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调查氡在地下的迁移,沿160m长的剖面进行了一系列测量。在不同深度的土壤中用倒置杯子方法测量了氡浓度,也从测量剖面取土壤样测量了氡和γ辐射,并在同一剖面上的2个钻孔中取岩心样测量了氡的扩散。在剖面上测量的氡与钻孔岩心中的氡射气比在土壤样中测量的结果要好.本文提出了来自基岩中氡流动迁移的重要设想.  相似文献   

2.
地下气能从深层区以微气泡形式迁移,根据观测到的这种现象,作者发展一种来自深部源体的氡的垂直迁移新模型。在本模型中考虑了岩石的物理特性对潜水面以下微气泡上升流的影响,并引进了岩石的氡迁移参数。作者给出了多层地质模型条件下的氡浓度垂直分布,并检验了地下水氡测量的穿透深度。对用核径迹检测技术探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体透过滤膜的扩散原理,对应用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累积测氡的三种滤膜在四种不同湿度下的氡扩散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醋酸纤维滤膜和普通滤纸的扩散能力明显强于PE滤膜,更适用于固体核径迹测氡,且湿度对三种滤膜氡扩散能力的影响不明显。通过本次实验得到,醋酸纤维滤膜的扩散系数为1.46×10~(-9)m~2/s~2.59×10~(-9)m~2/s,普通滤纸的扩散系数为1.01×10~(-9)m~2/s~1.45×10~(-9)m~2/s。  相似文献   

4.
利用氡扩散运移理论,建立了水体内氡迁移的一维微分方程,推导了水中氡浓度及水体表面氡析出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水底射气介质氡析出率、氡传输速率、水中氡扩散系数以及水体深度等参数对水中氡浓度和水体表面氡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1)同一深度处的水中氡浓度和水体表面氡析出率均随水底射气介质氡析出率的增大而增大;(2)同一深度处的水中氡浓度随氡传输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水体表面氡析出率随氡传输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当氡传输速率大于1×10-6m/s时,氡传输速率的变化对水体表面氡析出率的影响不明显;(3)同一深度处的水中氡浓度和水体表面氡析出率均随水中氡扩散系数的增大而增大;(4)水体表面处的水中氡浓度和水体表面氡析出率均随水体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吸入的氡子体在大鼠气管内沉积分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云  李燕玲 《辐射防护》2001,21(4):242-245
采用径迹蚀刻方法探讨吸入的氡子体在大鼠气管内的沉积分布,结果表明,氡子体在气管内的沉积分布是不均匀的,近分叉处的沉积较多,引外,氡子体不完全沉积在上皮表面上,有一部分沉积在上皮内不同深度处。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SSNTD),对装修后的房屋进行室内氡浓度调查.结果表明,用SSNTD测得的装修后居室内的氡浓度比以往用瞬时法测得的、未经装修的增加一倍.对有关影响因素和防氡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的单轴压力下花岗岩氡析出量的影响进行实验探究,得到单轴压力值与花岗岩试样析出氡之间的关系,以此建立地质体处于孕震压密阶段时,氡析出量变化的实验模型。利用岩石三轴蠕(徐)变试验机对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加压,在不同的单轴压力下采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对试样氡析出量进行累计测量。当试样初始压密与弹性变形阶段时,氡析出量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为地震前氡的负异常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参考依据,对利用氡气异常预测地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固体核径迹方法具有探测限低及受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在矿工职业卫生评价与环境氡水平调查中已广泛应用,然而当测量环境风速较大时,该方法是否还能满足要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伯努利定律就风速对密闭式固体核径迹测氡方法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南华大学氡实验室对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生产的KF-606B固体核径迹累积氡探测器(密闭式)进行了风速影响的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通常情况下风速不是密闭式固体核径迹测氡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可满足环境风速较大时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部分住宅和地下空间氡浓度的监测及防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于水  王功鹏 《辐射防护》1999,19(3):195-200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采用测量累积氡浓度的固体径迹图像分析方法。在一些住宅和地下空间内布放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对氡浓度进行了测量,对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了降低氡浓度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文摘1986年2(?)242条报道,M.巴兰尼和H.格尔仲在第30届国际地球物理会议上发表了“氡迁移的新观点及其在普查铀矿床的应用”的论文。论文中对氡作长距离的迁移没有作解释。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以物理和地质作用为基础来解释氡的迁移的。作者认为,在铀矿体中形成的氡,一般以微气泡的形式同其它气体一起能很快地迁移到潜水面附近,后来的迁移主要是基于扩散作用。在这个新观点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套深部爱曼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并列出了若干应用实  相似文献   

11.
Oak Ridge国家实验室对墨西哥室内氡浓度的水平进行了10年系统的监视和评价。本文介绍了整个国家室内氡浓度的分布结果。以及地质特征、人口密度、人口的社会经济水平、房屋建筑风格等情况。 氡浓度测量是使用杯端系统的固体核径迹无源式方法进行的。以CR-39作为探测器材料,由化学蚀刻过程和一自动数字图像计数系统进行组合式测量。对任何地区测量到的高氡浓度,要使用动态方法作检验测量。本结果对人类未来的健康研究,包括最终建立室内氡浓度模型(这种模型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同条件下土壤和室内的累积氡浓度测量。CR-39在探测氡及其子体衰变的α粒子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在由斯威士兰大学资助的项目中,完成了室内和土壤中氡的测量。本次测量的结果是由67个土壤测量和77个室内测量获得的。室内氧浓度变化为21~180Bq·m~(-3),1m深处的土壤气中氡浓度变化为2~8kBq·m~(-3)。室内氡浓度的算术平均值为73Bq·m~(-3),几何平均值为63Bq·m~(-3);土壤气中氡浓度的算术平均值为4kBq·m~(-3)。获得了室内氡浓度与土壤气中氡浓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核电的发展,天然铀需求量增大,地表尾矿大量堆积而产生的氡污染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铀尾矿氡析出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采用地表堆积后覆盖的方法减小铀尾矿造成的地面环境危害,而氡的迁移过程经历在被覆盖材料迁移和覆盖材料中迁移两个阶段,因此研究氡迁移规律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本文总结并评述了国内外学者针对氡析出影响因素、氡迁移理论、覆盖控制方法和效果、覆盖参量方面的研究,发现目前虽对氡析出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但是氡析出过程中多因素耦合机理和作用过程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覆盖材料主要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目前常采用的是天然材料,其中红土添加膨润土、砂质亚黏土、红土均为良好的降氡材料,后续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从而找到有效控制氡并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用 CSR 固体径迹探测器调查了湖南省典型煤渣砖建筑物内及铀矿和含镭量较高的煤矿周围居民点室内、外的年平均氡浓度。用驻极体收集积分测氡法测量了建筑物内不同位置和室外离地面不同高度处的氡浓度。估算了湖南省煤渣砖建筑物对居民产生的附加剂量。本文主要介绍这些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普通建筑物内氡年平均浓度 C_(Rn)为15.6Bq·m~(-3);A、B 和 C三类煤渣砖建筑物内 C_(Rn)分别为28.5、31.6和71.1Bq·m~(-3);辰溪煤矿(包括电厂)和二铀矿周围居民点室内 C_(Rn)依次为36.1和43.4、85.6Bq·m~(-3)。(2)室外氡浓度随离地面高度 h 增加而下降,h=1.5m 处(呼吸带高度)的氡浓度约为3m 高处的1.6倍;室内中央氡浓度亦随 h 增加而下降,通常人们睡觉时头部位置的氡浓度较高。(3)居住在普通建筑物的居民,室内、外年有效剂量当量之和为1.6mSv,其中吸入氡子体所致1.1mSv,为γ外照射所致0.5mSv 的2.2倍;居住在煤渣砖房居民吸入氡子体所致附加年有效剂量当量平均为1.6mSv,为γ外照射所致1.0mSv的1.6倍。湖南省14家煤渣砖厂和24家石煤碳化砖厂每年生产的砖和投产以来所生产的砖对居民产生的附加年集体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45和360人·Sv。  相似文献   

15.
北京某煤矿氡水平的调查及剂量估算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陈凌  王秀江 《辐射防护》1998,18(1):31-38,56
本文介绍了在1992年7月至1993年7月期间,用两种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对北京革煤矿氡水平进行的调查,“杯式探测器”可以同时测量氡浓度及平衡因子,布放于井下23个监测点,测得井下氡浓度平均值为706±38Bq/m^3,平衡因子平均值0.34±0.05,氡浓度的变化规律为秋冬季低,春夏季高,平衡因子则反之。另外,在“矿工”(下井时间较长)和“技术管理干部”(下井时间较短)两个人群各选择了10名,胸前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氡及其子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了日益增加的关注.本文论述了空气中氡的迁移机理及氡浓度受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的影响,并利用RAD7型氡测量仪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在成都市某开放性室内对空气中氡浓度进行了连续测量,得到了947个氡浓度数据.结果表明,该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的变化规律与气压、相对湿度成正相关,与温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壤中气中氡的长期重现性或氡浓度垂直分布的微弱信息是易变的.在宾夕法尼亚中部5个测点壤中气氡的活动深度超过70cm,一年之中氡变化范周为3—10倍,并显示在浅部有较大的变化性。深度大于70cm时,冬季的氡值比夏季低。显然氡不是以气态形式保持在土壤中,可能在潮湿的土壤中或被固体吸附,这是由于湿度增加或冬季温度降低所致。在冬天冻结的地表层以下深度观测的低氡值,可以看出不是直接由于冻结造成的。在深度小于70cm处的一个测点观测到的氡值,仔细研究后发现,冬季比夏季所获得氡的平均值略高.但在一年之中,高氡值与低值之间相差3倍。在另外2个测点,浅处氡值绘出的曲线与深处的曲线相似。夏季的氡值较高,垂向分布图显示了与以前样品的扩散运移模式相反,以及不同的其他特征。在夏季取样深度超过75cm,显示了土壤中氡值的最好重现性。沿横跨断裂剖面的几个测点壤中气测量表明.高氡值位于断裂带的上方.但氡异常同样也存在于断裂的两侧,同时表明随时间的改变而显示的明显变化性和精确位置。文献中指出了3—10倍的季节变化是普遍的,大部分其他研究结果显示在冬天或潮湿土壤或冻结土壤中氡高,为被饱和或冻结土壤覆盖所致。但在瑞典富含粘土的土壤,在夏季和雨天氡值最高。在干燥天气土壤的裂隙中氡低,这是因为大气稀释的结果。在不同季节对比测量中,以及在侧向不同结构或潮湿土壤勘查解释中这些现象必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在印度西北的Doon河谷周围的土壤中和住宅内用柯达LR-115Ⅱ型塑料径迹探测器进行了氡的研究。在Infra-Krol的碳质页岩及Siwaliks中部的砂岩中,土壤气的氡浓度较高。沿主构造带,如Main Boundary Thrust及Main Frontal Thrust也观测到高值氡。住宅里氡值取决于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建筑材料和房屋类型结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氡及其子体在测量容器中的位置分布和衰变时α粒子出射方向的随机性,建立了固体核径迹氧探测器(SSNTD)的刻度系数的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程序。对不同大小的圆柱形容器和不同类型探测片(CR-39、LR-115)氡探测器的刻度系数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刘国藩  郑秋菊 《辐射防护》1994,14(3):234-237
本文简要介绍一种由日本各古屋大学工学部研制的累积氡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以及用静电收集-固体径迹蚀刻法在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测量室外空气中氡浓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