换能有效防治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7.
赵微  叶超  林健 《中国水利》2007,(10):141-142
我国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相对较少,因而地下水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城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松散孔隙水分布区和岩溶裂隙水分布区,山区小流域为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同时地层岩性多为砂卵砾石,防护能力较差。因此,应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Uneven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water in space and time is a major concern in many fast growing cities due to improper planning and lack of scientific approach. This problem is much severe where the maximum domestic water requirements are met from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Optimising a single groundwater pumping scheme may be an easy task using simple linear programming technique but, if the number of pumping schemes and constraints are more, solutions for identifying such groundwater schemes are more difficult and laborious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as the constraints varies in space and time. In this paper, a new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new groundwater pumping schemes to meet the present and future domestic water requirements in space and time by integrating spatial optimisation technique with the groundwater model. The approach considers the possible optimum rate of groundwater pumping, minimising the cost of water supply scheme and having minimum impact on the downstream side groundwater table using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IKONO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ols and optimisation techniques. Dehradun, which is one of the fast growing cities in India, was considered as a study area to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new technique. Domestic water demand for next two decades (up to 2,031) was foreca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upplies. Nearly 48 additional groundwater pumping schemes were identified to cate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demands. Its impact on the groundwater table was also studied using groundwater modell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煤矿开采使围岩变形和移动,岩层移动影响到含水层结构受到破坏,引起地下水补径排关系的改变,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赋存规律产生影响。从煤矿开采方法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顶板岩层结构特征的改变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煤矿区构造含水层结构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阐述煤矿资源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近年来,煤矿开采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研究煤矿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Provision of sufficient water of good quality under growing water demands and increasing climate variability will be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for water managers in the coming decades.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s required in which resource development options and demand management go hand in hand to provide a management structure with balances between immediate demand from different user groups and the short- and long-term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of our global 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this goal provided that its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water is fully recognized and its function is fully integrated in land and water planning. The success of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ill also benefit from a broader partnership in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our water resources. The focal role of central government is gradually complemented with a growing responsibility of lower levels in the public sector and broader partnerships with the private secto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pa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nd its functions i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ome major trends are discussed in the use of aquifers for enhancing the role of groundwater to cope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mands and changes in climate variability: the use of brackish groundwater; and the enhancement of recharge and subsurface storage and the ability of aquifers to ameliorate water quality. These potential developments offer good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private sector under the regulatory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These option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region as coping strategies to alleviate the present water scar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